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

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

呂布抵達陵的消息,自然是瞞不過秦瑱的。

嚴格來說,陵城算是秦瑱的正後方。

淮南的一系列重鎮,沿著淮水南岸,分別爲壽春、曲陵、鍾離。

而秦瑱所在的鐘離就位於九江邊界的最東邊。

呂布在陳登的引之下,自東城殺淮南,然後調轉方向繞到秦瑱兵馬之後,就算是堵住秦瑱和西邊的聯繫。

面對這個消息,秦瑱採取的策略乃是堅守不

亦或是說,他要裝出不敢和呂布正面戰的模樣,繼續讓呂布朝著西邊前進。

自從當日擒獲張遼和高順之後,秦瑱麾下兵馬便減至九千餘人,反之俘虜卻有六千之多。

在這樣的況下,他按兵不,並不會引起呂布的疑

趁著這段修養生息的時間,秦瑱便開展了對高順和張遼的勸降工作,嗯,或者說,是對張遼的勸降工作。

因爲高順在這一戰中疲力竭,被徐盛、雷簿、夏侯蘭三人圍攻,重傷。

而這個人顯然是呂布的死忠,目前秦瑱並不抱太大希

反倒是張遼,被他堵在山裡面以計策擒下,雖然敗得窩囊,但沒傷。

由是在擒獲張遼的第二天,秦瑱就親自會見了張遼。

只見張遼其人材魁梧,約莫八尺出頭,英姿短鬚,貌若虎豹。

此時正牢中,披枷鎖,神萎靡,不負昔日之狀。

秦瑱見之,便令獄卒取了枷鎖,連並鎖鏈一道去除。

張遼得了自由,脊背頓時弓起,面不善之意的盯著秦瑱道:

“先生孤而來,除我枷鎖,乃如縱虎,不懼虎傷之?”

秦瑱見他這般言語,便即悠然一笑,令人擡著酒放下道:

Advertisement

“吾與將軍乃舊識,且都爲漢臣,我不曾害將軍,將軍爲何害我?”

“我觀將軍忠義之人,定不爲這等小人之事!”

如此說著,他便跪坐到了張遼面前,親自倒上了兩杯酒,示意張遼坐下。

眼見秦瑱如此模樣,張遼眼中閃過一猶豫之,沉片刻,卻也坐到了秦瑱面前道:

“先生如此以禮待之,可是來勸降與我?”

“正是如此,不知將軍可願降我軍?”

秦瑱端起了酒杯自顧自的飲了一口,又擡手示意張遼飲下。

張遼見狀,一時嚥了口口水,隨之又是一咬牙,端杯飲了口中。

酒水沾溼了他的鬍子,可卻也讓他打開了話頭道:

“此次遼技不如人,敗於先生之手,自是心服口服。”

“但先生若讓吾降之,吾卻不降!”

秦瑱見他將酒下,便即出一抹微笑,起親自給其添酒道:

“我知呂布待將軍不薄,將軍忠義不降,也合理。”

“但不知如何方可得將軍投降,可否告知於瑱?”

張遼聽著這話,頓時一愣,不知該如何言語。

說實話,若是秦瑱一來就威脅他,亦或是一來就假仁假義,他都能應對。

左右不過就是一死而已,大不了拉上秦瑱墊背。

可秦瑱一上來就請他喝酒吃,見他不降,也不強求。

反而問他要達什麼條件纔會歸降,這讓他怎麼應對?

難道要說呂布死了,他無主侍奉纔會歸降?或者是秦瑱奪取了徐州他才願意歸降?

前者回話,顯得他這個人薄寡義,後者回話又太過功利!

偏偏秦瑱這杯酒已經倒在了手上,他不回又顯得不太禮貌。

Advertisement

所以一時間他看著杯中酒水,便皺了眉頭,說不出話來。

秦瑱見他如此,便是再度一笑,坐了下來給自己滿上一杯,舉起來道:

“也罷,將軍不願答之,吾亦不願強求!”

“瑱今日前來,不何爲,只願與將軍往一番。”

“瑱如此以禮待之,想必將軍不會拒絕才是!”

張遼看他再度舉杯,神便是越發複雜,心想他是真有些看不懂秦瑱。

之前在城外秦瑱就好言相勸,現在他了階下囚,秦瑱依舊是這般禮遇姿態。

這到底是爲什麼?須知他在呂布麾下並不算什麼心腹!

他地位之所以更高,是因爲他是帶兵,和呂布麾下大將郝萌類似。

嚴格來說,呂布真正的嫡系,是魏越、魏續、侯、宋憲等人。

而隨著這一戰秦瑱把他部曲給打崩,他也就了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戰將。

秦瑱如此位高權重之人,有必要這麼費氣費力來和他往麼?

“先生爲何如此看重在下,如此舉止,絕非對一降將而爲之事!”

思慮之間,他將自己的疑問了出來,又飲下了秦瑱的一杯酒。

秦瑱見他這般一會兒,便悠然的撕下來一塊烤遞上:

“乃因我敬佩將軍之忠勇,陷死地而不降,乃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然則將軍雖忠勇如此,卻無一明主能識,屬實可惜啊!”

張遼聽著這話,接過了出了沉思之,隨之又聽秦瑱道:

“說來將軍不知,實則自昔日東郡一戰後,我便令人探訪過將軍世。”

“聽聞將軍乃是聶翁之後,不知此事是否謬傳?”

他一說這話,張遼便是作一滯,有些驚訝的看著秦瑱。

Advertisement

他是聶壹後人這件事本數絕之事,秦瑱居然連這個都探到了?

說起聶壹這個人,便不得不提漢朝一個著名事件——馬邑之謀!

本來是漢武帝時匈奴與大漢和親,可和親之後,邊疆任舊不安寧,時刻有被匈奴侵犯的風險。

於是張遼的祖先豪商聶壹便給朝廷獻策,決定以餌,親自引匈奴主力南下進漢軍包圍圈。

本來很順利,聶壹功將匈奴主力引到了三十萬漢軍的包圍圈中。

可匈奴兵馬南下之時,匈奴單于發現了異常,隨之派兵攻破了一座堡壘。

在俘虜的口中問出了漢軍謀劃,發現有兵馬埋伏,急忙退軍,由此導致一場可以決定國運的包圍戰功虧一簣。

從那以後,聶氏得罪了匈奴人,又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此沉淪。

爲了避怨,聶壹便改做了張姓,家族也逐漸由此衰敗了下去。

這件事本來是張遼的家族之,即便是親近之人也不知曉。

但現在卻從秦瑱的裡給說了出來,自然讓張遼覺驚訝。

他自不知秦瑱有著史書作爲報來源,只覺眼前的秦瑱越發神

但他如此驚訝的神,卻讓秦瑱看出了倪端,隨之嘆道:

“說來此事亦是可惜,聶翁之謀本是利國利民之大計。”

“不料竟然泄於小人之口,導致我大漢失去了大好時機,以致後來勞民傷財。”

“在下每聽此事,便覺可惜聶氏一家忠義之舉,不得張,反使後人改名易姓,難以認祖歸宗。”

“故知將軍爲聶翁之後,瑱便甚爲佩服,念我大漢忠臣義士脈不絕。”

“今日得見將軍,故而有意結,將軍切莫有太多想法!”

Advertisement

“來來來,我等再滿飲此杯,乃助我大漢早日復興!”

如此說了一番,他自是有舉起了酒杯,朝著張遼遞了過來。

可張遼看的此狀,又看著手上的,一時間便再不知如何是好!

他這個人又不笨,如何聽不出秦瑱的話外之意?

先說敬他忠勇,言說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又說起他祖先之事。

言語間雖然滿是讚揚,可實際上卻是每一刻都在諷刺。

他現在忠心呂布不肯投降,算是什麼忠心?

他祖先那般大義凜然,爲家國無怨無悔纔是忠心!

而他祖先爲一介商賈,尚且願意爲國捐軀。

他現在爲階下囚,卻還自持忠義,有心思喝酒吃,這算什麼忠義之後?

若他祖先知道自己子孫現在混這個模樣,又該是什麼想法?

可以說,秦瑱沒一句話是在貶斥他,但他卻覺越發的愧。

只覺整個上都在發,想找個地鑽進去好好躲著不出來了。

想著剛纔他對秦瑱的態度,一時都覺臊得慌。

人家好心前來勸降於他,他不投降就罷了,反倒還威脅人家。

聽起來是帥的,可卻丟了他聶氏祖先的臉面!

他聶氏子弟不思重振門楣認祖歸宗,反倒是這般小人舉止,豈不惹人發笑?

念及於此,看著秦瑱再度舉起的杯盞,張遼角泛起了抹苦的笑容道;

“先生切莫再言,如此一番話語,已是愧殺了在下。”

“若是再聽先生言語,遼今日恐怕要自盡於此矣!”

秦瑱自然是不想殺了張遼,聞得此言,便笑道:

“將軍切不可有此願也,大丈夫即不懼死,何懼一言?”

“瑱今日所以言之,乃將軍上將之才,不忍殺之。”

“如此前來規勸,只願將軍至此發,來日若得牢獄,當建功立業,宗耀祖。”

“將軍若是自盡於此,豈不是愧對先祖之舉?”

“也罷,吾知將軍須得時間細細考慮,吾也不勸!”

“此中酒,將軍只管吃喝,若是不夠,待得晚間,我再令人送來!”

言之於此,他便站起來,對張遼拱了拱手,轉去。

張遼見狀,看著一地酒,只覺毫無胃口。

在秦瑱抵達之前,他只覺得不降纔是正確的選擇,符合他心中對忠義的理解。

可聽了秦瑱一番話語,他卻覺得現在他不投降,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行爲。

畢竟,秦瑱現在代表的是劉備,劉備代表的又是大漢正統!

這不是曹、袁紹那些諸侯可以相比的,投降劉備沒有任何道德力。

反倒是呂布背盟相攻,本屬不義之舉,他幫助呂布,就是助之不義。

現在被秦瑱俘虜,如此優待還要寧死不降,這就算不上什麼忠義。

且秦瑱現在對他是仁至義盡,一頓酒不夠,頓頓都給你管夠,這哪是對待俘虜的待遇?

要是在堅持不投降,堅持之前那般自以爲的忠義,那什麼人了?

思來想去,他便嘆了一口氣,朝著秦瑱離去的方向遙遙一拜道:

“先生且慢離去,遼願從先生之言,投降貴軍!”

秦瑱聽得此話,便出了一抹難以察覺的微笑,急忙回快步上前道:

“將軍此番肯棄暗投明,真乃國之大幸!”

“今得將軍之助,我大漢何愁不興?快快起來,休要如此多禮!”

張遼被他扶了起來,神任舊複雜,雖然降了,心卻沒有毫輕鬆道:

“先生如此,遼心甚愧,此番雖降,吾卻不願與溫侯爲敵,還先生應之!”

秦瑱本來就沒打算讓張遼來打呂布,聞聽此言便道:

“將軍放心,瑱從來不強迫他人做事,將軍投降之後,只管練兵!”

“至於對敵呂布之事,無須將軍上陣!”

張遼聽著這話,心中好了一些,隨之又問道:

“多謝先生,不過在下還有一問!”

“敢問先生,此戰之後,如何置溫侯?”

但他這話問出,秦瑱卻是罕見的出了一遲疑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