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討逆 第1470章 我來

《討逆》 第1470章 我來

第1470章 我來

  “有人!”

  虯龍衛率先發現了那人。

  秦王看去,就見遠山林中出來一人,渾披著樹葉,頭頂還帶著樹枝編制的環,若非虯龍衛提醒,他就發現不了此人。

  此人舉起雙手,在烏達等人衝過來時,喊道:“老林!老林!”

  林飛豹一震,“等等!”

  烏達等人止步。

  林飛豹緩緩走過去。

  “你……”

  男子臉上塗抹著黃的東西,他把額頭上的環去掉,把上的樹葉扯去……再臉。

  他把臉的通紅,抬頭,“老林,可認出老夫了嗎?”

  “公孫傑?”林飛豹聲道:“你……你不是不知所蹤了嗎?”

  “陛下葬此地後,老夫便一直在左近潛藏著……”

  男子目,看著秦王,“他可是……”

  “是小主人,那個孩子。”

  男子走過來。

  秦王擺手,止住了兩個修士的阻攔。

  男子無禮的注視著秦王的臉,“像!像陛下!像黃奉儀。”

  男子跪下,“公孫傑,見過小主人!”

  林飛豹過來,介紹道:“殿下,公孫傑原先乃是陛下的侍衛,擅長養鳥,能通鳥語。陛下去後,他便不知所蹤。”

  “起來!”

  秦王親自扶起公孫傑,“這些年伱一直在此?”

  “是!”公孫傑起,“陛下葬於此地,臣擔心有人破壞陵寢,於是便藏在左近。臣擅養鳥,便養了那些鳥兒,沒事便在那些守陵人的頭頂上拉屎……傳出去人人皆說陛下顯靈了。如此,無人敢來毀壞陵寢。”

  那個老爹啊!

  他究竟是有何魅力,能令這些侍衛舍棄大好年華,或是遠赴南疆,或是藏山林之中。

Advertisement

  秦王拍拍公孫傑的肩膀,“好!”

  當帝王對你讚不絕口時,實則忌憚或是什麽緒也在漸漸滋生,或是一種敷衍。

  話越,越好。

  秦王一家當日齋戒。

  第二日,禮部的人和玄學的人商議儀式,雙方爭執不下,去請示秦王。

  “孤是來祭祀亡父,規矩,擱一邊!”

  兩邊都傻眼了。

  第三日凌晨,秦王早早起了,出來就聽到周寧在哄老二起床。

  “阿娘,我再睡一會兒吧!”

  “今日要祭祀祖父,不可晚起,否則祖父會你。”

  “啊!祖父還會打人?”

  “會呢!”

  “起床起床!”

  秦王莞爾,這時舅父黃維過來,手中拿著一把香。

  “舅父這是要去哪?”

  黃維抬頭,“阿姐葬在邊上的小山包上,老夫先去給燒幾炷香。”

  “晚些一起去。”秦王說道。

  他的生母份卑微,故而只能葬在邊上,有些像是陪葬的意思。

  隨後便是沐浴更

  今日沒有早飯。

  一家人走出住所,此刻天依舊還昏暗。

  吏部的吏和玄學的弟子們在忙碌著。

  所謂陵寢,便是一座小山。陵墓便在半山腰。

  從這裡過去便是墓道,數百步後,有巨大的石門,看著高大,給人一種

  按照中原傳統的規矩,事死如生,前方便是宮城。

  宣德帝和武皇當年據聞痛悔不已,但陵寢的宮城卻不大。

  祭祀的品已經就位。

  寧雅韻站在石門,吹著冷風,歎道:“帝王將相,最終也只是一抔黃土。”

  包冬乾咳一聲,“掌教,可這抔黃土也忒大了些!”

  恭陵可是以山為墳墓,規模不小。

Advertisement

  而最大的還是宣德帝和武皇的合葬陵寢。

  秦王來了。

  後跟著一家子,後面是隨行的臣子們。

  前方擺放了案幾,上面有貢品。

  一個員想來引導,卻被秦王看了一眼止步。

  秦王拿了三炷香,在燭火上點了,然後行禮,香。

  接下來便該是一系列繁瑣的令人頭暈腦脹的儀式。

  秦王擺擺手,“都退下!”

  這不合規矩啊!

  禮部員們愕然。

  劉擎乾咳一聲,“都暫且避開。”

  眾人緩緩退去,隻余下了秦王一家子。

  秦王回,“來,醜媳婦終究要見公婆。頑劣子孫也得挨打,都來行禮。”

  周寧上前跪拜行禮,接著是阿梁,李老二……

  一家四口站在案幾前,看著半山腰的陵寢。

  “你們先走吧!”

  秦王說道。

  周寧看了他一眼,“好!”

  知曉,這是秦王第一次和亡父‘見面’,定然有不話想說。

  周寧帶著兩個孩子走了。

  秦王站在案幾前。

  遙遙對著陵寢。

  天地間仿佛再也容不下別的東西。

  “來此之間,我有些怯意,不是害怕什麽,而是有些……不知該如何面對您。”

  “繈褓中自然不算,算起來我從未見過您。我對您的印象都是聽說。楊略大概是擔心引發我的猜測,故而從不提及您的事。”

  “直至我到了長安,曹穎和怡娘他們告知了我這一切,我……您不知道,當時我就想跑,離的遠遠的。”

  “當我得知自己的對手是皇帝時,我便害怕了。您別怪我,那時候我就是個鄉下年,赤手空拳想討逆……我覺著還是尋個地方安生度日比較好。”

  “我在元州鄉下長大,苦不苦?苦!十歲之後,我幾乎便是泡在苦水中長大的。別人家的孩子有耶娘疼,我的耶娘卻隻知曉苛待我。”

Advertisement

  “我後來才知曉,他們的態度轉變,是因楊略被鏡臺的諜追殺遠遁,每月的錢財沒了。於是我便變了一個麻煩……您可知曉鄉下無知之輩會如何置麻煩嗎?”

  “我一直沒對人說。在我十一歲的某個夜裡,我白日裡沒吃飽,喝多了水,夜裡起來小解。沒出門,便聽到哪對夫婦在商議,想把我賣了……他們說我長的頗為俊,有人願意出大價錢……”

  “當時我不知一個俊的孩子為何值錢,直至在長安待了許久,這才知曉,原來,有人專門養著這等孩子年,供那等喜男風的人用。”

  “那一夜之後,我覺著天塌了。”

  “我拚命想挽救這一切,於是我努力做事,努力狩獵,只求他們給我一個笑臉,莫要把我賣了。”

  “我說這些,不是想向您抱怨什麽,我只是想告知您,這一切苦難,最終就了我。”

  “在我的眼中,您是個……無畏的人。”

  秦王想了想,“他們說,當初祖父和祖母最是疼您,說您是我家麒麟兒。帝後與太子之間親無間,可謂是典范。”

  “韓紀他們告訴我,當時的大唐看似如花似錦,可您卻看到了底下暗流洶湧,危機四伏。”

  “您建言遏製土地兼並,保住府兵製;您建言削減對宗室的供養,削減對權貴大族兒孫的封賞;您建言仕必須經過科舉考試;您建言整頓軍中;您建言要製世家大族……”

  “您說,若是不革新,大唐國運必將衰亡,且,不超過百年。”

  “您說,隨著土地兼並的蔓延,府兵製必然會崩壞,隨後各地軍隊失去兵員補充,唯有就地征募壯士,如此,地方將會為藩鎮,大將必然跋扈。”

Advertisement

  秦王是真的佩服父親的眼,哪怕是到了今日,孝敬皇帝的當年的論斷依舊有重大參考意義。

  “您說,隨著世家大族勢力的膨脹,他們必然會把目轉向帝王,與帝王爭權奪利。”

  楊松等人便與李泌明爭暗鬥,以至於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國事不管,先搶奪權力再說。

  “您說,隨著封泛濫,繈褓中的孩也有,為自然就了買賣。於是貪腐橫行,員與地方大族勾結,與世家大族勾結……”

  “您說,隨著土地兼並越演越烈,百姓流離失所,若是不加以遏製,遲早會發叛。石忠唐的叛看似因為異族將領野心,可若非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熬,流民越來越多,石忠唐反叛豈會如此順遂?”

  若是百姓不曾對這個大唐失,乃至於絕,石忠唐何以能穩住南疆?

  “您所說的一切,都一一應驗了。”

  “可您的建言,卻了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的心頭刺。”

  “我問過多人,他們都說您英姿發,不是那等好之輩。可當年您卻是因為此事栽了跟鬥。”

  “當初祖父與祖母中毒,都說是您的手。於是一壺鴆酒送走了您和阿娘。後來祖父祖母發現不對,可您卻早已離去。”

  “這一切是誰在縱?我一直在查。那些人不但是您的對手,也是我的對手。他們中有多人此刻看似恭謹的對我行禮,暗地裡卻在籌謀對我下手,對此我不得而知。”

  “那些地老鼠躲在暗中,鬱的看著我進了長安城。隨後,他們會得意洋洋,暗地裡說,當年我等讓孝敬皇帝狼狽不堪……看吶!帝後的子死於我等之手,我等卻依舊逍遙。這是何等的快意!如今他的兒子來了,讓我等再度聯手,送他歸西!”

  “您在下面也在恨著他們吧?”秦王眸微冷。

  “我會把他們找出來,讓他們悔不當初,讓他們死無葬之地。”

  “您那個好侄兒李泌如今躲在蜀地,隨行的還有李元。您的遭遇,我想和他們父子不開關系。您這些年定然也期待著上天能給那兩個畜生報應吧?可惜並沒有。不過,上天不報,我來!”

  “韓紀曾說,您當初離去之前頗為從容,唯一不舍的便是自己多年來的努力並未收到效。那些建言,那些革新,在您被廢之後,就一一結束了。”

  秦王衝著陵寢行禮。

  “我今日來,便是想告訴您。您未曾做完之事,我來!”

  秦王緩緩跪下。

  “今日我來,還有一事。這些年來,您和阿娘一直活在各種傳言中,令我有些無父無母的淒涼。直至我為人父才知曉,哪怕是死,耶娘也會惦記著自己的孩子。”

  秦王叩首。

  “孩兒,拜見阿耶!”

  ……

  心俱疲,需要緩緩,大夥兒見諒。

  從今天起,每天兩更,更新時間:8點,19點。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