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九十—章 半公開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九十—章 半公開

第九十—章 半公開

“若是你們不忙的話,我們邊走邊說,我正想在這裏走走,看看地裏的莊稼。

”李問手去地裏種著的莊稼,問起了今年地裏的莊稼的長勢如何。從地裏 的莊稼的長勢看地出來,莊子這附近的農田的莊稼長勢都還不錯。

他在南讀書那幾年,廢了很大的一部分的時間和心思在莊子這邊,都是在搞 這個種地的事。他們這邊地裏的莊稼用的種子都是經過優化和選擇出來的,以及 對地裏的管理方式都是比較先進的,所以他們現在的果也是顯然。

種地并非是盲目的去種就行,還講究種的方式和管理的方式,他花了很大的一 部分的時間和心在管理人員的培養上面。

“不忙不忙,我們陪小公子走。”這些人一個個都不願意走了,他們好不容易 見到小公子來一趟。等日後小公子去京城當了,他們這些人再想見到小公子一面 可就難了。

見到大家都不願意走,一路上跟著他的人越來也多,其中有幾個是他挑選出來 的區域的管理人,李問問起了每個人負責的區域的事,每個區域的管理人都能回 答的出來。

他們從外圍走到了裏面去,走到了棉地這邊,李問問起了今年棉地的種植況 ,問道,“今年莊子這邊有多戶的人家種植棉樹,種植的棉樹的置有多。”

“小公子請放心,我們今年種植棉樹的人家大大的增多了。”棉地的管理人報 了一個數目,莊子這邊有多戶的人家種植了棉樹,他們今年種植了多畝的棉地 ,比去年多了多,都記得清清楚楚。

“嗯,不錯,等今年看看,地裏的棉花産量能不能達到我們預算的程度,若是 能做的更好,那自然是好的。”可見就算是他不在的這段時間,這些人一樣的有把 地裏的莊稼都管理的很好,李問對此還是很滿意的,又是問了一句今年預計可以産 多棉花。

Advertisement

管理人報了一個數目,說道,“按照去年的生産,這是我們預計今年可以種出 的産量。”

以前李問都是讓大家把每年地裏的種植面積、産置如何,按照人頭、數量,産 量,都一一的記錄清楚。去年的一個種植況,與今年的一個種植況如何,都要 記錄下來,有了對比才能知道問題是在哪裏,日後才能去改進。

他們每年還在年初就做一個估算,若是等到後面能超額完目標的都有獎勵,

不能完目標的是要罰,所以不用他督促,這些人自己都會想盡辦法去伺候 好地裏的莊稼,希能夠達到預算的産量,不僅僅是為了拿到一筆獎勵,還有就是 能夠得到小公子的贊賞和大家的認可。

李問要做的就是讓這些人認識到,想要種好地,還有許多的方式可行,大家要 勤腦子。農民并非是一群份低賤的人,他們一樣有尊嚴和份,能夠通過自己 的努力把自己的日子過的好,能夠活的和所有的人一樣。

他這些年的努力并不是白費的,這些人的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哪怕 是同樣的種地,大家對生活都有了期待,臉上多了笑容,日子過的就更有盼頭了。

“哦,原來如此,真看不出來啊……”謝雲飛聽到李六元和這些老農們的談話 ,他發現李六元對地裏的這些東西是了解的頭頭是道,儼然了這些老農們的領頭 人,甚至是比這些老農們都還了解地裏的這些事務。

他現在終于明白李六元為何會說出民才是國之本這樣的話了。民,的確才是 國之本。

謝雲飛不在腦子裏設想一下,若是他們大的每個地方都能像這個地方一樣 ,農民地裏種出的莊稼能這麽好,還用擔心地裏種不出糧食嗎?地裏種出了糧食,

Advertisement

百姓們還會肚子嗎?百姓們的手中有了糧食,朝廷還會沒有存糧嗎?朝廷有了糧 食,邊關的將士們還用著肚子去和敵人打戰嗎?

這不讓他眼眶有些發熱,李六元做了一件比天下所有讀書人和當的人都要 偉大的事,讀書人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并不關心百姓的日子過的如何,不知道地 裏的糧食是怎麽種出來的,不知道何為民,何為國。因而這些人當了之後,才會 一心的想著自己的利益,并不會去考慮民,更不會去為民謀利。

難怪李六元那一曰會說出,當不為民謀利,不如回家去種地的那一番話。

李六元種地都比別人種的好!

原來李六元不僅僅是會讀書,還會種地!不知李六元還會給他什麽樣的驚軎, 謝雲飛的心裏開始有些期待了起來。

趙向毅看著李六元的眼裏同樣的帶上了不一樣的審視,看來他要重新審視李六

元,年帶給他的驚喜,遠比他所認知的還要多。這一次不用太子殿下吩咐,他都 會想盡辦法把李六元拉到他們這邊來,絕對不能讓這樣的李六元到大皇子和三皇子 、以及董相他們那邊去。

“你們知道這些棉樹是種來幹什麽的嗎?”李問指著地裏的棉樹問陸知書以及 趙向毅他們。

陸知書搖了搖頭,直到此刻他才知道他說的想到地方去當,為百姓做事不過 是一句空口白話,他對如何去為百姓做事一點都不知,更不懂得如何去做。

“我告訴你們吧,這種樹做棉花,會開花,花苞裏面有一團棉,等到花凋謝 的時候,到那時我們把棉采集了下來,就可以用這些棉加工做各種棉大,棉被 ,棉被子,冬天穿上能夠保暖寒的好東西。”李問為趙向毅和陸知書他們解釋了 一番什麽做棉樹,如何種植,産量如何,如何制作加工。

Advertisement

現在逛完了地裏這一邊,正好帶大家到作坊那邊去看一看。

李問說道,“走吧,你們不是好奇棉花是怎麽加工的嗎?我帶你們到作坊那邊 去看一看,你們就明白了。”

趙向毅點了點頭,他的心裏的確對這種能種出棉的樹到很好奇。若是這種樹 能種出那種“棉花”的東西,能夠制作服鞋帽,冬天能夠抵寒冷,那這樣他 們就可以在許多地方都種上這些樹木,這讓就能夠為邊關的士兵們制作寒的 ,有了寒的,邊關的將士們再也不用挨冬天的嚴寒了。

男人看著這些樹木的眼中有著狂熱和驚喜。

“小公子,老奴不知道小公子到莊子上來,未能親自過來迎接,還小公子恕 罪。”莊子上的管事聽說小公子來了,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一見面就要下跪行禮

李問忙的把人拉住了,說道,“快別,快別,快請起來

“我昨日剛回到南,只是今日想起,才帶幾位朋友到這邊來看看。”李問介 紹了一下邊的幾位朋友,并沒有的指明他們的份,只說是帶了幾位朋友過 來作坊這邊看看。

“是是,小公子,我給你們領路。”管家打了一個請的手勢,領著人進去。

“走吧,我們一塊進去看看。”李問對陸知書和趙向毅說道。

趙向毅和陸知書以及謝雲飛落後一步,跟在李問的邊,他們都好奇的看著這 個地方。這麽一個小小的地方聚集了這麽多人在裏面幹活,每個人都在忙著自己手 上的事

李問跟著管事往裏面走進去,問起了如今作坊這邊的一個況,他才知道原來 在這半年裏面,作坊比原先忙大了三倍不止。這裏面的人員都比以前還多了,這裏 面還有一些他不認識的生面孔,他問這些人是哪裏來的。

Advertisement

作坊裏的紡織機増加到了上百臺,裏面上百個織娘在幹活。

“你們還記得上一次在源城,我在布莊裏面看過的一種布嗎? ”李問指著上面 掛著的青布,笑著問後的幾人。陸知書上前一步,說道,“這就是你上次問的青 布?”

“嗯,正是。”李問對此還是非常的自豪的,這些東西都是從他的手上生産出 來的,他說道,“這就是青布,外邊的青布就是從這裏出去的。”

“你們看到這麽多的織布機和織娘在做工了嗎?你們知道這裏一個人一天能出 多的布,一個人可以出多的布嗎?”李問接著報了一個數,他們這裏一個織娘 使用這樣的織布機一天可以出多的布,普通的農戶婦人一個人使用老式的織布機 ,一個月才可以出多的布。

謝雲飛聽到這個對此的數目,眼裏有著震驚,問道,“這是真的?”

“當然,你們不是親眼看到了嗎?”李問帶著衆人在織房這裏看了一會,讓他 們親眼看到這些布是怎麽經過織娘的手生産出來的,織布機上的梭子在飛速的轉 ,經過半年的時間,這裏面的織娘織布的手藝已經很練了,因而織布的速度非常 的快。

“走吧,我們到另一個作坊去看看。”

下面還有一個相接的作坊,這裏是加工棉花的地方,只不過還未到棉花收集的 季節,所以因為沒有原材料,這邊的作坊就顯得比較空,工作的人員也并沒有那麽 多。

李問讓人去打開倉庫的門,拿了幾件棉大和棉帽子鞋子手套出來,他說道, “你們看看,這就是用棉花做出來的服和鞋子帽子手套都在這裏了,一會 我讓人給你們一人準備一套回去。”

“這是去年的樣板,今年的棉花還未起來,所以今年的棉大要等到年底才能 開始生産。”

“你這些,都是做出來賣的?”謝雲飛手去了一樣服,只覺得手的手 厚實,他可以肯定這件服在冬天穿在上,必然不會到寒冷了。

“是啊,這些東西做出來不賣,這麽多還留著自己穿嗎? ”李問說道,“哦, 忘了告訴你們,這邊莊子上的東西都是老師的。我以前在南讀書,都是住在老師 那裏,無意間發現了這個莊子,想著閑來無事,就到這裏來折騰折騰0 ”

所以一不小心,他就搞出了這麽多的東西來。

謝雲飛的,心想也就只有你才這麽有能耐,讀書之餘還能搞出這麽 多的東西,完了還考出一個狀元來,果然不愧是他們大出的第一個六元。

“這一件服的價格如何?”謝雲飛問道。

“我對這個價格也不大了解,你問管事吧。”李問轉而問管事,管事對作坊這 邊的事是一清二楚,對這些服鞋帽賣出的價格也清楚,所以一五一十的報了出 來。

價格這麽低廉?謝雲飛看想趙向毅,轉而對李六元問道,“我們可以預訂這些 服嗎?”

“……這個嘛,應該是可以的。你們到時候去找老師談,或者是到這邊來找管 事談。”從建起了作坊之後,李問就不管這邊的事了,所以他對部的這些事 都不是很了解。不過他知道去找傅院長談,肯定能把這個事談下來。

但是好像傅院長也不管這些事,在管這些事的應該是滿叔吧?

“好,到時候我親自去找先生談。”趙向毅說道。

李問知道趙向毅想要這些棉大有什麽用,邊關幾十萬的大兵,每個人都要一 件的話,就是好幾十萬件了,他拍了拍趙向毅的肩膀,說道,“趙大哥,這個事先 不急,別說你想要的這裏沒那麽多給你,就是有那麽大的量給你,你能一下子拿出 這麽多的銀兩嗎?”

邊關十幾萬的士兵并不是趙家一家的責任,說到底這些士兵都是皇帝的兵,要 養也是國家來養,還不到趙家去養。趙家要能拿出這麽多的銀兩買置辦軍需,等 回頭皇帝追究下來,沒準還會給趙家扣一個“居心不良”的帽子。

趙家本就引得皇帝的忌憚了,這會兒還一下子拿出這麽多銀兩出來買軍需用品 ,你們趙家這是收買軍心,皇帝一句話下來:你們趙家想幹嘛?

那到時候要怎麽解釋?

“莊子和作坊這裏這麽多的人要養,這裏的東西都不是白白得來的,每個人都 有勞付出,因而每個人都應當有勞所得。若是勞而無得,那麽誰還願意給你幹 活呢? ”李問這話也明白地告訴趙向毅,哪怕他是用他的份,或者是用趙家的 份去說,這些東西都不可能白白的送給他的。

他們作坊這裏還有這麽多的人要養活,整個莊子以及附近的農戶還有許許多多 的人。

趙向毅頓了頓,他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了。”

“我們回去吧,咱們回去的路上再說。”李問有點于心不忍,他們今天在這邊 要逛的都逛了,要看的也看了,他今日的目的是要帶他們到這邊來看一看,要告訴 他們,只要換一種方式,百姓也可以把日子過的好。

“好。”這一路看下來,陸知書從一開始的驚訝,到現在的深思,他開始在思 考,若是等他到了地方去,他能為百姓們做一點什麽,要怎麽樣為百姓們去做。

在逛完了作坊之後,他們就打道回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