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一句可,孫沔又有擔憂:“那萬一賊寇去襲廣州城,該如何是好?”
狄青笑答:“若我是那賊寇,必不會去襲廣州!”
“為何?”孫沔一臉疑問,實在不解。
門口狄詠走了進來,剛聽到前兩句對話,答道:“孫使有所不知,兵法之道,不在一城一地。只在戰略主次,朝廷遠征之援軍到此,昆侖關一戰,必決定了整個戰局走向。賊兵也不多,一萬余人而已,廣州又并非什麼糧草重地,也非什麼戰略要點,此時若是去分兵襲,于戰局毫無好,反而削弱了昆侖關之人馬。昆侖關一旦有失,賊寇后路必斷,賊寇有了廣州又如何?若是賊寇在昆侖關得勝,那廣州城不過探囊取而已,何必又要犯險分兵?”
這回孫沔是真懂了,眉開眼笑:“小將軍果真將門虎子,兵法一道,造詣實在深厚,那本使這就去信廣州,讓余靖帶兵來匯合。”
狄青點點頭:“有勞!”
孫沔立馬出門去寫信,此時邊,多一個兵,那就是多一份保障。
狄青此時看著狄詠,滿臉欣之,開口笑道:“我兒不錯,分析戰局,一語中的,當真有將帥之風……”
“都是父親教得好……”狄詠還馬屁起來了。
“哈哈……那為父再問你,這昆侖關該如何打?”老爹看兒子有謀略,自是高興非常,再考教,那就是真的想看自己的兒子到底優秀到什麼程度了……
狄詠笑道:“父親心中早有定計,兒子怕也跟你想到一去了。”
“說來!”狄青手一抬,把袍寬大的袖籠一轉,落座,拿起一杯茶,準備看自己兒子的發揮。
“不外乎引蛇出之法,儂智高連戰連捷,未嘗一敗,必有驕心,麾下軍將,必也是驕兵,驕兵必敗便是兵法所云。這些賊寇未見過世面,便還以為戰陣不過如此,想來也沒有見過真正的戰該是如何模樣,引蛇出,便不在話下!”
狄詠答著,無知者無畏,一兩萬人打了幾仗,打得宋軍落花流水,就敢登基稱帝,這就是無知,不知道天下有多大。
“那該如何引蛇出呢?”狄青再問,面上的欣溢于言表,生子如此,作為父親豈能不喜?
“避戰十日,一來休整,二來把廣東廣西與江西之兵稍稍練,至練個隊形,能聽個鼓聲,上陣之時不至于一團麻。大軍到此,十日不戰,那儂智高必然以為我等不敢戰,驕縱之心更甚,我們再以先鋒出城,敗戰而歸,敵必追趕,蛇已出,便可一戰猛攻而勝!”
狄詠把心中所有謀劃都說出來了,也抬頭去看狄青,心中更知道,狄青肯定也是這個謀劃。
果然狄青大喜,拍案而起,連連發笑:“好,好,吾兒當真有將帥之大才,必可獨當一面,再得歐學士之真傳,來日必能強過為父,便是為父來日死了,也可放心了,這家國社稷,有吾兒作保,黨項契丹便是再舉大兵,社稷無憂也。”
狄詠聽得前一半話,還以為狄青是在高興他這個兒子有才能,聽到后一半才知道,狄青更高興的是后繼有人,死之后,這大宋朝還有能保家衛國的人才,保得大宋江山社稷。
;唉……
行吧……
卻聽狄青又道:“此戰,戰前之事,一應托付與你,臨陣調度,也托付與你,為父只到巡視看著,莫要辜負!”
狄青就是要讓狄詠真正作一次的意思,以往都是跟隨作戰,此番難得有這種場機會,敵人并不強,狄青又可以自己一言而定,此時不培養兒子,更待何時?
這回到狄詠聞言一愣了:“啊?全盤托付與我?”
這不是打游戲,沒作好可以再來,也不是輸了就輸的了事。這是真的要里里外外作一場戰爭的所有事,狄詠不是怯場,而是人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終歸還是有一些張。
“怎麼?不敢?”狄青問道。
“豈能不敢!必勝此戰!”狄詠也不多言,此時唯有軍令狀之言,對于未來,這才是個開始,若是一場小規模的戰役都指揮不清楚,還談什麼未來?
“好,你便依你心中所謀去做!”狄青如此說著,也是給狄詠信心,其實他心中也并不那麼放心,狄詠做,他看,還得到巡視,就是要看狄詠做得好不好,有沒有需要查缺補之。
“謹遵帥令!”狄詠正兒八經的行禮,然后出門,腦中不斷運轉,還拿出自己一路上寫滿了字的小冊子,反復翻看。
到得校場,站在高臺,不免也有意氣風發之。
先做什麼?
訓練,十天之,訓練出一個基本集陣型,然后鼓點,鑼音,軍旗,大纛。
后勤補給,也要過問,每日每餐都要有,要吃飽。
城防要巡,檑木滾石不夠,伐木,搬運……
還要打造攻城的長梯,也得伐木。
箭矢分發,軍械調配,許多人甲胄不全,還好扎甲好修,那些不必上陣的老弱,下甲胄,幾副甲修一副甲,也算齊全。
甲胄這東西,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代表了士兵的勇氣,銳者,必披重甲,這是沖鋒陷陣的心理鼓舞。
刀槍要修,也得趕修。
從西軍騎兵中,調骨干為都頭、指揮使,負責訓練,也負責臨陣的調配。
甚至連士卒拉屎都要做出強規定,狄詠還要去選址,否則滿城皆是屎尿……
便是這些基礎準備工作,狄詠也忙得腳不沾地,一一做好,事無巨細。
過得幾日,廣州余靖已經帶兵而來,也不過三千多人,本還有七八千人,卻被頭前蔣凱送得個七七八八……
再一遴選,不過千余青壯……
滿打滿算,再次點校造冊登記,狄詠手下兵馬,六千七百二十五人。
有一種力襲來,一戰得勝,實難!
什麼埋伏之類,敵人在城外,狄詠在城,敵人必然比狄詠更悉地形,這且不說,敵人的斥候探子肯定也到都是,賓州到昆侖關,也不過幾十里地,什麼埋伏一波立馬大獲全勝是不太現實的。
故事里的戰爭,幾乎都是智商碾類型,主角如何智計百出,如何碾敵人,主角如何了不起,幾乎很說到戰爭到底是如何在運籌帷幄中結束的。
實際上的戰爭,再如何運籌帷幄,再如何智計百出,取勝的最后,還是士卒用命去拼殺。
搏命的時候要到了!
--
作者有話說:
漢靈帝西園租官,要不要租? 租!當然租!因為只要恰好租到靈帝駕崩前的最后一個任期,就等于直接租房租成了房東!租官租成了諸侯! 所以,匡扶漢室怎麼能只靠埋頭苦戰呢? 立功與買官并舉、才是最效率的王道。 不過,在做這一切之前,李俗首先得對正直的主公進行一番戰略忽悠才行。
陰差陽錯間,烏龍九世善人鄭少鵬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間.那是一個多姿多彩的時代,既有京師八虎的邪惡,又有江南四大才子的風流,還有大儒王陽明的心學,再加上荒誕不經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渾渾噩噩中踏進這個世界的主角,不得不爲了自己的命運,周旋在這形形色色的人物之中.東廠、西廠、內廠、外廷之間的紛爭;代天巡狩清除貪官的故事;剿倭寇、驅韃靼、滅都掌蠻、大戰佛郎機;開海禁、移民西伯利亞…,精彩的故事紛至沓來…國家和個人的命運,就象歷史長河中的一條船,因爲他的意外出現,這艘原本註定駛向沒落的巨輪,會不會偏移它的方向呢?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穿越成為廢太子,想著遠離爭端,掙點小錢,娶個媳婦,過個瀟灑日子,可惜家國危機,朝廷動盪,廢太子也是太子,山河錦繡豈能拱手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