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夫人被迫覓王侯 第777頁

《夫人被迫覓王侯》 第777頁

自然這奏折被皇上駁回了,政令已經頒發,沒有收回的道理。

但因這奏折,也讓朝臣們都知曉,西北的變化遠遠超過了預估。

藩地不止在耕地上有變化,豫王還擴大了洮州,吃下了吐蕃幾個城池,趁著吐蕃,扶持起查碩,西北幾次出兵,為查碩在吐蕃穩固了地位,或許有一日查碩真的能掌管吐蕃王庭。

這般的話,西北可就穩固了。

隨著秋收的來臨,太師手中多了些布帛,那是用西北種植的棉花織造的。

“藩地都在織這樣的布匹。”

太師聽得管事稟告:“是那位趙家眷在掌管。”

太師道:“十六州種了許多棉花?”

這答案他早就知曉,因為春耕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回京城,只不過那會兒他們對棉花還不甚了解。

當棉花變布帛的時候,一切才更清晰起來。

管事道:“至夠在十六州販賣。”當然他指的不是有足夠多棉花做的布帛,而是至能讓十六州人意識到棉花的好

太師半晌才道:“看得夠遠,再有幾年,豫王即便在藩地,也能影響整個大齊的氣象。”

“而且……那也不是什麼趙家眷了,再過兩日便是豫王妃。”

第569章

豫王藩地,岷州城。

幾支商隊天剛亮就出了城,他們要一路南下,將滿載的貨賣出去,再來西北可就要等到明年了。

他們之所以逗留這麼久,是為了看豫王大婚。

對,雖然洮州城因此早就限制往來,但在岷州隔著一下熱鬧,那也是好的。而且,還能向豫王賀喜。

Advertisement

當然豫王對于這點并不知曉。

眾人在路上歇息時,不免還會在路上的茶棚里談及此事,畢竟今天是豫王大婚的正日子。

“寧州那個王掌柜前陣子進洮州城了。”

“啊?不是早就不讓進了嗎?”旁邊的商賈不羨慕。

“王掌柜不一樣,早就跟咱們豫王妃有,那會兒豫王妃還就是尋常遷民。”

這就是運氣好了,在場的商賈都覺得,如果讓他們遇到豫王妃,必然也會像王掌柜一樣,為啥?豫王妃做的那些事,就是和尋常人不同。

“進不進洮州都一樣,”另一個商賈道,“十六州的商行都能幫著傳話,咱們只要真心慶賀就好了,這日后怎麼辦,還要看能出多力。”

“對,對。”立即有人贊同。

提及這些,大家都覺得自己還是運氣好的,早早就下了決定來西北買賣貨,眼見就能賺不銀錢。

尤其今年的皮貨和棉花做的布帛,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只要運出去轉眼就能搶

至于為何說是為藩地出力,那是因為第一年商賈一些,先站出來的人,自然會被商行贊許,畢竟誰也不知曉是不是真的能賺錢,靠得是自己的眼,和對豫王爺及西北貨的信任。

要說一開始還有點忐忑,現在真該慶幸了,這才幾個月,來藩地的商賈就多起來,有時候連客棧都會住滿,路就沒冷清過,可想而知明年會是什麼模樣。

除了商賈來往多了之外,藩地還興建了幾個學堂,總之氣象看著就不一般。

Advertisement

喝完茶,眾人也不過多停留,準備繼續趕路,畢竟還有人存著別的心思,萬一能來得及再跑一趟呢?賺些也行啊。

眾人剛整好商隊,還沒啟程,就瞧見路上有人騎馬一路奔來。

“這是第幾個了?”

“第三個。”

趕路的人一看就是侍,侍親自押送的,一般都是朝廷的賞賜,這是要趕在豫王接親之前,為豫王開路。

這樣的場面,也就皇上大婚的時候能得過了。

有商賈開始后悔:“我說晚一天再走,還能湊湊熱鬧。”

“洮州都沒進去,也就只能一旁看著,再說,明日不知道有多人要出去,路上可能都走不,投宿也沒地方。”

“也是。”

眾人一邊說話,一邊帶著貨往前。

很快他們就迎來了第四個送賞賜的侍。

朝廷足足派來了十二個侍,送來十二份賞賜,都趕在了迎親的時辰之前,到了豫王手中。

而且皇上有口諭,豫王接賞賜時,不必行大禮。

宮中來的侍也都畢恭畢敬地加了豫王迎親的隊伍。

武衛軍著朱漆文甲,紅披風,戴紅纓,在前面開路,浩浩的隊伍一路去往霞村。

霞村經歷過豫王小定時的陣仗,眼看著在霞村旁起了院子,院子的件兒陸陸續續搬了半年,大家跟著長足了見識,這次應對接親也就不至于太過忙,不過遠遠看到迎親的隊伍,也委實嚇了一跳。

人真多啊,比小定的時候不知多了多

趙家人從三個月前就開始忙,楊老太、羅真娘為此也不管外面的活計了,有啥事全由葛氏和陶氏在外支應,兩個人一心一意為趙泱做針線,葛氏、陶氏、徐氏得了空也會前來幫忙,是做了幾大箱籠的紅,將手頭的事兒都忙完,羅真娘才回過神來,兒要出嫁了。

Advertisement

“二嫂也不用擔心,”陶氏在一旁勸道,“不是說好了,過些日子就搬回來住?”

挨著趙家的院子都收拾好了,就是留給蕭煜和趙泱長住的,蕭煜承諾過親之后也不分開,就是這個意思。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