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好武夫 第953章 接觸面積

《大宋好武夫》 第953章 接觸面積

這草原大地,幾千年來,不知打了多大小戰爭,部落之間的互相攻伐,草原與中原的互相死磕……

在這草原之上的大戰,并沒有多手段可以使……

狄詠想過許多辦法,太多太多,腦袋都想破了,衛青的車陣,狄詠用不了,因為他沒有那麼多車,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千多年之前衛青的戰法,本而言就屬于被……

為何衛青用這種被可以贏呢?其中很大的原因來自大漢與匈奴的軍械裝備水平的巨大差距,那時候,依靠這些軍械裝備上的優勢,以及軍隊的勇武,大漢軍隊在正面戰場碾匈奴的基礎就有了。

而且,優勢的軍械裝備,本就可以給軍隊帶來巨大的心理優勢。

但今日之戰,狄詠麾下的軍隊,與遼國的軍隊相比,并沒有太大的軍械裝備上的優勢,所以被戰法,在此時此刻而言,其實不可取……

此時此刻,就真到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地步,就是一波沖鋒,勝負立判!

但狄詠還想絞盡腦想弄一點花活……

什麼花活?

正常而言,草原戰法,中軍出擊,兩翼穿……

所以,中軍是主力,兩翼是輔助……

一千多年來,草原都這麼打仗!不這麼打仗的,墳頭草都長起來了,沒有例外……

狄詠自然不可能變換這個作戰的方式!

狄詠唯一能變的,就是變換這個作戰方式的順序……

比如……先出兩翼,再出中軍!

正常而言,這麼干,有一個巨大風險,那就是兩翼很可能被敵人針對,被先解決掉……因為兩翼一般而言都是偏師,人數相比而言并不多,一旦先出,中軍還沒來,很容易被敵人以優勢兵力一波帶走……

野外對壘之戰,在古代冷兵戰場上,從來沒有持久鏖戰的,勝負都會很快見分曉……從來不會出現兩方人馬持久不斷的廝殺,互相廝殺,一打幾個時辰……

Advertisement

往往戰爭的勝負,其實就是一趟接敵,雙方犬牙錯不久,勝負立馬判出……

為何?

人也,人心也!

人,從眾!

進若無阻,全員皆進!局面立馬大勝!

進若阻,一在退,哪怕是被無奈的退,全員皆退!局面立馬一發不可收拾!一瀉千里……

狄詠戰陣這麼多年,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也如蕭特末,必然也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此時此刻,狄詠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麾下人馬多出三萬!

這三萬要怎麼發揮出作用呢?

都堆在中軍,其實作用并不會很明顯。

所以這個花活的重點,就是加強兩翼之力,以兩翼為主,中軍頂住!

正常戰法里,是中軍為主,沖擊敵人,兩翼為輔,擾敵人陣型!

也如對面蕭特末,三個騎兵集團,中軍三萬,左右各一萬,也是打定這個主意,只要中軍不敗,大戰必勝!

那麼,相對而言,狄詠也應該是這麼打算的,只要中軍不敗,大戰必勝。

;所以,狄詠中軍五萬,兩翼各一萬五千人,陣型就是這麼擺著的……

蕭特末看到的宋軍陣型,也是這麼擺著的……

所以,蕭特末的應對之陣型,就是三萬中軍,左右各一萬。

這里面,邏輯就出現了,這是狄詠與眾多將領商量無數的問題……

蕭特末中軍三萬!

若是狄詠也中軍三萬呢?

那兩翼豈不各有兩萬五?

那麼這兩翼,豈不……已然比中軍還強?哪怕是左右的任意一個方向,都有兩萬五千人,也與中軍差不多了……

這里面還有一個作戰邏輯,人數上的優勢,要怎麼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就得把戰場鋪開,增大接面積,讓每一個士兵都能盡快接到敵人,這樣才能發揮出來人數的優勢。

Advertisement

若是不增大接面積,真的是一個狹路相逢,不論你人數是多了多,但第一線作戰的時候,都是三五千對三五千,那這人數上的優勢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甚至很多人必然連敵人都接不到就戰爭結束了……不論是勝是敗,勝利了,敵人在跑,后方的士卒就沒有發揮到作用。

敗了,敵人來追,后方的士卒還沒使上勁就變了潰兵……

所以,增大接面積,讓第一線接的部隊從三五千人對三五千人,變一兩萬人對三五千人,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狄詠所想,必須要把兩翼加強,增大這個接敵的接面積,讓每一個士卒盡快接到敵人。

而不必把中軍擺放得過于厚實!只要中軍能頂得住,這場戰爭勝率就大大增強了。

但,狄詠又不能直接這麼做,因為,這個戰陣排列并非真趕到戰場才臨時排列的,而是在到戰場之前就早早開始排列了,到了戰場上,這個排列就必須是整整齊齊。

否則一旦對方發現你到戰場的時候還是松松垮垮,必然急襲而來,不給你留任何再來慢慢調度排列的機會。

所以,雙方在游騎斥候的偵查中,早早就知道了對面的軍陣大概是個什麼模樣……

所以,狄詠在此之前,必須要先以兩翼一萬五千人的陣型擺好,此疑兵之計,讓蕭特末也按照常理來應對。

因為人數的區別,狄詠是主方,蕭特末是被方,蕭特末必須按照狄詠的陣型來調整應對的陣型,不是蕭特末傻,是蕭特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因為蕭特末必須分兵去救燕京,是因為蕭特末只有五萬人,已然就在陣型之上于被

這個花活的髓,就在這個邏輯里,看似簡單,卻也都是人心。

Advertisement

就是狄詠看似兩翼各一萬五,中軍有五萬,但其實,戰前部署里,兩翼就是各兩萬五千人!

怎麼臨時做到這一點呢?

就在前鋒米擒真野沖下土丘的那一刻,就在敵人鼓聲也響起的那一刻……

狄詠微微抬手,開口:“傳令,后軍變,往兩翼集結!”

這不是臨時命令,而是作戰計劃的執行!

只待后軍兩萬人各自左右補充到位,兩翼就要先出了!甚至都不需要命令了!一切都按照計劃開始了……再也沒有多指揮的空間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