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214.第214章 達成一致,隆中驚變

同一時間,正當蔡瑁被蔡諷一陣言語輸出之時,諸葛亮已經返回傳舍之中回話。

聽著蔡諷夜裡便要會見自己,秦瑱便對諸葛亮笑道:

“由此可見,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蔡德珪雖不智,吾見蔡公卻有一番決斷。”

“有此公持家,不怪蔡氏如此興盛!”

諸葛亮聞言,自是微微一笑道:

“比及蔡府君,蔡公雖老邁,卻也爲老持國之人!”

“便連我丈人黃公提起蔡公之時,也是讚不絕口。”

見他這般言說,秦瑱那難以抑制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來。

要說這一次到荊州,他最想見的人,除了周不疑,就是孔明的媳婦黃氏了。

畢竟據《襄耆舊記》記載,其父稱其長相醜陋、黃頭髮、黑皮,才華可配孔明。

鄉間也有“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的諺語流傳。

他倒是很好奇這黃氏長個什麼樣子。

須知這個黃氏的生母乃是蔡瑁的大姐,按基因來說,也不至於長得很醜纔對!

如此想著,他便對孔明笑道:

“說來黃公也是沔南名士,理應前去拜訪,不知現居何?”

諸葛亮自也不知秦瑱所想,還以爲他真有意拜訪自己岳父,便道:

“丈人現居襄城西,說來龐公家中也居於此。”

“若先生有意拜見,或許可順道見見士元!”

“如此自然更好,免得四奔波矣!”

秦瑱想著,既然都聚在一,索全部見一見。

連帶龐統、石韜、孟建、崔均等人一道見之,即便現在不肯投,以後也好徵召任用!

二人如此說著,時間轉眼便已夜。

是夜,蔡府之張燈結綵,到了地方,蔡諷降階相迎,一路將秦瑱引家中。

Advertisement

及至堂上,便見蔡瑁來迎,親自給秦瑱整理坐墊,又請秦瑱上座。

看著蔡瑁這般模樣,秦瑱就猜到了,多半是蔡諷又對蔡瑁說了什麼,便一臉笑意道:

“自我城中,蔡兄連日招待,著實辛苦,小弟心中愧甚!”

蔡瑁聽得此話,自知秦瑱促狹於他,正笑道:

“正如賢弟所言,弟妹姓蔡,吾亦姓蔡,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說來也巧,吾聞弟妹單名一個琰字,吾有一弟,單名也是琰字!”

“天下巧合如此,豈不是我兩家有緣?”

“哦?還有這等巧合之事?”

秦瑱聽著,心中也是一奇,雖說漢末重名之人不

可與他媳婦蔡琰重名的,他還是第一次知道。

但見蔡瑁主攀親,他又看向了蔡諷笑道:

“說來雖巧,卻有其緣故在其中。”

“我聞蔡氏之祖,喚爲蔡叔,昔日封於魯國,先秦之時,爲濟蔡姓。”

“若論吾丈人蔡師,乃是出自此脈。”

“襄蔡氏,卻也是出於此,而今同名,正是殊途同歸,當一家之意!”

蔡諷見他說得頭頭是道,不由須笑道:

“子瑄學識果然不凡,若論我蔡氏祖上,實則與蔡中郎也屬一家。”

“奈何後人開枝散葉,沒了聯繫。”

“故今見子瑄前來,我便對德珪笑言道,吾蔡氏佳婿至矣!”

“不料此子竟言何外臣屬之言!”

“老夫思慮,如今爾等雖然仕於兩地,卻都是漢臣,豈言外?”

“且子瑄爲我蔡氏之婿,又非外人,哪裡虛顧及那些虛禮。”

“由是老夫訓斥一番,特他來與子瑄奉茶。”

“也有心讓他知曉,國雖大,家法不可廢也!”

Advertisement

“家人遠來,正是幫襯之時,不可拒之於外!”

秦瑱聽得此話,一時暗道蔡諷這老頭子有水平,當即點頭笑道:

“蔡翁說話卻與小婿相同,故此番在下前來,便借親家之力!”

“因是眼下天子下詔討賊,小婿奉命前來接洽。”

“我思慮此國事也,正當舉賢不避親,求蔡翁幫忙出面督促使君出兵。”

“如此兩家協力討賊,即可小婿此次之任,又可全使君之名,不知蔡翁意下如何?”

蔡諷見他開門見山,以小婿自稱,不由暗自點頭,心說這小子順桿上爬,好個玲瓏之心。

與之相比,他兒子便死板了許多,沒有這等靈

若非秦瑱已經娶了蔡琰,他還真想收下當個婿!

如此想著,他便看向了蔡瑁問道:

“子瑄之意已然言明,不知劉景升現在何意?”

蔡瑁一聽這話,便直接言道:

“父親,說來此事還有些不巧,因是眼下江南未定,使君暫時沒有出兵之心。”

“雖說王命在前,劉豫州又與使君爲同宗,但也著實力有不逮,恐難事!”

蔡諷聽著此言,自是點了點頭,看向秦瑱嘆道:

“子瑄也聽到了,老夫早已退,並不關心國事。”

“雖爲長者,卻也難爲此事啊!”

“吾亦甚喜子瑄前來,但恐無力爲之。”

秦瑱看著這兩父子打配合,便是眼睛微瞇,心想荊州還有你蔡家搞不定的事

別說督促劉表出兵,就算現在就兵諫,那也完全沒有問題。

而從蔡諷的態度來看,蔡家絕對是有意和他們打好關係的。

不然絕不會讓蔡瑁改變態度,變得這般主親近。

現在打太極,那就說明蔡家還有條件沒有說出來。

Advertisement

但這個條件他不能主探,得先讓蔡家說出來,他才能更好的應對,想著他便對旁的諸葛亮使了個眼

諸葛亮自也機敏,一見秦瑱看向自己,便對蔡諷道:

“雖說蔡公已然居,可舅父還在軍中。”

“便是勸解不能,也想想辦法,不然我等返回之後,實難覆命!”

蔡諷看他二人如此,就再度看向蔡瑁道:

“孔明之言也是,德珪你好歹是個長輩,也算昭姬之兄,速速想個辦法!”

“切不能讓子瑄與孔明爲難!”

蔡瑁見狀,就裝作一臉爲難之,思慮許久方纔道:

“若說辦法,卻也不是沒有!”

“因當前我軍著實有些困難,使君難以出餘力。”

“不過若是能與使君結親,那或許便能勸服使君!”

“吾聞玄德公至今無子,不知此事有諸?”

秦瑱聽到此,頓時便出了一臉笑意,合著蔡家是在打劉備的心思!

先結親劉表,再結親劉備,蔡家當中間人。

以後無論是誰倒了,蔡家都不會衰敗,這算盤打得利索啊!

可這蔡氏劉備並不能娶!

因爲蔡家的勢力在荊州已經足夠龐大,來日他們取荊州還是要用到蔡氏!

眼下他和蔡家親近,再加上孔明的關係。

這會導致以後蔡家的勢力極膨脹,直到破壞麾下平衡的程度。

到了那個時候,誰還敢蔡家?誰還能蔡家!

一旦蔡氏生子,那又是一番權力爭鬥。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便搖頭一笑道:

“說來德珪兄有所不知,吾主劉豫州兩位夫人皆已有孕。”

“現在雖無子,但等到明年,或許便有了!”

Advertisement

蔡瑁聽著這話,一時神一怔,他本想借劉備無子之言來說親事。

沒想到秦瑱會這麼回話,莫非是不願他蔡氏和劉備結親?

猶豫之間,他嘗試的嘆息了一聲:

“原來如此,我本想舍妹正值嫁娶之年。”

“若是劉豫州無子的話,或可與我蔡氏結親。”

“這般兩軍結爲親家,二君互爲連襟之親,或可以此說劉使君!”

“若不爲此,吾亦難以勸解使君!”

說著他眼睛自是瞟向了秦瑱打量,秦瑱卻也裝作一嘆道:

“原來如此,若是兄有此意,也是一番好意。”

“可我主未必會答應此事!”

“再者,吾見劉牧頗爲忌憚我軍,就怕即便提出此事,也會引得劉牧反!”

“不如這般,吾且回去寫封書信,往淮南問之。”

“兄也可去探探劉牧口風,但得二君允許,此事或可矣。”

“不過書信來往終究要費一番時日。”

“須知現在已近秋收之時,無論劉牧出兵,還是我軍出兵皆不可繼續耽擱!”

“還蔡兄多多擔待,替我軍想想辦法,不可因私廢公!”

他並不會答應蔡瑁的請求,但也不會拒絕。

反正蔡氏已經心,他就不信這個親不結,蔡氏就會翻臉,左右就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他這一番言語下,蔡瑁這件事暫時談不攏,當下只得笑道:

“子瑄此言極是,便賢弟不言,爲兄也當盡力行事!”

就這樣,兩人互相笑著,之中便達了某種一致,再無昨天那般濃濃的火藥味。

隨著一場宴席過後,秦瑱便和諸葛亮行出了蔡府之中。

臨走之前,秦瑱又給蔡諷送上了一些禮,比如淮書,又比如老花鏡。

這個老花鏡乃是秦瑱用玻璃工坊中型的玻璃所制。

略分爲了三個年齡階段,爲四十五歲、五十歲、六十歲。

雖然難以確定度數,但可以通過試用的土辦法調試鏡片的薄厚。

經過幾個月打磨,已然可以作爲商品售賣。

蔡諷年紀本就大了,正是老眼昏花,見得這鏡片晶瑩剔,又能清楚視,便即大喜。

又令人取了十幾鎰金當做謝禮,回贈了秦瑱。

對此,秦瑱自是笑而納之,隨之便帶著諸葛亮返回了傳舍之中。

次日清晨,眼見劉表還未回覆,秦瑱便在諸葛亮的帶領下,讓陳到、魏延等人護衛,來到了隆中之地。

雖說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示自己躬耕於南,但實際上隆中卻在襄城西南方向。

此地背靠峴山,北沔水,乃是一塊風水寶地。

一行出城外,便見一片片黃燦燦的稻田。

秋風吹過,稻草拂,顯出了不老農正在田間勞作。

見得此狀,秦瑱不由對諸葛亮笑道:

“吾聞此地喚作隆中,想是葛氏居所也在此!”

“不知子瑜現在又在何?”

諸葛亮聞之,就對秦瑱道:

“學生家便在隆上臥龍崗。”

“據此地約莫四五里路,昨日學生已去信兄長言說先生已至。”

“現在多半應在家中等待。”

“在往家之前,可先往黃公家中,再至龐德公府上,便可見得兄長!”

聽他早已安排妥當,秦瑱即點頭一笑。

暗道孔明能力上真沒的說,不管是主政還是當書,都是一把好手。

說完之後,衆人便朝著隴上行來,一路行至林中,忽逢一片竹林。

之下,竹影雜,約可見遠矗立一間茅草屋。

到了這裡,諸葛亮腳步也輕快了不,對秦瑱笑道:

“先生,那草屋,便是黃公居所矣!”

秦瑱瞇眼一看,一時暗驚,還真是一茅草屋,四面皆黃土牆璧,獨房上以茅草覆蓋。

他心說這些黃承彥虧得是個名士,家裡竟窮這樣!

正想著呢,忽聽一陣穿林打葉之聲響起,咻的一聲,便從林中出了一支箭矢。

秦瑱還沒反應過來,魏延、陳到等人便已是大呼道:

“有刺客,速速護衛軍師!”

瞬息之間,數十個親衛便上前將秦瑱和諸葛亮團團圍在其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