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五十九章 升官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第五十九章 升官

第五十九章 升

直到太落山,暮初晚,李問才從曹老翰林家中出來,老翰林送他到院子的 門口。

李問站在門口,對主人拱手說道,“前輩請留步,我與家仆回去便可。”

“好,書房中的手稿有些,等晚些我整理好了再給你。”曹振清樂呵呵的說 道。

“好的,這個事不著急,前輩你什麽時候有空就什麽時候整理給我就好。”李 問說道。

“行行。”曹振清點頭。

拜別了主人,李問帶著李離去了,主仆二人走在回去的路上。

這文稿的事,還要從剛才他們喝酒說起。李問知道曹振清是昭宗十年的榜眼, 才學自是必說的,非進士不翰林,能進翰林院的都是排在殿試一甲和二甲前幾 名的人,所以能夠進翰林院的人都是學霸中的學霸。

前曰他到書店去,回來之後李問就想過想要刊印一些新書售賣的事,所以他 就想想著回頭可以找翰林院中的前輩們討要手稿,按照個人的詩文整理出發個人的 文集。他們整個翰林院這麽多翰林學士,起碼可以出一個系列的書,正好可以放到 店裏去賣。

巧今日曹振清請他喝酒,李問就提起了想出一本他文集的事,向他討要手稿 。原本他還存了一肚子的腹稿如何去說服曹老翰林同意的話,沒想到他一向對方討 要文稿,曹振清二話不說就同意了,事順利的連他自己都有點難以置信。

但是轉而一想,李問很快的就明白為什麽曹老翰林答應的這麽爽快了。這個事 要從這些古人喜歡作詩一事說起,高興要作詩,不高興要作詩,聚會更是不了要 作詩,往往一個人作了一首好詩,很快的就通過別人的口頭相傳出去,但是這些人 沒什麽版權意識,也沒想過把自己的詩文整理出來拿去刊印出版。這也是為什麽在 歷史的長河裏面,許多詩人文學家都沒留下什麽作品的原因,因為很有人去收集 整理這些東西,在後面的流傳中一些作品就漸漸的流失了。

Advertisement

讀書人五谷不分、不識世俗之,一般的讀書人本就不會想到出刊印自己的 詩集出去賺錢這種事,似乎一提到錢就覺得錢髒了他們的手似的,殊不知人每曰吃 喝拉撒都離開一個“錢”字。

李問自己也算是半個商人,他不能說他做這個事的目的很單純,他的出發點其 實是為了自己的書店盈利賺錢,才想到了收集翰林院中的前輩們的作品去刊印出版 。當然,這件事要征得作者的同意,最好是能從作者本人的手中盡可能的拿到他所 寫的詩文。

等到時候文集刊印出來了,他再況付別人稿費,李問也沒想著白白拿別 人的作品去賺錢。若是前面出的文集賣的好的話,後面他還可以再找翰林院裏其他 的翰林們要手稿,完了還可以給別人一點稿費和版權費什麽的,算是幫翰林院中的 衆人添加一點收。若不然戶部要是一直都拖欠他們的月薪發不下來,一些人家中 的日子想必并不是太好過。

一路走回到家中,天已經黑了。

第二天去上早朝,果不其然,這一天的早朝皇帝提起了襄州等地幹旱的事。一 提到賑災就意味著朝廷要出錢,問題是國庫空的都可以跑馬了,戶部沒錢,皇帝也 拿不出銀兩來販災。

所以皇帝沒錢賑災,自然是要臣子們想辦法了。

朝中的員們,每日為了點蒜皮的事能吵翻天,到真有事一個個都不吭聲 了。

戶部尚書被皇上點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著說戶部沒錢,反正那意思是,你 只要不問戶部要錢,要戶部幹嘛都行。

皇帝聽的心煩,點了太子出來,“太子你說說,這事當如何理。“

太子往前一步,略微思索了下,說道,“回父皇,兒臣以為,這事盡快派人快 馬加鞭到襄州等地去了解況如何,襄州等地的災是到什麽程度,朝廷據此做出 應對。”

Advertisement

“父皇,兒臣有話要說》”大皇子生怕太子搶走了風頭,站出來說道,“襄州 等地的的旱災已是事實,兒臣以為現在當想辦法籌得銀兩,派人到地方去賑災。” 最好是能派他去,他願意擔任這個差事。

他用眼角瞥了旁邊的太子一眼,心想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太子把賑災的差 事搶走,父皇現在是越來越重視太子,這樣他這個大皇子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昭宗帝聽的心口發疼,他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啊,問題是銀兩從何而來,你 倒是說說啊!

“老三,老四,你們都說說你們的看法。”

三皇子和四皇子都站出來說了對災一事的看法,但是顯然皇帝對此都不太滿

居'〇

李問站在隊伍的後面,皇上沒有喊他出來問話,他就站在後面也不出來搶風頭 。這事不明擺著地方上沒錢救災,就上了折子問皇帝要錢救災,問題是現在皇帝也 沒錢,還等著別人給他救濟呢。

看來整個大不止是中央的財政不敷出,地方上的財政也有很大的問題。地 方上一道折子上來,皇帝就讓人撥款下去,地方上這錢是不是要的太容易?朝廷給 錢也給的太輕易了?朝廷每年撥到各地去賑災的銀兩沒有千萬兩也有上百萬兩的白 銀。這事他就不明白了,這些錢都花到了哪裏去,是不是真的落到了實,還是大 部分都了某些人的口袋裏,後者的可能估計會更大一點。

那這樣的話,朝廷每年那麽多賑災的目的何在?是為了養上下那麽多的 貪嗎?

可憐每次皇上提到要錢,朱廣權都跪在那裏哭的死去活來的,這人要是放在現 代的娛樂圈裏沒準還能混出一個老戲骨,這眼淚本就不用醞釀,要打雷就打雷, 要下雨就下雨,比影帝還厲害。

Advertisement

李問猜測戶部肯定是還有點錢的,只是想要問朱廣權拿錢并不是容易的事,畢 竟上面皇帝是個只會開口要錢的,朱廣權這個戶部尚書要不摳門點,戶部還真的是 一個字兒都不剩,所以這個戶部尚書當的也真心不容易,他只能在心裏對朱廣權表 示深深的同

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商討不出個對策來,皇帝臉不渝的宣布:“此事明 日再議,退朝。”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而皇帝後黑著一張臉走的。

下面無人站出來說話,太監喊道,“退朝——”

“恭送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散了朝後,朝中員們三三兩兩走在一起,都在談論此事。

李問與旁邊的員們打了給招呼,遠遠的看到趙向毅和太子殿下在一起,他就 不上去湊那個熱鬧,就準備開溜了。

“李六元請留步。”

沒走幾步,就被小蘇公公攔住了,李問喊了一聲“小蘇公公”,聽到小蘇公公 說皇上有請,他就知道皇上早朝那會沒點他的名,是在這裏等著他了。

“小蘇公公請帶路。”

“李六元請。”

李問跟著小蘇公公到了書房的門外,見到等在門口的孫公公,給了孫公公一 個微笑,順手又給孫公公塞了一點東西。

“李六元請,皇上正在裏頭等你。”孫公公一臉笑瞇瞇的就收下了,繼第一次 給他塞了香水之後,後面每次來李六元都會從宮外給他帶點小玩意來,東西貴不貴 重是其次,重點是這個心意。

李問往書房進去,見到太子和大皇子三皇子還有董相他們幾個都已經在這裏 候著了。

了下袍的下擺,李問跪在地上喊道,“微臣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 歲。,’

Advertisement

“平吧。”昭宗帝把手上的筆放下,旁邊伺候的孫公公上前去接過皇上手中 的筆,放到了一旁去。李問從地上站了起來,眼瞼半垂,視線始終看向地面。皇帝 看著站在面前的小六元,說道,“李六元你還記得上次朕說過等回頭要賞你?”

李問自然是記得,不過他沒好意思說這話,擡頭給了皇上一個矜持的笑容,所 以皇帝這是想起來要賞賜他什麽東西了?

昭宗帝擺了擺手,孫公公拿著聖旨上前,臉上帶著微笑看著李六元,說道,“ 李問接旨。”

“微臣接旨^ ”李問跪下來接旨。

孫公公展開手中的聖旨,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院修撰李問,天 慧聰穎,才思敏捷,朕甚嘉之,擢翰林院侍讀,賞白銀百兩,欽此。”

“臣叩謝皇上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問沒想到皇帝這是給他升

從從六品翰林院修撰升到正六品翰林院侍讀,別看這只是升了小小一級,大一級 死人,這升一級就是上了一個臺階。

行了禮之後,李問起接過聖旨,心有點漾,他升了,哈哈哈……

孫公公說了一句“恭喜李六元。”

楊紹慕也表達了他的祝賀,“恭喜李六元0 ”

“謝太子殿下。”李問給了太子殿下一個好看的笑,視線看向站在太子殿下 邊的男人,正好趙向毅也在看著他,兩個人換了一個此有他們彼此才懂的眼神, 李問若無其事的就轉開了視線。

大皇子拉攏李問不,這會兒心裏并不是很待見李問這人,沒想到他父皇現在 是越來越重視李問,這讓他心裏想整治這人也不好下手。

董賢倒是要淡定多了,連一個眼神都沒吝嗇給李問。

這個時候董相還不把李問放在眼裏,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六品員,就是皇上 給他升了一級又如何? 一個小六品的員給他提鞋都不配。

李問捧著聖旨退到一邊去站著,喜滋滋的想著皇上給他升了,別人是三五年 才有機會提升一級,他這三兩個月就升了一級,可見皇帝對他這個六元的厚。李 六元這會兒的心裏高興的不行,所以也不知道別人的心裏在如何想他,更不在乎。

等他日李六元一連跳個兩三次級,還是沒隔多久皇上就給他升一次的時候, 就不知道董相和三皇子這些人還會不會像現在這麽淡定了,這事就拭目以待了。

昭宗帝把衆人喊到書房來,自然是為了商議襄州等地的賑災一事。

“李六元你對此事有何建議。”昭宗帝這會想聽聽他的小六元對此事的看法。

原來皇上是在這裏等著他,李問知道皇帝不會掉他,畢竟最近他出了不的 風頭,在皇帝這裏混了個眼,皇帝會記得他也不奇怪。早前他就聽往來南北兩地 的商人說過北邊幹旱一事,現在商人都不往襄州等地去了,從這些商人的口中,李 問猜測襄州那邊的災況估計不太樂觀。

“回皇上,微臣認為,賑災一事刻不容緩,百姓們正在等在朝廷的救援。微臣 建議可先派員到地方去了解當地的況,與當地知府和地方上的員們商議如何 理救災一事。”畢竟每過一曰,就有百姓死在荒中,這事需要朝廷派人出面去 幹預以及指導,李問建議道。

昭宗帝點點頭,但是賑災的糧食和銀兩何來?

李問明白皇帝最關心的是什麽問題,他擡頭看了一眼皇帝,見皇帝正看著兒他 ,他低下頭繼續說道,“至于賑災的銀兩,微臣認為可以通過募捐籌集。微臣願意 把皇上賞賜的百兩白銀全數捐給襄州的百姓,希能微臣能用這微薄之力幫助苦難 的百姓。皇上,微臣相信朝中一定有許多員們的心中是心系襄州等地的百姓,同 微臣一樣,願意為襄州等地的百姓們貢獻出一份心。

據微臣所了解,今年南方等地的糧食收,糧食應該是有的。屆時,朝廷可以 用這些籌集的銀兩,按照市面上糧食的價格去購買糧食,用于州和襄州等地的救 災。”

這些人不是整日都想著從百姓們的上搜刮民脂民音嗎?他現在就想看看等有 一日需要他們拿出銀兩來賑災了,他們是不是願意貢獻這麽一份心!

昭宗帝點了點頭,顯然是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