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好武夫 第944章 軍民一心,定然不會陷落

《大宋好武夫》 第944章 軍民一心,定然不會陷落

耶律乙辛是看了又看,看著面前這一隊騎兵離著城墻幾百步繞過去……

耶律乙辛有一種不好的預,既然兩千人馬能出現在這里,那麼三千五千人馬也能出現在這里,按照這個思路,一萬兩萬人馬也可以出現在這里……

這個思路顯然是對的,耶律乙辛大急,連忙往東邊去遠眺……他預到了……

雖然視線之中還看不到敵人后面的軍隊,但耶律乙辛已然大呼:“來人啊,速速傳令各營,所有人上城頭防備……”

耶律乙辛知道十有八九大事不好了,這燕京城,本來還有三萬多人,而今已然不滿兩萬,前期就零零散散被調撥出去不,之前不久,蕭特末一次就調撥走了一萬,對于這麼大的一座城池而言,兩萬人,那是連城墻站一圈都站不滿的……

說完這句話,耶律乙辛又立馬說道:“還有……還有還有……各家各戶的子弟,家丁,但凡編了名冊的,立馬全部征召集合……”

這是蕭特末之前做的事,把燕京城的壯丁都編了名冊,特別是諸多豪門大戶,這些大戶里子弟不,家丁奴仆更多,這是蕭特末這種老家伙的有備無患。

安排了這件事,耶律乙辛立馬轉頭下城,打馬直沖皇城而去。

皇帝已然等候多時,見得耶律乙辛,立刻問道:“怎麼回事?”

耶律乙辛先是頓了頓,想了想,然后組織語言,說道:“陛下,大事不妙,蕭駙馬怕是算哪里,宋人前鋒從東邊來了,兩千人馬已到城下,后續人馬必然更多……”

皇帝耶律洪基面立馬大變:“什麼?”

耶律乙辛點了點頭:“陛下,必然如此!”

要說耶律乙辛在軍事上,是真有幾把刷子,是真有點本事。

Advertisement

“那……宋人從哪里來的?怎麼可能……不可能啊!”耶律洪基一臉的不敢相信!

耶律乙辛也覺得不可能,但宋人就是出現了……他第一反應就是:“莫不是宋人從拒馬河下游而來?在水淀湖泊之中尋到了大路?”

“胡言!延芳淀東南,哪里來的路?百十年了,何曾有過路?”耶律洪基對那邊的地形地貌太悉不過,他出獵不知多次了。

換句話說,此時此刻的天津,一沒有什麼人煙,二來都是水淀沼澤地,怎麼可能有能走人的大路?

如果有,也不會現在才有,那不早就有了?

而且沿線都還有一些小的堡寨前哨,又怎麼可能讓宋人這麼悄無聲息的出現在燕京城?

所以皇帝又道:“興許,宋人只是來了這兩千人馬襲擾?”

耶律乙辛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兩千人馬,不是二十人馬,能過兩千人馬之,必然也能過兩萬人,馬匹也不會游水,就算是渡河而來,能渡這麼多馬匹,必然靠大船!這兩千人馬就在城外游弋,陛下,豈能有假啊!”

耶律洪基已然左右踱步而起,渡河……這條河在后世作海河,此時也泥沽河,大沽河,是華北最大的水系,從山西長治一路流到天津出海……津就是渡口之意,天津,就是天子的渡口,天津也津門,這個門,就是從渤海這條河的大門……

這里向來不是中原要地,這里向來是偏遠之所,直到大明朱棣把首都遷到了燕京,這里才一下子重要了起來,為了天子之津,有了天津衛,為了“門”!大清的這個門淪陷的時候,八國聯軍就從這里進來了!

;其實……苗繼宣還真不是從天津進來的,他是從天津更北方一點的地方進來的……是灤縣與唐山界之……

Advertisement

耶律洪基想來想去,實在想不通,問了一語:“莫非,宋人真以大船渡河了?”

耶律乙辛也想破了腦袋,此時忽然腦中靈一閃,答了一語:“陛下,宋人莫不是從海上來的吧?大軍要走大路,唯有灤州之地通燕京才有大路……”

這回,真猜到了,猜對了!

耶律洪基也是恍然大悟:“海上?渤海?何以宋人能有如此多的海船運大軍?宋人到底運了多大軍?你快去探查清楚啊……”

耶律乙辛也不知道,他一禮之后連忙轉:“臣這就派人去探查……”

“等等,朕與你同去城樓看看……”耶律洪基心中還有一個僥幸,僥幸地希宋人沒多大船能渡海而來……

不得多久,兩人就出現在了東城城樓之上……

此時宋人的前鋒兩千,已然又從西城繞回來了,正在從北城轉過來往東城……

顯然,苗繼宣還比較遠,渡海是渡海了,卻也沒多騎兵,主要的騎兵就是兩千前鋒,一是雄州本就沒有多馬,二是船只運力實在不夠用……

所以,苗繼宣麾下,主要還是步卒。

耶律洪基看著宋人的兩千人馬大喇喇在城池邊奔來奔去,心中已然氣憤,只問:“乙辛,可否派城中騎兵出擊,把這隊宋人擊潰?”

耶律乙辛搖搖頭:“萬萬不可出擊,這些只是先鋒,但有大軍出城,他們必然遠遁,若是深追,怕有埋伏,若是不追,轉頭他們又回來了……”

打仗就是這麼回事,他不與你打,你就拿他沒辦法……

“著實可氣,竟是如此耀武耀威!”耶律洪基心中的仇恨,從去年到今年,甚至連兒子都派出去當過人質,這份臥薪嘗膽,心中吃了多大的苦,便有多大的報仇雪恨的心!

Advertisement

耶律乙辛看了看皇帝,稍稍猶豫之后,還是說了一句話:“陛下,是不是立馬派人去知會蕭駙馬?若是燕京陷落,后果實在不堪設想……”

耶律洪基想也不想,直接回絕:“不可,正是要關頭,不可輕易退兵,否則前功盡棄,宋人即便渡河渡海,必然也來的不多,且看他到底來多……”

“陛下說得是!”耶律乙辛點點頭,興許,他是有私心才說這句話的,不論戰爭走向如何,他都需要找到任何可以利用的機會來證明自己,此時此刻說這句話,就是為了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是有先見之明,但不能多說,更不能死諫,不能把皇帝陷于一種袁紹的境地……自己也不能當田

但耶律乙辛遇到了一個問題:“陛下,此時宋人從東來,還有游騎在城外,便是快馬斥候也派不出去……便只能等著宋人大軍現于此,才能知道宋人到底來了多人……”

也還有言外之意,那就是耶律乙辛的先見之明認為,宋人此番來的奇兵,定然不,燕京城危險了……

耶律洪基咬咬牙:“等著,等著他們出現!燕京城,軍民一心,定然不會陷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