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嫡女不乖 第212頁

《重生之嫡女不乖》 第212頁

太后微微斂了笑容,緩緩問道,“皇兒,今年員調之事,為何久久懸而未決?原本應當在正月里就定下來的事,先以加開恩科為借口,拖到三月,結果到七月了,還有許多職務未曾變。”

小皇帝忙解釋道:“皇兄說,今年加開恩科,本就比往常大比之年要倉促,要仔細斟酌考察,自五月以來又一直大旱,京畿的田地荒蕪近半,若是再不下雨,恐怕秋后的收,只會是往年的兩三,如今朝野上下都在同心協力抗旱,想等旱qíng過去再說。”

太后沉默了片刻,方笑道:“現在的確是以旱qíng為重,但是皇兒,這次員調歷時太久,對皇兒恐怕不利,哀家揣測著,你皇兄只怕在暗中大了手腳。”

小皇帝擰起濃眉想了想,問道:“已經變了的員,上回孩兒將名冊jiāo給母后看了,母后您不是說沒有問題麼?”

太后道:“此一時彼一時,布置員,也要時間的。”

小皇帝贊同地點了點頭,然后問道,“請教母后,有何良策?”

太后卻不答反問,“難道皇兒心中沒有一點盤算麼?”

小皇帝道:“自然是在朝中多培養忠心的大臣,在重要的職務上任免忠心之臣,只是人心隔肚皮,孩兒從未與朝中員接近過、jiāo流過,只能從考績表上考察能力,對于人品卻是一無所知。況且,人一旦久居高位,就難免生出貪念,只怕等朕親政之時,這些人也了不思進取,只圖樂的貪

太后贊許地看向小皇帝,連連著他的脊背道:“皇上能想到這一層,可見是長大了,哀家甚。”隨后揮退左右,才小聲道:“按前朝的慣例,帝通常要滿十八歲才能親政,因此在這六年之中,任免員要極為小心謹慎,不可讓此為他人培植勢力的工。別的員自然都有自己的小盤算,但是自家的親戚卻是不會背叛皇兒的,比如你外祖家、你的皇后的母族。這些人的榮耀都是系在你的上的,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個道理哀家從小就跟皇兒你說過無數次,皇兒還是要用心記下。”

Advertisement

小皇帝倒是沒反駁,只低頭將杯中的冰鎮果子飲盡,先朝太后出一個心滿意足的、帶著幾分稚的大大笑容,才蹙起小眉頭,略有些擔憂地道:“并非孩兒不相信母后,而是古有明訓,外戚不可職權過大,任用一人兩人自是無妨,可是用得過多,孩兒怕一提出來,就會被閣諸大臣給反駁回來。況且,外戚若是辦錯了事,還會有損母后的威嚴,憑這一點,就應當更加謹慎。”

“若是辦錯了差,該怎麼罰就怎麼罰,該降職的就降職,該免的就免,只要從家族中再挑一個頂上,便是了。總之重要的職位上,必須是皇兒的親戚,這樣才保險。”太后回答得斬釘截鐵,又聲勸說道,“皇兒,你是一國之君,雖然年,也未親政,但有時說話要有氣度。賢人也云,舉賢不避親。若是朝臣們反駁你,你就這般反駁回去,若你應付不來,讓呂得旺隨時來請母后便是。”

說著拍了拍手,魏公公立即現,跪地候命。

太后吩咐了一聲,魏公公忙從室捧出了一只小扁匣,雙手奉給小皇帝。太后指著匣子道:“這里面是哀家篩選出來的族中帥才,可以擔當的職務,也寫在后面,皇兒看了后,斟酌著用吧。……此等大事,你皇兄和四位輔政大臣,本也應當問您的意見。”

這話的意思,就是要小皇帝態度qiáng一點,將這些幫手安cha進朝廷之中

小皇帝點頭應下,示意乾坤宮的太監總管呂公公接下匣子,才憂心忡忡地道:“孩兒十分擔心今年的旱qíng,想親自去天壇祭天求雨,已經通知禮部著手準備了。”

太后怔了一怔,略有些不滿地道:“此等大事,如何不先與母后商量一下?”隨即覺得語氣太生了一點,又笑道:“皇上民如子,是百姓之福啊,也好,記得多派些林軍掃清道理,免得讓心懷不軌之人,有機可乘。

Advertisement

小皇帝一臉激地道:“多謝母后警示。”

母子倆又聊了會子,小皇帝擺駕去了書房。呂公公是自小服侍小皇帝的總管太監,算是小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他跟進書房之后,忙將匣子呈給陛下,然后垂手退至一邊。

小皇帝吩咐了一句,“請翰林院韓大人。”

韓世昭自上屆恩科高中進士之后,便進了翰林院,擔當了一名從五品的侍講學士。舉凡閣必出翰林,翰林院的職務雖然不高,但卻是最接近皇帝和朝廷的權力核心之,也給了小皇帝隨時招他來商議政事的便利。

韓世昭很快便到了,小皇帝將匣子打開,展開里面那張鵝huáng的簪花素箋,飛速地掃了幾眼,角便勾起了一抹嘲諷的淺笑,漫不經心地拋給韓世昭,“你瞧瞧。”

韓世昭也飛速地掃了幾眼,含笑道:“不是蘭家的孫輩、就是旁支,或是蘭家的親信弟子,亦或者是太后的外家曾家的人。果然既是太后的心腹,又不違背當初老定國公的誓言。”

當初定國公府出了一位皇后兩位王妃,榮寵一時,老定國公為表自己絕無外戚坐大之心,便上表請辭,言道定國公府嫡系三代不再朝為。從老定國公算起的話,到了太后的孫輩,已經出了嫡系三代,可以朝為了。

小皇帝著沒長的下,哼道:“不知這些人,在朕親政之后,能幫得上朕多。”

韓世昭卻是溫和地一笑,“古往今來,多明君,令天下歸心,縱使是敵方的心腹,也拉攏過來為其效力,何況是這些貪慕榮華的貴族子弟?想必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再過得幾年,這些人中,愿聽太后之命的,誰知道還能剩下多。”

Advertisement

這馬屁拍得舒服,小皇帝淡淡一笑,“你說的這都是明君,朕可不知辦不辦得到。”

韓世昭拱手作欽佩狀,“陛下何須擔憂,用人講究的是攻心之,陛下卻是最擅此道,小小年紀就能哄得臣等為陛下效力,收服他們幾個算得什麼

小皇帝笑啐了他一口,“你奉承朕。”隨即想到一事,又斂容道:“母后似乎已經懷疑逸之了。”

聽罷太后要抬舉逸之之事,韓世昭只是淡笑道:“既已懷疑,不用逸之只怕太后更疑,而且攝政王也會起疑,不如就依言,給逸之一個閑職好了。

“朕也是這麼想,你去告訴逸之,他的好日子到頭了,別想天在家抱娘子了。”小皇帝笑了笑,將素箋親手謄抄了一份,jiāo與呂公公道:“速遞至閣,請皇兄和閣老們斟酌采納。”

呂公公領了命,忙躬退出去,快步去了閣。

閣的從事垂手聽了陛下口諭,恭敬地接過裹著明huáng綢緞的小折子,呂公公這才轉書房服侍皇上。而那名從事卻先悄悄將折子又謄抄了一份,才將皇帝親手所寫的那份遞給攝政王置。

謄抄的那份名單,很快到了太后手中,太后仔細地看完,這才凝起了眉目,jiāo給了正陪坐在一旁的兄長,如今的定國公蘭永康。

蘭永康拿著紙張細細看了一遍,便陪著笑道:“與我們商議的是一樣的,看來陛下還是十分依賴太后您吶。”

太后卻不是這麼認為,“大哥莫不是糊涂了?選秀的事皇兒便多次阻撓,為的還不就是日后自己能親自挑選皇后?你也曾說,皇帝,越來越有主見了。這回員調之事,怎麼這麼快就應允了?若是他改了一個兩個,或是勾了一個兩個,哀家還寬心一點,可是他全盤接!……只能說他現在越來越有城府、越來越沉得住氣了。”

Advertisement

太后不免憂愁,皇帝雖然現在還聽自己的,可是再過三五年呢?再過個十年呢?不,不用十年這樣長,只需再過幾年,皇帝冊立了皇后、分封了后妃,這后宮之中的格局就會大變了。外戚能在朝中占據的職位本就不多,若是再多來幾方的外戚,蘭家和曾家的容之地就更加狹小。所以,皇后必定要出自蘭家!

一想到蘭家的孩兒,太后就不由得想起了蘭淑云,心中又是一陣煩躁,吩咐魏公公道:“去佛堂把蘭小姐帶過來,讓定國公領回去好好調教!沒沒臊,哪里象個大家閨秀?”

蘭淑云的事兒,蘭永康已經聽說了,心中也是極為不滿,這個蘭淑云是他庶弟的孫,自養在庵里,怎麼學會了青樓子的作派?

他卻是不知,自從太后盤算著往楚王府送個人,把主意打到蘭淑云的頭上之后,就刻意派了兩位教養嬤嬤悄悄去庵中教養蘭淑云,所學的容,不是禮儀規矩持家理事,還包括如何相夫,如何抓住夫君的心宮中嬤嬤教的有些法子,并不比花樓里的老鴇子差。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