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陳三寶古代奮鬥日常 第398章 御駕親征

《陳三寶古代奮鬥日常》 第398章 御駕親征

謝家自由了,就證明原來被永寧帝控制的大好局勢被打破了,這幾天早朝每天都有那麼幾個大臣嘰嘰歪歪上諫,讓皇帝重現當年高祖雄姿,做出一番政績讓天下人信服云云。

“陛下,現在平王失蹤,西南軍心不穩,最近的一次鋒甚至連失兩座城池,如果陛下再無表示,南周說不準會順江直上,直搗京城也未可知啊皇上。”史臺的司諫張鳴堂大聲諫言道。

“一派胡言,陛下乃大周之本,一旦出宮那是搖國本之大事,江山不穩也未可知,南周有鎮國公坐鎮,又有幾十萬黑旗軍,拿下武玄凌那個叛賊是遲早之事。”

“陛下又豈可因小失大?這些天你們這些所謂的諫天天吵嚷著讓陛下出征,我看簡直是居心叵測別有用心!”

皇帝的親舅舅承恩侯赫然站在百前列,對張鳴堂的話直接駁斥。

“如果陛下不出征便名譽有虧,出征便安全有損,不論哪一種都能看得出,爾等的目的就是要陷陛下于不利,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陛下,此等不忠之徒竟然能堂而皇之的站在這里,簡直荒唐。”

“陛下,我看此人說不準便是南周派來的細,像這樣的佞臣還陛下盡快清除出朝堂,還我大周之清明。”

承恩侯一邊大聲呵斥,一邊指手畫腳,趾高氣昂的姿態毫不將百諸臣放在眼里。

“陛下,近幾年大周憂外患狼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甚至一度三個政權對峙,好在那大乾的叛賊們都被盡數拿下,現在只剩下南周負隅頑抗,這種況正是天子重振雄威,降君恩于四方的時候。”

然而一直以來真正挽大廈之將傾的卻是八王爺武玄灃,皇帝呢?只知道躺在后宮人的床上醉生夢死!

Advertisement

“侯爺,您指責下是佞臣,可是臣行的本就是勸諫直言的活,臣對陛下的忠心可昭日月,因為臣始終記得,這天下是大周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而不是你承恩侯的天下!”

“陛下還沒說什麼,承恩侯您便替陛下做了決斷,知道的您是陛下的舅舅,不知道的還以為您代行天子之職呢。如此狂妄逆行,可否將陛下放在眼里!陛下不是三歲黃口小兒,也無需外戚來這朝堂上指手畫腳幫著陛下做決斷!”

張鳴堂越說越大聲,將斗爭的矛頭直指前面的承恩侯,其語言之直白,態度之激,讓周圍的其他員都起了脖子,挪了一下腳步離他遠了點。

這小子不要命了,這可是承恩侯啊,是皇帝陛下的親舅舅,在朝堂上一貫囂張跋扈慣了的,平時不見你小子出聲,這陣竟然出言反駁,到底誰給他的膽子。

張鳴堂當然注意到了他周圍幾人的小作,然而他并沒在意,剛要繼續陳詞,就見前面的承恩侯突然氣急敗壞,指著他大聲呵斥道:

“大膽,你要造反麼?皇上,此獠公然詆毀于我,詆毀我就是詆毀太后啊,朝中竟有如此臣賊子,當誅!還請陛下下令誅殺此獠!”

“承恩侯,還請慎言!要知道,您是您,太后老人家是太后老人家,是大行皇帝的未亡人,怎可相提并論?!你怎敢拿自己比肩皇室?”

張鳴堂雖是一屆諫,面對承恩侯的怒火卻毫不懼,不僅直接回懟,還轉過頭來和皇帝告狀:

“皇上,承恩侯他說微臣是臣賊子,微臣覺得反而承恩侯懷有不可告人的不軌之心,還陛下明察。”

“你,你簡直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公然挑撥我和陛下的關系,來人啊……”

Advertisement

承恩侯被一個小小諫氣的失了分寸,胡子面容扭曲,用手指著張鳴堂就要讓殿外守衛將其拿下。結果他這話還沒說完,大殿之上一直一語未發的永寧帝突然高喝一聲:

“夠了!”

一直以來永寧帝在大殿之上的存在其實都很弱,正如張鳴堂所言,承恩侯雖只是永寧帝的舅舅,可這位總覺得自己是皇帝的爹,朝議的時候往往皇帝還沒說什麼呢,他倒是一二三四五的指點上了。

會出現這種況,一方面是因為永寧帝確實沒什麼理政的心思,他每天還沒睡醒,迷迷糊糊就被洗漱拉到了早朝,聽著下面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覺得甚是無聊。

另一方面他也是真的信任自己的舅舅,當初他被先帝圈在府邸,原來圍在他邊的人都慢慢散去,只有他舅舅始終堅定的支持他,并為他出謀劃策奔走呼號。

而他之所以能夠坐上這個位置,也得益于當初先帝病危時母后的一番籌謀。

因此這些年來哪怕知道舅舅在外面為非作歹在囂張跋扈,他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多做理會。

在民間雖然娘親舅大,但這是天家,他是天子,天子的舅舅也是自己的臣子。一個臣子如何敢在滿朝文武天下如此喧賓奪主?

別提那個像跳蚤一樣的諫說的是什麼,承恩侯如此囂張行事,如何將自己放在眼里?!簡直目中無人!

自己明明是天子,可是四弟弟在西南投奔云弗閔建立南周政權和自己對著干,八弟弟明面上對自己稱臣暗地里卻截留北地幾省稅收,暗中招兵買馬,利用戰的機會擴大自己的威,歸結底還是要圖謀自己的皇位。

外面兩個弟弟已經讓他面盡失,里他也要聽母后的擺布。他覺母后不像是他們武家的太后,不僅不為自己兒子考慮,反而要讓為天子的他多聽舅舅的話,為承恩侯他們考慮。

Advertisement

自己是天子啊!竟然過的如此憋屈!還不如那江南富家翁過的逍遙。

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那些朝臣們如何議論他的?!說他窩囊,說他廢,說他文比不上四弟,武比不上八弟。可是他能怎麼做?大局如此,哪怕是大羅神仙來了也改變不了局面!

;他也不想沉迷于,可是好像只有在后宮那些人的上,他才能找到一點作為天子的尊嚴。

看著那些人為了爭奪他的寵費盡了心機,用盡了手段,在他下輾轉承歡,極盡魅之能事,這都讓他生出了無限的豪

自己憋屈的太久了,久到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懷揣夢想擁有抱負,他也想要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也許那個諫說的對,現在機會不就來了麼?這是八弟的陷阱又如何,自己跳了!

就算戰死沙場又如何,就算死于八弟的黑手又如何,他死得其所,他要向所有人證明:他不是窩囊廢!他也是有的漢子!他是名正言順的大周的天子!他是高祖皇帝的脈!他對得起“俯仰無愧天地”的祖訓!

此時此刻,坐在高位上的永寧帝竟一掃之前頹靡之,從座椅上站起來,向前走了兩步,只見他腰背直,負手而立,冕冠前的垂旒微微晃微抿,目威嚴之,掃視著下面文武百

“諸位卿無須多言,這些年來南周霸居西南,奪我城池,擾我百姓,我民心,云弗閔狼子野心,離間我兄弟,分割我國土,實為我大周之毒瘤,非去不行!”

“今平王為其所害莫名失蹤,生死未卜,前線臨陣換將,南周趁機變本加厲,連奪我兩城,傷我將士無數,此此景,是可忍孰不可忍!”

永寧帝從沒如此大聲的在早朝上說話,從沒有針對家國大事如此自信的慷慨陳詞。因為激,他后面的幾句話甚至有些抖,可是他的是熱的,是燙的。

Advertisement

“朕乃大周天子,安有天下庶民苦流離,自己安太平的道理!朕決定:即日起,點兵點將,駕親……”

然而永寧帝駕親征的征字還沒說完,從后門突然跑進來一個老太監,一臉驚慌的跪下高聲呼道:

“陛下,不好了,陛下,太后娘娘突然咳,暈倒了……”

“放肆!早朝大殿豈容爾等說闖就闖?陛下,這……”說話的是永寧帝的大太監。

永寧帝第一次如此豪,話還沒說完,便被一個老太監打斷,當下如同吃飯被噎到一般難,一氣卡在脖子上不上不下,甚是難

他看著跪在那里滿臉驚慌強裝鎮定的老太監,這人他悉的很,正是母后宮中的總管太監葉福。

‘呵,母后啊母后,你這樣做又是何必呢?就算我死了,也留下了一堆孩子,哪一個都是你的親孫子,你另外再挑一個不就行了。你照樣是高高在上的母后皇太后,舅舅依然是大權在握的承恩侯。’

‘我這輩子就這樣永遠流連花叢做一個昏君,你才滿意是麼?我想活的像個人都不行麼?我是你的兒子,可是我不想為你的傀儡,我是命于天的大周皇帝!’

永寧帝看了看一臉惶恐的葉福,又看了看下面一張張錯愕不已的文武大臣,心里突然生出一濃濃的疲憊。

“母后病了自有太醫院的太醫前去醫治,找朕何用!朕意已決!即日起,點兵點將,駕親征!”

“朕出征前定會去奉先殿告知列祖列宗,在祈求勝利的時候,朕自會懇求祖宗們保佑母后老人家貴安康福壽延綿。”

說罷,永寧帝一甩袖,大踏步向后走去。

“退朝!”

永寧帝一走,整個大殿頓時嗡嗡起來。滿朝文武百今天可算是開了眼了,先是承恩侯親自下場和一個小諫爭吵起來,結果兩個人還沒吵出來個結果,皇帝突然宣布要駕親征,這邊話還沒說完,太后老人家竟然吐了……

“哎呀,這鬧得是哪出啊,陛下怎麼突然要出征了,這可如何是好啊,承恩侯態度雖然不好,但說的沒錯啊,這可是搖國本的大事啊。”

“是啊,陛下以前從沒打過仗,如何能指揮軍隊和南周對峙,在皇宮里都還好說,這到了外面,難免會有磕,可如何是好?”

“哎,此言差矣,要我說啊,陛下圣明,平王失蹤,前線缺了主帥,雖然鎮國公去了,可是他駕馭不住黑旗軍,現在正是黑旗軍軍心渙散的關鍵時刻,如果陛下能夠親自出征,一方面能穩住軍心,拿下黑旗軍為己用,另一方面還可樹立威名。”

“畢竟張諫司說的沒錯,這麼久以來說起安邦定國,大家想到的都是八王爺平王,沒人說陛下。陛下如真能馳騁西南,這何嘗不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哼!”

正當幾個人激烈一邊往外走一邊小聲爭辯時,旁邊突然走過了一臉煞氣的承恩侯。

只見他黑著一張臉,眉立,滿面怒容,負著手著肚子大闊步向后宮行去。

剛才還討論的熱火朝天的幾個大臣見狀頓時原地垂頭站立,再也沒敢發一言。待承恩侯走遠,幾人才悄悄呼了一口氣。

“呼~好險。看樣子承恩侯應該是去后宮問候太后娘娘了吧,也不知道娘娘到底怎麼了,如何還吐了。”

那大臣看著承恩侯的背影,唏噓了一下,和另外幾人對視一眼,閉不再多說,連忙匆匆向宮外趕去。

后宮太后娘娘況如何暫未可知,但皇帝決定要駕親征的消息當天便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時間人人議論紛紛,有歌功頌德的,有為皇帝擔憂的,也有暗自鼓掌的。

陳三寶當屬暗自鼓掌之列了,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正好在謝家的火鍋店里吃火鍋,謝家火鍋店剛重新開業,人滿,他聽聞此事時周邊都是吃火鍋的人。

陳三寶上高呼萬歲陛下威猛,心里真的要樂開了花。

武玄灃啊武玄灃,你現在在哪呢?哎,真的好想看看你現在什麼表啊。

你看看,果然世上只有媽媽好吧,人家太后老人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不惜讓自己咳暈倒,你這臣賊子,竟攛掇著讓皇帝駕親征。有你這樣的兄弟也是永寧帝他倒了霉了。

哎,真是兄弟鬩墻,不勝唏噓啊。陳三寶一邊慨一邊多吃了一盤子涮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