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0262 星星之火

《回到明朝當王爺》 0262 星星之火

春雨瀟瀟。江南的雨,永遠不會讓人覺得凄涼。

雨一來,吳頭楚尾反而充滿了詩畫意,雨滴打在屋檐上、斗笠上、青石板的狹窄小巷中,匯聚潺潺的流水,淌歡快的溪流,檐間笠間編織的煙雨立即充滿了人間之氣。

四月二十七,九里渡。

前方一個小湖,風吹湖面,水波鱗鱗,細細的雨地灑落在水面上。

楊凌負手立于雨中,著湖對面的柳林。林中一隊隊兵正冒雨行軍,劉大棒槌等十余名親兵立在不遠的柳樹下,一甲胄淋的了,泛起油亮的

湖邊柳林中‘安記’活魚酒家默默地佇立于煙雨之中,這樣的江村野肆,大多古老而破爛,瓦在雨里洗出一種殘破的烏沉,木制的欄干舊得已近于黑,酒幡在雨中輕輕地飄搖著,構了一派江南的山水風雨圖。

河畔垂柳茅舍肆,何料理風月?唯有人耳。

現在便有一個執著黃油紙傘的人兒提著裾翩然自那水榭中走來,那綽約的影行走于如霧的輕雨柳林中,四周景頓時活了起來。

走到楊凌后,抬高手臂為他遮擋著風雨,輕聲道:“大人,綺韻為您點了一尾活魚,熱了觳燒酒,鄉村野味別,大人且去品嘗一番吧”。

楊凌點了點頭,轉走進酒家,店老板連忙殷勤地端上熱氣騰騰的一尾大草魚、四盤清淡些的鄉村菜蔬以及一觳燒酒,然后陪著笑臉站到了一邊去,他這小酒肆還從來沒來過這麼大的兒,不免有些寵若驚。

楊凌跺跺腳,解下斗蓬,綺韻順手接過掛在了門旁柱上,楊凌走到桌前坐下擺手道:“你也坐,呵呵,本不能不擔心吶,這劑藥方要是不管用,這平倭之戰起碼要打上兩年,那樣的話因而之起的變數就太多了,但愿我親手訓練的這兩萬多兵馬不用令我失”。

Advertisement

綺韻嫣然笑道:“倭寇襲擾海疆已百余年,始終不能解決,大人如果能在兩年之平定倭寇,已是不世之功,何必這樣著急?”

楊凌擺擺手,那老板連忙點頭哈腰地退到了里屋,楊凌這才輕輕搖頭道:“等不得呀,朝中反對解除海員一直忍著不敢和我公開作對,就是在找機會,我不能給他們這個借口,倭寇之必須得快刀斬麻!

我要你盡快召安東海四大寇,就是因為咱們的水師剛剛立,戰力雖強可是卻不悉海事,戰場之上這些事是萬萬馬虎不得的。東海四大寇了解海面上大大小小千余個島嶼的地形和水面下的潛流、暗礁,有他們相助,我們就能阻止倭寇逃回海上和我們周旋,從而徹底將他們殲滅!”

“除了王人,其他三大寇可有接朝廷招安的意向?”楊凌注視著綺韻,綺韻挽起翠袖,正為他斟滿一杯水酒。

“釣魚島的白小草主要與南洋諸國做生意,西洋海盜封鎖了馬六甲,陸地上又到調軍隊平倭,白小草困居海島,手下近萬人目前都在坐吃山空。

而且他和雪貓、海狗子兩兄弟不和,勢力難以達至北方,可供他選擇的道路不多,所以我令人直接以朝廷的名義與他接洽,白小草已有了接召安的意思,”

“海狗子和雪貓那邊........”,綺韻微微蹙起了秀眉,放下筷子道:“這兩人的地盤接近日本,與倭寇關系一向比較切,據我的線探來的消息,他們倒無意援助倭寇,不過卻想坐山觀虎斗,待倭寇實力損退回海上時,趁機收服他們,擴大自已的地盤”。

綺韻輕蔑地笑了笑道:“他們現在興高彩烈的,還以為這是他們獨遠東海的好機會,又怎肯接朝廷的招安?”

Advertisement

楊凌輕輕抿了口燒酒,沉道:“如果見了朝廷的招安文書便馬上投降,他們也不配稱縱橫四海的大盜了,你看要不要派水師教訓教訓他們?把他們打痛了再坐下來談,他們才肯好好地考慮一下咱們的意見”。

綺韻遲疑了一下,抬眸道:“大人,現在戰事急,一些富商存了觀之意,加之用度實在張,船廠銀兩不足,戰艦的制造速度大影響,再者戰艦造出來總要配備大炮等武,一門大炮造價也在數千兩之間,倉促前我們很難再湊得出一支強大的艦隊。

東海四大寇的戰力絕非倭寇可比,如果派一支尚不悉海的水師隊伍與海盜強行作戰,對上海狗子和雪貓的百余條戰艦以及經百戰的兩萬海盜,縱然是勝也必然是慘勝,那時還如何封鎖海岸,如何盡殲逃回海上的倭寇呢?”

楊凌目中出一笑意,輕咳一聲,盯了一眼道:“老病又犯了!又要和我賣關子?你有什麼計策不妨說出來吧,我的軍師”。

綺韻“咭兒”一笑,說道:“大人,以卑職之見,將四大寇盡數網羅于麾下,并不容易。即便答應他們的各種條件把他們收容過來,必然也驕其傲氣,同時這些出海盜的招安兵不服約束慣了,自古以來招了再反、反了又召的匪寇大有人在,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有所反復?

大人還記得白大人提出剿寇三計麼?分別是降、招安和武力圍剿。降之計已被大人否掉,但是卑職想變通一下,對桀驁不馴的雪貓、海狗子兩個大盜,以招安之名,行降之實。當然,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在剿倭戰中顯示出兵的威風,并且答應他們的一些無理條件,才會使他們考慮招安的可能。

Advertisement

他們雖是拜把兄弟,可是這兩位擁兵自重的海上王,對自已的磕頭兄弟未嘗沒有戒心。只要巧施妙計令這對大盜互相猜忌,卑職就可以在不損朝廷的信譽、不出一兵一卒的前提下,令這對大盜自相殘殺。

等他們兩敗俱傷時,大人再出面收拾殘局,率我水師一鼓而勝,盡得海狗子和雪貓控制的大片海域。同時,還可以鎮懾王人和白小草兩巨盜,使他們不敢生出二心”。

楊凌著腦門看著綺韻,綺韻一副竹在的模樣,鎮靜地回著他,楊凌忽地板起臉,坐直了子一字一頓地道:“坑人,我不行。升,你不行。所以........你坑人,我升,東海四寇能否平定,一切就仰仗姑娘了”。

他這番話是學一部電影里的人,可巧那人也是浙江人,楊凌在江南待了幾個月,簡單地學幾句口音倒還似模似樣。

綺韻難得見他開玩笑,一時被他逗得前仰后合,掩著格格笑道:“那卑職就祝大人步步高升啦,你升的越高,卑職的靠山夠,坑起人來才過癮。不過........卑職此計能否功,也要仰仗大人,大人的兵能打出威風來,我才能和那一貓一狗談下去”。

“我的兵?”楊凌的笑臉消失了,他扭過頭看著迷蒙煙雨中的柳林碧波,輕輕嘆了口氣:但愿他們能爭氣吧!

這十多天來,楊凌令伍漢超配合宋小練兵,專門學習壯家兵的步兵擊刺法,然后結合明軍所使用的武和作戰特點,加以修改后傳授明軍。

壯家兵是七人為伍,其中還有個‘砍頭三人組’是專門割人頭向頭人領賞銀的,明軍自然不會如此浪費兵丁,加上明軍的士氣、勇氣實不及壯家兵,七人為伍恐也難敵倭寇的悍勇,楊凌和伍漢超經過一番研究,決定以十人為一伍,長短兵結合。

Advertisement

由于浙閩沿海地區又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于設伏,好短兵相接,同時倭寇慣用重劍、長槍和倭刀作戰。楊凌和伍漢超針對這一特點,從牢里弄出一隊倭寇來,每日陪著明軍作戰,不斷完善明軍作戰小隊的兵配備和步戰陣法。

這種十人步戰小隊,以最強壯勇悍者為隊長,當先持著長槍,左右兩人一持長盾,一持短盾及腰刀,既可掩護隊長和后隊,也可隨時參預搏殺。

再二人持竹槍掩護盾牌手,同時又盾牌手的掩護,后邊五人三個使長槍兩個使樸刀,遠攻近攻彼此照應,還可據地勢和對方兵力分布隨時拆大陣為兩個小陣或三個小陣,十分靈活機

山東孟四海、四川蔣洲的軍隊均了這種新式戰法的訓練,他們的兵不曾與倭寇作過戰,銳氣遠勝于江南兵,如今戰事正,所以訓練稍見效,楊凌便把他們打發上了戰場,而且還真的令這兩個冤家互為犄角,廣西狼兵為中軍,三路大軍向東南方橫掃過去。

其他各省的軍隊已陸續趕來,楊凌令他們駐守蘇州接自已的新戰法訓練,趁機把那兩萬打敗過倭寇并已接新式戰法的蘇州守軍每千人為一組分二十組,再把自已的三千衛每一百五十人為一組,分散到這二十組兵中任統領,隨即令他們分別趕赴各省,做為各衛所兵的主力領導抗倭。

這個方法是大為可行的,因為倭寇為了補給方便,同時易于避開明軍主力,大多是以幾百人為單位獨立作戰,攪得江南半壁江山煙火。而明軍雖然人多勢眾,奈何士氣軍心煥散,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否則有千余兵,足以對付到流竄的小倭匪。

楊凌將這兩萬大軍以千人為一隊分散六省作為各支衛所兵的作戰主力,只要他們打上幾場勝仗,就可以大大鼓舞全軍的士氣,同時再由他們訓練兵新式步戰陣法,這樣就可以以點帶面,迅速改變整個沿海兵的面貌。

只要此法奏效,可以想見投放出去的這二十點星星之火,將迅速變燎原之勢,帶整個戰場局勢的改觀。這一策略已不僅僅是指揮一場的戰斗,而是楊凌縱觀全局制定的抗倭戰略。

要實現這一戰略要求,將有數十萬大軍在他的調度下,縱橫于六省之間,迫使倭寇變小流竄為匯聚結合,從而在明軍擁有數量優勢逐步演變數量和質量雙優勢時,利用地利、人和,敵正面決戰,殲其主力,從而一勞永逸。

這個戰略要求能否達到目的,就要看他訓練有的數萬大軍能否為抗倭明軍的主心骨,與此同時,他的目已跳出戰事正酣的大陸,開始著手解決東海四寇,已備大決戰之后能夠切斷倭寇的退路,從而將來犯之敵全殲在中原大地上。

楊凌第一次策劃對敵戰略是在北方戰事中。在明廷有意打一個扶一個的手段下,火篩和伯可汗正秣馬厲兵,暫時形了一個戰略平衡,而同樣存有野心的瓦刺和朵三衛只要按捺不住加這場賭局,短暫的平衡局面馬上就會被打破,大明就可以等著坐收漁利了。即便這一戰失敗,也不過是維持現在的局面,不會造更壞的后果。

但東南六省抗倭之戰不同,它是楊凌獨立指揮的第一戰。功了他將擁有一份誰也抹殺不了的赫赫戰功,經過他的親兵和親自訓練過的六省大軍,無疑也會為軍中楊凌一系的堅定支持者。

如果失敗,戰火甚至可能被引向陸,而做為抗倭戰的主帥,他負有無可推卸責任,到那時面對滿朝文武的彈劾,面對江南殘破的江山和潰敗的軍隊、陷水深火熱的百姓,皇上就算再如何寵信他,能坐視他造的如此局面麼?即便他自已,也不能不請罪死了。

楊凌深知這一戰事關系之重大,所以他暫時放下廣西和四川的事,對于京中傳來劉瑾日益囂張、在朝中飛揚跋扈結黨專權的報也置若罔聞,把全部力投了抗倭之戰。

然而,運籌帷幄者將帥,決勝千里者士卒!

他的“涅磐”計劃能否功,就要取決于他的星星之火,孵化出來是一只火凰,還是一只草骨了。

兵啊........

****************************************************************************************

兵敗如山倒!

東華鹿之介提著兩把刀一路狂奔,后邊是連綿一里的潰兵,隊伍一旦潰敗,是本無法馬上組織有效的反抗的。

他的這支隊伍連真倭帶假倭一共有兩千多人,算是附近幾支到襲擾的倭寇中人數最多的一支。東華鹿之介原本是個裁店老板。他的小店在戰火中倒斃后,他就加了一支倭寇隊伍,每年兩季到大陸劫掠,幾年后竟也混了海盜頭目。后來首領病死后,他就為了這支倭寇的大頭領。

這次他們渡海而來,在一海島上安排下妻子兒后,就一直帶著自已的人馬在近海劫掠,以便隨時把劫掠的資運回島去,附近的明軍連幾百人的倭寇隊伍都打不過,和他們作戰幾次均大敗而歸,更助長了他們的氣焰。

這日東華鹿之介正領著他的人在莫枝鎮燒殺搶掠,忽然一隊明軍出現,兩軍戰,明軍一即潰,東華鹿之介見明軍只有五百多人,還以為是附近的衛所兵無意中在此出現,立即指揮大軍追殺上來,想全殲這明軍。

不料一向狡猾謹慎、善打埋伏的倭寇,由于近來戰事太過順利,本不把明軍放在眼里,一路追出鎮子,竟然中了明軍的埋伏。

明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時,東華鹿之介還想反擊,誰料這支明軍正是孟四海的山東兵,他們和川軍一路向東南趕來,憋足了勁要分出個上下高低。這支軍隊的素質和戰力本來就比江南比要強一些,加上士氣正旺、兵員也比倭寇多,又是以有備打無備,倭寇雖然勇猛,仍是大敗而歸。

東華鹿之介見追兵甚急,便分兵兩路逃命。他的隊伍里有一些悉附近地形的漢人,在明軍的土地上利用對地勢的了解打敗明軍,原本就是他們的專長,如今便想故伎重施,要分散明軍兵力,再利用自已對附近的了解,抄小路兩軍合圍,說不定還有機會反敗為勝,殲滅明軍。

不料孟四海一條筋,只管盯住了他追,本不管逃逸的另一支倭寇,東華鹿之介暗暗苦,他率著一隊人馬剛剛逃出兩里地,偏偏又上了與孟四海同步南來的廣西狼兵。

這一來可吃了一個狠的,在送給狼兵的砍頭小組百十顆人頭的禮之后,孟四海也追了上來,東華鹿之介終于放棄與另一倭寇匯合,慌不擇路地向東北方退卻了。

孟四海和宋小合兵一自后追趕,鹿田介見追兵越來越急,前方左側近海險峰,便率人退上山去,據山把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