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死后宿敵給我燒了十年香 第87頁

《死后宿敵給我燒了十年香》 第87頁

“聽說,你要去北狄牙帳尋找尸骨。”

顧昔稍一遲疑,點了點頭。

邑都嘆了一口氣,盯了他戾的面容,斑白的鬢邊,搖了搖頭,道:

“北狄人近年來在云州守衛森嚴,城封得如同鐵桶一座。”

他面憂慮,忍不住繼續潑一潑冷水:

“顧九,憑你有通天之能,到了云州已折了半條命,又怎麼能近得了北狄牙帳?”

“你是大魏人,大魏人一向是可汗的眼中釘,就算你順利到了牙帳,你又如何能去到守衛森嚴的可汗面前,要回尸首?”

顧昔沒有回答,只是靜靜地著王帳之外的林。

那里,馬蹄聲遠去,已經沒有他派出去的親衛的足跡。

邑都按奈不住,主道:

“不如,我親自帶一隊兵和你去牙帳。你要找的東西,我一定幫到底,豁出命也不怕!”

“不必。”顧昔一口回絕,看著他道,“你顧好你的族人。”

坡底下傳來羌人的喚。阿伊的葬禮結束,羌王派人來尋邑都回去。

邑都一邊走一邊朝顧昔道:

“春日一到,首領已下了令,要大家把你上回秋收給我們的糧秣種起來。下次,你要記得給我帶中原的麥麩,禾黍,菽,稷……我們都來試試,哪個能活快。”

“今后,我們有了更多的糧食,將來就不會再有瘦弱的嬰孩被棄,可以養活更多的戰士,再種更多的糧食,羌人終有一日可以不再為人奴役……”

邑都如數家珍,眸熠熠,笑著跟來他的人一道走遠了。

Advertisement

顧昔的面始終凝重,如同覆著一片揮之不去的云。

一直沒吱聲的沈今鸞冷不丁地道:

“看來,顧大將軍‘勾結’羌人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了。”

沈今鸞從邑都的回憶里聽出些端倪。目含譏誚,故作訝異地道:

“你十年前才被貶來北疆守邊,邑都卻說與你相識已十多年。這麼說來,元泓剛登基,你還在朝時,就和這伙羌人勾搭上了?”

元泓榮登大寶一月后,曾派他以柱國大將軍的份去北疆巡視軍,數月才歸,算時間,應該就是那一回顧昔和邑都初識。

見顧昔也不否認,森冷,笑道:

“你和羌人稱兄道弟,竟連信都告訴過他。”

顧昔的名字是他的生母所取,正是來自錢塘

只因昔年,和顧老侯爺是在滿月的錢塘江邊相識。

他的生母曾在錢塘江邊的畫舫,抱著襁褓中的他,咿呀賣唱。他枕著水,聽那江南的聲磅礴又細膩,伴隨他眠,直到天明。

和他時,在侯府那株枝葉繁茂的榆樹上相對而坐,天地好似只有他和。那時,顧昔曾無不憾地對說過,京之后,便再也沒有聽到江南的聲了。

出生在北疆,后來到了京城,也從未聽過聲,好奇地聽他講江南的,他的名字。

依稀記得,年英氣的面龐在葉影里斑斑駁駁,他粲然的眸卻能穿過影綽的枝葉。他笑著對說,有朝一日,他定要回到錢塘,在母親的故地,聽著聲一直到老死。

Advertisement

年立誓,言之鑿鑿,直到北疆的大雪埋沒了所有的誓言和希冀。

歲月白云蒼狗,世事變幻莫測。時只有他和二人知曉的夙愿隨風散去,零落在雪地里,再無聲息。

沒想到,他的夙愿會從一個把他當做兄弟的異族人口中再度聽到。

個中緣由自是可以料想一二。

顧昔遠赴北疆之后,眾叛親離,最后只能和蠻夷羌人稱友,偶爾說起他記憶中那念一生的聲。

不知為何,沈今鸞心下收,面有不虞,冷冷地道:

“羌人首鼠兩端,他們趁我們戰敗,失了云州,便轉而投靠了北狄。顧大將軍卻和他們這般要好,甚至還將中原的播種之法教給他們這些蠻夷。”

顧昔搖了搖頭,道:

“戰之時,我們既無力保全云州的羌人,那他們又怎會回護我們?”

道理雖然顯而易見,可念及舊事,沈今鸞的心中復雜,諷道:

“你可別忘了自己的份。”

“羌人已唯北狄馬首是瞻。就算你化名顧九在羌人中掩藏份,若是羌人發現你乃我朝大將軍,豈能容你?你肆意妄為,置自己安危于不顧,便是置北疆,乃至整個大魏存亡于不顧!”

言辭犀利,卻難掩一的擔憂。

顧昔看著,像是聽到了什麼好笑的事,淡淡地道:

“此我私事,與大魏無關。”

“況且,臣如今,可有一點大將軍的樣子?”

沈今鸞微微一怔,著幽暗中男人拂的舊袍,半晌無言。

Advertisement

是了,他落魄至此,無論羌人還是北狄人都不曾懷疑,這就是當年殺伐第一,令整個邊疆聞風喪膽的大魏戰神顧昔

“這些羌人在歧山部還舍命來救你,難道還不算深義重?你與敵人有私,就是背刺大魏。”

念及他和羌人不清不楚又千萬縷的關系,冷笑道:

“如此說來,我當年作局,還真不算冤枉了你。顧大將軍落得這副田地,也是咎由自取了。”

顧昔并未爭辯,只是凝著底下葬禮的篝火。火焰時不時竄得老高,在他面上明明滅滅。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