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前。
“老於,這400米短跑,張冠到底行嗎?400米跑進46秒的難度可是非常大的。你平時訓練張冠,他的400米技到底怎麼樣?”馬主任開口問道。
“實話實說,張冠的400米技和國家隊其他運員比較的話還是差一些的。”於指導話音一轉,接著說道:“不過天賦實在是太好了,而且在運節奏分配方面非常的完。”
馬主任顯得有些不太明白,他開口說道:“老於,你這話聽起來有些前後矛盾啊!這400米短跑中最難的技就是運節奏的分配,張冠不是才說過張冠的技不好麼?”
“我說的技不好是基礎技。”於指導也是很無奈的說道:“可偏偏他在節奏分配方面真的的確好,就好像是電腦控制的一樣穩定。這個我還真的沒有辦法來解釋。一會你看看就知道了。”
“也好,張冠好像準備好了,咱們準備開始吧!”馬主任說完,示意準備發令。
……
“各就各位,預備……嘭!”
隨著發令的槍聲響起,張冠開始起跑。400米短跑的起跑並不像100米那麼極限的追求反應時間,而是以起跑後方便快速進節奏爲主要目的,所以張冠的起跑並不像100米那樣的迅猛。
但是張冠已經‘激’活了“不完全衝刺‘激’活”的技能,他獲得了85%的彎道衝刺效果,而後開始沿著賽道線加速。
“切線的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不過這步伐還有問題,步子邁的還不夠大,手臂揮的幅度還不夠。速度還不錯,節奏也很穩定。”馬主任心中開始點評起來。
400米項目的每一位運員的跑法都有一些差異,而跑法差異又造了技特點的差異。不過在跑後的前100米,運員往往都是以調整節奏爲主,要是快速的進自己的適應的比賽節奏。所以在比賽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大牌運員在最初的彎道中並沒有取得領先,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調整節奏,儘快的進比賽狀態。
前100米。由於剛剛起跑,運員的力比較充足,如果是在奧運會決賽那種最頂級比賽,世界上頂尖的運員在第一個百米所用的時間大概是11.50秒左右,如果用時於11秒。說明跑的很拼,後面力很可能不足,用時超過12秒說明保存的力,接下來直線跑道很可能要快速衝刺。當然如果級別比較低的一些比賽,運員也不會盡全力,自然不會跑出這麼好的數字。
國的運員水平雖然不高,在的第一個百米也普遍在12秒左右,有些喜歡在前期跑快一些的運員也能跑到11.5秒這個數字。
張冠的表現出來的節奏和國外的運員一樣,第一個百米用時在11.5秒至12秒之間,可以說張冠表現的中規中矩。
接下來。張冠準備進第二個百米,也是就是直道區域。
“彎道切直道也進步了很多,基本上沒有什麼瑕疵了。只是這速度和剛纔的彎道比起來,變化好像並不是很大。這是在學習歐選手的跑法麼?”馬主任心中繼續的點評起來。
第二個百米的實際上是整個400米用時最的一個階段。國運員普遍會在第一個直道加快一些步伐的節奏,大幅度的提高速度,很多人在這個百米賽段的‘花’費時間都於11秒。
歐運員也有很採用相同的跑法的,他們可以在這一段跑進10.5秒以。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世界上最定價的運員不會選擇在第二個百米強行加速的,他們更多的是通過調整步伐幅度來獲得更高的速度。
彎道進直道,需要一個調整,之前張冠在這一點是弱項。不過通過練習,在彎道切直道的這個過程已經非常純了。而同時他仍然在延續著“不完全衝刺‘激’活”帶來的85%的衝刺效果,所以看起來速度上並沒有太大的提高。
這一段直道的距離實際上並不長,張冠馬上又轉了彎道。不過他在進彎道的時候,路線有有些跑偏,不得不在彎道中再次調整路線,把切到跑到側。
“這直道轉彎道跑的不好,路線跑偏了,得損失不時間吧!”馬主任眉頭皺了一下。
運員在直道末端進彎道的時候。都會提前進行調整,確保一進彎道後就沿著彎道側去跑。這點技張冠還不是很純,當他在彎道再進行調整的時候,損失時間倒是小事,主要是會影響整的節奏。
第三個百米對於國運員來說是一個‘門’檻,特別是直道的加速會讓人的於一個疲憊的狀態,這段距離人的會進到一個輕微缺氧的狀態,速度上會出現下降。而運員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調整和蓄力,準備最後的衝刺。這段時間很多國的運員用時都會超過12秒。
也有很多運員選擇在直道跑到三分之二提前調整節奏,這樣再次進彎道後的狀態會好一些,同時也可以提前進行衝刺。
而如果沒有在第一條直道上選擇加速,而是一直保持頻率,那麼進第二個彎道的時候的狀況會好許多,接下來的比賽也有更多的選擇‘’。
張冠卻沒有選擇在第二個彎道放慢節奏,而是仍然以與之前差不多的節奏在前進。
“這不是國運員常見的跑法,前200米的節奏沒有任何的變化,進第二個彎道後也是這樣,這是準備使用邁克爾-約翰遜的那種跑法?”馬主任猛的一愣神,隨後馬上想起了國傳奇短跑名將邁克爾-約翰遜用的好像就是這種跑法。
這種跑法的好是可以在前中期節省力,然後在後面的衝刺時候獲得更大的速度;缺點則是有可能在前半部分落後於對手。在邁克爾-約翰遜的時代,這種跑法非常流行,邁克爾-約翰遜也用這種跑法征服了整個世界。到目前很多的國運員也還在使用這種跑法,也算是歐運員的一種主流跑法。
使用這種跑法的運員,往往都是一些發力強大的運員,他們前中期節奏雖然控制的很均勻,但是當他們想要加速的時候。會瞬間將速度提升上來,讓對手有些措手不及。
“老於是怎麼搞的?怎麼教張冠使用這種跑法,這種跑法對的要求很高,需要對力有著很完的分配才行。”馬主任有些不明白的瞄了一眼於指導。隨後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張冠上。
“按照這種跑法的話,差不多250米的地方就應該開始第一次衝刺了吧!那麼張冠接下來會怎麼選擇呢?衝刺到底麼?他能掌控的了麼?”
邁克爾-約翰遜的這種跑法中,在250米,也就是彎道差不多過半的時候,運員會改變節奏。然後開始第一次的衝刺,而世界上頂尖的運員,如果使用這種跑法,第三個百米‘花’費的時間差不多隻比第二個百米慢0.3秒。
這次衝刺要一直持續到快要進直道的時候,然後會產生兩種變化:
一種跑法是直接衝刺下去,一直到終點,但是經過了250米的高速運,哪怕之前通過節奏來減力消耗,絕大多數運員也不可能保持長達150米的衝刺,往往是到350米左右就已經沒有多力量了。
另一種跑法是進直道前結束這次衝刺。然後進直道後迅速的調整節奏,接著開始第二次的衝刺,直奔終點。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多了一些緩衝,在後面的直道衝刺中可以持續的更遠和更久,但對的要求極高,因爲250米左右的第一次衝刺會消耗掉部分力,進直道後馬上進行第二次衝刺,素質達不到要求的話發力就出不了,也就本衝不起來。同時結束第一次衝刺後快速調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技,這個技並不是每個運員都能夠掌握的。
“馬上要到250米了。這麼說張冠應該要準備衝刺了,只是不知道他要一衝到底,還是選擇二次衝刺呢?二次衝刺的難度太高了,他應該會選擇一衝到底的跑法吧!但話說回來。張冠前半部分的節奏掌握的很好,如果選擇進直道後二次衝刺,也不是不可能。”馬主任盯著張冠,開始期待起張冠下一步的作。
250米,張冠仍然在按照原來的節奏勻速跑。
260米,張冠同樣沒有變化節奏。
270米。也是如此。
他還是和起跑時候的節奏一個樣子。
“怎麼回事?張冠這是要幹什麼?都快到最後的直道了,怎麼還不衝刺?難道是沒力了?不會的,他前面的速度雖然不慢,但節奏上面沒有明顯變化,力上肯定還有儲備的。”馬主任已經無法理解張冠到底要做什麼,於是馬主任就這麼眼睜睜的盯著張冠進了直道。
“進直道了!”
與此同時,張冠猛的開始加速,在一瞬間速度就提了上來。
“進直道後纔開始衝刺!這是搞什麼!時間點上晚太多了吧。這難道是那種幾十年前過時跑法?老於是怎麼教的?有進步的東西不教,竟然教這種上個世紀過時的跑法?這種跑法早已經被時代淘汰了!”馬主任心中又開始責怪起來於指導,
但隨後,他發現賽道上張冠的速度好像有一些不太一樣。的說好像是太快了一點。
“衝刺速度怎麼這麼快!他真的是在跑400米?而不是在跑200米?”此時的馬主任已經吃驚的長大了。
張冠一直都沒有變化節奏,一直到進直道的那一霎拉,纔開始從此。也是在這一刻他關閉了“不完全衝刺‘激’活”的技能。
85%的衝刺效果和100%的衝刺效果,看起來只是相差了15%,但作爲最後的一段賽程,張冠不用擔心力的問題,不用擔心節奏的問題,他要做的就是像跑100米那樣,無腦的向前衝!
此時的張冠,能還是相對充沛的,前面是均勻的節奏本來就會比較節省力,而不完全衝刺‘激’活更是逆天的可以只消耗衝刺技能的50%,也就是說,張冠現在的能消耗,絕對要比同等條件下跑最後直道的運員消耗的的多。
然後,他表現出了不屬於400米短跑的速度!
ps:第二更送到。因爲要寫400米,過關對這個項目瞭解程度和大家也差不多,寫這段節的時候所以專‘門’去網上買了十幾篇相關的論文學習了一下400米的知識,有的論文還對個別世界頂級的運員跑法和技特點進行了分析。我也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爲了寫個網絡小說專‘門’去查論文的,反正我是儘量嚴謹一些吧!話說各位還有月票麼?沒有月票的話給幾張推薦票也啊!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