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衍生同人 走近娛樂圈之公司倒閉三百遍 第1065頁

《走近娛樂圈之公司倒閉三百遍》 第1065頁

陛下欣喜的說:“阿騰,你不是想上殿嗎?現在你不上殿也不行了!你一定要來幫我!以后朝上你要站我這邊,幫我說話。”

任騰:“好,我站在你這邊,幫你說話。”

陛下抱怨:“我真搞不懂父皇,他為什麼不明白?母后是跟他站在一邊的人啊,在朝上有一個人會站在自己這邊,會幫自己說話是多重要的事啊。”哪個皇帝想在朝上當孤家寡人啊,找一個重臣一定會聽自己的,一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是多大的優勢啊!為什麼不能好好利用這個優勢,非要爭那一點小權力呢。

最重要的是:皇后不會登基啊!!

就像不理解為什麼皇后跟先帝非要往死里打,也同樣不理解為什麼先帝就是不能容忍皇后。

任騰:“他們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分歧。”

陛下:“我知道,但那些分歧又不重要。”不重要的分歧為什麼還要當真呢。

做為圍觀到最后的兒和公主,對先帝和皇后的這一場生死大仇一直是抱著不理解但隨便你們的態度。

陛下仰頭看他,眼睛閃閃發亮,像每一次想出個新主意的時候。

“我們就不會有問題。阿騰,不管發生什麼,我都可以包容你的。你也要包容我哦。”陛下說。

任騰聲道:“陛下又沒有問題,我不用包容什麼的。”

陛下摟住他的腰說:“我知道,我有一個小問題。”

任騰回抱住他的陛下:“那不是問題,陛下。”

明王任騰,年五十六歲。

Advertisement

在他病中,曾有友人來看他,問他是否怨恨陛下。

明王溫的微笑著搖頭,道:“陛下我重我,常來見我,每見必溫相待,纏綿多,時人何曾有我這般幸運?得陛下重,縱始老病仍視我如舊。”

他曾問過陛下,是否皺紋滿布,不堪目。

陛下瞠目答道:“騰郎,你的皺紋都好看,我都被你帶壞了,最近看朝中人長皺紋都好看了。”

他還有何可求?

明王含笑而逝,后昭陵附葬。

第526章

姜寅大封之后,一日未停就正常視朝了。

對朝政是純新手,丞相還沒來得及告老就被長久在宮了,九卿九嬪也都被留下來了,一起幫解讀奏折。

新封的明王任騰現在的地位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他也跟著一起閱看奏章,陛下懶得筆時,就由他提筆在奏章上寫字。

忙忙碌碌之中,大家平靜的邁了新朝。

這一次的權力鋒被牢牢限制在了宮墻之,連凰臺都沒有出去,下首的幾座城更是本沒有聽說過。

后知后覺的諸城太守從新帝登基中慢慢窺探到了其中的,但還沒有來得及有什麼主意就被姜寅的下一步招數給折騰了。

姜寅覺得只讓丞相等人來上課是不行的,丞相跟一樣,這輩子都沒踏出過凰臺,怎麼可能對天下的事全都知道呢,莫非有神力?

丞相:“……”

丞相等自認并無神力。

姜寅就說那就讓所有城的城主、太守來對我講他們城中的事吧,他們替我看守天下,我也該見見他們。

Advertisement

丞相:“好的,那就由臣先發信,傳他們過來,就從西邊的五城先開始。”

姜寅:“我是說讓他們全都過來啊,這大殿又不是坐不下。”

丞相:“……全部?燕州那邊的也來嗎?魯州也來?固衛、河東,全都來?”

姜寅:“對啊。”

丞相:“太守全都到凰臺來,城中的事要怎麼辦?”

姜寅:“他們有孩子吧,沒孩子的有兄弟姐妹吧,不可能沒人管的。”

丞相想拒絕,又擔心這是新帝的謀,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告老,就不想得罪死了新帝。

于是丞相跟九卿九嬪商量了一番后,就這麼把圣旨發出去了。

的城才聽到新帝登基的消息,遠的城就是一無所知了。等他們全都趕到新年大宴時到了凰臺,看到上首端坐著的帝時,才知道天早就變了。

不出丞相所料,新帝確實有謀。

擔心自己剛上位江山坐不穩,哪怕凰臺的臣工們全都被先皇和先皇后給整得沒脾氣了,外面的大城可未必也這麼順服。

就把所有城的城主、太守全都凰臺來參加新年大宴,然后把他們全都留在了凰臺。

丞相五年后才找到機會功告老,辭去丞相尊位,由九嬪中的昭儀升任為丞相,與明王共同輔佐姜寅。

但丞相并沒有就這樣離開朝堂,而是立刻被姜寅拉回來給小公主開蒙了。

前丞相:“……”

小公主:“拜見老師。”

前丞相:“唉,起來吧,公主殿下。”

一師一徒相對行禮,再端坐下一起讀書。

Advertisement

旁觀的姜寅此時才離開,想起了自己的老師。

姜寅輕聲嘆氣:“都你不要去了。”

姜寅登基的第一年新年大宴時,讓明王任騰去看先皇后和先太子。

姜寅:“你過去要好好勸告他們,讓他們好好休息,休養,但什麼承諾都不要給他們。如果他們發脾氣罵你打你,你要趕躲開跑回來,不要任打任罵。”

任騰哭笑不得:“陛下,臣也并不是傻子啊。何況臣是奉您的話去看他們的,怎麼會人輕易侮辱了去?那不是在您的臉上抹黑嗎。何況我覺得兩位殿下也不會做出如此作的。”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