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344 好大一口鍋

《回到明朝當王爺》 344 好大一口鍋

說著,黑暗中一塊磚頭飛了出來,“當”地一聲把江彬的帽盔打歪了,雖然是早計議好的,江彬還是嚇了一跳:他的,穆敬這個酸秀才,這找的什麼人吶?磚頭扔得還準的,你不打馬就打張忠啊,你把老子打暈了,這戲就沒法唱了。

帽盔一歪,江彬一聲大:“不好,本將中了暗,快走、快走!”說完二話不說,一抖韁繩,戰馬四蹄翻飛,落荒便逃。

哐啷啷一聲,眾人定睛一看,江游擊原先立足之只有一頂鐵盔在地上打晃兒,不遠還有半塊磚頭,大將軍已逃得蹤影皆無。

喬知縣剛剛走出大門,一見方才還霸氣十足的大將軍只挨了一磚頭就嚇得孫子似的逃之夭夭,不看直了眼睛,李班頭見勢不妙,慌忙扯住他轉就往回跑,一邊跑一邊喊:“快快快,快關門!”

百姓們一見這般形,膽氣頓壯,磚頭瓦塊暴雨般襲來,幾十名士兵立即有樣學樣,隨在江彬后縱馬便逃。有幾個還未坐穩的稅吏慘著跌下馬來,被蜂擁上來的百姓傾刻間砸了爛泥。

正忙著掩門的喬知縣和幾個衙差見了這副形只嚇得手,兩扇大門愣是半天沒有掩上。幸好四下不斷響起“張忠不死,霸州不安,殺了老狗,天下太平!”的呼嘯聲中,這些心志單純的百姓被煽下,眼中只有張剝皮和一眾稅吏,喬知縣等人才順利掩上了大門。

喬知縣和李班頭等人將重的門杠落了閘,李班頭憤憤地埋怨道:“什麼狗屁游擊將軍,本就是銀樣蠟槍頭,他媽的,長了一張好,被塊磚頭一嚇,就屁滾尿流地逃了”。

興高彩烈送瘟神的辛莊主也無語了:文貪財、武將怕死,霸州........這都是什麼兒呀?

Advertisement

喬知縣沒理他們,他撅著碩的大屁,母豬拱門似的趴在門兒上,張地瞧著外邊。門外大群的百姓一邊高喊著:“張忠不死,霸州不安”,一邊高舉火把尾隨著江彬等人離去了,本沒人回頭看他一眼。

喬知縣心中一寬:“這些百姓許多人也乘了騾馬驢子的,霸州百姓馬又好,但愿他們追得上張剝皮。我算看出來了,這混蛋要是死了,說不定我被罷了事,要是他活著,一切罪孽都得我來承擔。阿彌陀佛,你就保佑張公公他........他被人打死了吧。”

喬知縣很求神拜佛,這一回臨時抱佛腳居然靈驗了。

坐在帽椅上,一都堆上來,肚子溜圓,把補服上那只小鳥兒頂得清清楚楚。家里人按照他的吩咐正收拾著細家私,喬語樹愁眉苦臉地看著,不舍地嘆了口氣。

知州大人召集各縣鎮員議事,自已的罪責一定是跑不了的,是做不了,先讓家里人把細收拾好,打包送回老家去吧,各縣鎮員的丑事,他多知道一些,料想張剝皮既然已經死了,以此相要挾的話,知州大人不敢把罪責全栽在他的頭上。

喬知縣彌勒佛般坐在椅子上,唉聲嘆氣的正發著愁,李班頭匆匆奔進來,詫異地看了眼忙忙碌碌的喬府家人,然后對喬知縣施禮道:“大人,華大人求見”。

“華鈺?”喬知縣有氣無力地抬起頭來:“他不是在家養傷,等著聽參問罪呢嗎?他來見本做甚麼?我被他害得還不夠慘麼?”

李班頭訥訥難語,喬知縣哼了一聲,擺擺手道:“他進來吧”。

李班頭如蒙大赦,連忙匆匆退下,一會兒功夫,只見華推被兩個丁勇抬著走進廳來,喬知縣雙手抱著肚子,也不起相迎,只是苦笑道:“華大人,本縣苦讀二十年,才謀了這麼個小小的七品吶,如今........本縣的前程,全都毀在你的手里了”。

Advertisement

華推趴在木板上,干笑道:“縣太爺,本也是為了地方百姓、朝廷律法啊。不過........連累了大人您,本心中實實不安,趴在家中苦思良久,倒想了個法子,或許能助大人您化險為夷呢,大人可愿聽我一言?”

喬知縣一聽,頓時神一振,象球一般從椅子里躥了起來,喜笑開地道:“是是是,那是自然。不知華大人........呃........,快快,抬華大人去本縣的書房,上茶,快些上茶!”

************************************************************************************************

樊知州呆若木地坐在椅子上,已經小半個時辰沒有說話了。霸州乃至所轄諸縣的大小員濟濟一堂,全都一言不發。

喬知縣赫然在列,沒事人兒似的左顧右盼,周圍的同僚看了就心中有氣。其實喬知縣倒真想扮出一副悲憤憂傷的神來,以博取眾員的同。只可惜他臉上的實在太多了,點著頭說“是是是”的時候,頰上和下一齊哆嗦,看起來還很有誠意。如果想做悲憤的表,難度實在太大,那雙眼睛瞪得都有點走形了,他臉上的還是耷拉著,沒有一點變化。

江彬悻悻地坐在樊知州旁邊的椅子上,脖子上纏著傷巾,手臂吊了起來,一條打了夾扳,也不知傷得有多重,只是他的嗓門可夠響亮,聲震屋瓦。

他正唾沫橫飛地重復著樊知州已聽了八百遍的那番話:“一聽知州大人吩咐,末將點齊了三千軍馬,疾赴辛莊,我心里急呀,領著幾十個親兵風馳電掣率先沖進了辛莊,一伙刁民嘛,人再多,他敢和兵對抗?

Advertisement

想當初在鳴驛,本將軍可是領著二三百兵卒,是頂住了三千韃靼鐵騎的進攻啊。這可不是吹的,當今威國公爺可以為本將作證。咕嚕嚕........”

江彬抓起茶壺,就兒灌了一大口,抹抹道:“我跟你們說,本將軍單刀赴會,還真把他們鎮住了,眼看著我大搖大擺地接了張公公出來,就沒一個敢呲的,可誰知道哪個愣頭青忽然扔了塊磚頭,把本將軍的頭盔給打歪了。這打仗啊,打的就是一個氣勢,有了氣勢,狗也變老虎狗。沒氣勢,千軍萬馬就任人宰割。

別小瞧了這一磚頭,暴民們立刻又囂起來,保護張公公要啊對不對?我不能和他們一般見識啊,輕重緩急還分不清嗎?見勢不妙,本將帶了張公公飛馬便逃。

我日他的,我哪兒知道霸州的百姓人人有馬呀,我的馬剛剛長途跋涉而來,又一下載了兩個人,能跑得過他們嗎?本將軍好慘吶,你們看看,看我這頭、我這手、我這,哎唷........疼死我了!”

樊知州干笑兩聲道:“霸州民風一向彪悍,加上百姓們大多通馬、武功,江大人救人心切,敵叢,江大人苦了,來人吶,快扶江大人回府養傷、休息。”

“噯,我還沒說完吶,那些刁民也不知和張公公有什麼深仇大恨,追上了我們就扯住張公公和幾個稅吏沒頭沒腦地打呀,他們本來是不敢我的,本將軍舍命維護張公公,惹惱了他們,才被打這副模樣。

我暈過去的時候,正看到張公公的管家,那個韓丙,被一鋤頭開了瓢,鮮腦漿五,可惜本將自顧不暇,唉!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被犬欺呀........”。

Advertisement

江彬喋喋不休地說著,被兩個衙差強行扶了出去,出了門兒他還扯著嗓子喊道:“這事兒沒完。知州大人,待本將養好了傷,我一定會把這場子找回來。誰無虎落平日,待我風云再起時。有朝一日龍得水,我要長江水倒流。有朝一日虎歸山,我要染半邊天。噯,我沒說完呢........”。

樊知州厭惡地皺了皺眉,喝道:“把大門關上!”

“砰!”廳門閉攏,樊知州看看左右就坐的霸州各府鎮員,頹然坐下道:“諸位,形基本就是這樣了,混之中是誰的手,也查不清了,民們把張公公一行人打得肢殘裂、面目全非,然后一哄而散,想找兇手也找不到了。你們看,該怎麼辦才好?”

霸州同知桂丹道:“樊大人,霸州民變,打死鎮守太監,這事兒遮掩不住啊,那是一定要稟告朝廷的。何況威國公正在霸州,此事早已耳聞,他回京覆旨時,必然會對皇上提起此事。張公公死者已矣,大人您得想個好法子,否則這個子誰也擔不起啊”。

員深以為然,連連點頭稱是。

通判齊龍禹說道:“據下調查,事起因是張公公懲治固安推華鈺貪臟枉法事,固安縣諸生穆敬聚集眾生員前去鬧事,這才吸引了大批的刁民,以致事態一發不可收拾,下以為,應緝拿穆敬等人問罪,下以鎮黎民,上也可對朝廷有個待。”

固安縣令喬語樹道:“難!難啊!知州大人、諸位同僚,那推華鈺可沒死呢,現如今正在家里養傷,據說張公公在固安橫征暴斂、榨百姓的事他早已給巡察使上了條陳,此事發生后他又越級給使臺呈報了條陳,如果朝廷真要嚴厲追查下來........固安縣的諸生們因何鬧事,便要真相大白了,那時候,只怕你我都要到牽連”。

員一聽頓時臉上變,這些就沒有一個屁干凈的,上報朝廷說固安的秀才們鬧事,這理由說得通嗎?秀才們為什麼聚眾鬧事,竟敢在兵保護下襲擊鎮守太監,將他和他的從人全部打死?

本來霸州上下員若是眾口一辭,這事或可能夠瞞天過海,可是固安推華鈺還活著,而且越級上告,條陳都送到使臺了,這事兒還瞞得住嗎?萬一朝廷追查下來........

客廳中頓時肅靜下來,抑的氣氛持續良久,霸州推孫庭小心翼翼地道:“況且........況且穆生員被四妖僧謀財害命,是威國公爺給他昭雪陳冤的,他是認識國公爺的。有這層關系在,莫說他一個小小的生員擔不起固安民變的責任,就算能,恐怕也不容易把這罪名栽到他的頭上呢”。

他倒實在,直接用了栽字。反正廳中這些兒有一個算一個,都有層層結結的利害關系,如何理好霸州民變繕后事宜、如何向朝廷解釋清楚鎮守太監被人活活毆一灘爛泥的事,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利益,這種關頭也用不著遮遮掩掩了。

葉師爺沉道:“諸位大人似乎不必這麼擔心,如今的朝廷,誰人當家啊?廷劉公公啊,張公公是劉公公的人,他被民活活打死了,朝廷要派人追查,十有八九會是劉公公的人,他會自曝其丑,給劉公公找不痛快麼?

再說,即便來人不是劉公公的人,只要咱們上下一心,他一個京到了這地方能查出什麼來?漫說那些百姓未必會相信朝廷向朝廷告狀,就算是告了,咱們互通聲氣,彼此支援,無論他查什麼,都休想找出真憑實據。

畢竟咱們在這兒經營多年,上上下下各個關口、所有的員幾乎都可說是跟著咱們喝湯的人,誰在里邊沒點事?朝廷什麼也查不出,僅憑幾個刁民的證言能定誰的罪?只要我們指說那人是暴民一黨,就足以治他的罪了,他說的話自然也就無人敢信了”。

樊知州長臉霾地道:“不不不,不是這麼簡單的,堂堂鎮守太監被民活活打死,這是無法息事寧人的。不管來的是不是劉公公的人,總得對朝廷有個待吧?說是因為暴民抗稅,打死鎮守?那朝廷勢必調集大軍,掃霸州。

諸位,這一回清剿的可不是山賊,而是百姓,而且其中還有本地的生員、諸生,和大量富紳,如果大肆剿殺,弄得霸州元氣大傷,你我還怎麼在此為?如果激起大規模民變,你我都是一方牧守,朝廷制度,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膽敢棄城而逃必判斬刑呀,如果弄的烽煙四起,我們怕連命都保不住了。”

樊知州森森的目一掃,說道:“在座的沒有外人,咱們是一條繩上的蜢蚱,跑不了我也蹦蹦達不了你。老夫就直說了吧。就算咱們想把罪責全推到百姓頭上去,有楊國公和華推在,也不可能瞞天過海。如果說不是百姓的責任,那是誰的責任?總得有個人來背黑鍋,而且得有資格來背黑鍋的人,才能保住我們大家呀”。

出了事,做的考慮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查明真相、如何平息事端、如何安群眾,而是急著去弄清楚是誰的責任、用不用自已負責任、如何摘清自已的責任,讓自已置事外,不牽連,此乃古今通理。

樊知州一言說罷,眾僚立即面面相覷,目漸漸集中在一尊佛似的喬知縣上,他前后左右的兒們已悄然避開一步,好象他染瘟疫似的。

喬語樹知道今天來,十有八九要拿他墊背,所以早早準備了一套說辭,準備拼個魚死網破,把別人的丑事抖出來做威脅。事發生在他治下,黑鍋是背定了,可是也不能全讓自已背下來呀,那是要殺頭的。

不過臨行前,華推給他出了個主意,喬語樹越想越有道理,此刻已是竹在,他見往日相見,打躬捉揖滿面堆笑的同僚們,人人都是一臉“我要陷害你”的笑,不由仰天打個哈哈,大步邁到前邊,凜然說道:“樊大人,這口黑鍋誰來背,那還用說嗎?眼皮底下就有一個最最恰當的人選吶,大人您怎麼忘了?”

樊知州大喜,急忙上前一把握住喬知縣的雙手,熱淚盈眶地道:“語樹兄,真是俠肝義膽、熱心腸,你放心,只要你把這口黑鍋背下來,你就是咱們霸州上下所有員的大恩人,你的父母妻小,我們會視作自已的父母妻小,善待他們,恤他........”。

喬知縣猛地把自已胖胖的小手了回來,翻翻白眼,用鼻音兒道:“憑~~什麼呀?張忠是在我的治下出的事,可他死在辛莊,那可出了我固安縣啦。再~~說了,為什麼發生民變吶?怎麼算也不能把事兒都栽到我喬某人頭上啊。

這黑鍋干嗎讓別人背,張公公本來就該背呀。朝廷要查,咱把所有狗皮倒灶的事兒一腦兒全推到張公公上,張公公死得都七零八落了,還能上堂爭辯不

朝廷不是隨時都要考核政績麼?那好啊,籍這件案子,張公公的事解決了,咱們自已上的事也全推給他,以后誰來查咱也不怕了,此舉又能買好百姓、平息民怨,博得聲民,可謂一舉三得,各位大人怎麼就想不到呢?”

神一振:對呀!一直追隨張忠的尾驥,已經對他養了習慣的服從和維護了,怎麼忘了張公公了,他造的孽、還有自已這些員貪臟枉法的事,正可趁機全推給他,這口大黑鍋往張公公的墳頭兒上一蓋,嘖嘖嘖........

樊大人冷哼一聲,潑冷水道:“別妄想了,就算咱們小心再小心,這事往深里一查,必定牽涉到京里劉公公,咱們告發張公公?把事兒都栽到他上?劉公公看了會怎麼想?你我的奏折一遞進京去,詔獄里就得給咱們掛上一號,回頭被人弄進錦衛的大獄,我還不如現在上吊痛快呢”。

員一聽頓時冷了半截,木偶縣令喬語樹今日卻福至心靈,頗有見地的道:“知州大人,劉公公咱們當然得罪不起,可是有人得罪得起呀。現在霸州誰的兒最大?威國公呀!當今天下誰敢跟劉公公板?威國公呀!誰肯當又有資格當這個冤大頭?威國公呀!

欽差是有奏事權的,咱們就說事態急、事關重大,無人能夠擔當如此重任,各自回去寫份條陳,把那些污七八糟的事兒全推到張公公上,然后往威國公那兒一送,劉公公必然以為是威國公有意何他為難,哪還有功夫搭理咱們這些小魚小蝦?”

葉師爺眼睛一亮,湊近樊知州耳朵道:“大人,喬知縣此計可行。大人您再暗中派人報劉公公,就說霸州威國公使,被迫揭發張忠罪行。這樣一來,不管威國公、劉公公誰得勢,大人您都能左右逢源,屹立不倒了”。

樊陌離聞言大悅,欣然道:“好,就依喬縣令的計策,你等各自回去書寫條陳。明日一早,本將恭請威國公爺繼續查抄黯府家產,聽我消息示意,你們一涌而,請愿揭發、敬獻條陳!”

聞言,各自欣喜,忙不迭拱手稱是,然后紛紛趕回去把能想得起來的那些傷天害理事,千方百計編排到張忠上,準備趁機漂白自已。

眼看著眾員一哄而散,樊大人拍拍喬知縣乎乎的肩膀,慨地道:“路遙知馬力,人久見人心。語樹兄,一個小小的固安縣,可真是屈了你的大才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