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種田經商 伏波 第479頁

《伏波》 第479頁

“用木桶,用漆膠,想要防水還不簡單?我曾聽幫主說過,將來還能造出用于水下的水雷,挨著著就能炸毀艦船,如今僅是漂在海面上,想來還是有法子的。”林默斬釘截鐵道。

都是海上人家,誰沒給船做過防水?不過就是桐油樹漆,那弄個能防水,不打炸藥的木桶子還不簡單?點火可能麻煩些,但只要能把炸藥送過去,總能想出辦法。

林猛一下坐直了,這法子可行嗎?沒錯,雖然險到了極,甚至很可能讓人有去無回,但是的確可行。而且只要功一次,就能對敵人造極大的威脅,這可是防不勝防的襲,起碼那些停在海港的船只就要撤出去,到時島上的困局立刻能解開。

更甚者,如果真能炸毀幾條船,西塞艦隊的實力都要大損,對于戰局也是有益的,不過就是冒些險,拼上些命。

毫不猶豫,林猛起道:“咱們去找馬師傅!”

這是要去火藥坊!林默的眼睛一下就亮了,立刻跟著兄長往城下奔去。

原本的火藥坊建在營寨外的山坳里,因為敵襲,人員和資第一時間轉移進城,此刻在改在了一偏僻的角落,饒是戰不休,作坊里仍在日夜不休的制作炮藥,雷罐,以免城頭供應不足。

如今作坊里已經有了二十多個學徒,那個面上有燒傷痕跡的馬平則了大匠,頂替了他父親的位置,被人尊稱為“馬師傅”。

而此刻,聽到了林頭目的來意,馬平沒有半點驚詫:“只是要能防水的桶子嗎?”

Advertisement

這副模樣,顯然不是什麼難事,林猛興了起來:“還得護住引信,能在海里點燃,也能做得出嗎?”

馬平干脆頷首:“可以。幫主之前吩咐過,讓我造一種能藏在水中,船經過時就炸的水雷,我至今還沒能做出,但讓人引燃卻不難。”

這可太出乎林氏兄妹的預料了,林默都沒想到幫主曾經說的東西已經在研制了,忍不住也湊上來道:“那桶子上能做些偽裝嗎?要在海上靠近敵船,不能被人發現。”

馬平略一思索就道:“可以在桶上纏些海草,或是畫大魚的模樣,若是晚上靠近的話,不仔細看應當很難分辨。”

“哪能炸開船嗎?”林猛立刻又問道。

馬平看了他一眼:“若想要威力大的,就做大些,能比的上數門炮齊發。”

這可是木桶裝的炸藥,絕非火炮能夠比擬的,只要藥料裝的足夠,威力遠超常人想象。

不過他還是補了句:“只是太大的話,點燃引信的怕是逃不掉了。”

這話讓林默變了臉,急忙問道:“那點燃了就潛海里,能不能逃開?”

馬平實話實說:“不一定,引線太短,死傷都不奇怪。”

炸藥這玩意就是如此,威力越大,就越難掌控,尤其要避開海水影響,引線不可能放的太長,就更難預料后果了。

沒等林默再說什麼,林猛已經開口:“無妨,只能確保能順利點燃,炸開船即可。明晚之前能做出五十,不,三十桶嗎?”

馬平皺了皺眉:“有些趕了,還要測試效果,我盡量吧。”

Advertisement

聽到這話,林猛總算松了口氣,看到妹妹言又止,他低聲安了一句:“沒事,我會組一支敢死隊,人人都悍不畏死。”

林默糾結的卻不是這個,道:“只是悍不畏死還不夠,水也得夠好,最好還會潛水。”

“這我自然曉得,都是通水的好漢,還有些參與過夜襲敵船的戰事,不必擔心。”這也是林猛臨時消減火藥桶數量的最大原因,都是軍中銳,想要練出來并不容易,哪怕局勢危急也不能拿來揮霍。須得挑揀最好的,既能保證戰果,也有把握在危難關頭護住自己。

聽到這話,林默閉上了,林猛只當放下了心,也不再說什麼,飛快跟馬平探討起來。

大營背面沒有建起和正門一樣的城防,而是把通往灘涂的道改了窄巷,分別設了幾重關隘,派兵把守。

這一方面是因為地形,另一方面卻也是為了節省人手,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面對強攻時,很容易就陷鏖戰。虧得那群長鯨幫的賊寇不肯賣死力氣,見到這邊也防備森嚴,就漸漸放緩了攻勢,打算等前面出了戰果再跟著占便宜。

然而饒是如此,兩三天下來也出現了不傷亡。空地上早早就搭起了帳篷,輕傷的就地安置,重傷才送到醫院去。

此刻兵們也在忙碌,不過并非是持著刀槍上陣,而是充當護士,照顧傷患。

“這邊可能打不起來了。”到了吃飯的點兒,石大妮鉆到了墻角邊,在黃月邊坐下。

黃月有些吃驚,急忙問道:“你從哪兒聽來的?”

Advertisement

“我跑去前面送飯,聽他們議論的。”石大妮隨手遞了個飯團給黃月,低聲嘆了口氣,“前面的戰事吃,這邊都是長鯨賊,估計想再等等,把我們拖疲了再打。”

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啊,黃月的心都是一沉:“前面就沒法子了嗎?”

石大妮沒有回答,這也不是能答的,手用力在上蹭了蹭,低聲道:“我也想上陣!”

抑的聲音讓黃月怔了怔,默默啃起了飯團。之前也焦急過,也膽怯過,也費盡力氣掙扎過,然而做好了一切準備,臨到頭,卻發現們并不能上陣。沒人指們殺敵,不過就是當個護士,做好后勤罷了。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