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兩百一十三章憧憬

《劍來》 第兩百一十三章憧憬

當陳平安走下高樓,返回座位的時候,竟然已經錯過了兩場大戰。

隔壁椅子上的道士張山見到了陳平安,連忙起拱手道謝,陳平安只得抱拳還禮,接過了玉牌。

這場公開的死敵之戰,公平起見,戰場沒有設置在風雷園或者正山,而是風雪廟六脈之一的神仙臺,風雪廟作為兵家圣地,相較于真武山,更加友廣泛,加上行事風格遠比真武山低調,宗門弟子下山,多為游俠而非沙場武將,所以與兩家關系都不錯,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至于風雪廟為何選擇神仙臺,一來是神仙臺位于高峰之巔,視野開闊,風景宜人,僅就觀而言,是風雪廟仙氣最盛的一風水寶地,二來神仙臺弟子稀,香火凋零,幾乎只靠著魏晉一人支撐,而魏晉因為恩師的關系,又對宗門并不親近,想必風雪廟也有借此機會,希冀著為神仙臺增加香火。

陳平安從秋實里得到結果后,大吃一驚,先前兩場大戰,風雷園竟然都輸了,一位祖師和一位輩分居中的著名劍修,先后死在了正山對手的劍下,第二場祖師大戰,其實是同歸于盡,但因為正山老祖拼著最后一口氣,比風雷園劍修更晚咽下,風雪廟按照規矩判定正山獲勝。

占地廣袤的神仙臺上,并沒有出現人頭攢的景象,數量稀的建筑集擁簇在東北角,只有份地位和修為實力兼備的寶瓶洲練氣士,才有資格登樓觀戰,其余修士,只能在風雪廟別山峰遠觀。

偌大一座神仙臺,仿佛只留給戰雙方。

經過談之后,陳平安才發現道士張山之在這前,甚至從未聽說過正山和風雷園,這并不奇怪,俱蘆洲練氣士向來自視甚高,對于九洲之中最小的寶瓶洲,一直看不起,可能也只有山崖書院、觀湖書院、大驪崔瀺、武夫宋長鏡和劍仙魏晉,這些個地名人名,能夠得了俱蘆洲修士的法眼。

Advertisement

再者以道士張山的修為和眼界,又不在一個大洲,稔寶瓶洲的風土人才是怪事。

風雷園和正山是世仇,舉洲皆知,源于風雷園的園子最深,那座試劍場上,有一子祖師的尸,戰死后被曝曬至今,風雷園當初非但不愿歸還尸,讓正山弟子幫著土為安,甚至連那把刺頭顱的風雷園制式長劍,都不曾拔出來,就那麼任由門弟子和園客人任意觀看,已經三百年。

何謂奇恥大辱?這就是!

山作為一洲劍道頂點,劍氣凌霄,最近三百年,蒸蒸日上,僅就最年輕三代子弟的優秀程度而言,其實已經勝過風雷園。

山在那之后,幾乎每一甲子就會有人前往風雷園挑戰,試圖“請”回祖師尸骨,讓死而瞑目。但是當時斬殺正子劍修的風雷園園主,在那之后又活了三百年,哪怕正山三百年間,天才輩出,但是在他面前,仍是無法取勝,他對于后來的挑戰之人,倒是沒有那般出手狠辣,但也算不得仁慈,或斷長生橋,或毀本命劍,可能對于正山劍修來說,其實生不如死,還不如壯烈戰死來得痛快。

這就是東寶瓶洲“風雷園以一人一山”的典故由來。

如今風雷園的園主總算死了,就在新年春,傳聞悄悄兵解轉世,又恰逢約定俗的甲子之戰,雖然風雷園已經嚴防死守,希這個不要外泄,但是正山不知從何得知,一山數峰俱是震,群,有人拖家帶口上墳燒香敬酒,有茍延殘的腐朽老人大醉酩酊,正山的年輕劍修,更是戰意昂然,三百年屈辱憤懣,終于有機會一吐而空了。

事實上,兩場大戰之后,正山的的確確贏了,而且贏得很漂亮,面子里子都掙了個盆滿缽盈,以至于最后那場最年輕一輩的分勝負,打與不打,都了多余。

Advertisement

秋實有些擔心,覺得最后一場多半是打不了,那個風雷園的門派,已經輸掉兩場,好歹第二場是風雷園的老祖,只是差了一口氣,好歹挽回些許面,若是第三場再輸,那就是連輸三場,傳出去風雷園的名聲就算徹底毀了。

風雷園現在止步,還能撈一個愿賭服輸的安

陳平安想起那個一同山尋找楷樹的劍修劉灞橋,突然說道:“第三場,風雷園一定會打。”

劉灞橋對陳平安來說,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在那撥外來神仙當中,留給陳平安很深的印象。

陳平安單純覺得能夠教出劉灞橋的宗門,不會就這麼退

果不其然。

風雪廟、正山和風雷園三方,一番涉之后,面若稚材矮小的那位風雪廟宗主,帶著一男一走到神仙臺中央,宣布第三場大戰即將開始。

山出戰一方,為蘇稼,子懸佩長劍,腰別一枚養劍葫,英姿颯爽,可謂傾國之姿。

風雷園出戰一方,為園主關門弟子,名黃河,背負一只巨大劍匣,不知是藏有大劍,還是擁有多把長劍。

在幾乎所有人都在關注兩位年輕劍修的時候,陳平安卻在悄然運轉真氣,凝神去,尋找那些閣樓某個影,雖然長幅畫卷就那麼大,但是此事之所以風靡天下,就在于練氣士和純粹武夫的眼力都遠遠超乎常人,世人見芥子即是芥子,道祖卻像是看到了一座天下,凡俗看一花一葉即是花葉,佛祖卻可以看到一個小千世界。

陳平安眼神一下子晦暗起來,抓了幾片雀舌茶放中,輕輕咀嚼。

一棟高樓的頂樓廊道中,一位白魁梧的老者,雙臂環,正在俯瞰神仙臺廣場,有相貌致的騎在老人頭上。

Advertisement

老者位置居中偏右,欄桿之后的這一層,俱是正山的祖師爺,男皆有,一個個宇不凡,劍氣匯聚,如江河海,氣沖斗牛。

陳平安死死盯住那個白老人,片刻之后,轉移視線,另外一棟高樓,是神仙臺留給風雷園的觀景點,從上到下,所站劍修數量稀,比起正山中五境劍修的傾巢出,風雷園這趟隨行之人,屈指可數,而且多是容貌年輕的晚輩,例如吊兒郎當坐在欄桿上的劉灞橋,坐姿不雅,但是兩戰皆輸后,劉灞橋神凝重。

窮酸道士看得神專注,喃喃道:“開始了。”

秋實笑道:“先前兩場的比劍,都是奔著打死對手去的,這一場架不用分勝負,而且無關大局,我估計會打得你來我往,不會再像先前那麼腥了。”

陳平安不做點評。

他的心思,主要還是放在那頭正山搬山猿上。

陳平安默默記住正山所在閣樓的一張張容,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比起將來的旁敲側擊和道聽途說,現在眼中所見的這幅畫面,最為直觀真實,將來這些人,說不定就會是攔阻自己登山說理的潛在對手,當然距離那一天,還很遙遠,當下陳平安才是三境武夫,畢竟再強的三境,也僅僅是三境。

頭頂貂帽的儒衫老人,嘖嘖道:“這位名蘇稼的娃娃,有點懸嘍。”

一語中的。

最右邊的年輕劍修習慣輕輕拍打劍鞘,“輸了,可惜了那只養劍葫,遇人不淑,恐怕俱蘆洲都找不出第三只。”

一語讖。

三招而已,蘇稼出了佩劍,出了養劍葫里的本命飛劍,仍是被對方那個名黃河的年輕劍修,打得倒地不起,原來男子背后大匣,裝滿了小劍,跟背著一個馬蜂窩差不多,并非什麼本命飛劍,只是擅長分心駕馭飛劍,打得蘇稼本就無從反擊,一次被飛劍穿持劍之手的胳膊,一次被切斷腰間懸掛養劍葫的紅繩,最后一次被兩把飛劍釘左右手腕,倒在泊中的正山仙子,已經昏厥過去。

Advertisement

寶瓶洲真正讓人服眾的仙子,其實數量不多,神誥宗玉賀小涼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之后就是蘇稼與三四人并稱于寶瓶洲,是無數年輕練氣士心目中的神慕已久。甚至有人戲言,在蘇稼名之后,正山每十年收取的弟子數目,比起先前多了三之多。

劍修黃河站在蘇稼旁,抬起一只腳,踩在那只品相極佳的養劍葫之上,腳底板輕輕捻

這位風雷園年輕劍修,角扯起一個弧度,環顧四周,最后轉頭向正山祖師爺并排而立的那棟高樓。

從他眉心,掠出一柄漆黑如墨的本命飛劍,嗡嗡作響,當這把飛劍鳴之后,整座神仙臺周邊的云海山風,從云淡風輕變得無比絮

公然示威挑釁之后,年輕人收回本命飛劍,往那座高樓朗聲道:“六十年后,我黃河會登頂正山試劍,再摘走一顆頭顱放于風雷園。”

頂樓一位白發蒼蒼的正山祖師,須發張揚,怒目相向,忍不住就要下去捶死這個口出狂言的小王八蛋。

風雷園劍修所在的高樓頂層,突然大門打開,走出一位容貌俊的黑劍修,笑向那位蠢蠢的正山祖師,“周鶴,倚老賣老,很不好,不然我來陪你玩玩?”

在這個劍修走出大門后,不單單是白發祖師爺,正山那棟高樓上下,皆為之愕然,震撼之余,還夾雜有一不愿承認的絕

此人正是風雷園園主李摶景,驚才絕艷,四十歲的時候就躋十境,但是之后漫長的數百年歲月當中,一直不曾破境,匪夷所思,但是哪怕沒有躋上五境,李摶景是公認東寶瓶洲最強的十境劍修,沒有之一!

魏晉在破境躋十一境陸地劍仙之前,一樣自認無法匹敵此人。

不是說好了李摶景兵解亡了嗎?

李摶景不再理睬那些驚疑不定的正山老祖,抬起頭,像是在微笑著所有觀看此戰的幕后人,他一手負后,一手雙指并攏,輕輕一旋,一縷清風縈繞之間,手腕一抖,李摶景微笑著說出一個字:“斬。”

那一縷清風離開黑劍袖之后,瞬間化作一道氣勢磅礴的巨大劍氣,在神仙臺上空,旋轉一圈,當場斬斷了風雪廟神仙臺與外界的聯系。

畫卷中人,目瞪口呆。

畫卷之外,面面相覷。

畫卷,神仙臺,高樓上,李摶景既沒有找誰的麻煩,也沒有撂下狠話,就那麼站著怔怔出神,眺遠方恢復舒卷姿態的云海。

這讓風雪園如釋重負。

李摶景作為最強十境劍修,殺力之大,有目共睹。

當一名練氣士被譽為某個“最”時,尤其是在一洲范圍,必然是十分可怕的存在。

比如最年輕的九境純粹武夫,大驪藩王宋長鏡,在京城圍剿一戰當中,已經展出傳說中十境武夫的實力。

打破李摶景的記錄,為最年輕的十境劍修,魏晉,如今已是上五境神仙,高高在上。

背負劍匣的風雷園黃河緩緩返回高樓。

山那邊則開始讓人趕營救蘇稼。

李摶景雙手負后,面帶笑意。

哪怕我只剩下最后一口氣,也要掐住你們正山的脖子,哪怕讓你的尸骨,隨后會被徒子徒孫們帶離風雷園,可以后仍是半點痛快不得。

你看看。

三百年前,你負我一人真心,我便教你們整個正山,整整三百年抬不起頭來。

你害得那些個僥幸為劍仙的山門晚輩,都沒有臉皮召開慶典,只能躲在山頂云海里,唉聲嘆氣。

哪怕我如今要死了,又如何?

這下子,你滿意了吧?

李摶景收回思緒,轉走向下樓的樓梯,手掌輕輕拍遍欄桿。

李摶景走到下一樓,來到一位年輕人旁。

好不容易等到了大戰落幕的劉灞橋,抖。

李摶景笑道:“灞橋,看到心辱,眼睜睜看著劍心崩潰,因為敵對陣營無法出手相救,又難自,是不是很難?”

劉灞橋猛然回神,就要跳下欄桿,卻被李摶景手攔下,“坐著便是。”

劉灞橋愧疚道:“園主……”

李摶景微笑道:“沒事沒事,喜歡上一個最不該喜歡的子而已,不算什麼,天塌不下來。更不用為此愧疚。”

劉灞橋不知如何作答,既不愿說違心欺人的言語,又覺得愧對宗門愧對園主。

李摶景問道:“蘇稼從此沉淪,估計養劍葫都要被正山收走,劍心一毀,這位本來讓你們這些娃兒自慚形穢的仙子,整個人的神氣就算垮掉了,以后可就不是什麼仙子嘍,說不定連正山的記名修都不如。灞橋,我只想知道,你還會喜歡嗎?”

劉灞橋嗚咽道:“這輩子都喜歡。園主,我是不是很沒有出息?”

李摶景慨道:“傻小子,很好啊。”

“那就這麼一直喜歡下去吧。但是別耽誤了練劍啊。要知道你一直是我很看好的人,不比黃河差。以前不跟你說這些,是說了沒用,之所以現在可以講了,也是因為沒有以后機會了。”

劉灞橋轉過頭,“園主?”

李摶景突然問道:“好好練劍,以后爭取將我的尸骨,與那尸骨葬在一起。灞橋,若是風水流轉,正山那個時候如日中天,得咱們風雷園一個個夾著尾做人,你應該如何做?”

劉灞橋再沒有臉皮和膽子坐在欄桿上,站在廊道中,肅容道:“劍修當然以劍說道理。”

李摶景打趣道:“呦,像極了年輕時候的我。”

隨后李摶景眺遠方,呵呵笑道:“記住,男之間,這套行不通,以后可莫要覺得自己劍高,便事事如此。與心子說話,還是要……”

“要溫啊,還是需要說一些話的。”

李摶景轉過頭,向從樓梯口緩緩走來的閉關弟子,黃河。

向兩位年輕人,這位寶瓶洲最強十境練氣士,灑然笑道:“我死之后,以后風雷園,就由你們兩個去扛起大梁了。”

黃河臉冷漠,“師父,我一人足矣。”

劉灞橋嬉皮笑臉道:“這好,能者多勞,不用我挑擔子。”

李摶景開懷大笑,手指向黃河,“劍修之殺力無窮,名天下,歸你。”

然后手指轉向劉灞橋,“劍修之瀟灑絕倫,醇酒人,歸你。”

李摶景最后悠然自得道:“總之,都歸我們風雷園。”

————

去往南澗國的鯤船之上,婦人邊的魁梧男子譏諷道:“除了最后出場的那個黑劍修,還算有點真本事,其余三場大戰打得一般,若是放在咱們俱蘆洲,哪里有臉皮擺出這麼大的陣仗。”

婦人點頭笑道:“那只養劍葫是真不錯,不知有沒有機會買下來。”

拱手肅立的老嬤嬤微笑道:“夫人只需報上門號,想必不難拿下養劍葫。”

最左邊座位,那個頭戴貂帽的儒衫老人,實在不了隔壁那份聒噪,以及沒個盡頭的指點江山,從第一場大戰起,附近那些家伙就在吹求疵,這里不行那里不好,煩得要死,老人便歪了歪腦袋,朝地上狠狠吐了一口濃痰,“三人劍,是比不得咱們俱蘆洲的劍仙,可三場大戰,打得意氣十足,酣暢淋漓,還要咋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