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以文抑武的時代,武是決不可有毫逾越的,即便知道你並沒有歹心,即使知道你是個忠臣,可是這其實都不重要,因為殺儆猴才最重要。
有著那麽多的前車之鑒,程錚不敢冒這個風險,一丁點風險都不敢冒,他現在隻乖乖地起來,無論誰做天子,至最後從他的上都挑不出什麽錯,即便沒有功勞,那也比有可能賭上命,甚至一家老小的好。
因為誰都知道,功勞二字,武最好是盡力沾邊的,尤其是什麽大功勞,沾得越多,死得就越快。所以功勳卓著的人,往往都是文臣,你看那馬文升,看那劉大夏,看現在的楊一清,這些都是管理馬政的,在邊鎮立下大功,隨即被起用,並且得到了至高榮譽的典範,可是武,有這些功勞,就是找死。
就算是創下不戰功的葉春秋,其實也是一樣,假若他當初是武出,而非狀元,哪裏會有他的今天呢?
葉辰良卻是急眼了,在葉家人裏,除了葉春秋,他是最清楚朱厚熜和葉家恩怨的。一旦讓朱厚熜做了天子,這對葉家不啻是滅頂之災,何況葉春秋將他安排在了詹事府,本意就是讓他輔佐太子的,太子若是完了,他的前途也就完全毀了。
可現在看來,程錚是難以說服了,他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意逗留了,便道:“既如此,那便告辭。”
葉辰良現在急著想再去左哨營那兒運氣,正想轉離開……
程錚卻是笑了,拉住了還沒來得及旋的葉良辰,道:“外頭兵荒馬的,葉侍講還是留在營中比較安全,就不必走了。”
“程大人,這是什麽意思?”葉良辰邊道,臉已變得發青。
程錚依舊帶著溫和的笑容道:“是為了葉侍講的安全著想罷了,葉侍講不要見怪。來人,給葉侍講安排住,請他好好休息。”
葉辰良也不笨,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程錚,真是頭到了極點,將他留下,若是太子贏了,程錚便可以說自己保護了他;而一旦朱厚熜奪門功,隻怕天還沒亮,此人便會將他綁了當大禮送給朱厚熜了。
反正左右,他都是不吃虧的。
隻是葉辰良不過一介書生,在這個時候,胳膊拗不過大,幾個氣勢洶洶的親兵進來,葉辰良也是無可奈何,隻是歎口氣道:“文臣尚不畏死,奈何武將卻是膽小如鼠?”
程錚對此,卻依舊不為所,看微微帶笑地看著葉辰良被帶了出去。
這葉辰良被押在營中,倒沒有什麽苦頭,卻左右都睡不著,到了半夜,竟聽到了炮聲。
這巨大的炸聲,令本來就沒有睡的他一軲轆地翻而起,心頭愈發地覺到不太妙了,難道……
難道朱厚熜已經喪心病狂,要用火炮來攻大深宮了?
葉辰良正局促不安著,卻聽到外頭傳來了越加清晰的急促腳步聲,而後有人卷起了帳簾,定眼一看,來人正是程錚。
隻見程錚一鎖子甲,頭戴著明盔,一戎裝,一見到葉良辰便道:“侍講大人,叛軍的消息確定了,果然是朱厚熜這狗賊膽大包天,居然想要奪門,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厚熜為宗室,竟膽敢如此,本與他不共戴天,本這便帶兵平叛,隻是葉侍講,事急,就請葉侍講隨本一道去吧。”
葉良辰驚得目瞪口呆,下都有些合不攏了。
這才多久,這姓程的,居然就變臉了?
“好。”葉辰良自也是知道事輕重的,也顧不得想太多了,隻要程錚願意出兵平叛就行。
果然,當他們走到轅門,中軍營的兵已是整裝待發,葉良辰心裏七上八下的,也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卻在此時,卻聽到那紫城的方向傳出了炒豆一般的槍聲,還有隆隆的炮聲。
那裏……好像是大明門的方向,按說,大明門已被勇士營所控製了啊。
莫非……當真平叛了?
過不多時,街上不知何人在喊:“新軍來了,新軍來了……”
這撕心裂肺的喊聲,仿佛有摧枯拉朽的魔力。
新軍來了……
葉良辰心裏猛地跳了一下。
新軍怎麽可能會來呢?新軍是怎麽來的?
他一點都不明白,可是現在他終於懂了,程錚的突然變臉,大概就是和突襲了京師的新軍有關。
新軍啊,這已了傳說般的存在,以勝多,這可是在關外曠野上,直接吊打韃靼人的軍馬,稱之為天下第一兵也不為過。
而最令人到恐懼的卻是,這新軍居然憑空出現在了這裏,要知道朱厚熜必然用盡一切辦法防範新軍進京,可是竟然在所有人都察覺不到下,新軍就突然出現了,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新軍來了多,隻知道,在這京裏的無數的叛軍潰不軍。
這些叛軍張了一夜,一時沒拿下大,突然聽到了新軍的消息,接著一手雷炸起的聲音,猶如晴天霹靂,頓時士氣跌落到了穀底。
原來如此……
葉良辰震驚過後便是不住的狂喜,新軍來了,扭轉了勝負,這些躲在營裏的京營,現在看清了局麵後,自然是願意開始平叛了。
浩浩的大軍自中軍營、左哨營、右哨營、驍騎營諸營紛紛出,隨即喊殺震天。
與此同時,新軍已浩浩地順著大明門開始突進。
槍聲大作,無數的流彈紛飛,叛軍如甕中之鱉,已是無可逃。
新軍進了宮門後,便迅速地散開,以小組為單位,迅速地突進。
而此時,叛軍已是潰不軍,四都是哀嚎陣陣。
這戰局的扭轉,實在來的太快太快,直到整個京師,七八萬京營出,到都傳來殺賊的聲音,任誰都明白,叛軍已是大勢已去,再無翻盤的希了。
新軍已殺至大,這裏的叛軍,早已是一哄而散。
而一直帶著忐忑等待的葉春秋,終於見到了援軍抵達,也終於鬆了口氣。
如果您覺得《庶子風流》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838/)
數理化三料博士回到了崇禎時期。距離大明滅亡只要十幾年了。蒸汽機、珍妮紡織機、蒸汽機船、後裝線膛槍……一場工業革命在大明一步步開展。
他世襲罔替,卻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卻非高門。作為六扇門中的一個牢頭兒,他本想老老實實把祖上傳下來的這隻鐵飯碗一代代傳承下去,卻不想被一個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這一去,便是一個太歲橫空出世。 楊凌人稱楊砍頭,楊帆人稱瘟郎中,他卻有著更多的綽號,瘋典史、驢推官、夜天子……,每一個綽號,都代表著他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