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干掉兩邊的守軍,從中間過那兩邊就能居高臨下的進攻我們,別說火了,就是一塊石頭滾下去那殺傷力也是極為驚人的。
就算是我們穿過去了,那兩側就會與后方的大軍形包圍,圍殲我們。”
“那你們是不是認為飛雷彈足夠就一定能打過去?”
“對!”
“多顆算多?以你們的兵力能攜帶多?”
“這樣的地形,即便是有馬車等,平均下來每人攜帶五顆就算是多的了,合計是一萬顆吧!”
“一萬顆能干掉朕這邊布置的兩千人嗎?”
“可以……”
“不,別說一萬顆,就算是給你兩萬顆,你們也干不掉!”
崇禎搖了搖頭,直接給眾將給整懵了。
錯愕之后,眾將眼中帶著些許的質疑,他們現在嚴重懷疑皇帝在耍賴了。
兩萬顆飛雷彈,他們能將兩側小山給轟矮一米,還干不掉區區兩千人?
就算您是皇帝,也不能這麼玩不起吧。
“知道你們不信,那朕就給你們講講,那就是反斜面作戰。”
“所謂的反斜面就是將整座山都當防火炮的掩,將兵力布置在山棱的地方,火炮的擊角度有限……若是不信,你們事后找兩座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足足一炷香的時間,崇禎將反斜面作戰方式講了一遍。
眾將聽得迷迷糊糊,雖然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他們約之中認可皇帝的想法。
不待他們細想,崇禎繼續道:“如果戰況反過來,你們攜帶飛雷炮占據兩側小山,朕這一面進攻,你覺得能不能攻上去?”
這一次,眾將不敢……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若是回答可以,那就是張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他們可是有火炮的存在。
若是回答不可以,那他們拿不出理論依據。
就在眾人猶豫……思考時,洪承疇沉聲道:“臣以為……可以。”
“首先,我們雖然占據居高臨下的優勢,但實際上卻是劣勢的,飛雷炮的引線是固定的,確保能在落地后立刻炸,如此才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和殺傷力。
問題是居高臨下后,飛雷炮打出去后搞不好在半空中就炸了,想要在戰爭中校正需要時間,足夠陛下這一方往上沖了。
其次,我們的燧發槍就了燒火了,我們是要往下擊的,槍口斜著下面,那鉛子還沒有發就自己落出來了,而陛下這邊不影響。
其三,陛下剛剛提到了三人小組,進攻、掩護、火力支援,番前進,這種隊形在山地戰中那就是上山之猿,最強的存在。
只要有一個小隊沖了到我們陣地三十米,掌心雷的進攻之下,我們陣型立刻大,陛下這邊剩余的就全部就上來了。”
說到這里,洪承疇輕嘆一聲:“這個三人小隊的進攻方式我越揣越覺得是彩絕倫,三人小隊可以擴展九人小隊,三人進攻、三人掩護、三人火力支援,
進而能擴展十八、二十七……而且小隊之間的三人隨時可以轉換角,從進攻轉為掩護、從火力支援轉為進攻,任何一人傷亡,其他人就能立刻補上,繼續以三人小隊進攻。
;以目前的燧發槍的準似乎有些不足,但一旦如陛下所說的百步穿楊,那就能將這個隊形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了。
甚至我在想,將火力支援的這個改一改,換三眼銃、連子銃、集束火箭、迅雷銃、虎蹲炮。”
“啪……對呀!”
魏猛地一拍大:“連子銃裝彈一次可以連續發十幾顆彈丸、集束火箭能百虎齊奔的百連發、迅雷銃可以達到十八發管,
這些火彈道不穩定、準很差,但勝在點燃引線后可以連發,制敵人抬頭進攻,給我們爭取時間。
這些火快則一兩息,慢則三五息,三五息的瞬間足夠沖出百米了。”
“有道理,這個我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不說全軍都這麼干吧,組建一支突擊小隊,專門用于進攻的。”
……
好一會兒后,眾將的議論才慢慢停止,崇禎沉聲道:“不要看我們在之前的幾場戰爭中火炮等炸火發揮出了巨大作用,就認為火銃類不重要了。
朕與諸位的推演就是告訴你們,火炮的確很重要,但往往火銃才是戰爭中的主角,除非你的火炮能直接將敵人陣地徹底覆蓋掉且一次滅殺完。
如何利用好火銃將火銃的威力發揮到最大,這是重中之重,這點你們要謹記!”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眾將齊齊朝著崇禎行禮,臉上滿是嚴肅之。
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道:“咱們言歸正傳,還是回到武退役的問題上來,通過剛剛的舉例和推演,小旗的存在無論是對火炮類還是火銃類都是有些不合理了。
在火的戰爭之中,一個上級武將想要將軍士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只能管三到六個人,超過這個數,就會顧此失彼了,
為了將威力發揮到最大,朕以為三個人是最好的,這點你們自己會。
所以,朕的想法是,取消小旗這個武的存在,由下士、中士、上士擔任,管理九個人,合計十人,至于這個管理者是什長還是班長、甲長,你們再定。
然后三個小隊組一個總旗,三個總旗加一個伙頭兵小隊組一個百戶所,三個百戶所外加一個炮兵百戶所組五百戶,嗯……先這麼,這個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
三個五百戶所組一個千戶所,三個千戶所外加一個五百戶的炮兵、斥候、傳令、親衛、火頭等等,組一個衛所。
一個總旗三十人、一個百戶所一百人,一個五百所四百到四百二十人左右,一個千戶所在一千兩百到一千三百人之間,一個衛所大概在四千五百人之間。
如果所這個衛所地兵家必爭之地,那麼還會多增加一個五百所的炮兵或者地雷營,總數最多不超過六千人。
如此算下來,每一級武將就只管三個直屬的下級武將。”
說到這里,崇禎停頓了幾息,眼角不自覺的跳了幾下,不顧有失龍威的深深的吸了口氣平復了心中的激,看向眾人再次出聲了。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難承其重,定奪其冠。邊城少年擡頭的那一天,滿眼帝王將相冠冕不正,於是揚刀開始了獵冠的征程。這是一個以君王爲獵物的故事!
天漢八年,冬至時分,北風朔朔,北奴王親帥大軍十萬,攻破雁門關。燕州塗炭,狼煙四起,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骸骨遍地!王命數十道,無一藩王奉昭勤王。龍漢岌岌可危!京師城外,紅衣勝火,白馬金戈。少年立馬燕水河畔,麒麟細甲,精鋼鐵面。長柄金戈,直指長空,目光如炬,視死如歸!一戈破甲八千,五千紅甲盡出行,七萬北奴留屍關中。見龍卸甲,少年歸來。從此龍漢少了一位神勇天將軍,多了一位少年書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