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290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290頁

穆二胖沒要,他已經不是任事不懂的孩子了,知道自己府學花了很多銀錢,沒必要再有另外的花銷。

不過這麼說的話,他娘肯定也有別的話勸他,所以穆二胖只道:“這服是嫂嫂做的,比外頭買的還舒服,我都穿習慣了。再說著打扮什麼的……梅大哥穿的也不如何,旁人可敢小看了他去?”

這小管家公道理是一套一套的,沈翠也不勸他了,給了他幾個小銀錁子,大概是二三兩銀子,讓他拿著在府學里頭花銷——廩生派的米直接到府學飯堂,飯堂扣掉一部分當加工和保存的費用,剩下的也完全夠穆二胖吃。但菜還是要自己花銀錢對兌換飯票來買的。

“娘也不知道里頭的菜是什麼價格,但吃喝上頭別短了自己,花完再跟我要。不然……”說到這里,沈翠也忍不住抿笑道,“不然幾年后你再考鄉試,人家還在你浮票上寫個‘矮小’,你可別跟我抱怨!”

穆二胖臉頰一紅,事關長個兒的‘人生大事’,他就沒在這上頭跟親娘再推辭什麼,把銀錢收進荷包里。

十三歲的小秀才府學,擱別人家,家長肯定多有些擔心,仔細一些的可能還要從外地親自把自家孩子送過來。

翠微這邊,因其他人都已經是府學生,沈翠倒是放心的很,就沒想著跟去。

到了學那日,穆二胖被衛恕他們領著去了府學,送了一吊錢,完了登記,然后還領到了一本小冊子。

也就相當于現代的大學手冊了,簡單介紹了一下府學,而后也羅列出了一些規矩。

Advertisement

穆二胖也不用細看,因為在府學扎了好幾年的崔斐本人就是一本活手冊。前頭衛恕和梅若初他們也是靠他的指點才很快悉了府學。

今遭也是一樣,崔斐充當向導,先帶穆二胖在府學里逛了一圈。

府學是真的大,反正穆二胖是第一次見識到這樣大的地方,影壁、屏門、廊廡、角亭、花池、月臺、荷花池等一應俱全,綠樹蔭,各種心種植的花草無比繁茂,除了可容納百人的超大課室、讓學子練琴棋書畫的六藝苑外,更還有蹴鞠場地、箭場地那些供學子在閑暇之余,強的地方。

箭場把穆二胖眼睛都看亮了,他練了好幾年箭了,一直都是在衛恕送的那個小箭靶上練。

沒想到府學里頭還有這樣開闊的場地,十幾個箭靶依次排開,是看著就讓他覺得手

在里頭全部走上一遍,就需要花費半個時辰。

穆二胖聞著鼻尖的桂花香,心道難怪眾人都想著府學,在這樣的環境里讀書,其實也算是一種了。

這一刻他甚至在想著往后等自己有能力了,也要把自家書院辦的這樣好——他娘總是守在書院里,這種環境肯定會讓更舒服吧。

一時失神,穆二胖走的慢些,讓人從后頭撞了一下。

他連忙說一聲抱歉,然后讓開了路。

結果對方抬眼看了他們幾人一眼,立刻喪眉耷眼、肩膀一,快步走開了。跟耗子見了貓似的!

穆二胖一頭霧水看向其他人,崔斐就解釋道:“方才那人就是李如峰。”

穆二胖了然地點了點頭。

Advertisement

去年那李如峰主和崔斐對賭,結果落敗了,他本該從府學退學。

但李家人沒有坐視不理,又是家主親自登門致歉,又是送還崔五娘的嫁妝鋪子,折騰了一整個過年的時間。

總算是讓崔斐同意不提二人對賭那事兒——李如峰退不退學,對現在的崔斐而言本無所謂,他一開始想爭的就是李家早年欺負親姐姐的那口氣!

而且那幾個鋪子確實意義非凡,他便做了個順水人

不過他本人雖不提了,但府學里的其他人又不會憑空失憶,再沒人愿意和李如峰一道不算,更時不時也會調侃譏諷兩句。

李如峰自己心氣兒也高,被家里的沒法子了,像今天有新生學這種大日子,才偶爾來一面。

這些事兒他們早就在自家書院里頭提過,所以穆二胖也知道這個。

后頭他們便也不多議論什麼,一道往課室去了。

府學這邊不像其他一些講究的書院,會分‘甲乙丙丁’‘天地玄黃’的小班,就是統一上大課。至于能不能跟上、學習的進度如何,全看秀才們自己把握。

不過為了方便區分,同一年進來的秀才會被安排坐到一

穆二胖他們這些新進來的,就會被安排坐到最前頭,也算是一種優待了。

進了課室之后,穆二胖自然也見到了任舜和趙修文,他們三人就還坐在一道。

坐定之后還沒來得及說話,教授就手拿名冊踱步進來了。

府學這邊日常是不點名的,但來了新生的時候除外,不止點名,教授也會點幾個新生提問。既能讓秀才們互相認識,也能簡單了解一下新生的水平。

Advertisement

穆二胖為院試案首,自然是新生里頭頭一個被點到的。

教授知道今年新生里頭有個連中小三元的棟梁之才,但也是到了這會兒才知道穆二胖才這般年紀——前頭學子給教授送禮,教授是不必親自見他們的,因此他對著穆二胖多了幾分和,只問了幾個常規的問題。

穆二胖作詩不行,其他地方就沒有短板,因此很快就答了上來。

教授臉上的笑又多了幾分,讓他坐下,而后接著點下一個。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