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是不會背叛謝溫嶠的。
謝溫嶠為衛城一案忙得不可開的事,朱伯也是清楚的,見他因繁重的公務而日漸消瘦、憔悴,自己是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他家公子出生寒門,好不容易考中狀元,當上大,天生的格使謝溫嶠無法適應如今的場風氣,總是招人明里暗里地打。
好在當今圣上還算明事理,堅持要重用謝溫嶠。
謝溫嶠走到今日的位置,付出的心和努力是他人的幾倍,幾次在懸崖峭壁上赤腳行走。
朱伯明白,謝溫嶠這次也將自己置于吊掛在懸崖峭壁的鐵索,稍有不慎便會摔得碎骨,萬劫不復,只因他要查衛城一案。
衛城一案早已過去。
謝溫嶠非得翻出來重查。
他不僅要得罪先前給衛城兵敗定案為是蔣將軍失職導致的員,還會面對此案的幕后主使。
能促衛城兵敗一案,還能悄無聲息下去之人豈會是好對付的。
朱伯整天整夜地提心吊膽。
他不是怕自己會丟了老命,是怕謝溫嶠出事,他家公子還很年輕,俗話道,三十而立,謝溫嶠往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萬一謝溫嶠因此喪命,朱伯下到黃泉都不知如何向他的父母代,不過朱伯也知道謝溫嶠一旦作出決定,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
朱伯也阻止不了。
他要查便查吧,這也是為大周朝的臣子應盡的本分,朱伯憂心是憂心,對謝溫嶠剛正不阿的做事方式還是頗欣的。
雖說皇帝現在寵信謝溫嶠,但朱伯仍不太放心。
當今圣上信道,講究無為而治,跟謝溫嶠偏向發有為、最好能大行改革的想法截然相反。
謝溫嶠是皇帝力排眾議,一手提拔上去的,如果以后連皇帝都得罪了,他出事,皇帝也不會保,所以朱伯偶爾會勸他穩住圣心。
可謝溫嶠依舊如故。
朱伯唯有作罷。
現下,他能做的是好好地照顧謝溫嶠,直到自己老死。
謝溫嶠也知道朱伯的好意,他想堅持本心,這才沒做出任何改變。
還有就是,圣心難揣測。
謝溫嶠也不清皇帝究竟在想些什麼,朝中只有他知道謝溫嶠要查衛城一案,但他既然沒支持謝溫嶠,也沒反對,立場不明。
即使如此,謝溫嶠想重查衛城一案的決心不變。
蔣松微今日給謝溫嶠帶來一個非常震撼的消息。
消息來源是蔣雪晚。
蔣雪晚的后背被人用簪子劃寫了一封信的容,蔣松微也是在前段時間才發現蔣雪晚的后背有字,看字跡,應是母親寫下的。
蔣雪晚母親素來疼蔣雪晚,哪里舍得用簪子在后背劃出一道又一道痕,可在衛城城破前忍住心疼也要這麼做,為何?
就為了留下一封信的容。
衛城當時大,書信原件被叛徒燒掉了,蔣雪晚母親是倚靠自己過目不忘的本事默寫的。
寫在哪里都有丟失的可能,蔣雪晚的母親選擇寫在了蔣雪晚上,再找地方讓藏起來,將能真相大白的希寄托給。
活下來就有希。
只是那些害衛城陷險境的人肯定是發現過蔣雪晚。
不然不會給下蠱。
令變傻子。
蔣雪晚能活下來當然好,蔣松微卻始終想不通那些人為何不手殺了,永絕后患,反而給蔣雪晚下蠱,大發慈悲留一命。
不過他們應該沒發現后背的字,否則不會善罷甘休。
兩月前,蔣松微無意中發現蔣雪晚后背有字,立刻馬不停蹄趕往長安,就是想來找謝溫嶠。
蔣松微實在是不知道找誰了,謝溫嶠是他們能抓住的最后一稻草,他大哥蔣將軍看人的眼很好,他也愿意相信此人。
這封寫在后背的信很重要。
里面的容有關慶王爺劉衍,他通敵叛國,勾結了胡人,出賣軍,致使衛城全軍覆沒,衛城大部分百姓失去至親,流離失所。
謝溫嶠沒妄下定論,也不能去審問誰,畢竟刻寫在蔣雪晚后背的信不是原件,不能當作是證據,他只能當它是個調查方向。
查到確鑿的證據才可以提審人,尤其是像劉衍這種人。
王爺。
他的份太敏。
謝溫嶠也不得不謹慎再謹慎,倘若劉衍當真做了通敵叛國之事,該得到應有的懲罰,相信皇帝看到證據后,也不會輕饒。
忽然之間,他想到一人。
落公主。
眾所周知,和劉衍關系好,說是將他視為父親也不為過。
落公主要是知道劉衍可能會跟通敵叛國之事牽扯上關系,會如何?定然不會好的。
劉衍通敵叛國是不會連累落公主的,是過繼給皇帝、皇后當兒,又不是過繼給劉衍當兒,話雖如此,但人心是做的。
謝溫嶠發現自己想偏了。
他忙收回思緒,喝掉朱伯送來的甜羹,又讓年邁的朱伯早點回房休息,自己繼續看卷宗。
*
看完孔明燈的賀歲安趴躺在客棧房間里,掰著手算數。
今日一早去長安城外的河邊追蹤幕后主使的下落,晌午才回到長安城,沒過多久,帶著紅蛇到外面找賣孔明燈的鋪子。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