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七十六章 殿試之後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七十六章 殿試之後

第七十六章 殿試之後

狀元游街和瓊林宴上,李六元是出盡了風頭,如今李問這個名字在京城這裏是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備衆人關注的還有榜眼章素回,和探花陸知書。

到了第二日,京城中的百姓們都在談論前一天游街的事

三年一次科考,三年就有一次狀元游街,只是今年的狀元比往年的狀元長的都 要年輕,重點是狀元這個年紀還未娶妻。一甲三名裏面,除了榜眼已經娶親了的, 狀元和探花郎都還未娶親,要是他們誰家能把閨嫁給這兩個青年才俊,可就是賺 到了。

新科進士一出爐,京城中就不的人家家中就準備辦喜事了。

抓不到狀元郎的,能抓到一個新科進士也不錯,先把這堂拜了。

城裏的婆都紛紛的在打聽狀元和探花郎住在何人之托,好上門去 說親。

至此,殿試已經完全結束了。

在殿試結束之後,沒考上進士的考生早已經收拾包楸回家去了,也有數一部 分書生在京城裏租一個小房子,打算在京城這裏再苦讀三年,參加三年後的會試。 科考三年一次,三年又三年,不知多人從青熬到了白頭,就是為了在科舉的路 上更進一步,能考上進士朝當,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那麽好運,有的人終其 一生都止步于眼前所站的位置而已。

考中進士之後,他們這些新科進士們等于是有半個了,是可以朝為的 。盡管殿試已經結束了,但是對他們這些新科進士們來說,他們的仕途才剛剛開始 ,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甚至是還未起步。

按照往年的慣例,一甲前三名都是翰林當差,能夠留在京城任職。但是其他 的進士們的途就遠沒有這麽順利了,在殿試結束之後,這個時候很大的一部分人 都是還未安排到差事的,因而這些新科進士們要留在京城等候吏部的安排,所以并 非是一考中進士就能當了,當遠遠沒有這些讀書人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Advertisement

在殿試結束之後,其他進士則會再進行一次朝考,主要是為了選拔庶吉士,若 是有意願者可以報名參加。朝考中選拔出優秀的進士為庶吉士,庶常館學習,等 到三年期滿時再進行一次考試,再是分配工作。

能進庶常館為庶吉士的,有點耐心的人,能夠再熬個三年,起碼這中間的 三年是留在京城的,以後不管是留在京城還是調往地方,都能夠有好一些的安排。

但是二甲排名比較靠後,和名次排在三甲的這部分人,他們留在京城的可能 就不會很大了,大多是安排到地方上去。家中有錢的人還能花點錢去找找關系,沒 準能安排到一個好地方去任職,若不然被吏部的人隨手一塞,還不知道被安排到什 麽山旮旯的地方去。

所以到殿試結束之後,留在京城的新科進士們是在到找關系,就希著自己 能去到一個好地方任職,到地方去熬個十年八年,若是在任上做的好的話,沒準日 後還有機會調回到京城來當個京,這樣的況并不是沒有。

要是被塞到一個山旮旯的地方去,離的京城遠,就算是幹的好皇上也看不見,

一輩子可能就是留在小地方當一個小了。

當然,別人的這些事都與李問無關。

這一天,一大早李問就和陸知書一起到禮部去登記,申請回鄉探親的事。禮部 管朝中的員考勤和請假的相關事宜,日後他們若是有個什麽事要請假的,都要到 禮部這裏來請,等到禮部批準了之後才能不去當差,若不然無故離職,朝廷是要追 究責任的。

場,他們還是要按照規矩來辦事。

殿試結束之後,到去翰林院上任之前的這段時間裏面,他們有十五天的探親假 ,可以回鄉探親,來回的路途中所花費的時日是不算在這裏面。若不然他下一次回 鄉探親是要到三年後才能回去一趟了,所以古代當是非常不容易,想回一趟家探 父母長輩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Advertisement

員的休沐制度規定:父母在三千裏以外者,每五年有三十天的探親假 ;父母在五百裏以外者,每三年有十五天的探親假。兒子及冠禮有三天的假期;子 婚事有九天假期;等等;路途中所需花費的時除去不算。

所以按照朝廷的規定,他符合第二個回鄉探親的要求,每三年才有一次回鄉探 親的假期,每次能回去半個月的時間,前後來回的路途上花費的時間另外算。如果 他們來回的路途中快一點的話,到時候他在家多待幾天也可以不是?

這一天他們到了禮部來申請回鄉探親的事,李問才知道了大的這些員休假

的制度,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整一個心都只有“坑爹”兩個字。

三年才能回一次家探親?!勒個去了!是不是太久了一點啊?

在這個朝代要當一個公務員可真不容易啊!有家不能回,李問是發自心的覺 得。

還有什麽上十天班才能休一天的假,一個月才休三天的假,其餘的時間都要按 時去上班……

“……”李問。

不過這是他自己選的路,就是跪著都要走下去。大不了當個三五年的,要覺 得當不好玩,可以學學他老師,早早的就申請退休,李問的心裏想著這些七八 糟的事

這個時代當公務員的福利待遇這麽差,盡管是早就知道了,但是這會他還是有 點接不了這個事實。

再一次到禮部來,比起上面兩次,這一次禮部的員們對他們的態度的熱無 比。

陸長平陸大人就是禮部的右侍郎大人,有人在朝好辦事,他們要申請三日後回 鄉探親的假期很快的就被批了下來。

也是到了現在,部一些員們才知道了陸知書陸探花郎是陸長平陸右侍郎的 親侄子。難怪他們陸大人這幾日這麽高興,原來是自家親侄子中了探花郎,這能不 高興嗎?也就陸長平藏的這麽深,一點風聲都沒有出來給他們大家知曉。

Advertisement

聽聞這個陸探花郎是還未娶親,不知道家中可有說親了,一些家中有妹子閨 待嫁閨中的人就起了心思,日後陸探花在京城有陸大人相護,前途必然是無可限量 ,所以一些人有意無意的就到陸長平陸大人這裏來打聽探花郎的消息。

別人的這些心思陸長平也不是不清楚,從前侄子年紀不大,還一心撲在讀書上 ,因而親事就耽擱到了現在。這一次侄子考進了一甲第三名,中了探花,這親也是 該議一議了。

前不久家中夫人還問起了他這個事,陸長平打算給家中去了信,問問家中母 親和兄弟的意思,若是家中母親和兄弟同意,他這個大伯就代替家中母親做一回主 ,讓家中妻子幫忙在這京中相看相看,給侄子找一粧門當戶對的好親事,說一個賢 良淑德的好子。

“嗯,你到京中讀書多年,都未有回家去看過父母長者,是該回去看看他們 了。我暫時離不了京,你且代我回去看你祖母,代我向阿母和你父親他們問個好 。”陸長平知道侄子這幾年在京中讀書,未曾回去看往過父母長輩,他場當 ,無故不能隨意離開京城,想回去故鄉看一眼老母親就更難的事了。

陸長平知道場的不容易,所以這個時候侄子說要回家中看往父母長者,陸長 平并不會阻止他。

陸知書應了一聲“是,等侄兒回去,一定會告知祖母和父親他們。”

“嗯。之前你在準備科考之事,我就沒與你說,你伯娘念了你好幾次,你若得 空了,就到大伯家中去一趟,去看你伯娘。”當初是他讓侄子到京城來讀書 的,原本他是想讓侄子住在他家中,只是侄子說在外自己住清淨,有利于讀書,陸 長平見侄子堅持,就只好讓他搬到了外面的小院去住。

Advertisement

陸長平對這個侄子是當半個親兒一樣對待,平日裏也會關心問候幾句這個孩 子。這段家中妻子念了侄子好幾次,之前侄子在準備科考的事,因而陸長平并沒未 與侄子提過,等今日見到了人,陸長平才提了一句。

“是侄兒的不是,讓伯娘掛心了,侄兒這就親自到伯娘那兒去告罪。”李問對 長者尊重,因而對那一位伯娘,不管他心有什麽想法,他都不會表現在臉上。

若說當初他為什麽搬到外面的小院去住,這與他的伯娘并不無關系。只是這些 事陸知書從未與人說過,住在外面的小院倒也能得一個安靜,總比寄人籬下住的 舒服,所以過去的事陸知書就不去想了,對長者該有的尊敬他都有。

既然伯父說伯娘念叨他,陸知書也只好應了過去一趟,若不然再過兩日他就回 家去了,等回來京城還得三兩個月之後。

伯侄二人說了一會話,陸長平還要在禮部當值,不能太早離開,因而他就讓侄 子先到他家中去,等會兒他再回去。

陸知書應了一聲“喏”。

等到李問和陸知書從禮部出來,他們就把回鄉的事理妥當了。剛才陸知 書在和陸大人說話,李問沒有走過去,因而并不知道陸知書和陸大人說了什麽。

李問聽到陸知書說要去一趟他大伯家中,他說道,“哦,既然這樣的話,你就

去吧。我和趙大哥約了一起去玩,本還想喊你一起去的,那就下次吧。”

他和趙向毅有約,本還想喊陸知書一起去玩的,正好他們三個人都認識,人多 在一起玩的才熱鬧。不過這會兒陸知書沒空,就只能他去赴趙向毅的約了。

“嗯。”陸知書應了一聲,倒是不知道李問和趙小將軍的關系這麽好。

“知書,你告訴我,你是不是不喜歡到你大伯家中去啊?是不是他們家裏 有什麽人惹你不高興了?是你堂哥?還是你伯娘?還是你大伯的其他小妾或者是他 們家府上的什麽人? ”李問湊到了陸知書的耳邊去小聲問道。

陸知書的眼角往下,垂眸看了一眼年,淡淡的問道,“為什麽這般問?”

“切,就算是你不說,我也知道你的。”李問給了陸知書拋了一個小眼神過去 ,小樣,就我還不了解你了。

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陸知書這人什麽時候都是一臉平淡的模樣,不把喜怒放 在臉上,別人也許從陸知書臉上看不出什麽,但是李問還是能夠從陸知書臉上微妙 的表,這人要不高興的時候角是有點直的,臉上的皮會繃地更,話會比平常 更

從陸知書的這些微小的變化中,或者是單憑覺,李問從小就能很準確的準 這個小夥伴是高興了還是不高興了,甚至是連他不高興的原因都能猜測出幾分。

若是用一種小來形容陸知書的話,李問覺得陸知書像是一只貓,一只態 優雅,長相漂亮的貓,眼神和貓特別的像,帶著點高傲和冷,不是什麽人都會去喜 歡和親近。

兩個人的視線對上,陸知書的眼裏閃過一笑意,剛才抿角放了下來, 心中對到大伯家中去的抗拒頓時就沒了,他說道,“我沒用不高興,你不要胡猜 測。”

李問心想我才沒有胡猜測,你要說我猜錯你怎麽不反駁?明明他就猜對了。 “你不是約了趙小將軍嗎?去吧,我到我伯娘那去一趟,要晚些才能回去。” 陸知書并不是太想讓李問和趙向毅走的太近,畢竟趙向毅去太子的人,他一旦和趙 向毅走的近,就會被人歸為太子一派了。

不過這個人是李問,陸知書知道李問做事自有他的分寸,李問并不是一個會胡 來的人。

哦,原來是你伯娘惹的你不高興啊……

李問一臉“我懂了”,他點了點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