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28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28頁

進了八月之后,勞不語就建議沈翠不要帶著年們外出了——雖說溫書要,但在沈翠多年的帶領下,大家同樣知道健康的重要,一直有每天鍛煉兩刻鐘到半個時辰的習慣。

眼下這小宅子活不開,不方便做早,所以每天沈翠都會在晚飯后帶著大家出去散步半個時辰,鍛煉鍛煉,也讓年們的腦子松快一陣。

勞不語也不是無的放矢,而是道:“眼下臨南府匯聚了全省的秀才,但的上名號的卻也不多。若初和二胖在外都時不時有人提起……防人之心不可無。”

話也不用說的太多,沈翠立刻明白勞不語這是怕同場有人心不正,在考前對著有力的競爭對手發難。

沈翠自然同意,跟年們說了之后,崔斐還恍然道:“三年前我跟云川來赴考。我記得有一次外出,我們在外頭隨便吃了一口東西,結果我腹瀉了好幾日,他倒是因為不重口腹之,吃的很,所以并不嚴重。還有一次,我們一道出門,經過一家酒樓,樓上突然掉下來一個花盆……那會兒我只當是水土不服和一次意外,想來就是……”

有了這前車之鑒,加上翠微的年們也都不是玩心重的人,大家便都只在小宅子里埋頭溫書,閉門不出。

到了初七這天,沈翠開始檢查所有人的行囊——跟府試不同,雖然同樣要在里頭悶好幾日,但鄉試這更高一級的考試人數眾多,朝廷供給不過來,除了清水之外,所有東西都需要考生自備。甚至試卷都等于是自備,考生需要提前十二幅紙上去,再給一筆印卷費。

Advertisement

筆墨紙硯和蠟燭、鋪蓋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東西了,另外干糧也要慎重準備。

有些考生會帶米和煤油爐進去,在里頭自己煮飯。

翠微這邊的幾個年都沒怎麼進過廚房,怕他們使用不慎,加上梅若初氣運不穩定,沈翠更不會冒這個風險,就還是準備現的東西。

前頭系統里的的炒米、炒面,大家雖然都說吃著還行,但要是一連吃上三天,那絕對讓人提不起食來。

沈翠就在系統里買了特制的能確保三天不發霉的饅頭,把饅頭炸的脆脆后,再切拇指大小的小塊。

方面,系統也有售賣菜干,并不需要另外煮制,直接泡水就行。時下這樣的天氣,倒也不用擔心吃不上熱乎飯而腸胃出問題。

另外還蒸好了幾條臘腸,同樣切碎丁,加上菜干,也算是讓他們頓頓有又有菜了。

沈翠還一人給他們準備了兩個大竹筒——考場里頭會提供清水,所以這兩個竹筒里,一個裝的是提神的飲料,另一個里頭裝的是果蔬

還有驅蚊驅蟲的東西,八月時蚊蟲鼠蟻都不。還有什麼清涼油、火折子、耳塞、面巾……

最后就是前頭給穆二胖買過的那個控制排泄、但對沒有什麼副作用的藥,每個人都得安排上。

沈翠絞盡腦,毫不吝惜購點在系統里一通采買,破天荒地自己把口袋掏空了,把能想到的東西讓他們都帶上了,最后年們一人都得了一個沉甸甸的包袱。

這些東西看著家常,但每一樣都很瑣碎,為此沈翠也頗為費心,接連幾天生怕自己有疏,睡夢中都在想著這件事。

Advertisement

因為考生人數眾多,所以初七這日也放了榜,把考生分了幾波場。

翠微這邊,除了梅若初是第一批,半夜就需要場以外,其他人都在第二批或者第三批。

這本就是隨機事件,而且朝廷特地把籍貫離得近的學生分不同批次,所以倒也稱不上倒霉。

轉眼到了初八正日,鄉試場的時間到了。

因為幾人場時間不同,若是讓沈翠和勞不語還像前頭似的送考也太過折騰,年們商量好之后就不讓他們二人送了。

這日天還沒亮,梅若初挎著自己的行李去報到,后頭穆二胖跟其他人都起了,也都按著批次了考場。

沈翠最放心不下的,當然還是氣運飄忽不定的梅若初。

其實說起來,梅若初排在第一個進場也好的,這樣即便他耽擱了很多時間,后頭也有足夠時間來休息。

科試跟鄉試隔了數月,梅若初的幸運值又被沈翠重新刷回了90,而且上的幸運也多了幾件。

但鄉試的搜環節跟前頭的正場一樣嚴苛,需要把全部除盡,50點幸運值一扣,梅若初只剩40點。

他心里素質一直很強悍,沈翠看數值并不能判斷他是否已經進考場。

便等了半個時辰,然后調出他的Q版小人,一看之下,都過了這麼久了,梅若初的小人居然還著上半——他到這會兒居然還沒場!

…………

貢院的考場,此時的梅若初仍然沒能穿回自己的

直到同批次的人都已經進去了,眼看著下一批考生就要過來,來了一名外簾詢問他們這兒發生了何種狀況。

Advertisement

負責搜的軍士稟報道:“回大人的話,這名考生搜時,攜帶的竹筒突然了,里頭的東西氣味特別,還鮮艷,是我等從未見過的。加上此時天還熱著,這人卻圍了三條腰帶,兩,舉止古怪。因此才對此子盤查得久了些。”

外簾又問:“那他上可有夾帶?”

軍士說沒有,外簾便讓梅若初先把服穿戴好——到底這是鄉試,對方已經是有功名在的秀才了,讓人著半邊子,實在是有些折辱人。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