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春色 第867章 軍心

《大明春色》 第867章 軍心

大江上吹來的一陣風很大,但十分,撲在臉上並無不適。齊泰恢復呼吸之後,隻覺得十分愜意。

“叮叮當當……”一陣通鈴聲傳來,他睜開瞇起的眼睛,便看見一艘滿載的沙船,正在緩緩地向附近的碼頭靠攏。而在更遠的地方,一隻巨大的寶船漂浮在江面上,猛然出現在視線,景象確實有些震撼。

“唐將軍剛才說起,劉鳴出了甚麼事?”齊泰收起眺的目,這才重新想起、彼此剛才談的話題。

唐敬道:“劉提舉的一個老表死了,遭真臘人殺掉的,死得很慘。”

“哦。”齊泰應了一聲,他的臉上,難免出了些許無趣的神

唐敬接著說道:“初時末將不甚在意,劉提舉也說過、不要因私費公,好似也不算甚麼大事。可第二回見面,他又談起了那老表,末將便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齊泰也略微好奇地問道:“何不對?”

唐敬道:“劉提舉說起了往事,說得非常之細。劉提舉談起那老表陳漳、還小的時候,便被送到了劉提舉家;陳漳見他爹走了,一開始哭個不停,後來拿了一枇杷枝玩耍,才把傷心事給忘了。他倆一起上私塾的時候,劉鳴有一次闖禍、被留在了學堂裡,天黑之後他發現,陳漳一直在外面等著他、要一道回家呢。

還有別的瑣事,末將不便詳述。劉提舉又多次提到、反覆說過一句話,陳漳沒過幾天好日子。那時末將才明白,他那老表、可能比劉提舉的親兄弟還要親。”

齊泰點了一下頭。

唐敬又道:“劉提舉也真是能忍啊,末將起初愣是沒有毫發覺、他有那般傷心,簡直是喜怒不的人。”

Advertisement

直到此時,齊泰才到有些奇怪了。他心道:若劉鳴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又怎麼會當新黨的出頭鳥?場上老巨猾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就算某人一時得寵,如果得罪了太多人,一般都沒有好下場。

齊泰沒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他與一個武將有甚麼好說的?

這時他岔開了話題,問道:“唐將軍最近去過劉家港沒有?”

唐敬點頭道:“月初才去過。”

齊泰便徑直問道:“將士們士氣何如?”

唐敬沉了稍許,眉頭一皺說道:“末將兩度率軍出海,很明白將士的心思。若是他們知道要在真臘、滿刺加等國登岸作戰,恐怕士氣好不了。”

齊泰道:“為何?”

唐敬看了齊泰一眼:“瘴氣、瘟疫,人在那些蠻夷之地,死也不知道怎麼死的!”

齊泰徑直說道:“太醫院早就論述過了,沒有甚麼瘴氣,主要是瘧疾。”

唐敬點了點頭,沒有反駁。

倆人沿著龍江港江邊已走了很遠,眼看日頭快到中天了,於是齊泰便提議返回。中午齊泰邀請唐敬到龍江寺用齋飯。雖是清茶淡飯,卻不至於讓唐敬覺得、齊泰看不起他。

過了一天,齊泰便到儀殿去覲見,對軍南征的準備、提出一些更的建議。

待齊泰談到將士們害怕瘟疫疾病時,果然朱高煦和齊泰一樣的反應:“瘧疾和別的役疾,不是甚麼瘴氣。”

齊泰立刻作揖道:“聖上言之有理。”

朱高煦道:“朕帶兵征安南國時,便遇到這些問題。營中得注重飲水燒沸,理好茅廁汙,雨季減出行、將堡壘周圍的草木燒掉,能盡量預防瘧疾。而瘧疾會通過蚊子傳染,是一種非常小的活致病,須將患病的人隔離醫治,並注重滅蚊。

Advertisement

還有那些隨軍郎中醫士,曾找到了藥醫治,

黃花蒿泡冷水,以及甚麼解邪的方子,太醫院都有記錄。到時候太醫院查名冊,將那些參與過征安南之役的醫士選出來,一起出海南下。”齊泰道:“聖上明鑒,臣詢問過太醫院的人,病重的人、醫不好,最重要的是防病。”

沒想到朱高煦微微一想,馬上就認同了齊泰的話:“齊部堂說得對,瘧疾不好醫。但若軍中理得當,可以避免大片傳染。一場戰爭,在戰場上拚殺而死的人、本來一向便不佔多數……”

朱高煦想了想又道:“派醫士和員去海師軍營中宣傳,讓將士們明白瘧疾是怎麼回事,不必盲目畏懼。”

齊泰道:“臣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

朱高煦指著他說道:“說來聽聽。”

齊泰開口敘述道:“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回來之後有一份奏章;臣在文淵閣庫樓,看過那本奏章。裡面寫了一段話,大致是說明軍兵到暹羅國時,將大明的藥材灑進了大城府的護城河裡,治好了當地許多百姓的疾病。於是暹羅百姓夾道迎接軍,簞食壺漿、對我朝激不盡雲雲。”

朱高煦愕然道:“藥材灑進河裡,喝水便能治病?”

齊泰搖頭道:“臣也猜測,多半不太可能有啥效果;不過此事並不一定是編造,或許當地百姓誤以為河裡的藥材能治病。但是這件事中,有一層很重要的意思,那便是大明的藥材、可以醫治南方蠻夷之地的疫疾。”

朱高煦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眼睛裡頓時出了興致的神

齊泰見狀稍微站直了,鎮定地說道:“永樂年間的奏章,尋常人看不到了。咱們大可以改一些容,把暹羅國改真臘國;如此做法無傷大雅。

Advertisement

朝廷可派文武員、去海師軍營中,宣揚真臘國忘恩負義之狀。言稱我朝的船隊曾在真臘國河中撒藥,給真臘人治病,救萬民於水火;他們卻恩將仇報,殺我使節!

將士們多半會認為,朝廷是在申明大義。但無意之中,我朝醫藥可以治愈南方疫疾的念頭,必會悄無聲息地進將士們的心裡。由此可達到減輕兵畏懼心、提振軍心士氣之目的。

諸將士絕不會懷疑員在蒙騙他們,只因眾人難以明白此節之關鍵。將士們最多懷疑、真臘人是不是真的忘恩負義罷了。”

“哈!”朱高煦頓時笑了一聲。片刻後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舉止已充分說明、他對齊泰的建議十分認可。

朱高煦指著齊泰,手指上下搖了一下,張口似乎想說“老油條”之類的話,不過他應該是臨時改口了:“薑還是老的辣。齊部堂這個計謀,朕不得不服,你真乃賢能之臣。”

齊泰也松了一口氣,面笑意。畢竟朱高煦曾經提著腦袋、救他這個如喪家之犬的人,而今又委以重任,不吝榮華富貴。齊泰確實很想報恩。

他作了揖,一臉誠意地說道:“臣盡分之事,不足掛齒。若能為聖上效犬馬之勞,臣心可。”

朱高煦道:“都過去的事了,你不要覺得欠了朕的,無須再想著報恩。齊部堂領便可。”

齊泰道:“臣不敢,但凡讀書明理之人,豈能不分恩怨?”

“算了罷,不是所有人都能領的。”朱高煦隨意地說道,“齊部堂請來,陪朕喝盞茶。”

齊泰再次拜道:“臣領旨。”

二人一前一後,走到了西北角的茶幾旁邊。儀殿今日沒有別人,往常時不時見到有后宮妃嬪在這裡,但今日未曾見著。宮都屏退了,朱高煦待齊泰的態度,也變得愈發親近。

Advertisement

齊泰見他心很好,便又不地勸誡道:“前兩日,聖上提到的匠籍學堂教諭之法,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高煦立刻回應道:“齊部堂但說無妨。”

齊泰便道:“朝廷若設‘小學’,應有考試;若不把拚音列考試之中,或許能減大臣與士人的反對言論。此定為‘輔助識字’之功用,意為可用不可用,天下士人便易於接納了。”

朱高煦臉上的笑容收起,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終於點頭道:“齊部堂所言,不無道理。”

“聖上聖明。”齊泰忙道。

他說罷,這才拿起架子上放著的一個布袋,從裡面掏出火鐮、燧石等,開始生火。這初夏的使節,白天的宮殿裡找不到火種。此時邊也沒有宮中奴婢,隻得兵部尚書親自手。

君臣早已不再拘泥於政務,齊泰甚至談起了逸聞趣事,在等待燒水的時間裡,他們就像是故好友一般談笑。

接著齊泰還談起了家事,朱高煦送他的楊蕓娘、已有孕了,齊家已是後繼有人。

齊泰心裡自然明白一個道理,伴君如伴虎。帝王常常喜怒無常,可以一時寵信某個臣子,也可以馬上翻臉不認人、十分冷酷無。像齊泰經歷的建文帝、一向有孝順寬仁之名,其實也是那種人,連宗親都殺,別說一個外姓臣子了。

但很奇怪的是,齊泰的直覺裡,完全不相信朱高煦這個皇帝、會對自己有甚麼危險。而朱高煦恰恰有狡詐殘暴之名。

或許人本不能只能淺的作為,又或許每個帝王都是不一樣的,而朱高煦是最稀奇見的那種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唐三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