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43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43頁

穆二胖應是,沈傲霜突然開口道:“不是好幾年,是差了將近十年,寒山是十歲上才在自家書院開蒙的,考到如今,只用了五年。”

王尚書雖然為人和氣,但一眾舉子還是敬重和畏懼他居多,未曾有人敢在他未示意之前,主說話。

穆二胖他們都忍不住替沈傲霜了把汗,好在王尚書并不見怪,咂舌道:“居然還有這種奇事兒?!可惜了,明日我就要回鄉,在家鄉待一陣便要回京述職復命。沒有更多的時間聽其中的故事了,這樣吧,往后在京城再聚首,咱們再好好聊聊。”

下次京城再見,便是明年二月的春闈會試了。

會試由禮部主持,考前王尚書自然不能和他們這些考生頭。

所以這個‘再聚首’,其實則是說等他們考過了會試、甚至殿試,再見面的意思。

這話語中同樣是滿含對他們的鼓勵和希冀。

穆二胖他們紛紛應下。

后頭王尚書自然也不止和他們說話,也和其他舉子說話,同樣是讓他們覺如沐春風。

席后,王尚書如他前頭說的那般,也點了鄉試榜上第十名往后的一些舉子上前說話。

也讓沒被他點到的舉子放大膽子,有什麼想請教的直接上前。

熱鬧到黃昏時分,一眾舉人都領到了自己的文牒,鹿鳴宴才算真正的結束。

后頭散了席,出了布政司衙門,穆二胖總算呼出長氣,看著沈傲霜道:“宴席期間,你突然出聲了?當時我后冷汗都冒出來了。”

沈傲霜囫圇地回答了一句,眾人都沒聽清,只當他是自己也后悔了,便都不忍心說他了。

Advertisement

衛奚又道:“最開始對答,王尚書問沈兄最,后頭在飯桌上,他關心了眾人,卻唯獨沒有和沈兄發問……”

梅若初接口道:“但若王尚書不喜沈兄,在他想得到答案的時候,第一個看的卻又是沈兄。并不像是對他不喜的模樣。”

心思縝的二人把方才席間的境況一一分析,心大的衛恕和崔斐聽了都有些恍然——剛他們是坐在一桌吃的宴吧?怎麼席間還發生這麼些事兒了嗎?

幾人說著話回到了書生巷,沈翠和勞不語這邊也把行囊收拾的差不多了。

畢竟此時距離明年會試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了,沈翠想著先回了青州府修整幾日,便該定下上京的時間了。

京城路途遙遠,也需要時間置辦行禮。

而且離開書院的時間也有些久了,也擔心年們被法則影響,便準備及早

這方面的事年們素來都是聽的,因此回來后也沒有多問,只把今日的見聞講給和勞不語聽。

知道王尚書不止輕而易舉解決了謠言風波,更是難得的和藹可親,沈翠便也徹底放下心來。

翌日一早,崔斐留下崔家的下人和屋主接,一行人便踏上了回青州府的歸程。

第182章

離開臨南府之前,穆二胖他們還按著禮數,帶著禮去拜訪了一趟劉學政。

說來在劉學政手底下過了那麼久,穆二胖他們卻還未曾見過劉學政,幾人親自去學署送薄禮的時候,還想著或許能在劉學政卸任之前,見他一面。

畢竟有了王尚書這珠玉在前,他們難免想著,或許劉學政也如王尚書那般和氣。

Advertisement

不過門房沒讓他們進去,只把茶葉和點心收了,說:“我們老爺最近正在忙著整理手頭的事務,后頭好和新上任的學政接。最近是一位客人都不見的,請幾位舉人老爺莫要見怪。”

穆二胖幾人自然都道不會,后頭門房又給了一些回禮,說是劉學政特地準備的。

回禮同樣簡單,就是時下書生幾乎人手都會備著的一條方巾。

不論是材質還是繡紋,都很常見。一看就是劉學政讓人大量采購之后,放在家中用來打發所有上門求見之人的。

回青州府的路上,眾人談起這件事,衛奚道:“看來劉學政跟王尚書一樣,都想著要避諱一二。”

那會兒王尚書說主持完鄉試后立刻就要回鄉,后頭聽說是連夜就離開臨南府了。

其實皇帝特地指派他過來臨南府主持鄉試,肯定是留了日子讓他歸鄉,藉他的思鄉之的。

不至于說連一夜都等不了,要他老人家冒著夜趕路。

所以急著歸鄉雖也是真的,但另一層意思,就是王尚書不想跟本屆舉子有任何私下接

畢竟后頭的會試主考雖不是他了,但整個在京城舉辦的會試、殿試等,都是由禮部持的。

這會子鄉試,流言四起的時候,旁人尚且會站出來說他老人家那樣的地位,不至于在鄉試這種級別的考試中弄鬼。舉人而已,難道還能對王尚書有什麼裨益不?總不可能他老人家這把年紀,這種地位,還會把鄉試中會出現的賄賂看在眼里,而不顧自己一輩子的清譽和聲吧?

Advertisement

但若是會試和殿試呢?

這里頭考出來的,一般可都是直接授仕了。牽連可就非鄉試可以相提并論的了。

加上京城又是天子腳下,這上頭要是傳出什麼流言,怕是即便是王尚書也有的頭疼。

劉學政卸任之后,同樣是回禮部任職,王尚書需要考慮的問題,自然也是劉學政需要考慮的。

所以梅若初也贊同道:“劉學政這般,其實也是為著我們好。”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