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黜龍 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河行(16)

《黜龍》 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河行(16)

“李龍頭,去迎一迎吧!”濟倉城,頭領黃俊漢如此建議。

“不錯。”翟寬在旁也皺著眉努力來勸。“事到如今,大家伙以和為貴,千萬不要鬧出事來才對。”

“李公,大家都是抗魏的,江都、東都一個都沒倒呢!”孟啖鬼也滿臉愁容。“這時候要以大局為重。”

李樞面如常,一聲不吭,只目掃過這三人,復又看向其余幾位沒開口的,包括房彥朗、常負、丁盛映、梁嘉定,還有最近新引為心腹的崔四郎,心中卻不免慨。

這些人之所以在這里,有的是因為被閑置,所以轉投自己,求個前途;有的是因為地理位置,基就在濟周邊,算是現管,沒得跑;有的是來的太晚,或者出偏門,反正那邊燒不起來,這才轉到自己這里;還有人,本就跟他沒關系,只是因為有人不方便來,派他們做個表態而已。

就是這些人,加上此時在河北的房彥釋、祖臣彥,外加幾位留后,便形了自己此時的倚仗與班底。

然而,祖臣彥已經實際上被廢棄掉,如今就是一個寫布告的,所謂再度回到了庶務上;之前唯一掌軍的房彥釋也在河北兩整軍中淪為了般縣屯田兵的副主管,喪失了軍權;而幾位留后,明顯全都因為權力來源而漸漸倒向了對方。

與此同時,他還喪失了獲取新的機會,因為喪失了開拓主權,東境東部的豪強、登州的義軍、河北的世族、降,全都理所當然的加到了對方政治

這就是政治斗爭失敗,哪怕是沒有半點腥風雨的政治斗爭失敗的結果。

當然了,事總有兩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直到現在,他李大龍頭居然都能維持一個大約十五六位頭領席位,還有掌兵大頭領外援,以及杜破陣、伍氏兄弟這種更高層級準盟友呼應的政治團架子,委實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謂誰也無法搖的黜龍幫二號人

Advertisement

尤其是那幾位留后,更是深切說明了他這個團在建幫時的資歷之重與不可或缺——以當時黜龍幫的班底,打下地盤,不把民政給這些人,能給誰?

而這些人,上永久著打著他李樞的烙印。

崔四郎說的是對的,哪怕是為了穩住了這個派系,也必須要忍耐一時,接張行的提議,因為再不拿出點實際的東西來,這個班底也要維持不住的。

實際上,眼前這些人已經在催了。

沒錯,經過十幾天的信息傳播、醞釀后,這些頭領聚在一起,本不是讓李樞搞什麼濟之變的,恰恰相反,正是怕他搞出什麼變化來,這才來做催促,省得連累許多人。

一念至此,李樞將目停在了在場最值得信任也可能是唯一一個值得信任的房彥朗上。

“龍頭。”房彥朗板著臉來對。“我曉得你的大略心思,我也跟你一般心思,但我想提醒你,今日咱們要就事論事,人家是從東郡開始一個里一個鄉這麼走過來,十幾天走了七八十個鄉里,踏踏實實到了濟城,咱們挑不出半點說法來,也不該有多余說法。”

“誠如房留后所言。”朝對方點點頭,李樞環顧四面,微微來笑。“張龍頭辛苦巡視,咱們正該相迎問。”

上下這才釋然。

就這樣,夏日雨后,南風稍起,水汽蒸騰極快,泥土地上或許還好,烈日下的濟城青磚路面很快就干燥起來,張行率百余騎自道抵達濟東城時,護城河前的那片方便貨運大車出而鋪設的青磚地只剩下了沖刷的痕跡而已。

而張大龍頭也在上次河畔一別后,再度見到了李大龍頭,后者也與濟留后房彥朗一起率城頭領、舵主、護法、執事,外加侍衛百余人一并出迎。

Advertisement

咋一看,還真有些排場。

“李公!”

相隔甚遠,張行便在黃驃馬上笑容滿面,招手來喊。“別來無恙!”

“張三郎神采依舊。”李樞也遠遠拱手,同樣笑容不減。“河北做的好大事!”

兩人后各自隨行者們面面相覷,心照不宣的落后甚遠,只將舞臺讓給這兩位本人。

而兩人也沒有讓眾人失,及到吊橋前,張行翻下馬,李樞向前迎上,二人幾乎同時出手來,就在城門前的吊橋外握住了對方的雙手。

只能說,相隔半年,代表了黜龍幫左右兩翼,代表了黜龍幫建幫以來的高層最主要的兩個政治派系的大手,又一次握在了一起。

場面還是很溫馨的,也很有革命激

雙方既然握手,又頗做寒暄,張行先與幾位本地頭領言笑晏晏,包括略過了藏在人群中不吭聲的張大宣,復指了陳斌、竇立德、崔肅臣三人來與濟這邊做介紹,到底是再熱鬧了一陣。而待介紹完人,眾人也不好繼續在大門口曬太,便由李樞來做姿態,乃是指著城門邀請張行歇息。

張行點點頭,卻又再度挽起了對方的手,居然是要把臂

李樞本以為戲碼也該到此為止,但對方要繼續,他自然無話可說……甚至,一瞬間,李大龍頭還以為對方是擔心刺殺,這才專門挽住自己。

畢竟,最敏的伍氏兄弟雖然有自知之明的選擇提前去了淮西前線作戰,但誰還不許人家防備一下呢?

正想著呢,二人剛剛走過吊橋,張大龍頭卻又忽然駐足,然后向了城門樓。

李樞自然也順勢看了過去,后數以百計的人也都一起向上看,卻都不曉得在看什麼,總不能是在看濟城吧?

“張三郎在看什麼?”李樞認真來問。

Advertisement

“在看濟城。”張行認真來答。

“……”

“李公還記得咱們第一次來濟城下時的形嗎?”張行就這麼挽著對方手,扭頭認真來問。

“倒不如說,如何能忘掉?”李樞回過神來,當場笑道。“那時候攻城急難,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你忽然沿著濟水過來,帶了數千援兵,城士氣一下子就垮了,然后咱們就在這里重新整了軍,算是有了黜龍幫第一個正經部隊。”

“不錯。”張行點了點頭。“不過我今日想說的不是那些,而是想說當時負隅頑抗的濟太守……李公還記得吧?”

“自然記得這麼回事,那個太守在帳中自殺了……但,但我忘了他什麼了……宋昌還是宋義?”李樞反應過來,立即給出了會應。“怎麼了,張三郎如何忽然想到此人?”

宋昌,他兒子宋義。”

“年紀大了,比不得你這般年輕,記好。”

“倒不是記好。”張行慨以對。“其實我也忘了,只不過前幾日走訪鄉里的時候,遇到許多淮西流民,從那里梳理了不信息,里面恰好有宋義的……李公還記得吧,他跟定陶令劉賁一起當場發了誓,等送祖母回去,便要再來投軍,殺了我們以報父仇。”

“那他……如何了?”李樞不免微微正起來。

“死了。”張行喟然道,甚至好像有那麼一。“按照逃過來的流民說法,劉賁不知道,宋義的確是后來投了軍,但既然投軍,怎麼可能想往哪邊就哪邊?便先跟著淮安郡卒對付伍大郎他們的南義軍,九死一生活下來了,然后也做到了一郡副都尉,結果江都對兩淮索求無度,淮右盟一起事,淮安也陷進去了……先是逃到桐柏山里,然后淮右盟又不住地方,他就又下山帶人反撲了兩個縣城,遙升了郡中都尉,結果杜破陣一急,就派了自己最出的義子闞棱領著一萬太保軍親自過去,兩戰后抓住,直接斬首示眾了。”

Advertisement

李樞也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便是后的許多頭領也都有些唏噓……不管如何,哪怕當時張行便當面呵斥過,但按照傳統來言,宋昌忠臣孝子的形象確實很深人心,而現在,他的兒子也以這麼一個形象出現在了視野中,不免讓人慨。

可以想見,張龍頭此番言語,應該也是要將重心放在此了。

卻不知會怎麼發揮。

“我今日說這個,倒不是說慨什麼忠臣孝子,大魏的忠臣孝子,有什麼可計較的?”張行著上方城門樓濟二字的石刻,明顯神黯然。“我計較的是,我當日看宋昌死的那般干脆,宋義又那麼真實意的,我還真以為會跟他們戰場相逢,到時候既斷其父,亦了其子,豈不痛快?就好像宰了張含、殺了高江一般有始有終。但世之中,即便是這般深仇大恨,也不是你想挨到跟前送死就能送到的……”

說著,張大龍頭終于挽著對方的手往城門緩緩而行。

“確實如此。”李樞莫名有些心,因為他有點把不住對方的脈了。

“而且,這事也就是個引子,關鍵是,恩也好,仇也罷,類似的事實在太多了。”張行邊走邊說道。“李公記得吧,我二征時傷了腦袋,基本上什麼都忘了,逃回來的時候又遇到地震,也因為真氣使用過度給弄麻了,又下雨,結果只有一個紅山那邊的袍澤愿意帶著我,把我背了出來……那時候,那個袍澤于我而言,便是山、便是河,我就想著,不管這個世道怎麼樣,肯定是要跟這個兄弟共富貴、同患難的,接下來這輩子可能都要順著他的生活往前蹚出一條路來……結果呢,遇到第一個村子,另外兩個逃兵想留下來當山大王,在村里作威作福,我和那兄弟就不許,一場火并,四個人死了三,我背著他尸首從山里出來的時候,人都木了,你跟徐大郎親眼見過的。”

“怎麼可能忘記?”李樞幽幽來答,不管對方如何,是存著什麼說頭還是單純敘說往事,他都已經調整好了心態。

;與此同時,默契的與其他人落在后十來步遠的徐大郎神也復雜起來,因為他想起了一段類似開頭的對話,只不過那是他跟自己姐夫雄伯南之間的。

現在想想,如果那時候能更坦誠點,從雄伯南那里開始就把話說清楚,學的坦誠一些,今日的禍事,不敢說躲開,最起碼境況會不會好很多?

此時,眾人已經紛紛越過門,隨兩位龍頭得濟城。

得益于之前的驟雨,街上原本的攤市早已經收的干凈,數百號人走來,倒是沒有遇到什麼不便場景,也沒有誤了別人的事。

不過,這也讓前面兩位龍頭的談更加不可遮掩。

“那時候吧,說實話,我雖說了幾句大話,但其實是本沒在意幾位的,不管是李公你們還是家妻那里的靖安臺隊伍。”張行繼續挽著對方手緩步緩言道。“因為當時的心思,全都在我那個袍澤的尸首上……念頭很清楚,這天地間已經沒別的事了,人死了,總得把他死前代的事給做了,送他回家安葬,土為安,然后再說。”

李樞沉默不語,跟后許多人一樣,只是認真傾聽。

“但是,走到他家門前后才發現,夜里起山洪,他家早不知道幾個月被坡給埋了。”張行明顯語氣淡漠起來。“當時為這個,真覺得天都塌了,因為天下雖大,我既不知道自己從何來,也不曉得往何去,更不知道自己能做點什麼,這個時候,是家妻提前發現了狀況,然后帶著秦二等在那里,將我提溜回了這人世間。

“接下來,就是東都,東都只待了兩年,但事卻不,殺過人、也救過人、也辦過案子、也樹過敵,還租了套小宅院,南衙相公也見了,北衙督公也見了,反正活的有點人樣子了,當時就想,我這輩子,好的壞的,可能就是跟這些人一起來廝混吧……便是私下想過自己有朝一日遂了心愿能南衙,也一并想了扶持李定秦寶做個大將軍。

“可是,不要說三征一來如何,只我自己慢慢的就發現,這天下看起來穩妥,其實早就里被掏空了,土崩瓦解,就在眼前,于是三征就來了……這個時候,最可怕的不是說昔日兄弟分彼此,而是說,好多人,我曾以為會跟我繼續言語,繼續廝混,繼續仇讎的人,忽然就沒了!”

聽到這里,后面許多人,包括謝鳴鶴、陳斌、崔肅臣、房彥朗這些不用想就知道有類似故事的人,但又不只是他們,許多人心頭都或多或

而話至此,張行也捉著手扭頭去看李樞,言辭誠懇:“李公,你能懂我的意思嗎?你咬著牙救下來當妹妹養的逃犯余孽,一下子沒了訊息;你原本以為是你仕途路上最大的阻礙偏偏又一直照顧你的半個上司,忽然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溫坊里曾為你解過圍的都知、給你端了一年茶水的奴,你費了老大力氣救過的一個懷孕妾侍、跟你斗智斗勇差點把你弄得灰頭土臉的中郎將、附庸風雅的行賄對象、你覺得特別有趣可能將來會有一定就的江湖豪杰,甚至,只是你經常路過天天看到的街坊,忽然就沒了、死了,就整個斷了……

“所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李公啊李公,你曉得我的意思嗎?你經歷過此類事嗎?”

“誰不曾經歷?”饒是李樞準備了許久,此時也不漸漸放下了戒心。“我跟楊慎往了半輩子,曾以為此生要做他的謀主,會就大業,會君臣相得。結果呢?旬日速敗,什麼都沒了!不是他死了,我的所有故舊、妻兒、族屬,東都經營許久的東西,全都沒了!我也不瞞三郎,那日河堤上相見,豈止是你不在意我們?我也什麼都不在意你們的,只是強撐著面子,努力活下來而已。”

“然后呢?”張行在旁邊追問道。

“然后……然后最難得時候,其實是三征前逃回來的路上,大家都在躲避徭役和征發,沒有人認識你,也沒有人在乎你,你自詡英雄,然居于天地間,竟無一人通曉你……若非后來又依次尋到房徐兩位,稍得安頓,準備反魏,我當日怕也要干脆了斷,或者瘋掉了。”李樞喟然道。“你得給自己找個念想!”

后眾人,同樣慨不及,其中一位年長張姓護法,也因為只顧低頭,被一旁的馬匹給蹭了一下。

“再然后呢?”張行追問不及。

“再然后,便是黜龍幫的事了。”李樞難得有些失笑之態。“這倒是反過來了,恰如滴水匯江河,又如夯土集高臺,每一日都見到新的人,遇到新的事,每一日都讓人覺得,咱們黜龍幫蒸蒸日上……”

“那李公懂我的意思了嗎?”張行忽然挽著對方的手在濟城中央大道上駐足,然后與有些措手不及的對方相向而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