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滿級大佬誤入無限游戲后 第2492頁

《滿級大佬誤入無限游戲后》 第2492頁

一石激起千層浪,嘈雜的玩家人群安靜下來,視線齊刷刷落到林絕上。

百里辛也看過去,“你昨晚在榕山?”

林絕:“我昨天以沒有食為由跟著隔壁獵戶NPC上了山,山上我故意跟他走散,一直等到天亮他來找我,我才跟著那個獵戶下了山。”

李黎:“那你在山上有什麼發現沒有?”

林絕聳聳肩:“沒什麼特別的,和百里辛之前說的一樣,榕山上禿禿的,沒什麼活。榕樹后面是一片墳堆,那十五就被陳家人挖坑埋進了墳堆里。埋完后陳家村民拜了拜就下山了,到天亮我一直待在榕樹下面想看看會不會發生什麼尸變,比如說有尸突然從墳堆里爬出來之類。但一晚上相安無事,什麼都沒發生。”

玩家們眼神里期待的又漸漸黯淡下來。

之后是其他玩家的信息換,大部分都有所收獲,但很多收獲都是重復的。

人的份是最稀的,大家除了從李黎那里得到了點神人的線索外其他寥寥無幾。

關于陳家村背景,團隊里剛好有一位專攻化學方面的職業者,他將陳家村的水源、土地、食等等調查了一遍,發現里面并沒有所謂的污染廢土。

懷疑這個故事背景是末世廢土污染的猜測基本可以推翻了。

至于陳家村的份,有玩家悄悄潛了很多村民家里,發現很多共同點。

首先,這麼多戶人家都沒有生火。

其次,他們全都不是正常人,外面是造假的皮子,里面還藏著東西。

Advertisement

整個村子沒有一個活人。

榕山昨天有玩家千方百計跟著NPC混進去過。大家得出的結論都是覺得榕山有古怪,但是到底古怪在哪里又說不上來。和百里辛之前的結論一樣,榕山得有陳家村民領著才能進去,不進,出的時候也需要有村民領路,否則就會一直在山里打轉迷路。

陳家寶這個方向基本是重疊的,很多信息和百里辛以及李黎的都能對上。也有玩家查出陳家寶藏是需要牛皮紙和傳國玉璽共同才能找出,但這不是從宋員外那里查不來的,而是從村民口中問出來的。

在這五個調查方向里,陳家寶是目前獲得線索最多的。

李黎:“我認為接下來我們的重點可以分兩部分,一部分人著重找陳家寶,爭取獲得那個超SS級復活道。另一部分人繼續調查陳家村起火原因。”

人群中出現了反對的聲音:“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尋找道上?我們現在應該把全部重心放在起火原因調查上吧?”

“因為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李黎一臉肅容,表認真,“還剩36個小時,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我們能夠調查出起火原因。可如果36個小時后還沒有查出來呢?大家一起留在這里被火燒死?”

“超SS級道可以復活,只要得到那個道,我們就有機會復活。”

玩家你一言我一語。

“誰來復活?”

“他怎麼能保證一定能復活我們?”

“你知道這個道怎麼用嗎?”

李黎十分耐心。

Advertisement

“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道的技能,但我有預知未來的道,時間和距離越近,我的預知容越清晰。我昨天使用預知技能,那上面的畫面很模糊,但也提示我們該去尋找那個道。只要我們再多靠近陳家寶藏一些,我的預測能力一定可以提前預測到復活道能力。”

“那時候再決定繼續調查或者放棄轉頭調查陳家起火原因也行。”

“至于誰來復活,如果你們信得過我,由我來復活。”

“雖然我不是你們里面最強大的,但我一定是能夠活到最后的,我的預知技能可以讓我規避死亡。”

“另外我建議我們簽訂死亡契約。如果我將來不復活大家,我將會在經歷最痛苦的事后死去。”

“這樣大家還有意見嗎?”

人群里又是一片嘩然。

李黎的預知技能不是什麼,這技能外掛的。就像監考出了一套模擬卷,而李黎可以提前題。

不管是因為他在第一階段展現出來的領導力還是他救命的預知技能,他說話總是能很容易說服和安眾人。

“死亡契約,該不會是系統的那個契約吧?”

死亡契約,玩家可以召喚系統為他們制定一份契約書。在簽上自己的名字后玩家需要履行上面的容,如果反悔將會到慘痛的代價。

這個契約百里辛之前和埃米爾賭場里打賭的時候也簽訂過,當時埃米爾反悔還到了游戲的嚴重懲罰,差點死掉。

“我們這群人里如果不信李先生還能信誰?”

“李先生如果要害我們又怎麼會救我們這麼多次?”

Advertisement

“而且他都主提出簽訂死亡契約了。”

“那這次聽他的嗎?”

“聽。”

“你這麼信他?”

“我信的是他的預知能力。”

李黎也是個行派,手到背后,再拿出來時手里已經多了一張紙。

他將契約書展開,上面印著五個大字:死亡契約書

契約甲方姓名:________

契約乙方姓名:李黎

契約容:

契約乙方李黎正在參加驚悚副本【鵝羽山】第二階段【陳家村】,在得到超SS級復活道后承諾復活所有參加該部分副本的玩家(即甲方),共同進第三階段。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