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大山謀生1984 第226章 221:非池中之物

《大山謀生1984》 第226章 221:非池中之物

  張文遠不知道王天孝帶劉莽來找他的原因,但既然是王天孝帶來的,他也不急著排斥,相信王天孝會給他明確的說法,這是他和王天孝之間的默契,彼此都給對方足夠多的尊重。

  坐下後,張文遠讓書上茶,他自己坐在辦公桌前,客氣地請王天孝和劉莽喝茶。

  “張總,還記得上次給你說過,等我們的磚瓦廠恢復正常生產後,我們就會面臨一些工程的機會,急需要一個有施工經驗,且負責任,信得過的工程隊嘛?”

  “對呀,我們是說過,這麽說,你的意思是……”

  張文遠忽然想起來了。

  王天孝真的這樣說過,只是當初很多東西都是未知數。

  那……

  他不地打量一番劉莽,這個人應該就是王天孝帶給他的合作者了。

  不過,他掃了一眼,並沒看出什麽過人之

  眼前這個劉莽,看起來應該是個老實人,但老實在很多地方並不是優點,反而更像是一個缺點。

  他只能耐著子,去做進一步觀察,看看他到底有啥絕活。

  張文遠隻對王天孝有種特殊的覺,每次和王天孝說話,他就覺得很舒服,仿佛在和一個長者,前輩談。

  而事實也是如此,王天孝確實能給他帶來很多新奇的思路,並且經過驗證,這些思路就是不錯。

  證明他說的很對,都很道理。

  但是在其他人上,他就覺不出來。

  可要說這是一種什麽覺呢,他也很難定義,反正就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所以,他把王天孝當作一種福將。

  就是上天專門派給他,指引他前行的燈塔。

  不管多驚世駭俗的事,只要是王天孝裡說出來的,他就一定能從其中尋找到令人滿意的未來。

Advertisement

  就像是,王天孝早就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

  十分恐怖,又令人向往。

  就像眼下,他雖然不怎麽看得起眼前這個人,但因為是王天孝帶來的,他就保持著需要的禮儀和耐心。

  這就是給王天孝的面子,在事沒有說清楚之前,他願意聽聽王天孝的想法。

  “張總,劉莽,我今天幫你們兩位撮合在一起,當然不真是為了吃飯,而是想和你們一起談個事。”

  “老王,有話你就直接說,在我這裡你還墊這些開場白做什麽?”張文遠笑道。

  “是啊,王老板,您有話就直接吩咐。”

  “哈哈,那我就說了啊。”

  王天孝喝了口茶水,這才開口說道:“我不知道你們平日裡看新聞和報紙上提到我們人口增加速度的消息,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可以給你們說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們的人口增長非常迅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甚至到了現在,增速依然還沒明顯下降……”

  “嗯,這個我有關注到,確實增長不,就我們慶城這個小地方,也是不得了,看看街道的人群數量,學校的開設速度,就能看出小孩子明顯變得多了。”

  “不愧是張總,總結的很到位,觀察的相當細致,”王天孝點點頭,“人口增長最大的反應就是孩子們逐漸增多,那你們想想,如果這些孩子過十幾年,最遲二十幾年,那是不是整個社會的年人口會激增到以前從來沒有的地步?”

  “沒錯,大概十幾歲是一代人,那也就是十幾年後,這代人會為社會的頂梁柱,主力軍吧。”張文遠雖然不知道王天孝想說什麽,但是關於人口的問題,他是比較清楚的。

Advertisement

  那個做生意的人,不會關注人流量呢。

  倒是劉莽,他就有些懵,完全不知道王天孝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麽。

  人口,和他一個包工頭有什麽乾系呢。

  他就是乾他的活,人家給工程,他乾,乾完拿錢走人。

  就是這麽簡單的事

  至於什麽人口增長和減速的,他管不到那麽多的事

  可他也同時知道,王天孝既然拉著他說這些,肯定是有原因的,不會平白無故說這些話。

  所以,他認真地聽著,試圖趕上王天孝的思維節奏。

  “是的,按照我們之前的速度,也就是下一波人口高會出現是兩千年前後。張總,你是一個生意人,應該知道做生意看起來是質和資源的換,但實際上在終極的決定點還是消費。”

  “嗯,是消費,不管任何東西,包括服務,都可以看做是一種消費,消費只是在人群中尋找目標人群,如果整個人群數量增加,消費能力自然提高,這是水漲船高的事。”

  “好,既然在這個事上我們都能達到共識,那麽我們進到下一個問題,你們說說,當人口數量變多後,最先需要的是什麽呢?”

  “是住的地方?”劉莽試探著回答。

  張文遠略微沉思下,“我覺得不止是住,應該是人的最基礎質滿足,也就是吃穿住行。”

  王天孝點頭,非常滿意。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舒服。

  他稀罕張文遠就是這個點,別看他有時候沒個正行,但是他真的非常聰明。

  即使沒有遇到自己,人家也能為慶城的首富就能說明一切。

  “沒錯,張總說的相當對,就是吃穿住行。”

  王天孝笑道,“其他的我們先不說,今天劉莽在這裡,我們就隻說住的問題。”

Advertisement

  “老王,還是你說吧,我們聽著就行。你說得這麽快,連我都有點不知道你要說什麽了。”

  “哈哈,說得快嘛,好像也沒多快呀,抱歉抱歉,我這個人就這樣,一旦說到激的地方就停不下來,那我說簡單一些。”

  “不……你不要太簡單,太簡單我還理不清關系呢。”

  “嗯,那我接著說了,你們想想,如果人口增加多了,是不是每家每戶都需要一個住的地方。而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住在農村是吧,好多人家都住一個地坑院,等人口多了,是不是這些人都要從地坑院全部搬上來?”

  “為什麽,他們可以繼續住地坑院啊?”劉莽不解地問道。

  “不不不,他們不會,”王天孝搖搖頭,“首先是這批他們現在住的地坑院已經年久失修,不可能繼續住下去了,其次呢,因為政府的政策導向,現在已經不允許新挖地坑院,要求地基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

  那麽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原來一個地坑院可以住一大家子人,七八戶,甚至十幾戶,改好幾十個人,那現在每戶人家搬上來,是不是每家人都需要一個新家?”

  “嗯,沒錯,大家從下面搬上來,肯定需要一個新家。”

  “話是這樣說,但王老板,你說的只是農村人吧,城市人就不用這樣吧。城裡人可不用住地坑院的。”

  “哈哈,你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王天孝笑道:“城裡才幾個人啊,一看你就是每天都只知道埋頭乾活,不關心國家大事。你沒注意到嘛,我們現在推行的不是城市化進程嘛,那農村的人必然慢慢向城市靠攏……”

  “為什麽就一定要向城市靠攏呢,農村住的好好的,什麽都方便,我們幹嘛要住在城裡?”

Advertisement

  劉莽還是不理解。

  王天孝和張文遠面面相覷,彼此苦笑。

  其實這種道理,他們兩個都懂的,但因為劉莽不是很關心大事和政策,所以不太理解。

  王天孝決定給劉莽好好解釋解釋。

  既然準備拉著他做事,搭建一個草頭班子,就要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

  這樣才能激發他的主

  否則,若是沒有明顯的目標的話,不論幹什麽事就會沒有氣神,是不了大事的。

  “劉莽,是這樣的,我慢慢給你說。你看啊,當孩子們變多,是不是到高等教育的人,也就是讀過書的人就慢慢變多了?”

  “是啊,那肯定呀。現在娃娃不都是要讀書嘛,將來的孩子肯定個個都是人才,不像我們這些大老。”

  “那你再想想,如果大家都讀書了,他們是不是要去大城市上大學?那大學是不是都在城市裡?如果他們大學畢業了,是不是都要在城市裡生活,總不能讀完大學,都還跑回農村裡種地吧?”

  “……好像是這個道理,不過也不完全對吧,因為還有很多人考不上大學呢。高中都考不上,怎麽考大學?”

  “哈哈,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國家要慢慢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時代大家在農村,因為不牽涉太多的配套設施,但工業時代,是講究合作互助的,所以就必須將資源合理配置……哦,這個說的有些多,那我再說簡單一些……”

  王天孝略微一沉思,笑道:“你想想,既然人多了,是不是需要的東西就多了,比如說吃穿住行,你剛才都說了吧。那這些吃穿住行是不是需要人生產出來,要不怎麽用呢?

  而且,隨著人們逐漸變得富裕,肯定不滿足當下這些簡單的資了吧,消費是不是要升級,那你說說看,是不是對應著生產也要提升規模……”

  “總之,隨著人口增長,必然會帶消費,消費帶生產,生產決定人口布局,人口匯聚又促進城市發展,城市發展的基礎是便是基礎建設和房子,而基礎建設就需要工程來實現……”

  “你們看,這不是就回到我們原來的事上了嗎,我為什麽要花費這麽多時間來說這個道理,其實就是想給你們說,在未來社會裡,至很長一段時間,基礎建設必然有很大的市場。如果我們能抓住這波時代給予我們的紅利,就必然能有所就。”

  王天孝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覺嗓子都有些乾,便將旁邊的茶水端起來一口氣喝了乾淨。

  然後自己主拿起茶壺,又給自己加了一杯。

  他放下杯子,才發現張文遠若有所思,而劉莽直接是滿臉懵,好像被點了道。

  對他來說,有點超綱。

   今天還是8000,這個月結束了。

    一天假都沒請。

    還算敬業吧。

    我們下個月見。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