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后成了前夫的掌上珠 第370頁

《重生后成了前夫的掌上珠》 第370頁

羅氏在冷宮想了好久,才覺得出宮去是自己最應該做的選擇。十分焦慮,只覺得自己留在宮中的日子度日如年,期待地看著大公主與唐菀。

“王妃,你也跟宣平說說好話吧。”第一次對唐菀這麼低聲下氣的。

唐菀沒吭聲。

就算對再低聲下氣,可是也不會為了幫助羅氏就去左右大公主的意思。

倒是大公主沉片刻,點了點頭說道,“這樣也好。”

“你答應了?”唐菀便問道。

“這有什麼不能答應的。母親愿意出宮……只是若是出宮以后,母親就不能重新回到宮中,再也不能以父皇的嬪妃自居惹人閑話,就此與皇家無關,母親也愿意麼?”一個正是風華正茂的嬪妃在皇帝活著的時候出了宮,如果還能重新往返宮中,那話不好聽。

若是羅氏出宮,那從此只能是一個被放出宮中的宮人的份,而不是以皇帝的份離開后宮,不然皇帝的臉面不好看是一則,另一則……羅氏出宮去,那就能見到許多的外男,如果京都有些流言蜚語涉及皇帝頭上是不是變了兒,這也是不好的。

宮里可以放出一個上了年紀的宮人,卻不能送出一個嬪妃。

好在羅氏本來就已經被廢宮人了。

羅氏的眼睛微微一亮,如今哪里還顧得上回到宮中,忙問道,“那我還算是你和阿樟的母親麼?”

大公主眼神復雜地看著,想到羅氏剛剛回宮時的意氣風發,再看看如今的模樣,垂眸說道,“您是我與樟的生母,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只是您不再是父皇的嬪妃罷了。”

Advertisement

羅氏頓時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只要大公主與樟還是的兒以后就還是有大把的榮華富貴的。

名分不名分的,又算什麼呢?

“我答應。”忙不迭地說道。

大公主見答應了,沒說什麼,轉帶著就去太后的宮中。

唐菀跟在后頭,見羅氏迫不及待的的樣子,歪了歪頭。

上輩子的羅氏雖然被廢,可是卻并沒有嚷嚷著出宮去,在冷宮的日子也沒有這輩子這麼可憐。

也不知道去了二皇子府,能和樟過什麼樣兒。

趕巧在皇后也在太后的宮中,大公主帶了一臉畏畏的羅氏進來,羅氏急忙跪在地上給臉淡淡的太后與出幾分詫異的皇后請安。皇后便將懷里抱著哼哼的慈放在一旁,探問道,“羅氏怎麼頭發都白了?”

咳嗽了兩聲,恐過了病氣給孩子,忙將慈給了一旁的宮抱。

只是這普普通通的一句話,頓時羅氏的心里都燙了,顧不得別人,哭著撲到了皇后的腳下抱著皇后的哭著說道,“這世上也只有皇后娘娘才心疼我了。皇后娘娘,我的日子過得難過極了。”

抱著皇后放聲痛哭,仿佛皇后是的救命稻草一般。

大公主搐地看著抱著皇后哭得打嗝兒的羅氏,很久之后才對微微皺眉的太后說道,“母親說想要以年長宮人的份離開宮廷,跟樟住去。”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太后與皇后都十分詫異。太后自然也聽懂了大公主的意思,臉格外復雜地對大公主說道,“只怕會影響你。”

Advertisement

“母親出不出宮也都只是宮人的份,不會影響我。”大公主見唐菀過來攙扶,便笑著跟唐菀坐在一旁穩穩當當地說道。

“皇后怎麼說?”太后其實是樂意羅氏出宮的。

若不是羅氏曾經在冷宮與皇帝同甘共苦過,太后早就不想看見羅氏在宮里興風作浪。

如果羅氏愿意離開宮中,太后覺得這后宮都清凈很多。

只是皇后才是后宮之主,雖然是太后,卻也尊重皇后的意思。

皇后垂頭看著哭得滿臉是淚的羅氏,見正用期待的目看著自己,便嘆了一口氣。

“你是真心要出宮麼?”溫和地對羅氏問道。

這樣溫的語氣,關切的目,是羅氏打從被廢以來第一次得到。

皇帝厭惡,大公主對樟更是白眼狼,如今皇后的溫煦羅氏只覺得心里暖暖的。

這世上,也只皇后娘娘是最好最好的人。

羅氏便哽咽了一聲,抱著皇后的噎著說道,“我愿意出宮去。皇后娘娘,您幫幫我,去求求陛下吧。我不想留在宮里,不想再在冷宮里了。”冷宮里的宮人對越發敷衍,篤定了是肯定失寵了,就對不理不睬的,那樣的日子太難熬。

比起冷宮,更樂意去二皇子府擺婆婆的譜兒,那日子豈不是過得得意些?

見皇后點了點頭,仿佛是在認同自己,羅氏越發抱著皇后的,把自己的臉抵在皇后的上紅著眼眶說道,“我是舍不得皇后娘娘的,只是娘娘,我,我……”

“我都明白。既然你覺得宮外更好,那就出宮去吧。好在你如今不過是宮人的份,出了宮也無妨。”皇后理解地說道。

Advertisement

這樣理解,善待,甚至問都不問一句更多,也不為難

羅氏只覺得自己的心里滿滿的都是對皇后的激。

“多謝皇后娘娘。”又開始哭了起來,在皇后的面前委屈了一團。

唐菀瞠目結舌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轉頭看了看太后,太后臉平淡。再看看大公主,大公主似乎也沒覺得什麼,便小小聲地問道,“這樣哭真的好麼?”羅氏為什麼會把皇后當做是自己的靠山似的哭?妻與妾……不覺得尷尬的麼?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