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城,不大,若是極目遠眺,能看到燕山山脈……
狄詠遠眺著這條山脈,他想要的,就是這條山脈,或者說大宋想要的就是這條山脈,這里是所謂中原的北方屏障,這里,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邊境之地。
幽燕之地,也是所謂古人之言,燕趙之地,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說的也是這片燕山山脈以南的地方。
站在城頭,看著山脈,狄詠不想起一些事來,昔日,春秋戰國時期,戰國之趙,被北方數游牧民族欺良久,趙國為了反擊,趙武靈王胡服騎,也就是穿胡人的簡便裝,學胡人騎馬箭。
趙武靈王勵圖治之下,憑借趙國一國之力,打得北方眾多民族與國家如喪家之犬。
這個趙國,也是后來被秦國一次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軍隊的趙國。
這個趙國,以現在的地理概念而言,當真算不得大,人口也算不得多。
昔日趙國將士,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也是從此時狄詠視線中的燕山山脈各出擊,當真一往無敵!
想多了……
狄詠回了神,扶著城垛,看向東邊,抬手稍稍指了指:“胡虜當盡!”
隨行軍將員許多,也跟著往東邊去看,那里的遠方,視野盡頭的遠方,就是歸化州,歸化這個詞,就代表了遼人統治這里的心態,這個詞,一直到后世還在用,比如:歸化球員……
在唐朝之時,這里名字更直白,就作武州,就是打仗的地方!后來,這里作宣化,宣,就是宣揚之意,傳播文明之意。
種愕是主將,他答狄詠話語:“恩相所謀之大,下此時才知啊!”
種愕說出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從來沒想過真要滅亡遼國,他、他與所有人都以為此番開戰,是為了奪回燕云十六州。
其實種愕也沒說錯,狄詠起初,甚至在十幾天前,他都沒有想過要一次滅亡遼國,他也是在想奪回燕云,從此,大宋就算不殘疾了,中原王朝就名副其實了。
也就是這十幾天時間,狄詠的戰略變了,在想著一戰滅亡遼國之事。
狄詠說胡虜當盡,就是說給眾人聽的,就是要眾人知道這場大戰沒那麼簡單了,他看了看左右眾人,再開口:“出塞了,就是死戰,要麼全軍盡沒于外,要麼鼎定全勝之功,諸位心中了然,莫要有懈怠之念。”
意思很簡單,不要想著退路了,也不要想著遇到問題就回來,從這里出去了,就沒有回頭路。
眾人皆是面一重,聽得懂其中話語,多有點背水一戰之意,其實,許多人也有不解,而今之局,本就是大宋得利之局,也就是說優勢在我,已經得到了燕云半壁,若是真不得大勝,守住眼前之局,也是大勝,過于冒險進取……
換句話說,賭桌之上,已經贏了不錢了,何必還去梭哈?帶著已經贏的錢,安然下桌回家不好嗎?
這種心態,人之常!
狄詠之所以要在這里說這番話,就是告訴所有人,沒有安然下桌回家這件事,不要想這件事。
要麼,死在外面,要麼,全贏,通殺!
因為這里面有一個概念有誤,錯誤在哪?
錯誤就是這不是一場賭局,不是一場能隨時結束的賭局,這是一場不可能下桌的賭局,是一場必須得一直賭到一方全輸一方全勝的賭局。
;在這種賭局里,想著安然下桌的這種思維,就不可能得勝!
就得干到底。
狄詠顯然能清晰的知道在場許多軍將,有這種安然下桌的心態!
因為他們如今,功勞也有,賞賜也多,又得狄相公看重提攜,正是回家過好日子的時候了,正是出人頭地福的時候了。
這種時候,對于狄相公要打的這場戰爭,他們會盡力,但心態上,已經慢慢有些懈怠了,許多人已經不再是昔日里那些拿命搏前程的人了。
當然,種愕不是這種人,他第一個來表示:“恩相放心,此去,亦當百死!”
狄詠又左右看了看:“某也親去,同生共死!”
種愕聞言一驚,左右皆是驚懼之,這對所有人來說,是一種負擔,極大的負擔。
如今之狄詠,早已不比以往,如今之狄詠,個人安全來說,對于眾人而言,太過重要。
于公于私,都重要。于公而言,而今大宋,不論軍政,就說軍這一個方面,狄詠就代表了整個國家的軍心與軍威,若是狄詠真的有個閃失,基本上,整個戰局,整個戰線,就會立馬陷崩潰的邊緣。
國家安危,皆系于此。
于私,而今這邊境之軍將軍漢,出人頭地的日子,步步高升的將來,乃至再往小了說,越來越多的糧餉,越來越好的待遇……
都靠狄詠大權在握而得,一旦狄詠有失,眾人的好日子,還有何人能來保證?
乃至就算戰死沙場了,只要狄太傅在,家眷子孫,皆有照拂,個人榮譽也不會。狄太傅若是不在了,這些,又有何人能保證?
狄詠,萬萬不能有失!
種愕就勸:“恩相不必如此冒險,下此去,要麼得勝,要麼提頭,不必恩相如此冒險!”
眾人也說:“是啊,太傅不必如此冒險,太傅親自上陣,豈不顯得我天國無人?太傅放心,有末將等人,悍勇當先,百死向前,不論遇到什麼敵人,皆不在話下!”
“太傅萬萬不可如此冒險啊!”
“是啊,太傅莫不是信不過我等?太傅且在這城頭看著,只待攻那歸化城池,看看我等用命!”
有些事,就是雙刃劍。
比如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的皇帝駕親征!
可以激勵士氣,卻也可以為累贅……可以讓將士更加用命,也可以讓將士束手束腳。
甚至有些皇帝駕親征的時候,把自己想象得很牛,上戰場了卻是弱一個,甚至還會一通瞎指揮,害人害己害國家。
當然,狄詠是老戰陣了,但如今的狄詠親征,道理也差不多。
若是還真有個好歹,對于所有人而言,那真是前功盡棄。
卻是狄詠堅定不移:“勿要多言,此番出塞,某親自上陣,以求全功!爾等不必多想,某上陣不知多,只愿與將士兒郎們同生共死,只管隨某殺敵就是!”
其實,狄詠也并非不懂,但他有不得不出塞的理由。此番出塞,打仗還是其次,外才是重點,這個重點,非狄詠親自去不可!
若是不親自去,等著來來回回的信件,甚至還有許多互相信任的問題耗費時間,那真是黃花菜都涼了。
種愕自然力極大,還想勸說。
卻聽狄詠開口:“劉法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