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討逆 第1374章 遷徙

《討逆》 第1374章 遷徙

大捷的消息傳來,隨即劉擎來請見阿梁。

  “請見?”周寧一怔。

  怡娘笑道:“殿下不在,可不正是大郎君做主?”

  “是了,我只是想著阿梁還這般小……”周寧笑道:“快去把阿梁找來。”

  稍後,阿梁換了裳,在前院接見了劉擎。

  “……大捷的消息傳來,北疆軍民歡欣雀躍。值此時,本該賞賜軍民酒食,可殿下不在……”

  劉擎抬頭,見阿梁沉穩的跪坐在上首,心中不暗讚:果然是殿下的種。

  賞賜軍民酒食?

  阿梁啟蒙後,先生教授過不歷史知識,他知曉賞賜軍民酒食基本上就一種況:大喜之事!

  也就是國家或是皇室有大喜之事,於是帝王賞賜軍民酒食。

  他開口道:“阿耶擊敗石逆,收復關中,天下為之歡呼。”

  這是基調。

  嘖!

  劉擎在想,殿下平日裡是怎麽教授的,大郎君竟然這般穩沉。

  “阿耶不在,但喜氣卻要鼓舞。”

  這個同樣是基調。

  “是。”

  阿梁說道:“可用阿耶的名義賞賜城中軍民酒食。另外,賞賜六十以上老人布匹。”

  “是!”

  劉擎回到節度使府,把阿梁的置意見說了。

  “果然是有天授啊!”宋震讚道。

  “殿下乃英主,更是明主。大郎君如此睿智,老夫看,這盛世啊!怕是真的不遠了。”羅才欣的道。

  三人大笑。

  外面的吏也在笑。

  這個節度使府歡樂無比。

  ……

  “我就是這般說的。”

  阿梁回去給自家老娘說了自己的置方式。

  “用你阿耶的名義,你是如何想的?”周寧問道。

  怡娘微微蹙眉,知曉王妃這是要未雨綢繆,不肯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但依舊有些不適。

Advertisement

  畢竟,孝敬皇帝當年的遭遇太慘了。

  而偽帝祖孫三代泯滅親,恍若類的殘忍更是令人無法容忍。

  以後阿梁要如何與殿下相

  這是個問題。

  阿梁卻不知這些,說道:“阿耶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做事,不可越俎代庖。”

  阿耶的是阿耶的,我不僭越。

  嘖!

  這孩子!

  周寧看了怡娘一眼,見眼角含笑,就知曉極為滿意。

  “那賞賜六十以上的老人呢?”周寧問道。

  “阿耶說老吾老及人之老。”

  周寧心滿意足的道:“去玩吧!”

  等阿梁走後,對怡娘笑道:“這孩子,真是純良。”

  ……

  阿梁去了自己的院子。

  富貴在前,劍客優雅的在後。

  他進了書房,跪坐下來。

  有侍進來,“大郎君可要茶水?”

  “不要,別讓人打擾我。”

  “是。”

  侍告退。

  理論上來說,秦王南下後,北疆做主的便是阿梁。在府中,仆從們對他的態度也越發恭謹了。

  富貴走到阿梁的左側趴下。

  劍客走到他的右側趴下。

  阿梁著兩條寵的脊背,說道:

  “明明可以請示阿娘的,劉公卻說來求見我。先生常說上位者唯威福不容侵犯……就算是在百姓家中,一家之主的威嚴也不容挑釁不是。”

  他撓撓富貴的脊背,富貴翻,把腹部出來。

  阿梁一邊撓著富貴的腹部,一邊自言自語。

  “阿耶大捷了,還收復了關中,那日我看地圖,長安就在關中之中。阿耶這是要做帝王了嗎?劍客。”

  劍客趴著不

  “阿耶若是做帝王,我以後難道就會是太子?”

Advertisement

  他的手停下了,富貴不滿的蹬蹬

  阿梁繼續抓撓。

  “阿翁便是在太子位上被弄死的,偽帝的太子也被他弄死了。富貴,你說,我以後和阿耶會如何?”

  富貴努力勾起上半舐著他的手背。

  “!”

  阿梁歎息,“掌教曾說,行事莫要想太多,秉承本心而行,至於結果,反而不重要。我也不知對錯,不過,阿耶對我真是好啊!”

  李玄和當世的父親不同,他對自己的孩子極為寬容,許多時候更像是朋友,願意把自己的一些事兒和孩子分,也肯安靜的聽著孩子的心事,然後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

  就是不為孩子做決斷。

  “哎!都是權力的罪啊!”

  阿梁撓撓劍客,“劍客,若是我不做這個太子呢?”

  劍客出舌頭了幾下爪子。

  “我不做,怕是要出事吧!”

  “掌教當初在值房裡和司業悄悄說,我以後若是不做太子,來做玄學的掌教也不錯,好歹,能避開父子之間的矛盾。”

  寧雅韻說想收阿梁為弟子,半是玩笑,半是認真。

  他看慣了那些皇室傾軋,又心疼阿梁,故而想為他尋一條退路。

  若是以後李玄變了那等權力怪,那麽阿梁就果斷而退,去執掌玄學。

  “二郎子莽撞,若是他做太子,怕是會和阿耶鬧起來。”

  “哎!”阿梁歎息,單手托腮,頭痛的道:“他們都把我當做是孩子,其實,我都知曉。”

  “大兄!”

  聽到這個喊聲,阿梁面劇變。

  “大兄!”

  矮壯的李老二小炮彈般的衝了進來,“大兄,帶我出去玩!”

  不答應的話,老二怕是要發脾氣……阿梁眼珠子一轉,“你去問阿娘,阿娘答應了,我便帶你出去!”

Advertisement

  “好!”

  沒多久,就傳來了周寧的咆哮。

  “玩玩玩!就知曉玩!再鬧騰,回頭就給你請先生!”

  “阿娘,哇!”

  李老二在嚎哭。

  阿梁歎息,“飛狗跳,很是熱鬧。”

  下午,他繼續上課。

  先生施正然見到他,拱手道:“倒是要恭喜大郎君了。”

  “同喜。”阿梁回禮,“阿耶大勝,太平之日可期。”

  這是普天同慶的事兒。

  施正然點頭,“聽聞是衛王獻了夾谷關,大郎君以為此人如何?”

  衛王和秦王的關系大家都知曉。

  可當下衛王的份卻有些尷尬。

  偽帝冊封的太子。

  施正然也是刻意想考校自己的學生。

  “阿耶說過,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施正然一怔。

  ……

  秦王南下,依舊留了些虯龍衛在府中,護衛妻兒。

  隼鳥往來的點早已轉移到了秦王府中,有專門的虯龍衛看護。

  這日清晨,負責看護隼鳥的虯龍衛去查看。

  一到地方,就見一隻隼鳥正站在桿子上吃食。

  腳桿上綁著一個小竹筒。

  “有消息了!”

  竹筒隨即被送到了後院。

  周寧正準備去吃早飯,接過竹筒後,查驗了一下封口,確定沒被人打開,這才開封。

  解開蠟封後,裡面是一張卷起來的紙。

  打開。

  那悉的字跡令周寧不一喜。

  ——關中已下,北疆令宋震留守,劉擎,羅才率大部員趕赴長安。

  這是……要組建朝堂僚架子了嗎?

  周寧沒想到那麽快,再往下看。

  ——王妃和孩子們,舅父一家,淑妃與衛王妻兒,一並南下!

  “阿娘,吃早飯了。”

Advertisement

  阿梁久候母親不至,就來查看。一來就看到母親手中拿著一張皺的紙在發呆。

  “阿娘!?”

  周寧抬頭。

  “我們要去長安了。”

  ……

  “這般快?”

  紙條被送到了劉擎那裡。

  “也不算快。”

  羅才知曉這些門道。

  “殿下南下,一路收復了大唐北地,接著擊潰石逆,此次更是收復了東疆,大唐大半疆域都在殿下的手中,可如何治理?”

  羅才說道:“當下乃是局,若是置之不理,各地的豪強會如同山大王般的,為土皇帝,後續清理會很麻煩。”

  “名正言順,殿下以討逆之名主長安,當有天下。”宋震有些憾自己不能去長安,見證那一刻。

  “北疆乃是殿下的龍興之地,也是基,你坐鎮桃縣責任不小。”劉擎告誡道:“還有北遼故地,最近老夫可聽聞不地方在蠢蠢。”

  “老夫許久未曾殺人了。”宋震淡淡的道。

  “殿下收復天下後,百廢待興,需要許多勞力。”劉擎蹙眉道:“不要殺,留下大半去做苦力。”

  “老夫知曉。”宋震看著仿佛年輕了十歲,紅滿面的道:“你等見到殿下,記得提醒殿下,早日尋了人來替代老夫。”

  “你啊!”劉擎搖頭,“長安不是好地方。”

  “聽聞你有個老人在長安?”宋震揭他的老底,“你這是不敢去吧?”

  “哪有此事。”劉擎裡說著,反手捶打了一下後腰。

  老夫的腰喲!

  越發的不行了。

  羅才說道:“若是驟然而去,北地軍民怕是心中不安。”

  “是。”劉擎覺得自己疏忽了這個,“如此,可先放話,就說殿下思念妻兒久矣!再有,殿下那邊需要人手幫襯。”

  秦王對於北疆而言便是定海神針,是北疆軍民心中的依靠。他率軍南下是正事兒,但有妻兒留在桃縣,在眾人眼中,這就代表著秦王依舊還在。

  等周寧帶著孩子們去了長安,北疆軍民那種失落的心態不好安

  消息隨即散播了出去。

  嶽二在家歎息,妻子問道:“你愁什麽?”

  “老夫在想,長安那些棒槌,是否如當年般的好騙。”

  ……

  一場秋雨令桃縣的氣溫降低了不

  天依舊昏暗。

  巷子口的丁氏卻已經開始擺攤了。

  擺好攤子就開始生火。

  煙霧嫋嫋中,柴火燃燒的味道為這個清晨增添了許多煙火氣。

  一如當年李玄和趙三福站在長安城頭看到的那樣。

  丁氏聽到了馬車的聲音。

  很輕,但卻很悉。

  好像是王妃的馬車。

  這是王妃要出遊嗎?

  抬頭,被煙火熏的有些發酸的眼睛。

  就看到十余護衛走來,接著是馬車……

  好多輛馬車!

  這是……

  秦王妃的馬車緩緩駛來,車簾掀開,周寧含笑道:“保重。”

  丁氏行禮,腦海裡懵的,“王妃保重。”

  直至馬車遠去,才追了出去。

  “這是,要走了嗎?”

  車隊緩緩而行。

  街道上不多的行人聞聲回頭。

  “是王妃!”

  很快,城中的百姓就被驚了。

  街道兩側多了不人。

  節度使府的員們和車隊會和。

  百姓沉默的看著他們。

  “保重!”

  一個老人行禮。

  劉擎捂著臉,淚水落。

  他在北疆多年,最好的歲月都留在了這裡。

  這一刻,就像是和親人離別般的不舍。

  一輛馬車停下。

  護衛掀開車簾。

  阿梁下來,看著百姓,行禮。

  “保重!”

  “保重!”

  大乾十五年十月,北疆節度使府員遷徙。

  秦王妻兒遷徙。

  目標。

  長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