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1204章 是枷鎖,也應當是保護傘

《家侄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1204章 是枷鎖,也應當是保護傘

云逍沉聲說道:“貴賤異獄、同罪異罰,法外用刑、任意殺罰,是大明刑獄最大的不公,也正是造刑獄貪腐風的源!”

同樣的罪行,得到的判罰卻不同,在監獄中得到的待遇也各不相同。

這就是‘貴賤異獄、同罪異罰’。

舉個栗子。

如今的大明,平頭百姓犯了罪,首先要枷號八日,行刑后才能釋放。

而如果士紳犯了同樣的罪行,則只須拘三日,聽候‘議罰’即可,并無下文。

所謂‘議罰’,就是司法員們關起門來,花上三天的時間,給犯了罪的人定一個適當的罪名。

至于怎麼個議罰,就會牽扯太多的人和利益在里面。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完全了一個笑話,律法公正又從何談起?

至于‘法外用刑、任意殺罰’,那就更好理解了。

當權者一言為法,恣意妄為,想怎麼罰就怎麼罰。

上行下效,自然催生出一批又一批臣酷吏。

他們只知枉法斂財、欺無辜,而那些心積慮編纂出的監獄制度和律法條紋,最終淪為了一紙空文。

胡應臺面

他當了多年的刑部尚書,當然知道律法是怎麼回事。

律法,就是所謂的王法,不就是維護特權階層權利的東西嗎?

這要是人人都平等了,那還王法了嗎?

這要宣揚律法面前,權貴、士紳與平頭百姓平等,這要得罪多人?

自己無畏強權,那是真的,可這個強權,是某個特定的人,而不是整個群啊!

這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嗎?

“刑罰和監獄,是律法懲惡徒的手段,不是掌權者的笞棒,更不是吏肆意盤剝百姓的工。”

“若是這一點,員、吏民的共識,何愁律法不能公正,刑獄貪腐不除?”

Advertisement

“刑部掌管天下刑獄,不是掌管刑罰政令,更應該向世人明刑弼教,讓吏明法執法,百姓不要知法畏法……”

說到這里,云逍頓了頓,目從幾人上掠過,“律法,不為約束百姓的枷鎖,更應當為百姓的保護傘。百姓理應以法律保護自權益,朝廷也應當鼓勵百姓這麼做。”

他說的這些,也就是‘普法宣傳’。

幾人都是一震,神變得凝重起來。

胡應臺提出了質疑:“明刑弼教,乃太祖提倡,朝廷自當遵循祖訓。只是,只是讓百姓以律法維護自權益……下以為,大為不妥。”

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后世的人而言,是再也簡單不過的道理。

可在如今這個年代,未免太過驚世駭俗了。

其實在華.夏古代,普法宣傳并不是什麼新鮮事。

先秦時期,就有‘木鐸傳法’和‘懸法象魏’,使百姓了解法律的容,到刑法之可畏。

以后歷朝歷代,都有各式各樣的法律宣傳制度。

朱元璋更是熱衷于法律宣傳,并且有搞出新的創舉,那就是講讀律令。

為此特意頒行了《大誥》和《教民榜文》等,供天下民學習、了解。

讀書人不僅要讀《大明律》、《大誥》以及《教民榜文》等,而且科舉也會考到相關法律。

在民間的鄉飲酒禮上,也要宣講皇帝的“六條”圣諭(老朱語錄)和相關法律。

這一招后來被雍正學到了,并且發揚大。

可從古至今朝廷的法律宣傳,目的是為了讓吏和百姓乖乖聽話,不去律法,往他們的脖子上套枷鎖,以此來穩固統治。

百姓想運用所獲得的法律知識作為武,向統治者爭取權利,那卻是萬萬不行的。

Advertisement

因此朝廷一邊讓百姓學法守法,一方面又認為百姓打司是一種社會不安定的表現,進行百般限制。

不僅是教百姓詞訟的訟師、訟,要到嚴厲打擊。

教百姓打司的書籍,例如大明民間的《驚天雷》《蕭曹筆》《刑臺秦鏡》之類的書,統統遭到封殺。

云逍竟然要朝廷鼓勵百姓打司,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那不是要把枷鎖,反過來套到當權者的脖子上。

百姓都敢跟當板了,那以后豈不是要天下大

“荒謬!”

“百姓只律法約束,卻不律法保護,那律法的公正從何談起?”

“正是由于吏欺民,而民無法抗爭,導致律法黑幕,刑獄糜爛。”

“元末政治腐敗,法紀然,這才招致百姓揭竿而起。大明不嚴肅刑獄,遲早也會走到這一步!”

云逍不客氣駁斥胡應臺。

其實跟其他改革一樣,刑獄改革最難的還是理念的革新。

陳腐的理念不改變,再怎麼花哨的變革,最終都會流于形式,不過是曇花一現,很快回歸到原有的舊路上。

胡應臺苦笑道:“茲事大,容下再斟酌斟酌。”

見胡應臺還是心有疑慮,云逍嘆道:“一場司,一次牢獄之災,就會讓一戶人家傾家產,甚至是家破人亡啊!”

“胡尚書執掌刑部多年,高高在上,可曾真正看到百姓疾苦,又真正聽到囚徒的悲哭?”

胡應臺面愧之

可按照云逍所說的進行刑獄改革,卻又下不了這個決心。

云逍淡淡地說道:“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胡尚書做不到這點,那便罷了,請回吧!”

不等胡應臺答話,正在做紀錄的劉理順突然重重地放下手中的筆。

然后他站起來,朗聲說道:“若國師不棄,下愿意肩負重任,不求流芳百世,只求為黎民呼號,哪怕是敗名裂,碎骨,在所不辭!”

Advertisement

他是河南人氏,自貧病困,連續九次鄉試不中,因此最底層百姓的疾苦,他會最為深刻。

此時站出來主請纓,絕不是一時的沖,也不是為了什麼高厚祿。

倪元璐也跟著站起,向云逍拱手說道:“下愿與復禮并肩!”

云逍欣地一笑。

這兩個鐵頭,總算是開竅了。

只可惜二人不通刑律,有心也是無力。

啟看向胡應臺,無奈地嘆了一聲。

國師給了他機會,他自己把持不住,奈何?

胡應臺起整理了一下冠,躬道:“下愿為大明刑獄革新之馬前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