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春色 第896章 好茶與馬血

《大明春色》 第896章 好茶與馬血

上元節剛過,因為一場春雨,又讓氣溫有點返寒。

不過世人的活、仍舊像日月旋轉一樣準確,年節一過人們馬上就開始了一年的忙碌。在朝廷裡,所有府已開印辦公,吏門都回到了衙署。

朱高煦冒雨參加了早朝,他是無所謂的,反正有傘蓋。倒是那些大臣,大多人的長袍下擺與靴子都打了。

離開奉天門,朱高煦便去了離這邊較近的儀殿。他立刻召見齊泰、茹瑺、侯海,隻說要商議軍務……其實他是想今年安排一次帶兵出巡,離開已經呆了幾年的京師、出去走走。這種大事當然要先與朝臣商議。

雖然召了幾個人,但朱高煦最想見的人是齊泰。此人在老臣們面前說話管用,又比較願意聽從於朱高煦,正是最好的斡旋人選。

著等人們過來,還得一陣子。朱高煦在桌案後面看了一會兒奏章,便站了起來,在正殿門口走了一圈。

外面的雨淅淅瀝瀝,下得不大,但在琉璃瓦上聚集之後、也形了積水,正沿著簷瓦流淌一排。

就在這時,庭院院門外走進來了兩個打傘的人。朱高煦沒看到臉,但很快就認出其中一個是宦曹福。朱高煦幾乎每天都在皇宮裡,對這些親近的太監太悉了,看走路的姿勢就能辨認出來。

等他們走過來了,拿開了傘,便見前面的宦果然是曹福。曹福立刻上前躬行禮。

朱高煦看了一眼後面那個婦人,他不認識,不過他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初瞧之下,他就立刻產生了某種念,再看時,又竟然發現算不上漂亮。五很普通,淺黃的皮、與姚姬們那種白皙細膩如玉般的樣子完全沒得比。宮婦的年紀看起來也不太小了,不過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朱高煦也說不上來是怎麼回事。

Advertisement

只見頭髮烏黑著木簪,沒有任何首飾,上一胡麻淺灰風格古樸、也是樸素到了極點。或許正因這種樸素,才讓風韻猶存的姿反襯得很明顯。

朱高煦瞧了兩次,又不抬頭看著屋簷下流淌的清澈積水,忽然覺得此婦與此景十分相配。

小荷,奴婢在九五飛龍殿找到的。”曹福道。當然小荷的年齡一點也不小,可能只是進宮取名的時候年紀小罷。

“奴婢叩見聖上。”宮婦小荷即刻要下跪。

朱高煦不慌不忙地手,準確地穩穩托住了的手,他揚了一下下頷,看著地上道:“飄了雨過來,地上,免了。”

小荷怔了一下,又急忙將頭微微一側,垂首看著朱高煦膛上的團龍圖案,屈膝道:“奴婢謝聖上恩。”

一旁的曹福見狀,臉上出了十分高興的模樣。

曹福的話也稍微多了起來,“小荷洪武年間就進宮了,後來被打發到了九五飛龍殿,在那邊打掃宮室。奴婢昨日在儀殿看到、尚膳監送了一些廣東布政使司的州貢茶進來,便想找個州籍貫的宮過來,也好應景兒。問了一番沒找到,下午才聽說九五飛龍殿有個州來的人,便是小荷。”

“嗯……”朱高煦隨口發出一個習慣的、毫無意義的聲音。雖然曹福挖空心思在讓朱高煦過得舒坦,但朱高煦對這些細枝末節的事確實不怎麼挑剔,也便興致寥寥。

然而這個小荷必定是相當高興的。九五飛龍殿那邊,很早以前太祖住,近些年已沒了人氣,太祖和太宗的靈柩都曾停在那裡。

朱高煦看了一眼院門那邊還沒靜,便轉走進正殿,轉頭對小荷道:“那你去泡茶罷。”

Advertisement

在正殿的西北角書架旁邊,

有一張茶幾和幾把椅子,還有隻紅泥燒的爐子。朱高煦也坐了過去,等著喝了一盞茶提神,一會兒好見大臣。朱高煦正尋思著別的事,不經意間又注意到了小荷。只見取茶時姿勢溫而流暢,作十分嫻,甚是好看。

小荷把茶葉放進蓋碗,緩緩地搖了稍許,然後拿起杯蓋輕輕聞了一下。

也留意到了朱高煦注視的目,抬眼瞧了他一眼,立刻垂目回避了。臉上微妙討好的微笑一閃而過,很快恢復了恬靜。

朱高煦問道:“甚麼茶,聞出來了嗎?”

小荷聲道:“回聖上話,州單叢大烏葉,用炭烤過,去了些涼,溫順了不。”

朱高煦笑了一聲道:“不錯,你好像是個行家。”

小荷又道:“州百姓都飲茶。”

朱高煦的笑容也轉瞬而逝,接著便隨口歎了一聲:“困在這廣廈之間,只看你搗鼓這幾隻杯盤罷了。”

小荷估計沒聽懂這句話,便著朱高煦笑了一下,以示回應失禮。這宮在皇宮裡多年,好像已經鍛煉出來一些本事。

這時殿外傳來了大臣們拜見的聲音,曹福看了一眼朱高煦得到示意,便傳話讓人們進來。

大臣們沒看見朱高煦在桌案旁邊,很快轉頭向西北角這邊瞧來,然而往這裡走。

朱高煦道:“免跪,過來坐罷。”

幾個人拱手道:“臣謝聖上賜坐。”

朱高煦的目從他們臉上掃了一遍,發現除了自己召見的三個人,還有一個青袍文。朱高煦認出他來,乃武德年間才點的己醜科進士,名張順。

己醜科點了好幾十個進士,好些人朱高煦也不,但記得這個張順、是廣東布政使司來的進士;因為朱高煦曾派張順去過安南國、經歷過安南與佔城之間的戰爭。

Advertisement

齊泰道:“司禮監的孟公公,刑部劉提舉等人,都去南方了,朝中只剩張知事親自去過佔城國。臣便自作主張,上了張知事,一起來面聖。”

兵部尚書齊泰誤以為,今天朱高煦是想談南邊的戰事。

朱高煦暫且也不明說,順著齊泰的話題,用玩笑的口氣說道:“正好,今日咱們喝得是廣東茶。張知事可以評一下,地方員進的是不是好茶。”

張順忙躬道:“臣為天子門生之前,出貧寒,從未喝過好茶,不敢妄議。但只要能聖人之口,必是當地善品。”

朱高煦指著齊泰笑道:“當年咱們吃馬喝馬的時候,那些馬必定也是善品之馬。”

大夥兒立刻陪笑了一陣。

“坐罷。”朱高煦指著椅子道。

宮婦小荷把茶已經巡好了,便雙手端起小杯,先從朱高煦開始分茶。齊泰和茹瑺都很隨意,最後到張順時,張順還客氣地對宮道了一聲謝,讓小荷急忙鞠躬回敬。

朱高煦不瞧了張順一眼。在談公事時,這個進士很固執迂腐,但平素倒看起來沒有那種倔強勁,似乎很溫和好說話的人。此人確實有點奇怪。

朱高煦拿起了一卷地圖,展開了瞧了一會兒,便開始為自己的打算找理由,“最近兩年,瓦刺人活頻繁,咱們絕不能忽視北方防務。兵部部署的四條專供九邊的水陸通,運作究竟怎麼樣了,朕也只能看紙面上別人寫的。”

他稍作停頓,便痛快地說道:“今年朕北上巡狩,看看諸地實,並震懾蒙古各部、提醒他們不能輕舉妄。也好讓京營一些將士出去走一圈,省得老呆在京師變得不堪戰了。”

話音剛落,茹部堂果然馬上勸說道:“聖上九五之尊,定要慎重出行。如今國家稍定,聖上坐鎮中樞,方能穩定大局,使大明長治久安。”

Advertisement

齊泰也附和道:“九邊有忠臣大將為聖上分勞, 各地巡視也可派欽差史。何況聖上大舉出巡,必要耗費錢糧,夏部堂要是聽說了,必定也有話說的。”

不過齊泰的口氣緩和了不。正因為他能為舊臣們的主張著想,所以他才能在各、都說得上話。

朱高煦聽到這裡,立刻換了一個角度,說道:“皇弟高燧搬到彰德府之後,娶妻婚,朕也沒有去參加。今年若能北上,也好去彰德府看看高燧。”

聽起來君臣之間都是和地講道理,但朱高煦這句話有另一層意思。提到高燧,必定就是指藩王的事。

而在防范和安排藩王的問題上,皇帝和京們的立場是一致的。大臣們對各藩王分走一部分利益很不滿意,更別說萬一又發生甚麼不好的大事、誰想看到京師場重新洗一遍?

求同存異的道理,朱高煦是懂的。果然幾個員的態度松了不,只是沒有馬上讚。朱高煦也不著急,今日便暫且擱下了此事。

於是君臣數人又談起了南邊的戰事。

朱高煦忽然說道:“南方的涼季是不是快結束了,天氣要炎熱起來?”

張順小言微,但談到這個話題,他開口是很恰當的,“聖上所言極是,正月之後,南海諸國便會進熱季。大明軍將士可能不太適應,涼季會好得多。”

朱高煦不轉頭看大殿外面的簷水,隻覺京師的天氣仍舊寒意陣陣。但軍所在的南邊前線,竟然很快就會變得炎熱了。

朝廷此時對南方前線的決策,已是鞭長莫及,在座的幾個人也沒再多談。三巡茶之後,議事也隨之結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