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現代言情 我才不想做家務 第四章她終于有了家,媽媽的家卻要沒了

《我才不想做家務》 第四章她終于有了家,媽媽的家卻要沒了

林瑞玲訥訥道:“志民他,真的就是去健吧。”

“無論是不是,這回我真的想進去看看,看看他到底為什麼一天天泡在這個地方。”

林瑞玲借著息拖延著做決定的時間,真的沖進去當場穿弟弟的嗎?就和雪華兩個?當然,雪華不算老,可也不是什麼強壯敏捷之人。更不行,七十歲了,平時最注意不要摔跤,不要做激烈的作。小區里好幾個老年人只是輕輕摔了一跤,就各種骨骨折、腰椎骨折呢。想起結實如一顆子彈的力姐,咽了下口水,想著不然把弟弟電話出來,教訓一頓得了。

林瑞玲正想著,雪華突然站起來,一扭頭:“走。”像是借著這起的勁兒給自己增加勇氣,大踏步往前走著,可走兩步卻又停下來解釋道:“要是看到什麼,我們也不鬧,咱們今天來,只是想把事搞個清楚。”林瑞玲說那當然,再說了,手咱也討不了好去。對方是練散打的,你沒見視頻里能舉起那麼老大個兒的啞鈴來?一只胳臂就能夾死我。

雪華借著這氣,往前快走著,林瑞玲在后面跟著。兩人走到健房門口,見這健房很大,分好幾個區域,里面健的人非常多,舉鐵的舉鐵,跑步的跑步,熱鬧非凡。雪華和林瑞玲對視了下,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畏懼和好奇。這個世界好陌生啊,居然有人對的修飾與管理到達這樣心的地步,有這個必要嗎?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雪華更加覺得丈夫不可理解了:到底人為什麼需要到這樣的場所,來專門進行某個部位的強化鍛煉?樂趣在哪里呢?什麼時候起,丈夫和漸行漸遠呢?

Advertisement

房的前臺接待小妹見兩人進來,迎上去,拿出職業熱道:“兩位阿姨好,想了解一下健嗎?”跟著心里一陣嘀咕,這兩人形臃腫垮塌,一最常見的老年婦廉價寬松款碎花滌綸,看著就不像是舍得花錢健的潛在客戶。

雪華正恍惚想著,林瑞玲眼尖,約見到林志民在里面屋的影,趕著雪華走過去。前臺小妹在后面著“你們找誰呢……哎,不能這樣往里走……”但兩人沒理睬,自顧自快步往里走。

里面屋是單車房,勁的音樂響著,屋頂布著紅藍黃的燈帶,帶了點太空的設計元素,隨著音樂節奏一閃一閃。十幾輛單車排兩排,每一輛上面都騎著人,全部是老人,有老頭也有老太太,或一頭白發,或滿鬢微霜,都穿著干的著的手臂和小鼓鼓,一看就是常年健,林志民也在其中。騎在前排中間那一輛的就是力姐,三臺架起來的手機從不同的角度正對著他們拍,力姐正和著音樂節拍喊著加油的口號,一邊不知疲倦地踩著單車的踏板,后面所有人都在跟著的節奏著。

雪華兩人看呆了,們從來沒有見過單車,更沒見過這麼多的老頭老太太一起進行這麼時髦的運。這時力姐看到這兩位不速之客,運節奏一時被打斷,腳下慢了下來。林志民也看見們了,大為驚訝,趕從車上下來,窘迫地上前,毫無必要地低聲音,急促道:“你們怎麼會來這里?”

他拉著們往外走,但雪華甩開他的手:“你天天不回家,就是在這里和一幫男男鬼混的?”

林志民低聲吼道:“什麼鬼混?我們在幫健房拍抖音視頻呢。”

Advertisement

回過神來的力姐已關掉音樂,一邊從車上下來休息,喝著水。所有人都停下踩的步伐,一臉了然地看著夫妻倆。他們都活了這麼大歲數了,豈不知雪華上演的是什麼戲碼?雪華看著他們,這幫人汗流浹背,頭發都了,但都神抖擻,材健上的服或白,或藍,或紅,或,全是明晃晃的調。最主要的是渾著一種與完全不同的氣息,那是不把年齡當回事,蔑視自己老年人份的無所畏懼的氣息。而和大姑姐,頸,駝背,彎腰,肚,站一個一波三折的問號:為什麼我們這麼不一樣呢?這一刻,雪華覺得巨大的敵意撲面而來,和大姑姐在這敵意面前不戰而敗。他們什麼都沒做,們就了不戰而敗的小丑。

力姐著汗道:“林志民,你們回家說吧。”

雪華看著力姐,驀然記起,那年商場外發健房優惠券的,就是。當時力姐往和林志民手里塞優惠券,兩人打了個照面。彼時對力姐有種難言的覺,像是看到某類全新的種,說不出的震撼,還有點膈應。一個人,怎麼把自己搞得像個男人一樣?一個老年人,怎麼把自己裝年輕人?不服老的人最可憐,不服從別屬人加倍可憐:你以為裝個男人,就可以免去人的命運嗎?

當時力姐在雪華心目中,是強行挽尊的雙倍可憐。沒想到今天,自己在人家的地盤了眾目睽睽的笑話。雪華終于明白了,當時覺得力姐可憐,其實是自己可憐。太羨慕力姐了,居然有人的晚年能活這樣,為了制住這種自卑,天換日。

雪華終究還是使出最后的大招:兒回來主持公道。往往如此,夫妻一有矛盾,就要讓子來評評理。林越嚇一大跳,趕請了假,買了高鐵票往家趕。一路上忐忑,不知父母到底鬧到哪個程度,又搖頭苦笑,媽媽這些年拼命催婚,在終于要有個自己家的時候,媽媽的家卻要沒了,這太諷刺了。從前的種種蛛馬跡此刻串在一起,指向今天的結局。倒也不意外,只是為何是現在?父母都退休,小舟該早已闖過驚濤駭浪,抵達寧靜的桃花島才是。

Advertisement

雪華看著林越帶回來的兩張囑,果然如林志民所說。雖然早已有了思想準備,但那上面公婆手寫的字跡還是再度給當頭一棒。林志民那張的字又大,筆畫又,像他斬釘截鐵的口吻:我名下所有財產皆由我兒林越一個人繼承,其他人不參與分配。

雪華不敢抬頭看父倆,像賊被當場擒獲。林越看著母親,覺得實在可憐了。不錯,過往也煩媽媽像姥姥家的提款機和永不掛線的心理咨詢熱線一樣,無止境地付出。

姥姥和舅舅兩人一打電話,必是訴苦,訴完苦就是要錢。掛完電話后的媽媽總是心低落,接著語重心長叮囑林越,媽媽只有一個哥哥,你是個獨生,所以舅舅和表妹表弟都是你在這個世界最親的親人,你們上流著共同的,你以后要和他們多親近,多幫著他們點。

媽媽太過自負了,因為扎城里,就懷了救世主的懷,要來拯救農村的親人,從沒想過自己也有孩子,每在別人上付出一塊錢,都損害了親生兒的利益。

可是媽媽五十三歲了,一輩子為這個家犧牲,為原生家庭犧牲,到頭來一無所有,爸爸難道不殘忍嗎?林越替媽媽求,說自己攢了十來萬,可以幫媽媽把這個錢填上一部分,爸爸不要再生氣了。

林志民一臉不敢置信:“你是不是傻?爸生氣是因為把我們要給你結婚的錢拿去給你表弟結婚,我要這個錢干什麼?”

“我不要這個錢,子軒家里有錢,不需要我花錢。”

林志民冷笑:“你難道和你媽一樣天真嗎?不多帶點錢到婆家去壯膽,人家怎麼看你?當天那個飯,許子軒爹媽一臉的人上人,你沒看出來嗎?”

壯膽這個詞用得好啊,原來談婚論嫁如兩軍對陣,帶的武越多,就越能威懾對方。

“他們對我都很好,你不要擔心。我只希你們倆好好的。爸,你就當媽媽已經把這個錢給我了好不好?都這個歲數了,就不要離婚了。”林越懇切道。

林志民臉一變:“什麼‘都這個歲數了’?哪個歲數?你覺得我們這個歲數的人完了是嗎?我五十五了,老了,沒搞頭了,只能在家等死了?告訴你,沒完。我們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多日子可以過得很彩,你們別太小看我們了!”

他怒目圓睜,慷慨激昂,過分的憤怒。林越知道那不完全對自己,那是“我們”在對抗看不見的“你們”。他因為有了“我們”,膽氣倍兒壯。“我們”是誰?

“那你帶著媽媽一起做嘛,你們老夫老妻,正好都退休了,可以一起彩呀。”林越多麼希媽媽也能加這個“我們”。

林志民瞥了雪華一眼:“你問問嗎?我學開車,大家一起長途自駕游當驢友,不學,嫌麻煩;一起健鍛煉,擼擼鐵,也不去,嫌累。一天你吃完早飯就準備做午飯,睡過午覺就準備做晚飯。”

林志民越說越鄙夷,刻薄之傾瀉而出:“過年你必須包餃子,端午必須包粽子,中秋必須有月餅,正月不能出去旅游因為要走親戚,做頓家宴來個親戚你就跟死了個人一樣耷拉著張臉。這幾十年來你除了做飯地和我姐東家長西家短的嚼舌之外,有什麼好嗎?我姐七十了,還知道有空跳個廣場舞,你呢?張雪華,你三十歲那年就死了,到現在還沒埋而已。”

雪華被這咄咄評價連連打擊得無力招架,勉強道:“我要做家務——”

林志民厭煩地打斷:“你有必要天天地抹桌子嗎?有必要一定要手包餃子手搟面嗎?我要求你這麼干了嗎?”

雪華低頭看著因為常年洗洗涮涮而變得糙的手,原來這才是罪證。

林越有一瞬間是理解爸爸的,因為媽媽的確是一個相當刻板且自負的人。平時無論給提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基本都能聽到口而出的拒絕。彼時或溫和地微笑,帶了點“一切盡在掌控”的嘲諷;或避而不談,換話題表示自己不興趣。好像被他人說服,是一種莫大的恥一樣。固執地活在自己的軌道上,一不茍地執行著某些儀式。隨著年齡的老去,在家呆著的時間越來越久,這個病越來越嚴重。可能是因為自卑,總想堅持點什麼東西,以證明自己并非沒有見識、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家庭婦,也是有觀點有主張的;也有可能是腦子退化了,失去了自我更新、與時俱進的能力。

可是下一刻,林越又覺得爸爸非常過分,難道不正是因為媽媽幾近潔癖的洗洗涮涮,醉心于研究食譜,維護人往來,他才可以窗明幾凈的家、括的服、干凈味的一日三餐、融洽的親友關系嗎?怎能得了便宜還賣乖?而且這番話也揭示了某種真相:爸爸并不完全是因為媽媽是個“扶哥魔”才發,是有無名火一拱一拱,在退休這一年要燒漫天大火。不能與時俱進的媽媽,此時就了“你們”,了他要對抗的目標。把媽媽打倒,和媽媽切割,他就重生了。

林越道:“爸,當年我媽和你一起開店,后來是你讓回家照顧家庭和爺爺的。我記得當年在店里管著那幾個工人,做得很好。當年也是個能干的職業,你把活生生地磨了家庭主婦,再嫌棄失去和時代同步的能力,這不公平啊。”

林志民直腰,如莫大冤屈:“說話要有證據,我從頭到尾沒有回家當全職主婦,是自己愿意的。”

林越啞然,看向雪華,回憶起從前的歲月。那些年,漸漸大了,要送補習班,要盯著學習。此外家務需要有人打理,一日三餐要有人做,這些事當然保姆是可以代理的,但媽媽從來看不上保姆干活的質量,而且可心的保姆也不好找,三天兩頭地換。后來爸爸因為三餐不規律,又喝酒應酬,把胃搞壞了,再不能吃外賣了,媽媽便回家為他心烹制每頓餐食,用保溫桶提去店里給他吃。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忙了這個,便忙不了那個,媽媽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回家當了主婦。

總是這樣:許多時候,人只要進和男人的親關系,不知怎麼的,走著走著,就會自站到了男人的背后;許多時候,做妻子的不知怎麼的,活著活著,就會退到家庭這一方小天地里。也許是非得已,也許是甘之如飴。

這幾十年,一家三口的家庭生活在媽媽的料理下,多麼幸福。栗木地板到反,沙發套永遠散發著洗的淡淡香味;邊桌上擺放的綠蘿片片葉子油綠潔凈。媽媽收拾屋子,是到了會把綠植的每一片葉子都一遍的地步。只要在家吃正餐,飯桌上的主菜就沒下過四道。媽媽對做飯樂在其中,包包子,煎牛餅,自制漿水做酸湯餃,紅燒黃河大鯉魚,燉牛……一周的菜譜花樣翻新且大部分都是費事兒的吃食。的醋熘土豆尤其一絕,土豆切得又勻又細,旺火熱油放干辣椒和醋一熘,香辣酸脆,父就著這一盤菜能干掉兩碗飯。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家,每個普通的家都需要有這樣一個人——大概率這個人是媽媽。們永遠都在,隨隨到,把不大的屋子收拾得整潔;無論家人幾點回家,都能端出干凈可口的菜肴;守著一盞燈,夜幕下的高樓窗簾里暈出桔黃的溫暖剪影,晚歸的人一抬頭看到這景,心頭就妥帖踏實,每個孔都散發著由衷的喜悅與寧靜。

家需要媽媽,媽媽心甘愿地回家了。有媽媽在,這個家就有了質,有了靈魂。媽媽就是家的定海神針。可如今,家要沒了,定海神針因使用年頭太長而發黑長霉的搟面杖,要被丟進垃圾桶了。人人稱頌家的溫暖,說有個溫暖的家庭特別重要,可沒人看得起苦心經營家庭溫暖的人。這麼荒唐的悖論,是如何代代延續的呢?林越非常替媽媽到不公平,卻又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過往這三十年的生活,恩怨、得失、是非,已經攪一團,這個賬連當事人都算不清,又怎能一點點掰扯清楚?

雪華想辯解、求、討功,想憤怒地指著丈夫的鼻子說他忘恩負義,想下跪承認自己家行徑的無恥,想倒在地上大哭大鬧,想把這費盡無數心經營起來的家全部砸爛,想和這個世界同歸于盡。想來想去,終歸只說了一句:“你爸沒有我,確實是我心甘愿。”

人要講道理,林志民一直和講道理,是虧欠他道理。和丈夫的關系,的確不能用“犧牲”二字。丈夫從未,只是在兩難的時候嘆口氣,或者捂住做痛的胃部,就心領神會,不顧。從頭到尾,心甘愿。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