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周令:開局抄詩就名揚天下 第2卷 第281章 神童

《大周令:開局抄詩就名揚天下》 第2卷 第281章 神童

“大善。”

閣樓中的郭長山須大贊道:“穆公有一位了不起的外孫。”

“李侯爺一番話,令人振聾發聵,老朽枉活幾十載。”有老者慚愧道。

“天生的師者……”

聽著贊嘆聲,穆老爺子本就直腰桿,又,滿面紅的臉上越發紅潤了。

他沒有說什麼,“不敢”,“過譽了”之類的話,只是不斷向眾人舉杯。

他的外孫絕對當得起這一番夸贊。

不大的閣樓之中,贊揚之聲不絕于耳。

李牧的一番話,同樣也讓其余各國才子深思。

“看來我們不能拿同等的份去和李侯爺對比了。”有唐國才子嘆道。

他們一直把這位詩仙當作同輩來做比較,如今看來是大錯特錯。

當眾人細想之后才發現,李牧無論是才華心境,還是份地位,已經達到了他們所需要仰的地步了。

早早的便已經是金榜題名,為一方。

而如今更是以讀書人的份馬上封侯,完了多人的終極夢想。

另外一名才子放下手中的酒杯,看著掌的大周才子,豪氣道:“既然如此,我等也各自拿出最好的詩詞,與大周才子爭鋒。”

“宮兄說的有理,如今大周這位李侯爺已經不是和我們一個層級,那就給前輩們去頭疼吧,我等只需和年輕一輩的大周才子較量便是。”

“此言甚是有理。”

一眾唐國才子開始提筆。

不但唐國才子這麼想,其他諸國才子想通之后,也都紛紛開始舞文弄墨。

隨后,集賢苑中便開始了激烈的詩詞比拼。

今夜來的皆是文采出眾之輩,更有他國才子在場,誰也不愿意輸陣。

直到此時,西山詩會才算是真正熱鬧起來。

Advertisement

不消片刻,便已有佳作開始在苑中流傳觀看,相互品評。

隨著時間的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箋紙傳出,或有好的詩詞,便會傳到閣樓之中。

一眾文壇宿老開始點評,隨后便會有小廝送到舞臺后方,由今夜被邀請而來的歌開始唱。

樂聲中,也有小廝拿著詩詞朝著別院外走去。

門口早有各個酒肆茶樓,青樓歌坊的伙計等候,接到詩詞時候,便傳向四方。

沒有接到邀請的才子們,若有好的詩詞,同樣可以傳到西山詩會。

每年詩會皆是如此,詩詞都是在城中各地流傳。

只不過今年有名的才子文人都匯聚在了西山詩會,其余的也就只能稱作是聚會而已。

別院門前的畫舫之上,已經等的無聊的學子們神一振,他們酒水都快喝飽了,總算是有詩詞傳出了。

閣樓中,李牧也坐在桌前跟著一幫老頭傳閱才子們的詩詞,不但傳閱,還需要做出點評。

還不時和耳背的公孫羊互相的換意見。

“您老覺得這首詩詞如何?”李牧拿著一張箋紙湊到老頭跟前,問道。

公孫羊看了過來,揪著稀疏的胡須,點頭,“這個字不錯,有些登堂室的覺。”

李牧點頭,照著老頭的話,在后面寫上一句,登堂室。

寫完后,拿過另外一張,繼續問道:“這一首呢?”

“甚好,甚好,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李牧心中有數,拿過箋紙寫上甚好二字。

接著又是下一首。

老頭看了一眼,給出評價,“嗯,這字有待提高。”

李牧拿過,開始點評。

一連點評數張之后,公孫羊一臉奇怪的看向他,斟酌開口道:“李侯爺對詩詞的點評,倒是......倒是有些不同。”

Advertisement

“您老何出此言?”李牧不,微笑問道。

“李侯爺這......?”公孫羊遲疑著,言又止。

“您老但說無妨。”

“侯爺點評的好像和老朽說的一樣。”

“被您老看出來了。”

李牧哈哈一笑,早就打好了腹稿,開始胡謅,“練字如練的是心,字都練不好,又怎麼能有心境寫出好的詩詞?”

“詩詞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是因為它有涵,而這個涵并不只是簡單的形容詞、比喻詞、辭藻,更多的還是現了一種意蘊。”

“李侯爺大才。”

俗話說,一法通,萬法通,公孫羊是書法大家,對儒家詩詞文章同樣理解深刻。

李牧的話也不算全部是胡謅,自古皆是如此,能寫出流傳千古詩詞的詩人,一生經歷都很坎坷,心也早早沉淀了下來。

而想要把字練好,就得有一顆平穩的心,日復一日的練習。

好的詩詞皆由文壇大佬們點評而出。

還有一些詩詞是不需要點評就知道好與不好。

就比如傳世詩詞可引發天地異象。

但同樣,上好的佳作同樣能引發天地共鳴。

此時的一座風亭中,一名三十多歲青學子已經提筆站在原整整半個時辰,一直未曾下筆。

周圍很多才子有所注意,皆是疑,不明白這位今夜緣何出現在此。

江南郡的讀書人,很有不認識這位布學子的。

這位有過驚人的天賦,而又很平庸。

眾人看向他的眼也有些復雜,有敬佩,有憐憫。

這名學子名范生,出生于江南郡的書香世家,有著一段傳奇的經歷。

五歲的時候便已經讀儒家經典,六歲能出口章,詩詞一道更是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七歲便已是生。

Advertisement

而且是大周百年來最年紀最小的生,稱之為神也不為過。

曾經名傳整個江南郡,被當時的云麓書院的院長收為關門弟子。

大家都以為這范生從此以后會一飛沖天,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神就像到詛咒一般,變得越來越平平無奇,甚至平庸。

參加科考,屢試屢敗,年年名落孫山。

沒人知道為什麼,就連他的老師,那位云麓書院的大儒也是不明所以。

這位曾經的神,一生參加科考無數,至今還是生。

讓人唏噓不已。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