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305 智取都都寨

《回到明朝當王爺》 305 智取都都寨

******************************************************************************************

有見機得早的蠻兵搶先逃到四都都報訊,兵疾撲四都都山時,山上箭矢如雨、滾木擂石紛紛傾下,傷砸死一些兵,焦貴趕到,擼擼袖子只說了兩個字:“放火!”

大火一起,山頭上便站不住人了,蠻人只得趕下山來,在峽谷中阻擊兵,這支銳是楊凌親自帶領的,后邊有欽差督戰,前邊有悍將焦貴指揮,劉浪領著一幫蠻人打扮,一臂綁了記號的兵混在戰雙方中又不斷襲,弄得蠻兵暈頭轉向,兵僅付出極小的代價,就攻到了四都都主寨之下。

山寨都是木柵建,如何防得火攻?這還是山路奇險,兵的大炮運不上來,不然只消兩炮,便可轟開一道坦途,可是四都都山的守將阿里深知自已一敗意味著什麼,此人兇悍狠毒尤勝阿當,竟自斬妻、兒,然后著全蠻人死守山寨,和明軍在房屋、草坷、井口、輾房,展開了搏戰。

這是一場真正的戰了,然而明軍三千多名戰士,都都寨上男一共才兩千多人,盡管蠻子抱著必死之意戰不退,整座四都都山仍然漸漸落明軍手中。

楊凌在后方指揮兵搬運傷兵,看押俘虜和降民,前邊焦貴已經放火放上了癮,一路是見寨燒寨、見嶺燒嶺,行軍過,一片焦土。阿黑聽說五都都、四都都失守,又見夜茫茫中四沖天,彼此力量懸殊過大,放于放棄四個都都山,命令三都都、二都都直接棄寨,連婦孺老也丟給了兵,集中全部戰力保大都都主山,同時派人抄小路奔九城以求援兵。

Advertisement

這一來兵攻速加快,第二日凌晨,兵圍大都都。

清晨,草葉上卻沒有清泠的水,而是浮上了一層骯臟的黑灰。傷的兵在一部分士兵的攙扶下正退出戰場,俘虜的蠻兵和婦孺也被押出山去。山外鄢高才負責善后事宜。婦孺老將被分散各州各縣的村寨,每村不過三五戶,著當地保甲里正嚴看管,以防他們再次串連集中,生出事端。

山里,暫時進了平靜階段。數萬大軍云集大都都山下,山上也是靜悄悄的。天已經大亮了,可是因為幾日大雨,凌晨大霧迷茫,十丈之外不見人影,此時不宜攻山,軍也暫時進了休整。

一夜不曾歇息,又跋涉不休,楊凌也有些疲倦了,可是這些日子練武不歇,尤其是正宗的武當功,對于休、強健魄,實有說不出的奇效,加上沒有親自作戰,楊凌看起來比許多士兵要神的多。

安排了士兵守衛,同時令大部分士兵就地安營暫且休息,等一切忙完了,楊凌和匯聚過來的諸將登上了大都都山對面的一座小坡。霧氣仍不消散,

大都都高約四五百丈,云霧繚繞中難見模樣,一個將領憂慮地舉手試了試風向,說道:“大人,看這樣子,一會兒怕又要下雨,大雨一下,山洪便來,我軍在山下,敵人在山上,如果趁機冒雨攻下來,對我軍大大不利。依末將看,不能停歇,應該一鼓作氣,立即攻山”。

李澤也道:“如果戰事拖久了,恐怕九城的援軍就會趕到了,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座印耙山,由于在都都寨后,九山前的崇山峻嶺里,我們一直沒有派兵圍剿,他們那里有岔路通往九城和都都寨,距離這里尤近,只怕不久援兵便到了,想來他們頂多派出兩千人,正常的形下倒不懼怕,可要是下起大雨來,那就難說了”。

Advertisement

看那天,楊凌也覺得怕是又要大雨滂沱了,這時代沒有氣象兵,誰會在幾日之前就算出今天的天氣,可這種天氣要攻山本不可想象,現在漫天大霧,什麼也看不見,蠻人只管從上邊丟石頭就能傷人,兵如何作戰?

周圍的地貌地況,以及印耙山和都都寨之間的路徑楊凌倒是全裝在心里了,他閉目思索片刻,向李森問道“我們帶了多存糧?”

李森道:“夠吃一日半的”。

楊凌背著手踱了一陣,問道:“哪位懂的天象,看這天氣能下多久的雨?”

最先提出大雨將至的裨將拱手道:“大人,末將略知一些,看這氣象,恐怕又是一場暴雨,不過前兩日剛剛下過大雨,而且這場雨看來極大,不會下的太久,下上一天,也就是最長了。”

楊凌目閃爍,沉說道:“大雨一下,山洪發,遠在九城的蠻人,主要道路有宋總兵守著,他們是來不了的。可慮者唯有印耙寨而已。此時如果攻山,首先傷亡難以計數,而且久攻不下,半途下起暴雨時,我軍如何自?恐怕那時蠻子趁機下山,我軍就要全軍潰敗了,在這險惡的地形下,大軍一旦潰敗..........”。

他忽地停下腳步道:“用兵應出奇致勝,但是我軍勝利在,此時冒著全軍大敗的風險,殊不值得。傳令,三軍立即移居大都都四周的高,將它團團圍住,圍而不打,直待大雨過后。糧食要省著吃,萬一雨勢連綿,就不好辦了,糧食至要夠兩至三天的。”

他想了想,又道:“印耙山在深山里,本想抄了都都寨,進兵九山時再對付它,如果它派援兵自已送上門來,那是最好不過。李澤,你率部退出都都寨,立即趕往船船石,印耙寨的蠻人如想來援,那是必由之路”。

Advertisement

楊凌喚過李澤,就在地上畫出地形,又詳細安排一番,李澤領命而去,在楊凌的命令下,大軍開始向高開拔,占據大都都山四險要高坡。半日之后,暴雨傾盆,如簾幕,雨點又大又急,打在手上都生疼,人若站在雨中,雙目簡直難以視

見此天威,眾兵將領不由駭然變,如果早上冒險攻山,半日之拿不下大都都,這一陣雨只怕就要幫了蠻人的大忙,數萬兵全都要葬送在這兒了。

雨下到落暮時分便小了些,但是隨著牛吼般的聲音,四下匯聚的山洪又在山腳下咆哮撞著,激流混濁,夾雜著碎石、倒木力掙扎著,向遠瀉去。

這樣的形,誰也別想手打仗,也勿需擔心山上的蠻子會下山襲,連續攻山兩三天的明軍倒頭大睡,倒是好好的休息了一晚。

*****************************************************************************************

李澤的軍隊剛剛開出山去時,大雨恰好滂沱,見此景,李澤不暗贊楊凌算得先機。對于印耙山的蠻人是否會趕來支援,他也沒有把握,不過如果蠻子真的來了,設伏消滅這主力,一則可以減輕都都寨那邊的危險,而且這生力軍被滅,印耙寨就是囊中之本不需要打了,去九山時順道收了便是,所以李澤倒不敢延誤戰機。

他只令軍隊就地駐扎,避過了最大的一陣暴雨,就冒雨開拔,強行趕路,終于在傍晚時分,趕到了船船渡。

船船渡并不十分險要,因為水中有許多巨石,歷千萬年沖刷橢圓,水淺時出水面,黑沉沉溜溜的,遠遠看去,就象一艘艘小船,因此被稱為船船渡。

Advertisement

這里稱為渡口也不知有多年了,隨著山洪多次改道,這里的水變淺了許多,已經不能稱之為渡口,平時人們卷起腳,涉水便可通過。當李澤率兵趕到時,船船渡卻是另一副形,水聲如雷,水面比平時高了不只三尺,水面奔速驚人。

李澤知道這樣的山洪難以預測,來的快,去的也快,說不定到了半夜,水勢便突然下降,又或者半夜時突然水勢大漲,為了避免水漫金山,他將營盤扎在林后高,在河邊安排了重重警衛,又親自趕去探看。

次日一早,旭日高升,彤紅的太高高掛在天空,雨在半夜已經停了,又經過半夜的瀉洪,現在山下流經的水流也不深了,看這樣子今日既適合放火、也適合殺人。

楊凌帳中,早早匯齊了所有將領,正襟危坐地候在那兒等著大人下令。

楊凌一的箭袖輕袍,施施然地從帳外走了進來。在這軍武之中,人人戎裝肅然,愈發顯得他紅齒白,風度儒雅。

楊凌順手鞘,遞給侍衛,又接過巾拭了拭臉上汗水,對眾將笑道:“勞諸位久候了,大家一同就餐而已,不要如此嚴肅”。

楊凌笑地在主座上坐了,長吁一口氣道:“難怪練氣之士常尋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住下,在此習武練功,盡得天地靈氣,可以滌凈心中雜慮,本練氣半個時辰、練劍半個時辰,竟是渾舒泰,神奕奕呀”。

李森哭笑不得地道:“大人,全軍已嚴陣以待,咱們什麼時候攻山?”

楊凌笑道:“皇帝還不差兵呢,急什麼?天從人愿,大雨已停,我們面前現在僅余一座大都都山而已。攻九,有三大險阻,南為金嶺,本已令行滇、黔軍隊嚴守,阻其逃路便是。右有凌霄山,現在已是朝廷之地。左為都都寨,無需半日便能克下,九城唾手可得,還擔心什麼?”

李森吃驚地道:“唾手可得?大人,可大意不得,暴雨之后,山路泥濘,山上被蠻子砍伐的大樹盡無,矮灌草叢又漉漉的難以引燃,蠻軍據險而守,依卑職看,就是不計傷亡,全力搶攻,非兩日也取之不下呀”。

楊凌放聲大笑,暢快已極地道:“我的李大人,山上僅余低矮灌木和草叢,點起大火來也難對山上造極大威脅,若換在昨日,本還覺得能用一整天,折損至八千人馬,才取得下此山。可是..........”。

他笑地道:“這暴雨之后,山路泥濘,看似攻山困難大增。可是草木難燃,卻是一件大大的好事,難道你不知道煙攻比火攻更加可怕十倍麼?”

李森愕然道:“煙攻?”

楊凌笑嘻嘻地道:“開飯!”

....................

出來后,天青日朗,山勢清晰無比,可是現在又什麼也看不到了,整個山籠罩在黑的煙塵之中,比起昨日的大霧還要濃重,簡直是手不見五指。

大都都山下,三面包圍,一面放火,順風的一面兵費了好大力氣,甚至拆了帳蓬也拿去引火,這才好不容易引著了那些蒼翠滴的灌水和草叢,楊凌還兵備了沙土,一見哪里火燒的旺了,馬上灑上去制止火勢,淋淋的矮樹草叢了一顆顆煙霧彈。

這是最后一戰,也是最奇怪的一戰,三面的兵嚴陣以待,靜悄悄的仰著黑云籠罩的大都都山。一面的兵放火,還不斷地控制著火勢漚煙,沒有喊殺聲,沒有刀槍并舉的場面。楊凌和十幾位大小將領坐在帥帳前,看著這一幕詭異的戰爭場面。

船船渡,水勢已經降低減緩,對面林中出現在蠻人的影。十幾個蠻兵站在岸邊觀察一陣,然后涉水過河,又往林中窺探了一番,然后對河對岸呼嘯招喚,頃刻間麻麻的蠻兵出現了,拿著竹槍、長刀爭先恐后地沖了過來。

大約三百多名蠻兵剛剛過了河,一陣戰鼓聲響,李澤的兵從林深吶喊著沖了出來,揮舞著刀槍迎上了蠻兵,頃刻間蠻子兵就被砍倒了一片。

這倒不是明軍比蠻人的武力高明多,而是山洪暴發后河水奇寒無比,那水看著不深,河面也不甚寬,可是正如鄢高才比喻中所說,看著毫無兇險,實比烈火還要可怕。就算是最強壯的大漢在這水中站上一刻鐘,雙就要麻木的再無知覺,如果沒有人去攙扶拉扯,休想能出得了河。

李澤昨夜本想玩個水淹七軍,在上游設堵,只是當時水勢太急,他帶了些兵去上游想堵水,大石扔進水里也被卷走了,有幾個兵在淺水邊站了一會兒就彈不得了,虧的發現的早急招人給拖了出來,李澤這才發現山洪流水奇寒無比。

一個明的將領就要善于發現,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李澤發現設堵泄洪不可取,但是水流奇寒,剛從水里走出來的人雙麻木,半天行不利索,這倒是可以利用,于是急急趕回,對軍隊重新做了一番部署,不想今日果然用上了。

剛剛過河的蠻軍缺乏戰力,而水中的蠻子還未發覺癥結所在,拼命地想淌過河來支援戰友,渡過河的蠻子已經超過了七百人,河流中站滿了人仍在急急跋涉,涌上岸的蠻兵和人數占優、力占優的兵作戰,已陷一邊倒的頹勢。

上游林中又沖出一隊兵,只在遠以弓箭向水中的活靶子個不停,水流湍急,流淌出的鮮和翻倒在水里的蠻人尸頃刻間就被卷了出去,眼見戰況不利,想要涉水退回對岸的蠻兵這一來也沒了退路。

河對岸的蠻將邊還剩下三百多人,見此景他知應該果斷地率人立即后撤,退回印耙山去,可是已經過河的是山寨中的全部主力呀,如果失去了這些戰士,就算回到山寨又如何?

但是現在的形把這三百多人全填上去也不過是送死而已,蠻將進退兩難,最后終于發出一聲絕的大吼,準備棄了過河的士兵立即回山寨,然后全寨投向九城以自保。可惜,他覺悟的太晚了,戰事剛剛打響,一支兩千人的兵隊伍就繞到下游過河,截住了他們的退路。

船船渡變了死亡之地,陷險地孤立無援的印耙山戰士一千一百四十七人,全部葬送在這個古渡口,都都寨的蠻人從來沒有見過這支援軍,而印耙山上的蠻子直至兵從天而降,才知道自已派出的這支武裝已全軍覆沒。

李澤并不是輕敵冒進的人,他也知道憑自已這幾千人,如果深叢林,一支幾百人的蠻軍就能輕而易舉地殲滅他們。按照慣例,一支軍隊總有斷后的人馬,前邊這番大戰如果被他們察覺,他們如果還有第二支隊伍,很可能會繞道從下游過河,繞過李澤的軍隊直襲都都寨或者自背后殺來,所以蠻子援軍一被殲滅,李澤立刻率軍退守觀音巖,憑險把守,以防再有蠻軍出現。

此時,大都都山上已經開始打掃戰場,阿黑自刎了,阿瓦、阿桂等人被生擒,還活著的蠻人高舉雙手被兵押下山來,一個個全都了黑人。山頂大寨陷熊熊烈火當中,蠻人最大最古老的據地從此為一片瓦礫。

楊凌和眾將領站在山頭,看著人馬絡繹不絕地向山外轉移,然后,不約而同地,轉首看向群山深,霧云障的九城..........

*********************************************************************************************

PS:這一覺睡的,整整睡了13個小時,起來碼到現在,又睏了,兄弟再去睡一覺,醒了再回來加、聊天,看月票增長數,呵呵^_^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