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姒寶又在白紙上寫道:吏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機構臃腫.職權分工不明.如果再立一個機構.是不是國家每年又得多掏些錢財出來養這些人.還有.怎麽能保證這個新出現機構的員就不貪.
不要忘了.他們可是代表著天子行事.將來的權利更是說一不二的大.又能用誰去監管他們.難道要皇帝親自出馬管他們.即使皇帝有心管.可他整天待在皇宮.對外面的事兒又知道多.如果底下的人有心瞞.他又能知道多.
短短的幾句話.讓林溪陷到了沉思當中.
王姒寶也沒去打擾林溪.拿起筆來開始正式答題.
當然不能在題紙上寫這麽多.一個只有九周歲的孩子如果過分關心這些.到時候想不引起別人遐想都不可能.
可以有些見識.甚至可以胡說八道.但是如果連這麽深奧的問題都懂的話.那真的會讓人們認為反常必為妖了.
王姒寶最終在題紙上的答案和林溪寫的差不多.只不過最後還加了一句.應以史為鑒.需緩緩圖之.
另外還寫上了備注:有抄襲林溪的答案做參考.
在別人看來.也許這樣憤青的答案.才更符合他們的年齡吧.
王姒寶接過第三題.看了一遍題目.沒有立刻作答.
這次科舉的題目還真是五花八門而且還竟是些甚為敏的題目啊.
永盛帝那面已經開始看王姒寶第二題的答案.
看過之後.就連他都不得不佩服王姒寶此題回答的甚好.于是趕忙召集王子義、太子夏立軒和刑部尚書一起來看.
所有人看過之後.心裏都是一亮.原來這件案子竟然可以如此簡單的解決.看來.不是事複雜.而是他們的心太複雜了.可能也只有這種稚兒.才會如此幹脆的不外左右.單憑律法來解決.
王姒寶的答案是這樣:
該嫡子第一個律法的是殺繼母一事.如果謀殺罪名立.那麽先判罰他殺繼母一事.
這件案子的關鍵是這個小妾後被扶正為填房合不合理.律法上承不承認.
我朝向來是重嫡抑庶.律法中明文規定嫡出有隨意置庶出的權利.
而且也有條文規定寵妾滅妻者.如是為者.輕者丟.重則治罪.
本朝為了防止這樣的事發生.還嚴令員.不得以妾為妻.也不能有平妻一說.
因此.該小妾為填房一說并不合理.在律法條文規定當中仍應該以小妾稱呼.
該小妾有殺害當家主母的罪行在.作為嫡子的他是可以置該小妾替自己母親報仇的.因此.他并沒有夠謀殺罪.可以不做判罰.
因為該小妾已經死亡.故朝廷不再追究其殺害當家主母的罪名.也就是說.朝廷同意該嫡子私下置了這個小妾的做法.這個小妾的死屬于原鄂東知府的家務事.
但是該案件中如果沒有判罰鄂東知府寵妾滅妻一事.請追究判罰.
第二關于該嫡子狀告自己親生父親一事.如果按照律法所言的忤逆罪是指凡是不孝順自己父母的行為.那麽其中自然也包括沒有聽從父母的話這一點.
這個嫡子犯的第一忤逆罪不是狀告自己親生父親.而是他父親讓他孝順那個小妾.聽從小妾的話.他沒有聽從不說.還將那名小妾給殺了.
他犯的第二忤逆罪是他爹要殺他時.他作為孝子.應該聽從他爹的吩咐等著被殺.但他卻逃跑了.
這第三才是他狀告自己親生父親的事.
因此.該嫡子犯有忤逆一罪本不需要辯駁.罪名立.
念在其可憫之.故據忤逆罪最輕的懲罰.應杖責一百.發配充軍.
但在原鄂東知府犯國家律法一事上.該嫡子能夠做到揭發檢舉.大義滅親.當屬于戴罪立功行為.據律法.當在原罪行的基礎上罪減三等.
故該嫡子最終定罪應該是發配充軍.
備注:如果將來其有戴罪立功的表現還可以繼續減刑.甚至可以恢複自由.就是為將軍也說不定呢.
前面的話王姒寶還說的義正言辭的.沒想到.最後畫風一變.又調皮了一把.
一件沸沸揚揚大半年的案子就這樣輕易的解決了.衆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王子義心裏那個啊.看咱家小兒.心思多麽通.哪一條都沒有胡說.按照律法來的.
夏立軒遲疑了一會兒問道:“寶妹連律法都讀了.而且也記了.”
王子義用看白癡一樣的眼看了看夏立軒.然後才開口道:“那是.否則這一條條的.怎麽會寫的這麽清晰.”
這還讓不讓人活了.一個九歲的小孩兒不看那些《則》、《戒》居然看律法.而且還能將律法背.
不過表姑父你那眼神怎麽和王老四上次看他的眼神一一樣.這是紅果果的鄙視啊.
永盛帝出言解釋道:“那小丫頭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這個是別人學不來的.”
衆人皆出一番果然是這樣的表來.
王子義還謙虛了一番:“也不能說過目不忘.就是比別人記得快.記得牢一些.我家未來婿和差不多.”
已經發現了一個妖孽還不夠.這是又多出來一個.
王子義心道:我和我家三兒子也不差.都沒好意思和你們顯擺.
永盛帝從紙袋中又拿出一張普通白紙.上面寫了一段話.他看過之後.將這段話給王子義幾人閱覽了一遍.
幾人看後.均陷了沉思當中.
在白紙上多寫的不算是答案.只能算是王姒寶的有而發而已.
從這個案件中.難道衆位就沒有發現有什麽不妥之嗎.
所謂孝順.難道父母讓子做任何事都要去做嗎.
假如你父親讓你去孝順你父親的小妾.你去不去做.不去做就是不孝順.
假如你父親要殺你.那你就得乖乖等著被殺嗎.不然你就是不孝.
假如你父親讓你去殺人.你也需要去做嗎.不去做就是不孝順.
假如你父親讓你做更出格的事.我只是舉例.舉例啊.比如說謀逆.難道你就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父親謀逆而不去揭發檢舉.甚至還要同流合污.否則就是不孝.
我們都說父慈子孝.那像這樣父不慈.還怎麽要求子去孝.
作為男子.你們本就不知道為什麽有‘多年媳婦熬婆‘一說.那是因為做媳婦的就必須事事聽從婆婆的話.不管這話是對是錯.做媳婦的必須要聽從并按著婆婆的要求求去做.否則一頂不孝的大帽子下來.做媳婦的就會被罰.甚至遭到自家相公的不喜.甚至可能被夫家休棄等等.
雖然這個案件看著只是個個案.但是這個案件藏的背後.卻是極為普遍的一種現象.
如果這個嫡子沒有戴罪立功呢.那他弄不好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多餘的話王姒寶沒有再說.也不需要說什麽.該怎麽做.在座的各位應該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王姒寶手中第三題的問題是戶部提出來的問題:怎樣增加戶部收.
王姒寶在沉思過後給永盛帝的答案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個問題就更敏了.如果要是將心裏的想法全都說出來的話.弄不好就有可能給整個和順侯府帶來滅頂之災.
這個答案要說起來其實更簡單:就是增加賦稅.
可這個賦稅從哪裏出就是關鍵了.
從老百姓上出.時間一長.必然會造民不聊生.甚至到最後還會引發暴.但要是讓增加的賦稅從世家、勳貴、員等這些貴族上出.那到時勢必會引起衆怒.最後他們當然不會將這些怒氣發到皇帝上.但肯定會將這些怒氣發到出主意的王姒寶和和順侯府上來.
所以這個問題.傻了才會說實話.到時候引火上.
但是還是給林溪寫了一份自己的答案.
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想得民心.最快也是最實際能收買天下黎民百姓人心的就是給百姓減賦.
這也是每個帝王一遇到像登基、娶後、誕下嫡長子、整壽壽誕或者是天災、人禍等等重大事件時.都會頒布召令:大赦天下、減賦三年.
在王姒寶看來.大赦天下這樣的事就可做可不做了.
如果將一些臣賊子、江洋大盜、殺人狂魔等等罪大惡極的人也放出來.那不是更加的危害社會嗎.那還不如派人重審冤案.讓那些真正應該釋放出來的人.讓他們明正大的從獄中走出來.今後好堂堂正正的做人這樣來的更實際.
減賦三年呢.看著是一個好的政策.但是三年過後呢.
如果國庫三年收減.那麽為了充盈國庫是不是就需要將減的這部分補回來.說白了.羊還是出在羊上.到最後.這筆錢還是要從百姓上出.
林溪看過之後.在紙上寫道:那你的想法究竟又是什麽呢.
他現在對自家小未婚妻可是越來越刮目相看了.
自己老婆和別人老婆同時掉水裡,你救哪個?
她,現代萬人敬仰的女元帥,一睜眼卻成了古代不受寵的安王妃?不僅浪蕩,還是個廢柴,眼裡隻有那個冷傲俊美的夫君。可偏偏,那男人卻隻想休了她!笑話!她穆玥璃,可為國捐軀,斷不會為一個男人尋死覓活。什麼?傲慢王爺愛的是綠茶表妹?沒關係,賞你一紙休書!可偏偏那狗男人卻纏上來,控訴:“穆玥璃,你讓本王念你,想你,死心塌地愛上你後,又瀟灑離身,這世上冇有比你更狠心絕情的女人了!”
睡一覺就穿越了?穿越了沒事,竟然還穿越成太醫的身上?到底男的還是女的?誤打誤撞成為太醫王妃,面對不信任的相公,處處調查自己的相公,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趣事?“你可愿意嫁給本王?”“你還沒跟我求婚,我為啥要嫁給你?”“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