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312 楊氏青天

《回到明朝當王爺》 312 楊氏青天

“哼!剛才靖清郡王來干嘛了?”

“這個........下似乎沒有向郡主殿下待的必要”。

“你!”朱湘兒氣往上沖,剛想發火忽想起自已是有求而來,便住了火氣,小一撇道:“你不說,我也知道”。

“哦?”楊凌眉尖一挑,問道:“郡主知道什麼?”

“我知道靖清郡王為何而來”。

“那麼郡主殿下又為何而來?”

“當然是為了我二哥的事兒”,朱湘兒理直氣壯地道:“我二哥不可能殺人,他和夢璃姐姐一向要好,彼此無仇無怨,怎麼會手殺人?本毫無理由,就因為夢璃姐姐手中握著二哥的一塊玉佩?我二哥的玉佩多了,足有二三十塊佩玉,要被人走一塊還不容易?”

楊凌攤攤手道:“就這樣?下拿這條理由就能放了二殿下嗎?”

“不能!”

朱湘兒反詰道:“那你拿這條理由就能治我二哥的罪嗎?”

“不能!”

朱湘兒得意地一笑,楊凌又道:“可要是一直找不出其他的人作為疑犯,那麼這唯一的一條證據,便會為鐵證,那時誰也救不了二殿下了”。

“那........那怎麼辦?”小郡主可憐兮兮地問道。

楊凌緩緩道:“要麼,找出第二個兇手,要麼,找出二殿下不是兇手的證據”。

楊凌一邊敷衍著,一邊尋思道:“朱夢璃懷孕的事,看來蜀王果然封鎖了消息,就連小郡主也不知。朱夢璃一個深閨弱,不可能牽涉到什麼其他的事件里去,這件案子十有八九不過是男私通、殺人滅口罷了。男往不會沒有一點蹤跡可尋,由此手,總可找出一些蛛馬跡,蜀王消息一到,我得馬上趕去先查查死者和疑兇的住和伺候的仆人,假設朱讓槿不是兇手,那麼朱讓栩和唐家山也有重大嫌疑,可是說起來這三個人中,論名聲,確實以這位風流之名在外的二王子最為可疑........

Advertisement

朱湘兒不相信二哥會殺人,一聽說父王把案子給楊凌來審,就迫不及待地跑來,其實不過是小孩子脾氣,跑來向他保證二哥不可能做這種事罷了,真要說,也拿不出什麼證握。

見楊凌說著話就走了神,對一副帶答不理的模樣,了半天的火再也忍不住了,猛地一拍桌子道:”你想什麼呢?我告訴你,大掃把,我今天來,就是告訴你,我二哥清白的很,你要是審個糊涂案,害了我二哥,就別以為郡王府能給你撐腰,我們蜀王府是不會放過你的,就是你回了京,本郡主........”。

一揚,道:“不對,到時就是本公主,也會跟進京去,魂不散地纏著你,整得你大掃把不得安寧!”

進門本想裝淑的小郡主終于大發雌威了,對楊凌恐嚇威了半晌,見楊凌只是聽著,也不做反駁,還當是嚇住了他,這才滿意地離去。

楊凌送走了小煞星,回頭想想自覺好笑,忍不住哼起了順口改的《徐九經升記》的戲詞兒:原以為,做了欽差我就是個管,又誰知我這大頭上還,郡王蜀王他們,偏要我這小審大,他們本是管........,郡王嚇我,郡主我,我了夾在石頭里一癟........”。

大棒槌遠遠地一撇,對旁邊一個侍衛道:“不就是一個脾氣臭的黃丫頭嗎?再俊也比不上三位夫人、大人和阿德妮姑娘,你看把大人樂的,這都唱上啦。”

*******************************************************************************************

Advertisement

蜀王的人來的快,蜀王府掌印大太監和按察使陸大人聯袂造訪,帶來了蜀王的旨意。楊凌早有準備,慨然應允,一答應下來,便立即命人跟著陸大人去按察使司接收卷宗、證,自已則帶人隨掌印太監回宮現場勘察,讓陸政等人再次領略了這位欽差大人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

“一共多塊玉佩?”

“回大人,玉佩二十三枚,還有一些其他質料的腰飾,正在登記造冊,和王府的冊子一一對照,除了殺人現場落的那一塊,其他的都在。”旁邊的番子答道,桌上琳瑯滿目,擺滿了各種佩玉,形、玉形、佛形等等。

“我說過了,二哥的佩飾很多,有父王贈的、劉夫人送的,還有大哥和我的”。

小郡主也站在朱讓槿的房中,拿起一塊道:“這是牛骨的,小金川拓拔姐姐送給二哥的,這些式樣古怪的飾大多是二哥在各部族的好朋友送給他的,二哥喜歡游山玩水,哪里風景優、或有古跡名勝,都會去游賞一番,各位土司那里因為和漢家風格迥異,二哥尤其喜歡去玩,和各部土司關系極好。”

得意洋洋洋地炫耀道:“可惜二哥厭惡政事,父王也不愿意給他辦,要不然以二哥的人脈,如果由他去和都掌蠻談判,說不定就不會出這麼多子了”。

楊凌正在看著壁上各種各樣的詩詞繪畫,從提跋上看大多數是朱讓槿自已所作,行書、草書、大篆小篆梅花篆、山水畫等等,還有許多是朋友贈送的,楊慎和青城狂士的作品也赫然在目。

聽到小郡主的話,楊凌心中忽地一,不地道:“原來二殿下不止有才學,在蜀之地各族之中也有這麼高的人?”

Advertisement

“是呀,我大哥也是博學多才,不過為人事一板一眼,比較木訥,更象父王多些,員們都說大哥有乃父之風,可是二哥雖然不管事,但是在民間和其他部族里卻是極歡迎的人呢”。

名士博學、多才、多善際,象青城狂士盧士杰那樣的異類畢竟是數,但是蜀地有一個特點,就是這里雜居的民族太多,而且其中許多并不安份,要做這里的統治者,就要深孚人,既漢人戴擁護,又得和其他各族關系良好,如果從這方面看,顯然二殿下朱讓槿比世子做的更出

他還只是游山玩水間順道接,若是負責政務,有意為之,那麼他的造就........甚至能夠搖蜀王的威和權力。現任的蜀王是他的父親,自然不會忌憚這些,如果做蜀王的是他的兄長呢?政令甚至不及兄弟的一句話........

楊凌忽想起彝族土司之子吉潘瓦西和朱讓槿兄弟相稱,勢力最大的拓拔羽的兒好象和他還彼此慕........,楊凌的心跳急促起來,一個不敢冒出來的念頭在腦海里盤旋不去,驅之不走。

三個嫌疑最重的人里,最不可疑的就是世子。第一,就算和堂妹發生不倫之的人就是他,以他的智慧輕重緩急總還分的清,沒必要在即將為蜀王的重要時刻和朱夢璃鬧翻,甚至掐死,把自已的大事攪了。第二,他是世子,沒有人能威脅到他的地位,就算殺人,也沒有必要陷害一個無害無礙的兄弟,找不到嫌疑人,要破案遠比有一個嫌疑人更難。

楊凌心里真正懷疑的原本是那個因為份懸殊,所以和朱夢璃不可能有任何瓜葛的武德佐騎尉唐家山。份、地位,只有這些員士子才會把它們當不可逾越的高山。

Advertisement

一個時常寄住在蜀王府、卻并非蜀王府主人的子,一定是非常寂寞和無聊的。蜀王多病四求醫、世子代父行職,到奔波,二殿下游山玩水,不常在府中,家里的男主人都不常在,而小郡主和的關系顯然并不是十分親,從朱湘兒的表現就能看的出來,其他的都是長輩,那麼這位姑娘真正能夠親近的只有邊的侍婢了。

年男,正是的時候,從楊凌了解的形看,那個唐騎尉長相英俊,武藝不凡,又是王宮的侍衛長,白天的時候后宮也是經常巡視的,他和這位朱夢璃小姐有大把的機會可以接,深閨無聊的一旦對某個男有了意,哪會在乎他的份地位?要不然《三言兩拍》里也不會記下那麼多的了。

可是朱湘兒無意中的一句話,本來被他忽視掉的朱讓栩也了一個重要嫌疑人。最是無帝王家,朱讓栩很早就接政務,對于權力,他的熱衷程度顯然遠甚于兄弟。

如果和朱夢璃發生關系的人是他,而這個人卻因為男之事,不識時務地在他即將登上蜀王寶座的時候要脅他,他就有了殺人的機。如果他再有個才賦出眾的兄弟,茫甚至蓋過了他,他會不會趁機來個一石二鳥?

只要事功,他就可以樹立和父親一樣的威和勢力,阻礙他在蜀獨一無二地位的障礙就全都被鏟除了。

楊凌陷沉思當中:朱夢璃生孕,朱氏兄弟、唐家山皆有可疑。但是加上嫁禍,那麼朱讓栩顯然比唐家山更有機,可是........自已和朱讓栩接,從自已的觀察,尤其是搜集的員們的風評,這位世子也不象是個嫉賢妒能、甚至干出悖倫丑事的人。

如果說他是大若善的話,那麼自已對朱讓槿的絕對信任也要大打折扣,焉知這位二殿下不是也在偽裝?

記得在青羊宮會見蜀王的時候,蜀王三位子在王爺面前的表現和他們平素在外的行為都是大相徑庭,顯然在這位家教甚嚴的王爺管教之下,三位殿下都有點會裝模作樣。

問案,真比場斗、比打仗要難多了呀,那是想方設法怎麼來打倒對手,現在卻是費盡心機要找出對手,真是頭疼!

番子們對朱讓槿的住里里外外搜查了一遍,在這些抄家行家眼里,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能藏得住的,可是朱讓槿的住十分簡潔,除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和幾大架子種類繁多的書藉,幾乎沒有特別的東西。

“大人,您看”,幾個正在逐本翻查架上書藉的番子發現了異狀,急忙呈給楊凌看,楊凌接過來還沒打開,旁邊先探過來一個小腦袋,盯著那本厚厚的線裝書瞧。

瞧了半晌,就看見書皮上‘樂善集’三個大字,楊凌一直也沒把書打開,不奇怪地抬起頭來看著楊凌,這一抬頭,正看見楊凌直勾勾地盯著,朱湘兒不由一怒:“大膽、無禮,你看我做什麼?”

楊凌咳了一聲,慢條斯理地道:“郡主殿下,下搜查二殿下的住,勞您過來,只是看清楚了,別丟了什麼東西到時候說不清道不明,可是要是有什麼可疑的東西,這個........做為疑兇的妹子,似乎........”。

“哼!”小妮子下一揚,鼻孔朝天,攸地一轉抬頭,邁出幾大步去。

楊凌微微一笑,這才啟開書皮,忽然發現里邊是掏空了的,四邊糊住,竟是一個蔽的匣子,里邊放著一些信箋。楊凌急忙轉過,把它放在桌上,用子擋住小郡主的視線,拿出信箋察看。

頭一封信字跡七扭八歪,容好象是說鄰近一族的酋長為了搶奪本屬于他的一個村子和人口,雙方發生了械斗,傷了他不人,朱讓槿路過那里時給予了排解,使他減了損失,并希二殿下有空再去他們那里做客,并說另一族的酋長是土司頭人的親戚,所以常常仗勢欺人,希二殿下多幫他們說合說合。看了看落款是保寧一個苗族小部落的首領,和他發生爭斗的也是部的另一部落。

再看了兩封,是朱讓槿和好友之間的書信往來,最后一摞單獨用線捆著,楊凌略翻了翻,字跡娟秀,是的筆,而且顯然全是同一個人的筆,楊凌如獲至寶,急忙打開一封,果然是男之間的書。楊凌心頭怦怦直跳,目移到最下端那可以揭穿一切的落款,卻發現........

空的,落款是空白的。楊凌匆匆又拆了幾封信,落款全是空空如野。他又照原樣綁好,如今只有帶回去細看,從字里行間找出這個人的分了,希這個人不是........

楊凌合好匣子,使個眼番子接過去,轉向朱湘兒走去,笑道:“郡主,在下已經將所有品檢查過了,除了剛剛那個匣........那本書要帶走,其他沒什麼要拿的,咱們去夢璃姑娘住再看看吧”。

他眼睛一掃,瞧見墻上掛著一副畫,畫的是三個小孩子在河邊釣魚,一個戴著竹笠的年,坐在巖石上,在河的上游很認真地盯著水面,一條魚線垂水中。隔著幾步遠石下河邊,另坐著一個年,比巖石上的兒年紀略長些,一手提著魚桿,一手捉著大的魚兒往竹簍里放,他面向著巖石上的年,似乎正笑說著什麼。

第三個,則是個梳著丫丫,胖乎乎的小孩兒,魚桿丟在河邊,卻憨態可掬地鉆到草叢中去捉蝴蝶了。畫筆雖然簡單,卻充滿趣,三個孩子的神態、舉止,還有河水樹木,畫的栩栩如生。

楊凌看到那個卷著兒,出一對胖胖短短的小,正興致撲向蝴蝶的小孩,再對照另兩個年,不由想起了‘小貓釣魚’的故事,他“噗哧”笑道:“一個魚兒在手,一個努力垂釣,不過看來看去,還是這個不務正業的小家伙最可”。

朱湘兒聽了,回頭橫了他一眼,嗔道:“我怎麼不務正業了?釣魚也算是正業麼?”

“嗄?這個畫........”,楊凌又看了看,恍然大悟道:“畫上的是世子、二殿下和郡主殿下?”他又看了一眼,見畫旁還有一首詩:‘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

詩畫不算太相諧,不過這畫頗陳舊,應該是他們兒時之作,能以此詩配畫,也算不錯了,稀奇那畫竟是以四種筆寫就。楊凌仔細看了半晌,奇道:“這詩是何人寫在上面的,怎麼有四人的字?”

朱湘兒顯然也極喜歡這畫,竟然難得地給了他一個笑臉,說道:“畫兒是二哥畫的,他又以我們三人和父王的筆分別寫了一句詩”。

“妙,甚妙”,楊凌贊道:“頭兩句端肅謹然,應該是蜀王爺和世子的筆了,不過第三句........二殿下能學他人筆,怎麼自已的筆這麼難看?哦,那是還沒定形,看二殿下現在的書法可是........”。

朱湘兒臉上的笑容沒了,用很平板的聲調一字字道道:“第一句是模仿我父王,第二句是我大哥,第三句是我........,最后一句才是我二哥自已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