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

關於建立學校這件事,秦瑱也算是謀劃許久。

自從昔日諸葛亮提起之後,他便細細思考。

要想普及教育,學校當然是要建立的,不過若只是一所貴族學校的話,完全沒有那麼麻煩。

既然要建,那他就建立一所新式大學,效仿以後的燕京大學,招天下名師學校擔任教授。

其中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都是他想要請來的教授人選。

因爲這三人與一般的經學大師不同,教導的可都是一些極爲實用的知識。

畢竟荊州得上名字的大才,或多或都與這三位有關係。

而今天一見黃承彥,他就知道自己這一次算是來對了!

要想建立新式學校,這些士的幫助是必不可的。

可他一番誠摯的話語雖然讓黃承彥心,可終究只是空口白言,沒點實際的東西。

黃承彥想了一會兒,便皺著眉頭道:

“老夫雖在荊州居,卻也聽過秦君手段!”

“料想憑秦君由此,建立一所學校卻也不難。”

“只不過按秦君設想,這學校中當有諸多教授,如今僅憑你我兩人,如何可此校?”

“不是老夫不信秦君,自是如此空口白言,卻難老夫信任。”

秦瑱見他這般,自是微微一笑道:

“若依黃公此言,則儒家當不至於今日!”

“須知萬事開頭難,難便難在知而行之。”

“吾觀天下能事,當皆先有其心,後有其行,只需心堅韌,持之以恆,則未有不之事也!”

“昔日孔子傳道,先有其道,而後有弟子。”

“如此開枝散葉,方有當今儒學之盛。”

“若孔聖傳道之時,只因吾道甚孤,便即知難而退,則儒學當歿矣!”

Advertisement

“及至如今,此校如我所想,先有黃公。”

“黃公若有此心,自當與我助力,而後再有羣賢,方可得建。”

“黃公豈可因我言之無,而拒之門外?”

黃承彥聽得這話,頓時須大笑道:

“當真好一張利,不怪我那妹夫如此惡之!”

“便算老夫認了此事,不知秦君又延請那些人前來治學?”

秦瑱見之如此,自是微笑道:

“除黃公之外,尚有龐德公、司馬德、華子魚、管安、邴矩、鄭文公、張公儀等。”

“這是我軍學校建立所需第一批教授,日後還會招募。”

“不知黃公以爲彼等可否爲我學校教授?”

黃承彥一聽,自然又是低頭暗思不已,秦瑱說的這幾個倒也都是一時名士。

可龐德公和司馬徽是他好友,這兩個未必能去。

華子魚便是華歆,正在擔任豫章太守,管管寧,邴邴原,都在遼東居。

只有鄭文公鄭渾、張公儀張範在劉備麾下做事。

也就是說,秦瑱說的七個人,起碼有五個都不一定會在。

但秦瑱這個人說話肯定有譜,不會說,這麼承諾必然有其依據!

思慮之間,他擡起頭來又問道:

“便算司馬德與龐德公遠去,秦君又準備如何招募華子魚、管安、邴矩三人?”

“這三人並不難招,只需得一人前來,羣賢便將彙集與我淮南之地!”

“我說此人,黃公必定相識,此人乃關東儒宗,弟子門生上萬。”

“只需我將此人請來授課,似彼等必當以我學中爲榮!”

面對秦瑱的言語,黃承彥不由再度一驚道:

“秦君所言之人莫非便是鄭玄鄭大家?”

Advertisement

如此說著,他一時手捻鬍鬚,暗自思慮,要是秦瑱真能把鄭玄請來坐鎮,那這新式學校還當真能建立起來!

畢竟鄭玄不同他人,不僅是儒學宗師,還通百家之學。

即便他們這些人不去,是一個鄭玄,秦瑱就能把學校給建立起來。

wωw▪ttk an▪C○ “可是鄭大家如今正在朝廷擔任大司農,君如何延請淮南教學?”

“此非黃公所能知也,總之吾見鄭大家未必真能留在許昌!”

秦瑱極爲肯定的看著黃承彥道:

“最遲明年,吾料鄭大家便會告老還鄉,彼時在下自會親自前去邀請!”

“現在不問他人之意,只看黃公又無此意!”

實際上現在的鄭玄相對原本歷程也有了一些改變。

在原本歷程中,鄭玄一到任之後便即辭職,告老還鄉。

可在這個時間線上,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劉備崛起的原因,讓鄭玄直接和老曹對上了。

自從當日陳國一別之後,就沒聽到鄭老夫子辭職的消息。

不過在秦瑱看來,鄭玄辭職是早晚的事

因爲在曹的掌控之下,朝廷裡面沒有鄭玄可以手的地方。

鄭老夫子作爲一個忠君國之人,絕對容忍不了老曹如此。

在這種況下,鄭玄要麼離開,要麼和老曹鋼。

而曹這個人並非那種輕易屈服之人。

隨著皇權力量增強,老曹很可能撕破臉皮,把皇權按在地上

到了那個時候,鄭玄即便有心也無力改變。

只要他們把時機把握好,把鄭玄拉到麾下也不是什麼難事。

現在的關鍵,是通過黃承彥撬龐德公、司馬徽等人。

兒黃承彥現在的態度和決定,顯得至爲關鍵。

Advertisement

他這番言語述說之下,黃承彥自是心不已,想了一會兒,便笑道:

“既是秦君誠摯相邀,老夫也不當拒人於千里之外!”

“但眼下學院還未建,老夫亦不當前去!”

“不若待得來日學院建之後,老夫再行,如何?”

見得黃承彥終於同意,秦瑱自也點頭一笑,心道這校長不好當啊,找個老師還要費這麼多口舌。

不過終究算是說服了黃承彥,雖然這老頭子不願隨行,卻也算他沒白來一趟。

當下二人又談了一會兒,聽說秦瑱還準備去拜訪龐德公等,黃承彥便起道:

“說來我與龐公已月餘未見,正當前去拜訪。”

“老夫可與秦君一道前去訪之!”

秦瑱一聽老黃要去,就笑著表示那好,趁著時間還早,咱們一路前往。

於是一行人便再度,朝著龐德公的居所行來。

不過即是前去訪友,黃月英就不便隨行了。

眼見諸葛亮纔來不一會兒就要離去,這丫頭自然有些依依不捨。

秦瑱見狀,便對黃承彥笑道:

“算起來孔明也將及冠,不妨待此番我等定下江東之後,便相約了婚事。”

“不然這般耽擱下去,也不知何日方纔可以婚!”

黃承彥一聽這話,則是似有深意一須道:

“秦君此言過矣,以老夫觀之,即便此次不,至多兩三載時間也可事。”

“吾那妹夫實非守土之才,早晚需要退位讓賢!”

見黃承彥如此言說,秦瑱反倒不好接話,只是臨行之前又特地向黃月英將元戎弩的設計圖借來一觀,默默記下之後,方纔再次前行。

這般再度行了二三里路,忽見林木豁然開朗,于山間建著一房屋。

Advertisement

黃承彥見狀,便遙遙一指那一房屋道:

“似那山前一家,便是龐氏居所,隔水而,則是水鏡先生居所!”

“秦君難得至此,可先孔明引著至龐家去。”

“老夫去喚水鏡先生前來一會!”

如此說罷,他又騎著小驢朝著河岸邊上行去。

秦瑱則是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又朝著龐德公的居所行來。

相較於黃承彥來說,龐氏的居所雖然大了一些,但也是茅草屋。

秦瑱看著這一間間茅草屋,不由一陣慨。

雖然後世對龐德公等人褒貶不一,有說是世外高人的,有說是沽名釣譽的,實際上這些人都十分簡樸。

就像黃承彥,家中連個僕人都沒有,簸箕壞了不是去買,而是自己手。

又如龐德公,人家是真的在下地種田。

不僅自己種地,還帶著兒一道種地,直到最後,甚至居鹿門,再也不出山。

這種人在魏晉之時顯得異常的多,但相比竹林七賢的消極避世,龐德公等人則是真的世高人。

思慮之間,他們便行到了龐德公家門口。

照例還是諸葛亮上前門,便見一個村漢一般的男子探出頭來,看是諸葛亮,便親熱道:

“孔明自何來,怎的不先知會一聲!”

這人便是諸葛亮的二姐夫龐山民了。

諸葛亮見是姐夫,便對示意了一下後的秦瑱道:

“乃因先生聞得龐公之名,今日特來拜訪。”

“不知龐公可在家中,能否爲先生引薦?”

龐山民聽得這話,便看了秦瑱一眼,笑道:

“可不巧,這幾日田間鳥雀甚多,父親驅趕去了,爲兄正在家中織網!”

“既是貴人前來,且先家中,待我去喚父親回來!”

秦瑱見他這般熱,又連道有勞,隨之在他的引領下又進了龐德公家中。

由此也見了諸葛亮二姐一面,只見其人模樣與諸葛亮三分相似,打扮就如普通農婦。

聽著秦瑱便是大哥口中的貴人,又連忙上前謝禮,秦瑱連道不敢。

不過孔明二姐一聽衆人還要去臥龍崗,便對其道:

“何須費那些事,既是到得家中,便於此歇息。”

“公公也是好客之人,安肯放先生離去?”

“汝且去喚大兄下來,一路在此吃了夕食再言!”

諸葛亮一聽也是如此,論起規模,他的草廬還比不上龐德公家中,可招待不了太多。

於是他又忙趕著天未黑,急忙上了一趟臥龍崗,又把諸葛瑾給找了過來。

時隔半年未見,諸葛瑾一見秦瑱,就顯得有些激

實際上他來這裡半年,日子過得也是頗爲寡淡,哪有在秦瑱麾下幹事充實。

但因爲諸葛玄是他叔父,又對他家有大恩,於於理,他都要在這裡儘儘孝心。

由是見得秦瑱,他便連忙問起了壽春之狀。

秦瑱見得麾下故吏,自然也是欣喜,見他發問,便道:

“壽春一切皆好,只慮如今孫策犯難,故伐之!”

“吾此番前來出使,便爲此事而來!”

“不過終究了子瑜,麾下有幹才,還子瑜早些返回纔是!”

諸葛瑾一聽秦瑱要討伐江東了,心中自是急不可耐,恨不得馬上回到秦瑱麾下。

但終究孝道爲先,只得表示爲長兄,當再守滿一年孝才能返回。

左右諸葛家已經在劉備麾下紮,他準備連帶堂弟和三弟一道帶去淮南。

秦瑱聽著諸葛瑾這意思,又忙問其堂弟姓名。

結果諸葛瑾直接表示,他堂弟名諸葛誕。

秦瑱聞之,心中自是暗驚,暗道這回可好,他本來只是想要諸葛兄弟。

現在錯,魏蜀吳龍虎狗三兄弟算是齊活了!

相比諸葛亮諸葛瑾兩兄弟,這諸葛誕也是一個人才,只不過就是年紀小一些,還不能大用。

當下他自是對諸葛瑾表示,都來都來,一家人就得整整齊齊的。

二人說話之時,屋外又響起了一陣笑聲,原來是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這哥三路上遇到,一路返回家中。

一時間龐家這一間屋已是羣賢匯聚。

見得這等景象,黃承彥索又對諸葛亮道:

“難得此地如此熱鬧,再去將汝那一衆好友喚來,今夜好生論道一番!”

諸葛亮聽著,只得暗自苦,又匆匆行出了屋中。

直到傍晚之時,又將石韜、孟建、崔均、龐統、龐林等人了過來。

看著這一屋子的人才,秦瑱自是心中喜悅。

什麼華,這就華,若是劉表請了這一羣人前去,他怎麼也不至於給劉表甩臉了!

當下他便不再端著,好生與衆人結了起來。

如此直到夜間,便收到了劉表傳來的消息,讓他明天再度會見,商議出兵之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