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用茶!”
酒足飯飽之后,王徵親自給崇禎倒了杯茶:“這是南京產自雨花臺的特產茶葉,是臣去年去棲霞市拜訪素云法師時送給臣的,是寺中古法炮制。
說是有止、清神、消食、除煩去膩等功效,雖是陳茶但別有一番風味。
陛下若是覺得還行,臣得空再去找素云法師討一些!”
“哈哈,王卿有心了!”
崇禎端起茶杯聞了聞,又用茶蓋刮了刮飄在上面的茶葉,輕輕的抿了一口:“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香幽雅,滋味鮮爽醇厚,回味甘甜持久,好茶。”
一杯熱茶下肚后,連日趕路的疲勞也消散了一半。
放下茶碗,崇禎沉聲道:“王卿,現在海運的船只已經有三千余艘了,海貿也馬上就要開始了.
可以預見,未來三五年,海運和海貿至有兩三萬艘船,這是大好事兒。
但問題是走私的事,戶部和船舶司現在制定的政策是三證合一與查,且都只能在碼頭時才行,中途會不會用私人小船轉運、停靠私人碼頭等等都不好說,
且一旦翻船等等,即便我們看到求救信號也不一定能及時救援。
所以朕在想,你們能不能改裝一艘船,將蒼山戰船改一改,去除貨倉和休息艙,船型小類似赤龍舟,這樣的話是不是速度就快很多?”
王徵一聽就明白皇帝的用意了:“陛下是想用這個當巡邏船,用來追擊商船?”
“對!”
聽見皇帝承認,王徵微微思索了幾息:“理論上來說,在蒸汽機沒有小的況下推力是不變的。
推力不變,船小后,船自重力和阻力都會降低,速度自然就快起來了,能多快就不好說了。
但隨之而來的有三個弊端,第一是平衡的問題,船小了,艙石了,船重心不好掌控,容易側翻。
因為是新船,船重心我們需要一次次的試驗才能得出的長寬高等尺寸。
第二則是作難度大,速度快對作軍士的要求就好,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否則容易發生撞。
第三則是續航的問題了,蒸汽機積沒有發生變化,船小,速度就快了,原來百里需要千斤煤炭,現在可能只需要八百、甚至更。
但載重煤炭了,總的航程肯定了,一次能不能走三百里都不好說。”
“最快能多久能做出一艘?”
“蒸汽機和造船的木板是現的,練工匠也都在,如果不考慮遠洋航行,只是展示一下,三班倒五天就能做好。
但展示完之后估計就會四水,畢竟防水的捻和涂漆這兩道工序需要重復多次,現在催的這麼急,只能一次到位暫時的湊合一下。”
崇禎微微思索了幾息:“今天是正月二十五,離龍抬頭還有七天,時間來不及了,算了,你們盡力吧,做了能趕到月港是最好的,趕不到那就再說吧!”
;“臣盡力!”
“好了,第二件事兒!”
崇禎點了點頭看向畢自嚴:“畢卿,你將之前聊的和王卿說說吧!”
“臣遵旨!”
一旁一直沒有出聲的畢自嚴立刻回應,而后朝著王徵拱了拱手:“王院長,是這樣的……”
一炷香的功夫,畢自嚴將修建連接各府城道的目的和修建方式都講了一遍。
王徵和熊文燦兩人聽得是目瞪口呆。
一是皇帝對蒸汽機的構想,二是修建方式的構想,兩者皆是前瞻,且前者的最主要的車問題皇帝都已經有了應對。
雖然現在有海運和海貿,以及未來的三大運河,運輸不問題。
但只能在沿河而行,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的,從河流碼頭到目的地則幾十里,多則數百里都是可能的,那麼這種帶數十輛馬車的蒸汽機是最好的選擇。
但這種最好的就是運補給的時候,諸如大戰的糧草和軍需的補給、大災賑災的補給等等。
因為這些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消耗掉補給則三,多則能達到六七,而運輸本能達到總量的兩到四左右。
若是有這種機械,以后就不會擔心補給了,本也會降低許多。
后者若是能走的通,未來很多東西都可以走的通,研究就不缺資金了。
“陛下,蒸汽機的事兒屬于技的東西,臣不懂,但修路的方式臣倒是以為是可行的。
臣愿意在安徽和江蘇兩個布政司做個試點,索過程、積累經驗、發現問題,等索的差不多了再向全國推廣也是可行。
首先安徽和江蘇以前是一的,比較富有,商人也多,尤其是海運和海貿后商人更多,道也迫切需要修繕以滿足運輸的需求。
二是這里富商多,若是這里功了也容易增加商人們的信心,利于后期的推廣。
三是經過陛下在南直隸的整頓,這邊的商人配合比較高,有徽商和蘇商,他們的冒險神很大,很容易找到合作者。
綜上三點因素,請陛下允許!”
“既然你有這個心,那就等畢卿回京商議之后確定了大致的方案后由你們這里試行一條路線,看看的效果。
但這事兒是開創先例,做不好你可要做好被罵的心理準備。”
“此事關乎大明通,臣盡全力推,從目前的況看失敗的可能不大。”
“那此事就這麼定了!”
崇禎點了點頭,既然熊文燦主,那就給他個機會。
定下此事后,崇禎看向王徵:“王卿,戲臺子朕給你搭好了,就等你這邊登臺開場了。”
“這……”
王徵語遲了,沉默了幾息后再次出聲:“陛下,按理來說這事兒也不算難,蒸汽機戰船的車水既然能推戰船前進,那也能帶馬車前進。
只是這是理論,的得做出來才知道,能不能不好說。
而且還要將橡膠做車的形狀裹在馬車的車上,這都需要嘗試,時間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