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只是院試的正試,松一些倒也無妨。
眾人也就不說什麼,各自閱卷給出自己的評分。
沒再被人團團圍住追問了,劉學政自己也松了口氣,他也開始閱卷,越往下看他就越覺得自己得虧是放寬了要求,讓他人把破半道題的也按著正確算,不然這復試怕是還真要湊不夠人!
當然也有十來份卷子,能把兩句詩的出都想出來的,這些人扣題更,毫無疑問地就可以排進前列。
讓劉學政最滿意的,那居然是有一份卷子里還特地寫了‘琵琶’二字。
看看,他怎麼也算是一代傳奇,從貧家子爬到了今時今日的地位,還是有些考生跟孺慕大家文豪之流一般,孺慕他至此的!
院試只糊名,還沒有鄉試那樣往上一級考試才有的謄錄步驟,所以劉學政他們閱的都是原卷,他不自覺地就多看了兩遍這卷子。
正試只用來刷走一半人,后頭給出進復試的名單即可,也并不用排名次先后,所以進度十分之快。
名單出來之后,復試之前,一眾山長和幕友你看我我看你的,想推個人出來勸諫劉學政一二。
這正試畢竟只是初試,出點岔子還能圓一圓,這復試可事關秀才功名的。
這要是再照著初試的試題再來一次,保管讓這屆考生對這場院試畢生難忘,刻骨銘心!
這留下的當然也不是什麼好印象,劉學政本人的聲必然被影響!他們這些來做義工幫著評卷的,名聲上頭也很有可能到牽累。
劉學政也知道其中利害,忙道:“復試的題目簡單!諸位放心!”
…………
兩日之后,穆二胖和任舜、趙修文就一道參加復試了。
穆二胖前頭發揮好,這兩日也休息得當,已經完全恢復了最佳狀態。
任舜和趙修文的臉則仍有幾分蒼白,一副飽經滄桑的模樣,而同場的其他學子大多也都和他們二人境況差不多。
而前頭跟他們結保的另外兩人,則已經被刷了下去,無緣這第二場了。
不過已經是復試,他們前頭已經在學政和軍士面前過臉,親自書寫的正試卷子也已經留檔,便也不大可能再發生替考的現象,所以五人結保這規矩就松了許多,二三人在一互相擔保就。
說到這個,任舜和趙修文知道能進復試的時候還懵。
因為趙修文都只破出了‘詩在玉屏風’那句,用了楊學士的典故作主旨。前頭那句詩他并沒有學過,亦或是讀過但并沒有印象了。算是只破了半道題。
任舜倒是兩句都破出來了,但是他正試中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來想詩題,而有些忽略前頭的文題,所以那文章對比他過去所作,遜不。
穆二胖就用了沈翠的話來勸大家,“初試的題目對咱們難,對大家也是難。而正試目的只是為了先篩走一半人,并不定功名。”
趙修文和任舜一起點了頭,趙修文更笑道:“那咱們也算是矮子里頭拔出來的高個兒了?”
這種打趣的話并沒有起到緩解氣氛的作用,因為眾人眼下想的還是初試已經難這樣,這復試又得難到什麼境地?
因此還未場,一眾等待的考生里頭氛圍已經十分凝重。
后頭流程不變,比前一場了半數的考生依次場。
在考位上坐定沒多久之后,外頭禮炮聲又響起,學政開始寫試題了。
在等待試題的時候,不考生的呼吸聲就已經不自覺地變得重,生怕這劉學政又來前頭那麼一出!
穆二胖正場發揮的不錯,但心里其實也期盼著劉學政也千萬別又從自己家鄉撿東西出來考,他是真沒有那份心力去把這考研究得更徹了!
在眾考生焦灼地等待了約一二刻鐘后,文書舉著著試題的木牌開始擎游。
好消息是這次在穆二胖看清試題的時候,沒有聽到附近考生冷子的聲音了,所以今遭的題應該不是很難。
穆二胖耐心地等待了一會兒,等文書走到自己跟前,徹底看清題目了,他立刻便把兩道題都抄寫下來。
文題為‘所藏乎不恕’。
同樣還是一道中規中矩的題,這句話出自《大學》,前后原句是‘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這個‘諸己’、‘諸人’的解釋,還可以聯系孔圣人的另一句話來理解,《論語》中有一句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翻譯過來就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所以這題涵蓋的所有題意是君子都是先以嚴格標準要求自己,自己能做到的再要求別人做,不該做的事,自己先不做,然后才是要求別人不做。不采用這般推己及人的寬恕之道,自己不能寬恕別人的缺點,而能夠教導別人寬恕的人,是不會有的。
《大學》是一部論述儒家修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書。
這題講的便是修了,穆二胖準備按著這個‘諸己恕,恕人如恕己’這個思路寫。倒也同樣不是很難。
有個思路之后,他開始看詩題了。
詩題只四個字‘平仲君遷’。
依舊是一般人看到兩眼一抹黑,覺得不著頭腦的題目。
但今遭考場里頭大家卻都很冷靜,為何呢?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小說世界裡,總有一群原本就很優秀的人,卻被劇本寫成黑化大反派, 正當大反派們蠢蠢欲動,準備毀天滅地之時 一隻奶唧小團子咕嚕粘上來:“爸爸,濛濛找到你啦~~” 小團子軟萌粘人,不僅能治愈反派爸爸,關鍵時刻還能幫爸爸打哭大壞蛋哦。其他人天天等著反派墮落黑化,好落井下石, 結果,反派天天沉迷養崽吸崽,不可自拔!其他人:“??”這團子是誰?劇本里沒寫啊!坐爸爸懷裡的粉糰子:“呀,劇本都被濛濛撕碎了呢。”
穿書後,她淪為罪臣之女,小透明女配為茍住小命,絞盡腦汁。爆滿的求生欲,讓她從劇情裏扒拉出一個待功成名就後,便剃度出家的準和尚。於是,她時不時地腆著臉湊上去,噓寒問暖。只待他遁入空門,她便可坐擁富貴榮華。可經相處才知,雖這廝少年老成,可得寵,還需哄。她敢怒不敢言,暗搓搓的咬牙切齒,卻又不得不以柔化剛。總之,堅決不給對方惱羞成怒,狗急跳墻之機。幾經波折她終於將小命,茍過了各種艱難險阻……他雖為大儒嫡長子,卻因八字不吉,被家族所厭,生活清貧。狼狽不堪之際,卻總是有個小姑娘嬉皮笑臉的湊上去。他懷疑自己兒時的白月光暗戀自己,並且已經掌握了證據。待他功成名就掌權天下時,昔日對他棄之如敝履的女子們,紛紛倒貼上來,猶如過江之鯽。只見,年少有為的大權臣略一拱手,擺出口耳皆有疾的架勢,飛快的溜了。小娘子說女色如狼似虎,連想都不準想,若是有閨閣女子尋他搭話,就裝作嗓啞無言。若是請他吃東西,便說辟谷。若是她們不幸落水,更是要當做眼盲,當即遠離。世人皆言,她教夫有方。她微微頷首,笑得靦腆,眸底透著小得意,深藏功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