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黜龍 第三十二章風雨行(32)

《黜龍》 第三十二章風雨行(32)

東都軍來的飛快。

一開始是吐萬長論跟趙佗,前者一萬軍,后者一萬淮郡卒……也就是后者的到來,讓人第一時間意識到司馬正來了……因為趙佗這個萬年墻頭草和他的淮郡本該是黜龍軍此戰的勝利果實才對,如今這般作態,除非是后有東都大軍,否則委實難以想象。

而果然,連針對的偵查活都還沒來得及大規模展開呢,東都軍的序列就出現在了視野

這讓剛剛轉移到譙城城下的黜龍軍諸將明顯起來。

“前鋒很,只有兩千人,已經到了谷城。中軍極多,最三萬,一時探查不清。后軍不曉得有沒有,又在何……已經派遣巡騎從后方繞行偵查了……”

“中軍是司馬正親自帶隊?”

“最起碼是打了司馬二字的大旗,而且看旗幟,是大將軍級別的繡邊方形大旗。”

“果然來了!”

“來的好快!”

“三萬多人是對數的,哪怕他留下防兵力,可帶上王代積的人也夠了。”

“確實有王字旗。”

“我就說嘛,之前俘虜講他們去了西面沒見到王代積才回頭的……結果是應在這兒了。”

“剛剛一場大戰,難道又要大戰,這次到我們被以逸擊勞了吧?”

“損失確實不,好幾個營都打殘了,尚二、翟大、小賈這三個營基本上就算沒了。”

“后面還有張虔達跟李安遠,他們當時是打贏了自己撤的……”

“已經讓單龍頭帶著八個營去了,若還是不行,那就真不行了。”

“魚皆羅呢?他是不是也有一萬人?還是已經敗了?”

“魚皆羅那里不好說……”

“不好說什麼意思?”

“淮右盟說他們大勝,結果卻是全程沒見到魚皆羅……現在的說法是,魚皆羅跟他副將分兵了,勝的是副將,魚皆羅憑空消失了。”

Advertisement

“消失了?他真是一條魚游進淮水了?”

“也是個麻煩,這要是一個宗師領著五千兵突然出現在我們后又如何?”

“派了四個營過去接應淮右盟。”

“那算一算,我們這里還能有三十個營?這倒妥當了!”

“妥當個屁!好幾萬俘虜,得留多人看管?而且莫忘了,咱們損失真不。”

“我估計,這里是二十來個營對他們五六萬人,整上是三十五六個營對他們八九萬人……”

“好不容易大勝,怎麼一轉眼反而變劣勢了?”

“這就是之前首席不愿意打這一仗的本緣故……打了,未必有明顯的好,也沒有明顯態勢的改變,反而耗費兵馬、徒增傷亡……”

“若是為了滅薛常雄,死再多也值得……”

“谷城……谷城不是渦水東岸嗎?”

“應該說是北岸,渦河在這里往上游拐了個彎,是一段東西向的……所以,谷城雖在對岸,卻依然在吐萬長論與趙佗的遮蔽下。”…。。

“倒是一步妙棋,可是兩千人有什麼用?想要截斷我們退路,或者威脅后方,未免癡人說夢了吧?”

“應該就是個支點,真要做什麼,肯定會再增兵,不過據說里面有宗師……”

“宗師?!誰?!”

出了一個布告,說是魏公的半路老師王懷通在那里……”

“這真是……”

“王懷通親自領兵?”

“不是,領兵是李清臣,靖安臺出的黑綬,現在的靖安臺長史,但中間轉任過淮郡都尉……”

“這倒是合乎理了

。”

“李清臣怎麼有些耳?”

“之前被我們俘虜過……當時還是曹林主政,韓引弓就是他跟呂頭領接引過來的。”

“想起來了……”

外面議論紛紛,隔著一張帶有云紋的大魏軍制式高級帷幕,李定與徐世英正面面相對,他們一起側耳傾聽,但眼睛卻都斜在了小帳幾案后的張行上,后者正在寫信。

Advertisement

這廝這幾日寫信寫的過于多了些。

等了一陣子,眼見著張行寫完信,小心折好,喊來一名文書,只以尋常黜龍幫部傳信方式送走信,李定方才緩緩開口:“懷通公從了司馬正,眼下故人是個麻煩,但從長遠來講,未必是件壞事。”

張行心不在焉點點頭。

徐世英也認可式的點了下頭。

道理很簡單,王懷通到底是宗師,還是晉地頂尖大世族出,而且作為金戈夫子的嫡系傳人名極高,甚至以金戈夫子那個狀況,完全可以說,王懷通天下文修正統的份短時間已經無人可以撼了……但是很可惜,這麼一個僅僅存在就價值極高的人卻不大可能從“賊”的,而既不從賊,無外乎是從白或從司馬……而以將來可以見的天下局勢來看,黜龍幫當然還是希他從司馬正了。

畢竟,白橫秋的實力和發展路線更讓人警惕。

“跟王懷通比,我倒是更在意李清臣……”張行看了看后的秦寶。“二郎,李清臣不是廢了嗎怎麼司馬正一去又活了?”

“我也不知道。”秦寶搖頭以對。“但也不好說,當日我也差點廢了,現在也活了……”

“心中郁郁嗎?”張行若有所思。“現在司馬正去了,東都有救了,就有盼頭了?”

秦寶只是搖頭。

“二郎你也不要多想。”倒是張行反過來安。“賣藥的青帝觀道人都說沒問題,徐大郎用長生真氣探你也沒探出來什麼,說不得那般遭罪只是曹林的手段,然后靠著東都地氣來發,所以曹林死了,你過大河了,便沒了計較。”

秦寶先是胡點頭,但最終忍不住一嘆:“若是李十二郎真頂著那般病過來,那可真了不得。”

“怎麼說?”張行已經起離開幾案,正收攏案上報準備帶出去,便只隨口來問。…。。

Advertisement

“那次遭病之前,我強健,從未想過傷得病這般遭難。”秦寶正言道。“包括看史書跟小說里那些人,說誰誰誰英雄了得,忽然得病,便萬般英雄氣都散了,或者干脆直接從書里退場,便覺得匪夷所思。偶爾看到有人殘廢了、傷病了,還能做事,書里便夸他殘志堅,委實了得,卻又覺得大驚小怪……便是對上李清臣那個鬼樣子也覺得他有點裝……直到自己遭了罪,才曉得殘志堅這四個字真真是了不起。”

幾人都有些詫異反應,很明顯,他們意識到這是秦寶難得的真,是肺腑之言。

而頓了一下,倒是李定幽幽來笑:“若是李十二真是抱病而來,也不知道是算他厲害還是司馬二郎厲害了?”

幾人頷首,各自一嘆,便走了出去。

看樣子,雖然外面局勢堪憂,但黜龍幫的軍事指揮核心卻都還是放松。

來到外面,雄伯南以下,諸多頭領都在議論紛紛,見到這三位來了,也都收聲……張行帶著幾人落座,依舊一如既往的干脆:

“幾件事,大家記一下。”

眾人紛紛凜然,而除了外圍的文書和參軍們,甚至有不領兵頭領也莫名出小本本來,拿著炭筆準備稍作記錄。

“第一件,便是之前一戰的賞罰……不是賞罰,記功不可能計算妥當,但頭領這一層我心里還是有譜的,跟天王、李龍頭、徐副

指揮,包括單龍頭、柴龍頭幾個臨走前也都說過……一點就是四個人,白有賓舉義,并說服本部軍臨陣倒戈,直接促了此戰大勝,我意署代頭領,讓他在范圩子那里看管俘虜同時整編出一營部隊,建制上讓他代替犧牲的尚懷恩頭領;虞常南借機投奔,將軍虛實、行軍計劃分派盡數告知,亦有奇功,我也署了臨時頭領,依舊管文書……”

Advertisement

白有賓在看管俘虜,虞常南倒是就在一旁,趕站了起來,但未及開口就被張行擺手示意坐了回去。

“還有諸葛德威頭領,這次也是奇功一件,他本人的意思是想轉帶兵頭領,正好翟寬臨陣不遵軍令,致使部隊損失嚴重,調離前線,發回濟,待戰后轉崗,他的部隊就給諸葛頭領……諸位可有異議?”張行最后說完,四下環顧。

眾將面面相覷,原本想記錄的幾位頭領也都沒有記下幾個字。

很簡單,一則,他們委實沒想到張首席這般好整以暇,居然是在東都軍大軍境的形下先討論上一戰;二則,這話說到最后一位,也就是翟寬上后,好像也不好的樣子。

翟寬本人不在,打完仗后這廝就稱傷病,一直在后面傷兵營,這種況下,他二弟,也是幫資歷大頭領翟謙自然為了眾矢之的。

翟謙面漲紅,半晌沒說話,眼看著張行似乎又要繼續下去,方才強著種種開了口:“首席,我有話說!”…。。

“說。”張行神一振。

“我大哥既貪功又無能,這次打廢了仗,壞了那麼多兄弟,是實際,也該罰!”翟謙甕聲甕氣來言。“但他到底也是當年跟著首席你在濟水起事的第一批頭領……要知道,當年起事時可不是眼下這樣,當年張首席只帶著周行范一個人來到的王五郎莊子,起事時的本我們這些濟水大家全都把自家家產人口送了出來……我不是要在首席跟前要什麼丹書鐵券,但最起碼得給我們這些起事時就在的頭領一個說法,能不能單算一份功勞?省的我們這些人有些廢一頭栽下去起不來?”

這怨氣也不知道是對他大哥還是對張首席,周圍人表自然微妙起來。

張行好整以暇,點點頭,便要說話,正好雄伯南也要說話,二人卡了一下,卻是忽然聽到徐世英冷笑一聲,然后:“翟二,你要這般算,我一個人出的力便是你們兄弟的許多倍,可不可以再加幾份功勞與我?可我為什麼從頭到尾跟你一樣都只是大頭領呢?”

翟謙聽到徐世英說話便知道要糟,半晌也沒有反駁,但也沒有服,只是頂在那里。

徐世英見狀愈發不耐,便要再說。

“好了。”張行擺手示意。“徐大郎不必咄咄人,翟二郎也不必這般憂慮……事要分開看,首先,咱們前頭還有東都大軍,不該在這里耽誤時間,所以翟大頭領便是有紛爭的想法也該等會議后,或者此戰之后再來計較;其次,翟大頭領既開了口,我也不必遮掩,我確實是把你們這些舉事元初頭領的資歷和貢獻各自算一份功勞的。”

周圍明顯有些,很多人的眼神都有些變化。

“之所以如此,不是為了偏袒元從,恰恰是要給后進人留路。”張行一聲嘆氣。“咱們黜龍幫要賞罰公正,要能上能下,而且要一力摒除人依附……所以才起名黜龍幫……但是呢,從黑帝、赤帝開始兼并爭霸的時候,就是這種一層附著一層的人事,都多年的習慣了,你要想摒除它,得先承認它,而幫元從的優勢從不是什麼貢獻了多家資和丁口,而是那些丁口自認是元從的附屬,哪怕到了別做隊將、縣令,甚至做到頭領、大頭領都還是自認附屬,這就麻煩了。所以,把這些東西化,當做一個功勞,正是解決這個東西的一個法子。翟謙?”

“是。”翟謙這次終

于站起來。

“沒有奪了你大哥的頭領位置,只是要他轉到地方。”張行平靜提醒道。“不讓他帶兵罷了。”

翟謙點點頭……倒不是說他一下子就被說通了,而是說他一個豪強加郡吏,文化有,但不多,道理曉得,但眼界窄,只是了黜龍幫才開闊些,平素最怕張首席這些人說些繞的道理,結果其他人都還紛紛點頭,好像都聽懂的樣子,再加上之前徐世英的發作,這就讓他慌張,便只能點頭。…。。

當然,點頭后翟大頭領臨坐下時還是想起了什麼,趕應聲:“這次是我不對,不該這個時候說這事的。”

張行再三點頭,等對方坐下卻又開口道:“諸位,既然話到這兒了,我就多說幾句。現在在打仗,之前幾百年也都在打仗,諸位當然覺得管兵馬的、手里有一營兵的才算是正經的路數,便是做太守、總管也要看手里有沒有兵才算數……下面傳的那些話,什麼‘總管不如現管"的我都知道……但時勢易轉,天下事不是一不變的,黜龍幫也不是只要打仗,真有一日我張三借著諸位的威風,連東夷都打下來了,證位了神仙,卻不知道那時候天下還留許多兵?郎將可比得上太守?”

這一次,眾人難得紛紛附和,卻大都覺得張首席在放屁,真有那日那日再說,熬到那時候還做郎將算自家倒霉便是。

也就是雄伯南幾人深信不疑。

張行自然曉得這群出駁雜的兵頭怎麼想,也不做理會,繼續開會:“給虞頭領設個座位,咱們接著說下件事……也就是渦河上起橋的事,之前打仗需要渡過來,如今則要保障后勤,所以需要大力起橋,保障后勤,但沒必要再封凍河流……這件事給柴孝和龍頭來做,渦河南邊派出去的四個營,馬上從滎南下的幾個軍法營,河南兩個行臺的府、倉儲、民夫也都給柴龍頭,淮右盟的進軍事宜也給他……柴龍頭對接到這邊就是徐副指揮。”

除了徐世英點了下頭,大帳很平靜,經歷了之前的一次波瀾,這些事就顯得平淡了起來。

“第三件事就是立壘。”張行繼續言道。“就在城下立壘……李龍頭抓總,徐副指揮做副,立個無懈可擊的營壘!”

此言一出,眾將終于議論紛紛:

“只是立壘嗎?”有人詫異問道。“這是要長期對峙打呆仗?我們耗得起?河北那邊馬上該有反應了!”

“還有分兵做犄角,下一件事就是這個。”張行立即作答。“河北的事確實麻煩,但總要先管這邊。”

“與其立壘,為什麼不打下譙城呢?”雄伯南也出言質詢。“我看城士氣萎靡,尤其是咱們昨日又放進去不軍傷員……不管那個應應不應,我出手便是。”

“譙城說下便下。”張行認真道。“但司馬正既到了,城這兩兄弟便是個手段,可以用來跟司馬正涉……這便是我要說的最后一件事,這一仗,做好準備,立壘嚴整,分兵犄角,攻守自若,然后盡量跟東都軍議和……這一仗對雙方而言過早了,我們太累了,減員也多,再打一場大仗必然傷亡劇增;而司馬正此來也只是為了接應軍,并沒有跟我們拼命到底的理由。”

人如釋重負。

坦誠說,之前范圩子一戰固然打的彩,但黜龍軍良莠不齊的戰力遇到還有一點強弩之末態勢的軍時,確實也損失不,而這次司馬正來的時機似乎將將好,到黜龍軍強弩之末,再打下去也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