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良手中一刀劈下。
在他和高臺白玉京之間,出現一條極其細微的金線,如一線向前迅猛推進。
藩王宋長鏡不退反進,大步向前,氣勢瞬間攀升到武道之巔,怒喝一聲,雙臂錯,隔擋在前。
腳底下的那座廣場,被這位東寶瓶洲第二位止境宗師重重踩踏之后,崩裂出一張巨大的蛛網。
于生死之間砥礪武道,絕不是一句空話,宋長鏡當初以大驪皇子份,毅然投軍伍,戎馬生涯二十余年,大大小小的勝仗敗仗、苦戰死戰,不計其數,最終能夠從整座東寶瓶洲的武夫當中穎而出,宋長鏡這一次的迎難而上,恐怕就是原因之一。
那條金線及宋長鏡的胳膊,那件白袍的袖子瞬間被劃破,如鐵線切割白豆腐一般,輕而易舉,要知道宋長鏡上這一襲袍子,可是大驪仙家首屈一指的道家法寶,名為“流水袍”,曾是道家一位上五境陸地神仙的珍貴,號稱能夠抵擋住上五境修士之下的所有法神通,可是對上那條罡氣凝聚實質的金線后,竟是如此脆弱不堪。
雖然沒了外的依仗,可宋長鏡仍是執意不退,這個男人想要試一試,自己如此這副傳說可以媲金羅漢的武人魄,到底能不能擋得住這一記貨真價實的神仙刀。
答案很快就水落石出,能,但是只能支撐一個眨眼功夫。
宋長鏡仍是不愿就此退去,一聲怒喝,滿臉煥發出異樣的金彩,氣機流轉,從之前的洪水滾滾,氣勢洶涌,變了一番瞬間水面冰凍、千里冰封的大千氣象。
大驪藩王的修長形連退數丈。
雙臂皮已經被割出一條細小的壑,卻不見毫鮮,與此同時,那條勢不可擋的金線,即將刻宋長鏡的骨頭。
“讓開!”
一尊高達數丈、披青甲的道家符將,把宋長鏡撞飛出去數步,由它自己頂替位置。
銘刻有無數道家金字符箓云紋的符甲武將,渾寶流轉,雙手死死攥那與它雄壯軀不正比的金線。
一退再退。
最終這尊道家大宗心造就的山字訣符將,整個軀被一切為二,只是略顯黯淡幾分的金線,依舊向高樓白玉京推進。
道家傀儡武將被分尸之后,轟然倒塌,但是它后出現一位穿樸素麻的老人,出一只手掌,擋在那一線之前。
老人一遲暮腐朽之氣,卻分明是面若稚的容,給人的覺古怪至極,老人滿臉苦笑,以別洲雅言沙啞問道:“阿良,能否就此收手?”
阿良皺眉道:“欒長野?你不是因為爭奪巨子候補之位失敗,被流放到北邊去了嗎?”
老人一邊抵擋住那條金線,手心已經滲出,一邊無奈道:“一言難盡。”
阿良恍然道:“我就奇怪寶瓶洲怎麼有人,能建造出這麼一個拙劣的小號白玉京,原來是你啊。”
欒長野猶豫了一下,低聲道:“我曾向齊先生討教過建造此樓的問題。”
阿良斜瞥了蠢蠢的宋長鏡一眼,后者一番天人戰,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再戰的念頭。
阿良向欒長野這個墨家的人,手腕輕抖,手中狹刀祥符微微搖晃,顯得尤為慵懶輕敵。事實上,先前一刀劈下之后,他若是執意痛打落水狗,宋長鏡會死,欒長野擋不住,這座白玉京注定要倒塌,大驪國勢會最后退四五十年,也就是說,齊靜春當年建造山崖書院,為大驪國運帶來的裨益,阿良會全部收回來,無非是再加一刀劈砍的事而已。
諸子百家當中,墨家勢力不小,分為三支脈,其中一支幾乎全是游走四方的豪俠,多是練氣士當中的劍修,而阿良多年游江湖,是一個名震數個大洲的游俠,準確說來,是阿良對這個欒長野有過一面之緣,而曾經距離墨家巨子只差兩步的欒長野,對阿良那是真正欽佩敬畏的,所以阿良認識欒長野,但跟此人不。
可是欒長野這句跟齊靜春有關的言語,讓阿良有些氣不打一來,再次提起祥符,刀尖指向那位被墨家逐出除名的老人,氣笑道:“齊靜春人都死了,還能拿來當你們大驪和這棟白玉京的護符?你欒長野啥時候臉皮比我阿良還厚了?”
欒長野滄桑臉龐泛起一促狹笑意,使勁搖頭道:“跟阿良前輩沒法比,齊先生說起阿良前輩,也是阿良前輩你此時的表。”
前邊那句話,阿良將信將疑。欒長野后邊這話,阿良相信。
阿良仰頭看了眼天空,緩緩收起祥符,收刀鞘,瞪了老人一眼,“別以為你這緩兵之計,我看不穿。”
當阿良收起祥符之后,大驪皇帝才在陸姓老人的護送下,出現在墨家欒長野旁。
大驪皇帝想要上前,被高冠老人一把抓住袖子,輕聲道:“不可唐突。”
袞服男人笑著搖搖頭,掙開高冠老人的手掌,繼續向前,走出十數步,抱拳道:“大驪宋正醇,見過阿良前輩。”
阿良瞇起眼,猛然間握住刀柄。
一瞬間,所有人都心生絕。
大驪皇帝更是笑著閉上眼睛,坦然赴死。
阿良后有人苦苦哀求道:“阿良!不可以殺他!”
阿良沒有轉,怒意更甚,“你這個不爭氣的王八蛋玩意兒!從小就喜歡跟齊靜春爭這爭那,爭不過就爭不過,有什麼好丟人的,為什麼要玩弄這些上不了臺面的伎倆,真當我阿良會念那點舊,不敢把你活活打死?”
阿良后,站著一位材修長卻臉頰凹陷的憔悴老人,青衫佩玉,氣質極好,如同一位教化百姓的儒家圣人。
老人神復雜,輕聲道:“阿良,齊靜春后半生的心,都在大驪啊。”
阿良轉過頭,臉沉,“崔瀺放你個屁!山崖書院都沒了,還有臉跟我說這個?”
老人眼神堅定,“我說的是事實,齊靜春是真的希,大驪能夠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哪怕到最后,齊靜春只有失,但是不管如何,阿良你不能否認,他選中的人,正是如今我們大驪龍泉縣的孩子!”
老人低下頭,“阿良,是你當年親口說,我崔瀺可以走自己的路。”
阿良嗤笑道:“跟你這種鉆牛角尖的聰明人講道理,我還不如去跟李槐那個小王八蛋吵架。”
阿良松開握住刀柄的手,“老頭這一生,驚天地的壯舉,多了去,最后卻不得不自囚于功德林,倒是寂天寞地的可憐下場。一生大起大落,爛泥灘里打滾的歲月都不短。可老頭子給人的覺,依舊是潔凈和溫和,潔凈在外,溫和在。齊靜春也一樣,你崔瀺就不行。當年齊靜春是一筋,你崔瀺學什麼都快,哪里想到最后,齊靜春都能跟那些老王八打得驚天地泣鬼神,你崔瀺卻淪落到不人不鬼不神不仙的下場,你咎由自取啊。”
阿良笑了笑,“我最后一次見到老頭子,他說你的想法不錯,但是你做得不對,他最后還說,你的字帖寫得真好,《小園韭菜帖》和《天下黃花》,真是漂亮,早知道是這麼個師徒反目的景,當初就該多跟你討要幾張。”
老人眼眶通紅,聲道:“先生也覺得自己是有錯的?不是全對的?”
阿良白眼道:“我阿良的臉皮,是跟誰學的?老頭子上不認錯,你們做學生弟子的,蹭吃蹭喝老頭子那麼多年,就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再說了,老頭子的通天本事和為難之,別人不知道,你崔瀺還不知道?算了算了,懶得跟你廢話,你閉,滾遠點,我不想看到你那個慫樣。”
老人搖搖晃晃,踉踉蹌蹌,轉離去,嗚嗚咽咽的古怪苦笑聲,在空曠的廣場上,倍凄涼。
阿良再次向天空,跟潑婦罵街似的,讓人大開眼界,罵罵咧咧道:“知道了知道了,催催催,催你娘的催,你們又跟崔瀺那混小子一樣姓崔!有本事下來打我啊,來啦!”
罵歸罵,事要做。
阿良摘下祥符,想了想,高高拋給宋長鏡,話卻是對大驪皇帝說的,“這把刀,我留下來,你們大驪替我還給一個名李寶瓶的小姑娘,記得對小姑娘客氣一點,是我的朋友。”
大驪皇帝笑著點頭道:“沒有問題。”
阿良自言自語道:“嘖嘖嘖,策馬飲酒佩刀別葫蘆,好俊的畫面,不勝收哇。將來你們人間有眼福嘍。”
宋長鏡握住那柄狹刀。
雖是一把刀,卻是劍氣滿溢高漲的駭人氣象,如江海深廣。
阿良猶豫了一下,沒有將那綠竹刀鞘一并摘下,展了一下懶腰,甚至還輕輕蹦跳了兩下,抬頭笑問道:“來來來!天上的,告訴我,是佛法遠,還是道法高?!到底是誰的本事更大,拳頭更?!”
天外有天,有人微微一笑,有人佛唱一聲。
阿良大笑:“那就容我阿良跟你們打過再說!”
這個自詡從不知道吹牛為何事的男人,氣勢驟然暴漲,從之前的練氣士十二境巔峰,轉瞬就攀升到十三境巔峰,整個人如一道璀璨柱,從人間拔地而起,直接破開這座浩然天下的天幕穹頂,最終消逝不見。
年宋集薪久久不愿收回視線,最后發現站在最前邊的袞服男子,背后全是浸明黃龍袍的汗水。
年忍不住再次抬頭去,這一刻,年才知道原來人間有這麼猛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