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一品代嫁 第441頁

《一品代嫁》 第441頁

九煉想了想:“陸卿的長早已出嫁,如今隨夫在云南某縣令任上。”

云南那地方百夷混雜,其局勢也不比西北強多,那種地方的縣令可不是什麼好差事。陸家長肯隨夫上任,至是個能共患難的。有如此,陸家的家教應該不壞,那陸姑娘按理說也應該差不多的。

“既然陸家有意,明天就派人回去送個口信。”若救人能救出一段好姻緣來,那也是許瑾的福報。

許瑾的親事主要還是許良圃和許夫人拿主意,許碧管不了,倒是對那天晚上抓住了人群中另一名馬匪的人比較興趣。

“那是監察史盧節,前盧太子妃的親弟弟。”

當年袁太后為兒子擇妻,自然是挑好的,雖然不宜選那些手握大權的人家,但盧氏也算族。盧節本人二十五歲就中了進士,算得上年輕俊彥,只是沒多久太子就中毒亡,盧家原本是未來皇后之家的,卻一下子失了勢。

盧太子妃之父母大概是打擊太重了,相繼而亡,盧節這一守孝就守了好幾年,直到今上登基之后才孝滿起復,在都察院做了監察史,前兩年都在川陜那塊兒巡視呢。

雖然盧家這承恩侯沒做,但畢竟還有個外甥敬郡王,因此盧節做史也敢干的,聲亦是不錯。如今敬郡王升為親王,還要出宮開府,袁太后總怕沒人照顧,皇帝便將盧節調回京城,升他為都察院經歷。

“盧太子妃的親弟弟啊……”盧家這些年看著不如袁家煊赫,主要是沒有出一個袁翦那樣有大名的人,但族中為者并不。眼下敬親王要開府,盧節回京,是不是盧家又要起來了呢

Advertisement

其實覺得許瑾好的,并不只是陸卿。梅若明就在父母面前夸贊了一下許瑾,而且,不只是為許瑾那天晚上的英勇一撲。

“許公子淳厚寬和,讀書亦十分刻苦,學問頗為扎實,只是尚未開那一靈竅。”在指導別人讀書上,梅若明可是個中好手,更何況那天晚上許瑾向他和梅若辰請教了不問題,他也看出了許瑾的問題之所在,“他所就讀的書塾,先生教導得略刻板了些。”有些相關的知識,因與應試無關的,先生都不講。可是在梅若明看來,知道這些知識,卻可以類旁通,開闊思路。許瑾缺的,就是這個。

“如今有些書塾,確實太過功利。”梅大儒也點頭。他來京城半年,京城外的大小書院走了個差不多,確實現在很多書院就盯著應試,總以本書院教導出多秀才、多舉人、多進士為榮,但在梅大儒看來,所謂教書育人,絕不僅止于此。

梅太太卻沒被什麼書塾轉移注意力,在這方面,人從來都是敏些的:“明兒,你的意思是——”

梅若明也從教書育人上拉回了注意力:“我只是覺得,許公子可為良配。”

“可許家有在宮中……”梅太太知道許良圃不過是個沒前途的翰林,這許公子說得再好,十六七了還只是個生,比起的幾個兒子來簡直天差地別,如何能把兒嫁給他不過這話當然不好直說,便提起了許瑤,“老爺不是說,咱們家不能跟那樣的人家結親”

梅大儒沉道:“許家倒不足為慮,只是許翰林此人德行……”別看許家生了皇長子,這本算不得什麼,若是許氏老老實實的,將來皇長子一個親王總是跑不了的,許家也能跟著沾。不過許良圃這人德可不怎麼樣,梅汝清有些看不上。

Advertisement

梅若明撓了撓頭,他倒忘記了許瑾還有這麼個不怎麼高尚的爹了:“兒子只是覺得許公子為人不錯。且瞧著妹妹素日與許家也有來往……”而且許瑾是肯沉下心去讀書的,如果開竅的話,在梅若明看來,考功名中進士并不算太難。

而且許家還有沈家這個姻親呢,就算兩家關系不是太好,也是姻親。而且看許瑾與沈夫人的關系似乎還不錯,這對許瑾將來的前程也是有好的。

梅太太看丈夫竟然好像真的在思考長子這番話,不由得有些急了:“既然許翰林不好,那可不行。再說,皇長子現在還養在袁昭儀宮里呢!若是咱們家跟許家做親,別讓娘娘誤會才好。”

梅若明也只是這麼一說。小妹年紀也不小了,他看見一個不錯的年輕人,當然就會向父母順口提一提。不過被母親這麼一說,好像確實不大合適,畢竟他們姓梅呢,當然是支持皇后的。

梅大儒倒是道:“皇后睿智,不會在意。”不過他也只是這麼一說。聽兒子這麼一說,許瑾倒也的確是個不錯的孩子,但也沒有好到就讓他立刻嫁的程度,“罷了,也不急于一時,看看再說罷。”

梅太太這才松了口氣。還是悉丈夫的脾氣的,這般說,就是暫時將此事放下,并沒有多要與許家聯姻之意了。

不過,兒的年紀確實是不小了,哪怕上頭還有三個哥哥,兒家的花信耽擱不起,也得想法子,快些給兒定一門親事了。

“老爺,若是請皇后娘娘給婳兒擇一門親事可好”能被皇后挑中的人,出必是好的。

梅大儒微微皺眉:“這等事,還是不要麻煩娘娘的好。”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