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七十二章 殿試結束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七十二章 殿試結束

第七十二章 殿試結束

殿試結束之後,這個時候他們還不能離開。殿試的卷子是一考完就當場批閱, 參加殿試的考生總共才三百人,統共才兩百多張的卷子,閱卷的員很多,這麽多 考很快就能把卷子批閱出來,然後主考會綜合衆人的意見,排出名次。

一般排在會試前面的幾名考生是被評卷的考更為關注之外,後面一些考生的 卷子只要不出太大的差錯,排名都是按照會試上的排名去安排。不過也不是沒有考 生在會試的時候發揮失常,在殿試上寫的文章出彩,被評卷的考們看中,把名次 從後面調到前面來,往年也不是沒有過這樣的況。

當然也有考生在會試考的好,在殿試發揮失常,名次直接的從前面降到了後面

在殿試上的的排名如何,還看殿試最終的結果。

殿試上李問是第一個了卷子的考生,他被請到了旁邊的偏殿去等候,這麽大 的地方連一張坐的凳子都沒有,他只能站在這裏等。淩晨兩點就起床出了門,一直 折騰到現在,這會都快接近中午了,整個人是又累又,站著兩條都是在打

今天到宮裏來考試,因為擔心去上茅廁會是一件不方便的事,所以他這一天 別說吃東西,連水都沒喝過一口。李問在心裏狂吐槽這個封建社會不是人呆的地方 ,每次考一場試卷簡直就是去了半條命……

李問在偏殿這裏等了沒一會,陸知書就跟在他的後面進來了,兩個人換了一 個眼神,接著是第三個,第四個……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殿試最後一場考試結束,所有考生的卷子都呈上去, 負責評卷工作的翰林們聚在一起評閱卷子。殿試的閱卷是采取半公開的形式,卷子 上可以看見考生的姓名,評閱也會更為公開和公正。

Advertisement

皇帝就在這裏,也無人敢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搞什麽小作。

這些閱卷的考生都深懂得一個道理,越是出的簡單的題目,越要寫出出彩的文 章就越難,要想在這麽多考生中寫出一篇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

會元的文章是第一個上去的,翰林們一個個爭相閱讀。

“好,好文章。”

“好,好。”

一篇文章傳遞下去,一屋子的翰林們爭相看了之後,一個個都拍手好,“想 不到此子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麽好的文章。”實在是讓他們刮目相看。

“此子當是狀元之才。”

詹大學士觀過卷子之後,臉上出了笑,滿意的點了點頭,在卷子上面憑了一 個“首”字。會元的卷子被放在第一位,評卷的考們沒有人有任何的異議。

有了會元的這一篇出彩的文章在前,衆人再看後面的文章總是不自覺的拿來 跟前面第一篇文章相對比,不管後面的卷子怎麽看,都總會覺得這些文章了一點 什麽,總讓人覺得有些索然無味了。

後面的文章裏面也不是全然沒有優秀的文章其中也有幾篇寫的好的文章評 卷的考們在評閱完了卷子之後,衆人經過商議,按照文章的高低排出了順序。

“卷子都評完了? ”昭宗帝的心中還記得殿試的事,忙了一會之後,皇帝擡起 頭來問道。

“回皇上,已經評完了,您是否要親自過目。” 一旁的太監回複道。

“呈上來。”皇帝放下了手上的事,讓侍去把考卷呈上來,把排在前面十 名的卷子都拿過來給他看。排在第一的就是李問的卷子,皇帝拿了起來,一字一字 認真的看了起來,不時的點頭,看的出來皇帝對這張卷子甚是滿意。

Advertisement

“太子,你也瞧瞧。”皇帝看了過後,讓人把卷子拿到站在下面的太子殿下, 楊紹慕接過了卷子,一看是李問的卷子,他一字一字看的也十分的認真。

幾位皇子都在這裏,大皇子楊邵勇從小就是個喜歡舞刀弄槍,不讀書的,一 看到書他就頭疼,大皇子對這些文章一點都不興趣。剛才楊邵勇也同站在殿, 他自然也看到了李問,要說他對李問這個人的興趣還大一點。

大皇子是個男不忌的,喜歡人,同樣的也喜歡男人,特別喜歡十三四歲的 年,子骨又,抱在懷裏的覺并不必抱著人的差。此刻的楊邵勇想到那個 小會元,長相清秀,帶著一讀書人的書卷氣,他還沒玩過這一種的,楊邵勇的心 裏的,有點想把那個年搞到手。

“二皇兄,是什麽樣的文章讓你和父皇還有翰林們都極為贊賞,也讓皇弟欣賞 欣賞唄。”見到楊紹慕看完了卷子,三皇子楊紹康笑著討要。

手不打笑臉人,楊紹慕也不能不給,只好把卷子給楊紹康了。

楊紹康也就樣子還可以看,特能裝,實則也是草包一個,他能懂得欣賞什麽 好文章?楊紹慕在心裏笑了笑,也不揭穿他了。

剛才他看了李問的文章李問寫的這一篇文章是太好了,何為民,臣為民,子 為民,商人為民,農為民,文章的開頭就把君和民的位置定的很清楚,大國只有 一個君,其餘的人皆為民。

文章中提到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 能覆舟……

不得不說這一篇文章裏的一些觀念是新穎的,讓人眼前一亮,打破人從前固有 的思維。而文章中對前面所提到的觀念,後面的解釋都讓人心服口服,文章中舉了 不的例子,更是提到了大目前的問題所在,要如何讓大更加的繁榮,百姓能 夠安居樂業,若說前面拋出來的這一個個問題都能引起人的深思,那麽文章後面提 到的幾點建議,讓人的興趣更大。

Advertisement

看過了這一篇文章之後,為太子的楊紹慕同樣的陷了深思之中。

就是後面的四皇子楊紹簡看過李問文章之後,眼裏閃過一道贊賞,心裏同時對 李問這個人起了興趣,若是有機會的話,他一定要好好的認識認識李問這個人。

坐在上面的昭宗帝看過了文章之後,都會讓人一張一張的送到下面去給太子和 百們一起看看。

今日下朝之後,文臣大多都還未出宮,留在了宮中,所以翰林們那裏評完了卷 子之後,這些文臣們也有機會看看這一屆科考的文章一個個都厚著臉皮去討要文 章。也就只有這個時候,這些平日裏分了好幾派的百們才沒有一見面就掐架, 能夠和平共一會,還能湊在一起研讀文章。

站在百之首的董相也看了李問和其他幾位考生的文章董相對每一篇文章都 贊譽有加。能在會試中排在前幾名的考生,一個個都能寫出一篇好文章這裏面就 沒有不好的,董相的這一番贊譽也沒有錯。

“此子的年紀尚弱,如此年紀就得了頭名,是不是……”在衆人都認為李問當 被欽點為狀元的時候,下面也有一很小聲音說李問的年紀太小了,不能點為狀元 ,這些大多是年紀比較大的員,思想守舊。

這話一出,很快的就有員反駁了,“賈大人,你的這話,請恕我不能茍同。

“每三年一次的科考是評出最為優秀的人才,還按照文章的高低優秀與否評定 出來的,而不是看一個人的相貌和年紀。若是按照你說的這般,那是不是都要年紀 大把、胡須老長的才能評為狀元,年輕一輩的人都無出頭之日了,賈大人你這般扼 殺年輕才子,請問這是何居心了?”

Advertisement

這一番話問的讓那一位賈大人啞口無言。

眼見下面的員們又要掐起來了,昭宗帝擡了擡手,皇帝的心裏早就有了論斷 ,說道,“狀元,李問。”

“榜眼,章素回。”

“探花,陸知書,其餘的名次往後,此次的殿試排名就這樣吧。”

一甲的前三裏面,陸知書從原本的第五擡到了第三名,被點為探花。陸知書的 那一篇文章不是寫的不好,他的那一篇文章裏面更是提到了去年平洲一事,但是因 為他的文章及到了某人的利益,所以能讓他繼續保持在第五,實在是因為他的這 篇文章寫到了實,是一篇難得敢于直言的好文章。

但是這些被及利益的人裏面,并不包括皇帝,皇帝只在乎他的皇權和天下, 以及臣民是否能夠臣服于他。

皇帝的話已經很明白了,他沒有空再繼續再在這個問題上談論下去。更何況今 年的狀元李問是當之無愧的狀元之才,對此在座的百們都無太大的意見。

未及弱冠之齡的小狀元,已經是百年來難得出一個了。

一個農家子弟,憑借著自己的能力,一路參加科考過來,場場考試都拿到了頭 名,這裏面沒有半分的摻假,若是對此有任何異議的人,可以立刻讓下面的人把李 問在此之前的所有的卷子都調出來查看,他的每一場考試都讓評卷的員點為第一 名,當之無愧,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六元之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