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貴極人臣 第887頁

《貴極人臣》 第887頁

這又是個大問題。顧鼎臣仿佛置于水中,近年來他日益覺,李越給人的威懾不輸于皇爺。皇爺如火,焮天鑠地;李越如水,深不見底。人看了火,遠遠就知道畏懼,可就只有水中,才明白其中的可怖。

他的心在狂跳,只得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因為‘圣人上賢不離古,順俗而不偏宜’。”圣賢因時制宜、隨機應變,會據時代變遷調整應對策略,隨著世事變化制定治理規則。而他們之所以不斷重注經典,就是因為舊有的學說,無法滿足新的時代需要,必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他語罷之后,暗窺李越的神,當然是什麼都看不出來,就聽他又發了第三問:“那麼,你覺得心學比起前人的學說,發展在哪里?”

可算問到他押的題了,顧鼎臣的背都直了一些。他說了很多,什麼有助于實干,什麼有利于民生。李越給予他點頭回應,他便越說越起勁,直到口干舌燥時才住口。他想,這下能證明,他是資深的心學門徒了吧,卻不想,李越只是輕笑一聲,道:“說得都對,可惜,了關鍵一點。”

在韃靼時,顧鼎臣還敢給他暗中使絆子,可到了如今,他恨不得當面給李越磕幾個。他的臉漲得通紅,當即起作了一個大揖:“還請李閣老指點。”

李越的神態依然和煦:“只是閑聊而已,不必這麼拘謹。”

他指著玉米道:“就拿它來說吧,讀書人要不要吃飯?”

這問得沒頭沒腦,顧鼎臣道:“這,讀書人也是人,自是需要果腹。并且,有道是‘修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圣人門徒,平生夙愿就應該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

Advertisement

他自覺說得堂皇正大,可李越卻似被他逗笑了:“那為什麼世人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呢?”

顧鼎臣一愣,他答道:“因為讀書便能夠為做宰,為民做主。”

李越又笑:“那麼,你捫心自問,靠那些經典,能不能大家都吃飽飯?其他門類的道,就真的不需要了嗎?”

當然不是。隨著新政的推進,經他編寫的普及材料已經可以壘一座小山,顧鼎臣也越來越認識到,治疫要靠醫道,治農要靠農道,治水要知水,理財更離不開對商貿、之學的了解。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圣人經典的范疇。但是,說到底,這些只是小道。圣人之學,肯定是要高于這些的。圣人之學,必為其他旁門的統率。也只有圣人的門徒,才能為做宰。

“這是自然。”李越肯定了他的想法,卻又問道,“可高于就意味要排斥嗎?就意味著要把它們打奇技巧嗎?”

顧鼎臣心頭劇震,這正是他們所有人在過去都堅持不懈的理念,打旁門,維系正統至高的地位。可如今,李越卻指出了,不該這樣。

“一個健康的核心思想,應該起到引導萬民、凝聚萬方的作用,它不應該、也沒有必要打實用技藝的發展。而心學的偉大正是在此。”李越的聲音雖輕,卻振聾發聵,“它選擇了吸納、選擇了包容。它將百姓日用之道納到正統系,并給予認可。士以修治,農以養,工以利,商以通貨,都是在踐行圣人的理念。它將儒學和其他門類的關系,由水火不容變更為核心與分支,普遍與的聯系。這才是心學的意義。”它正在努力減輕意識形態和科學技之間耗,打開桎梏百年的枷鎖,把廟堂之上與草野之中的力量都聚集在發展上。

Advertisement

顧鼎臣的心中掀起波濤,他最開始研習心學,純粹是為了上。可隨著學習的深,他的認可與日俱增。在聽了如此鞭辟里的分析之后,他更是發自心地認為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然而,下一刻他就聽李越道:“可這勢必會引起墨守規之人的劇烈反撲。”

顧鼎臣愕然抬頭,李越笑道:“權力能夠生產知識,知識也能夠帶來權力。很多時候,他們爭得不是理,而是權。我們也一樣。可我們怎麼才爭嬴呢?”

李尚書在詢問他的意見!顧鼎臣咽了口唾沫:“……董仲舒怎麼爭嬴的,我們就怎麼爭嬴。”

他立即掀袍跪下:“卑職愿為閣老所驅使!”他又不是傻子,天大的機會擺在面前,他怎能不趕表忠心。

他頭頂傳來李越幽幽的嘆息:“可你能怎麼做呢?圣上的憂,你應該也能明白,要是底層之人也能圣,那豈非了尊卑次序?”

這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努力想解決的問題。顧鼎臣是打算用董仲舒的天人應學說:“陛下順應天意統治人間,乃是天子,自然是至圣至神。”這不就化解了道德上人人皆可圣與治權上天子至高無上的矛盾了嗎?

李越一哂:“可天意也要靠人來解釋。‘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乎四。’你覺得用誰來解釋天意最好?”

過去當然是文臣,可現在……顧鼎臣道:“何不任用佛道。”

這又是在迎合朱厚照的喜好了。為了名位,他是要將“不可怪力神”的底線都拋卻了。

李越失笑:“可大家會信嗎?”

顧鼎臣低頭:“說得多了,信得也就多了。”

李越一針見:“那要是佛道自個兒也信了,也自高自大起來,那該如何是好?”

顧鼎臣道:“旁門左道,豈能翻起大風浪。”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