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楚勛貴爵位只有三等,便是那公侯伯,並無子男兩等爵位。Google搜索
國公已經是大楚最為頂尖的爵位,也是勛貴之長。在整個大楚也就不過只是三家而已,現在又添了下公這一家。
而且一般來說,鄭小明就算是被封了國公,也不會是世爵。說白了也就他這一代,可以稱之為下公。爵位傳到下一代,依舊是下侯。
然而這次皇帝卻是十分大方,直接就把鄭小明給冊封為世襲的下公。這封賞不可謂不重!
有了下公的封賞,至於其他賞賜的金銀,田莊等等都是小意思了。
最後朝廷任命鄭小明為大寧鎮總兵,前往大寧鎮駐紮云云。
這也是朝廷規制,修煉太保橫練的勛貴,武將等,不再進京師,駐紮邊鎮,鎮守邊關。
當然朝廷也不會那麼不近人,讓鄭小明剛剛回京,屁還沒有坐熱,就立刻趕往大寧。;
所以還給了鄭小明十天的假期休沐,十天之後再前往大寧不遲。
鄭小明拜謝皇恩,回到家中。就見原本的下侯府大變模樣,已經變了下公府。
整個府邸更是披紅掛彩,車馬如雲。卻是各家勛貴,姻親,故舊等等盡數前來祝賀。
下侯和下公看似一字之差,但是各種方面相差都是機緣。
國公是勛貴頂點,是所有勛貴之長……由於勛貴們幾乎都是武功封,有著軍隊習氣。
所以說不好聽一點,各家侯伯幾乎都是出自幾家國公門下。
比如在這個世界,下侯最初就是出自黃國公門下。第一位下侯當初就是初代黃國公的老部下……所以歷代下侯府都要以黃國公府馬首是瞻。
而現在鄭小明了下公,理論上就可以和黃國公府平起平坐了!
朝廷各種派遣,基本上最多的也都勞幾位國公。比如天子祭天等等,這些事,本就不會有侯伯的事,只有國公才有資格。;
所以下侯府變下公府,絕對是地位的巨大提升。幾乎所有各家勛貴都派人來祝賀。
皇帝也派太子送來賞賜云云……這也是暗示鄭小明,皇家並沒有和你疏遠。只是限於朝廷規制,皇帝不好和你見面,所以派太子來了云云。
當然除了這些尊榮方面,還有地位的提升之外,對於鄭小明更重要的就是隨著為下公,他的仁德之力又上漲了一大波。
紛紛擾擾了幾天之後,第十天之後,鄭小明就帶著侯府一眾家將,還有各家勛貴,姻親故舊送來奔前程的子弟。
由於鄭小明前往大寧鎮做那總兵,雖然偏遠,苦寒,但是實打實的手握重兵,握有實權。
自然有著一大堆人想要跟隨鄭小明一起奔個前程……這裡面大多數都是一些勛貴人家的庶子,沒有資格繼承家業的這種,只能靠自己博個未來。
公侯勛貴看似尊榮,但是家大業大的,人口太多,不是每個人都照顧得來。很多庶支子弟日子也不一定過的如意,還不如跟著鄭小明前往邊關。;
有著鄭小明照應,說不定立點功勞,以後就有出息了!
當然對於鄭小明來說也是好事,這些庶支子弟也都過良好教育,各方面人才都有。
鄭小明去大寧鎮上任,也不至於沒有可用的人手。
當然,下公府的人才是鄭小明最嫡系的。這其中有著武功高強的家將,有著通帳目的帳房,有著能出謀劃策的清客幕僚等等。
這就是有著一個完整的班底!
這也是勛貴人家的底蘊……
一行數百人馬,離開京師,一路往大寧而去。
不過數日就已經途經重鎮盧龍關,這裡是守護京城的最重要關卡,依山傍海,形勢險要,易守難攻。
在此能夠見山河滔滔,那關城一直修大海當中,甚至還有著一座水城,就是防備有敵人從海上襲擊。
過了盧龍就是一條狹窄通道,綿延一兩百里。一邊是山,一邊是海。
在古時候,這條路非常難行,有著綿延數十里的沼澤灘涂。;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大陸外擴,如今這條路早已經穩定了下來,了一條通關關外的重要通道,行人往來十分熱鬧。
只是這一路上,依舊在盧龍關的範圍之,到都有著各種防工事。
也可以說,這條綿延一兩百里的盧龍道,就是一座完整的關城。
而過來盧龍道之後,還要往前行走二十餘日,才是大寧鎮的所在。
再往前行,這路就頗為難走了。一路多有原始森林,雖然緯度高,氣候寒冷,但是水草,到都是河流縱橫,甚至是大片的沼澤地。
也幸好一路上都有著朝廷修建的道驛站,否則這條路就更難走了。
鄭小明距離那大寧鎮還有上百里,大寧鎮的軍將們已經獲得消息,趕到百里之外前來迎接,紮起彩棚,帶著鼓吹。
當鄭小明到達,立刻就是鞭炮震天,鼓樂齊鳴。
大寧軍將們已經拜倒迎接鄭小明這個新任總兵的到達。;
鄭小明掃過兩眼,就能夠看到這些軍將當中不乏批頭散發的韃,當然還有梳著辮子的靺鞨。這些都是關外部族投靠大楚的將領,看著都是雄壯彪悍。
只不過在鄭小明這位新任的總兵,國公面前,卻都是恭恭敬敬,態度放的極低。
還有一個靺鞨武將要過來親吻鄭小明靴子,口稱:「奴才拜見國公!」
卻是這位算是下侯府的故舊,當年做過前任下侯的下屬,也是被前任下侯提拔起來的。
勛貴們雖然看起來在京城當中被文制的極慘,但是如果說在軍隊裡沒有什麼影響力的話,哪有怎麼可能?
事實上,各家勛貴府上,都有一大票的故舊下屬在軍中擔任中高級軍。
這還是如今關外的衛所不行了,如果當年關外衛所齊全的話。那麼關外衛所的軍,幾乎每一個都和勛貴家族有著極深的關係。
因為大楚是世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