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現代言情 我才不想做家務 第十七章活在當下,當下就是未來,未來已來

《我才不想做家務》 第十七章活在當下,當下就是未來,未來已來

雪華想象一廉價滌綸黑碎花老年衫、頭發花白、胖、土里土氣的大姑姐坐在上海高樓的高檔酒吧里,不由笑了起來。林瑞玲道:“笑什麼?只要有錢,他們能不讓我進?雪華,我看電視,老看年輕人坐在酒吧里,端著一杯花花綠綠的什麼玩意兒喝,我死之前一定要嘗一嘗那是什麼味道呀。”

雪華騎著共單車,去往下一個雇主家,一邊想象七十歲的大姑姐像電視劇里那些時髦的年輕人一樣泡酒吧,端著一杯花花綠綠的什麼玩意喝,覺得那景很荒唐,卻又有一點說不出的。大姑姐這把真的玩大發了,而其實也玩大發了。幸好呀,幸好來到北京當家政,進生活的新篇章。否則,老家的公房下來之后,住進去,一個人待著,有什麼意思?那樣的生活,六十歲和八十歲有什麼區別?

從前興興頭頭地采買燒制,原是有觀眾的,丈夫和兒就是最捧場的觀眾。如果單作給自己吃,恐怕沒幾天就泄氣了。就像劉老師,燒得一手好菜,原是表演給老伴兒和兒看的。兒結婚了,離家了,他至還有老伴兒這個忠實觀眾。單把他一個人剩下后,他突然覺得這一切沒有意義了,最終還是請了個家政來一唱一和,才讓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但也不可能整天陪著他,所以一走,他就流出那種可憐的神。可憐這種表,真的不堪。人最好不要顯得可憐,這世道,人一顯出可憐,就離倒霉不遠了。

可見人老了,也許不怕死,但怕死前那漫長的孤獨,而事業和興趣是抵抗孤獨最好的武。雪華曾經把做家務當興趣,只表演給丈夫和兒看。如今做家務是的事業,的觀眾是千家萬戶,這個觀眾離場了,還有無數觀眾,永遠不孤獨。想到這里,蹬車的腳步更有勁了。

Advertisement

晚上八點,雪華給雇主服務完,走在回家的路上。現在住城里,往家里趕的心從容多了。夜景很,八點多也正是熱鬧的時候,雪華經常這樣走一段路,騎一段車,有時甚至都看見地鐵了,也特地走路和騎車,就當消食和鍛煉了。

北京太大,從這個地點到那個地點要幾十公里,騎共單車和走路也要很久,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健。雪華慢慢到丈夫和力姐那一群人的樂趣,原來對的管理是有樂趣的。明顯覺到自己瘦了,腰小下去,也有勁了。回想著那時在力姐的健房見到的單車,彼時自己那目瞪口呆的樣子,真是太出洋相了。那就是放在健房的自行車而已,至于那樣大驚小怪的嗎?

雪華有天在一個公園門口看到有人在發自行車騎行團的招新小廣告,接過來看了看,那上面無任何商業目的,只是純粹的騎友招募。但當時忙著趕路,沒有細問,小單子也不知丟哪兒了。此時琢磨,以現在的力,一口氣騎個二十公里也可以的,再練練,騎五十公里也不是不行。如果能加這樣的團,就像林志民力姐他們那樣,一群人騎著自行車,說說笑笑,一起去到某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應該會很有意思吧?

還有,總看到路上不騎共單車的年輕人戴著耳機,大大的黑海綿罩住耳朵那種,看著很酷。一邊聽著音樂一邊騎車,想必很帶勁。趕明兒也買一個,戴在耳朵上,放著比力姐健房里還要勁的音樂,一口氣騎它五十公里,哼。

雪華正愉快地暢想著未來,腰包里的手機響,是林瑞玲。已經坐到說的那個“金茂酒店”的酒吧里了,低嗓音道:“雪華,我來開洋葷了,給你看看。”

Advertisement

視頻里,林瑞玲已換了一,是一件中式領口的深紅,A字型,下擺很飄逸,配上滿頭銀發,竟有了幾分大城市老年知識分子的優雅。雪華為之驚艷,哇的一聲。認識林瑞玲幾十年,雪華從來沒見穿過如此艷麗的,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黑胖,自以為黑顯瘦。林瑞玲說中午打過電話后,想了想,干脆去大商場買件新服算了。大上海的大商場,正經服啊。四千五百塊,桑蠶的,好牌子的。所以今天穿上正經服,來酒吧喝酒,賞上海夜景,算完了三件心愿。

雪華想起陳良慶如果知道土氣又節儉了一輩子的老婆,買了四千五百塊錢一件的服,不知道會絕什麼樣,煙酒嗓會嚎什麼樣,不由得笑出來。

林瑞玲端起一杯東西,在鏡頭前晃了晃:“知道這個什麼嗎?Mojito,尾酒。我在這兒坐半天不知道點什麼,服務生說不然你就喝這個,好喝。我就點了,還要了點小吃,一共花了兩百三十五塊錢。端上來之后我看了半天,也沒有啊,為什麼這個名字呢?”林瑞玲吃吃地憋著笑。

雪華坐到馬路牙子上視頻,笑話出洋相,那玩意兒喝得慣嗎?小心你一個老太太醉倒了沒人照顧你。林瑞玲說特別好喝,清涼涼,酸酸的,香香的。老太太這輩子沒有在這樣的地方醉過,估計那覺會很好。跟著又喝了一口,吧唧著,發出的嗯嗯聲。又把鏡頭轉向酒吧,讓雪華參觀,這酒吧大,建得很有風格,立柱、斜撐鋼梁和拋鍍鉻鏡面形弧形,連接各個區域,看著有點像太空飛船。鏡頭里傳來輕微的音樂,不調,懶懶散散,綿骨。

Advertisement

雪華嘖嘖艷羨,又故意說你一個老太太坐里面不難為嗎?林瑞玲說本沒人管你,這里面有老有,中國人外國人。上海真好,誰也不管誰。

鏡頭隨著的話轉著,來到大落地玻璃窗前。遠,整個外灘的景星星點點。近景,座座造型各異的高樓如瓊樓玉宇,樓上的巨幕LED屏變幻著炫目的斑斕圖像,燈帶閃爍不定,空中又恰好起了淡淡的霧,每一座閃耀的高樓在夜幕和薄霧的映襯下,像最的夢,由于太過壯,又像洪荒初開或末日降臨。只有創造或者毀滅之際,才會這樣山崩地裂天地傾覆,極盡可能地燃燒,現出這般奇異的絢麗。

“我現在在87層,距離地面330多米,這個酒吧曾經被什麼什麼記錄評為‘世界最高酒吧’。你這輩子一定要來一次,還喝這個酒。”

即使隔著鏡頭,雪華也被這繁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燦爛夜景震撼到:“像仙境。”

“巧了,這個酒吧名字就九重天。雪華,我這也算升天了,上天堂了。”林瑞玲把鏡頭轉向自己,滿是皺紋的臉笑一朵大花,眼睛里閃著淚花,與窗外的燈海相輝映。

兩人通完話,雪華坐在馬路牙子上,托著腮,回味著方才一幕,一時慨。大姑姐走進這高檔消費場所的一瞬間會不會膽怯呢?雪華想象如果是從前的自己,一定會膽怯。那樣的場所,不是能去的。沒有資格。當媽媽的,不應該穿著貴服,花兩百三十五塊錢,就為了喝一杯飲料,吃一點干果,在外無所事事地浪費一整個晚上。當媽媽的,有錢應該花在家里,花在孩子上,有時間應該陪家人。吃喝玩樂?想一想,自己都要唾罵自己了。

不過現在的雪華,想法已經完全不同了。剛才林瑞玲在視頻里還問,當家政當得怎麼樣了,雪華的臉也笑一朵花,掙得多的呢,大姐,沒想到做家務能掙這麼多錢,咱倆一輩子家務白干了呀。林瑞玲低嗓音,如傳授什麼真經般神而鄭重,雪華,對自己好一點,別等到臨死之前才知道

此刻雪華想,去趟九重天,兩百三十五塊錢就可以欣賞到這麼極致的景觀,完全花得起。不過特地跑上海一趟太費事,北京就沒有這麼好的高樓酒吧嗎?這可是首都,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吧?趕明兒等兒有空了,一定要和一起泡一次酒吧。到時也要去買一件正經服。的確,也沒有一件“正經服”。

雪華掏出手機來查北京的高樓酒吧,又刷著朋友圈,這時看到林瑞玲的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剛才酒吧的視頻,文字寫的是“九重天,世界最高酒吧,距離地面330多米”,再度失笑。人這輩子,“是沒辦法”的時刻有很多,很多。那也到陳家人嘗一嘗那是什麼滋味吧,林瑞玲卷錢跑去吃喝玩樂,并公然炫耀,他們是沒辦法呀。

雪華這趟來北京當家政工之后,才意識到,原來家務可以被分拆好幾項,每一項在市場上請人做,都要花不錢。所在家政公司帶娃保姆,月薪六千至八千,這其中,孩子多大、要不要同時負責做飯、是否住家、月休幾天,價格都有詳細的區別,月嫂就更貴了。

這麼看來,林瑞玲把兩個孫輩從出生帶到了今天的四歲和五歲,每天還要給他們做飯、陪玩、哄睡,創造的經濟價值已近百萬。但無人領這個賬,兒依仗著“”的名義公然漠視。如果這麼偉大,倒也不好意思算賬。可為何是單向的?單向的什麼?或者他們認為,單向的才是也需要作為回報,那不是又算賬了麼?怎麼好談回報?但林瑞玲是人不是神,怎麼能不求回報?

雪華看著林瑞玲朋友圈那幾張炫目的照片,想了很多,最終點了贊,并發評論:“大姐,好好。”然后,把手機放進腰包里,覺到解氣。陳家人的微信都有,這“好好”四個字帶了挑釁,就是特地要讓他們看到的。他們越生氣,越高興。

雪華正要走時,不知為什麼,潛意識里突然莫名掠過林瑞玲最后一段話,微微不安。大姑姐自從出走之后,每句話都談到了死,說的心愿,聽起來像愿。怎麼回事?難道這番破釜沉舟的叛逆,背后竟有?幾個月前最后一次見林瑞玲時,沒覺出有什麼異樣來呀,難道得了什麼不顯山不水的不治之癥嗎?

雪華正琢磨著,電話又響了,居然是許子軒。他要求見個面,雪華猶豫了下,想著讓許子軒知道自己和兒現在住哪里,是不是有點不安全。

雪華現在不把許子軒看得那麼重了。不是說許子軒不好,這孩子不錯,這麼認為。只不過,分手后男方一直糾纏甚至對方發出人威脅的新聞時有所見,不想讓林越惹上這種麻煩,萬一呢?許子軒在心目中不再是那個和丈夫要討好的有房有車的京籍貴婿了,僅僅是兒的前男友。這很奇怪,許家和林越的實力對比并沒有發生的轉變,是的心境變了。

雪華和許子軒約了家果茶店,特地約到離家比較遠的地方,距離足以讓許子軒無法對們現有的住址產生聯系。許子軒看著憔悴了許多,他說給林越發過幾次微信,約著見面談談,但林越太忙,總約不上,也許忙是借口。雪華連忙說不是,公司的產品包裝出問題了,現在火燒眉,被領導按頭加班。許子軒笑了下,的領導就是那個寧卓吧?雪華覺得他的笑容有點耐人尋味,卻不知為何。

許子軒進正題,說和父母抗爭過,他們終于答應再也不干涉他和林越的關系了,只要林越愿意,他可以馬上解決房子產權加名的問題。

許子軒沒有告訴雪華,他向父母做了怎樣激烈的抗爭。生平第一次,他對父母大喊大,說父母從來不尊重他,一直在控制他,從大學報考志愿,到年后朋友。父母本不想讓他真正的獨立,想把他牢牢控制在手心,一直到死。

“為了拿到你們一套房,我要永生永世做你們的奴隸嗎?”許子軒激地吼著,細數前幾任京籍朋友是怎麼樣讓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一任朋友有弟弟,父母說這樣的年紀,北京人,有弟弟?寧可為了追兒子而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這樣的家庭不能沾,拿咱們當大包呢;一任朋友是博士,不會做飯,父母說那個孩太強勢了,而且家境比他們好,會面的時候對方父母很傲慢,許子軒婚后肯定氣;一任朋友是溫良的北京獨,家境相當,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單親媽媽帶大的,對媽媽言聽計從。父母說媽寶不能沾,你瞧從來不做飯,將來誰侍候誰呢?

許子軒問,我到底得找什麼樣的朋友你們才滿意呢?許東說你媽媽這樣的,我們家有資格按這個標準找兒媳婦。許子軒絕地回答,找不到,找不到!賢妻良母絕種了。

許子軒問:“我和哪個人結婚,不會遇到誰做家務、誰看孩子這個問題呢?我和林越之間沒有大的矛盾,我相信一定能磨合好,是你們手,才導致不愿意和我繼續的。”

許東說:“你想一想,我們條件不差,找了個家里一文不名的,和你結婚了,天在外面忙碌,好不容易回到家,做點家務還那麼計較。而且連孩子都不生,你圖什麼?”

許子軒道:“沒說不生,只是說現在太忙,先顧不上考慮這個。你們為什麼一定要對方立刻就給出答案,給不出,就要否定對方呢?”

周明麗道:“因為我們害怕呀。就事業心那麼強的模樣,就沖咄咄人的模樣,我就知道不可能把重心放在家里。你看看一個月出差幾天,加班幾天?這樣的話,未來即使你們有孩子,那孩子就是給我生的,因為我不可能舍得你每天圍著鍋臺轉,生活里只有尿布。要比誰對孩子心狠,我這個當的一定比不過,到時候苦的就是我。我活這麼大年紀,還要再養一遍孩子嗎?”

從前,周明麗的婆婆只在許子軒兩歲半之前幫著帶了孩子,而且只要周麗下班,婆婆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手里。兩歲半許子軒上了附近的兒園,住在隔壁小區的婆婆除了晚上放學時幫著接一下,其他的都不管了。六歲,許子軒上了小學,放學后上學校的課外班,直到周明麗下班把他接回家,婆婆再也沒幫過一點忙,終于迎來徹底的解放,可以在黃昏的時候去跳廣場舞了。周明麗心里不滿,卻又知道這很難啟齒。婆婆幫到這個程度,已經算可以了。同時悟到,婆媳關系就像騎蹺蹺板,婆婆快活了,兒媳就慘了。兒媳快活了,婆婆就慘了。想當個半新舊的婆婆,林越就必須當半新舊的兒媳。林越當了全新這個婆婆只能把舊式的賬一腦全買了,憑什麼?都沒要求無資產外地林越百分百臣服,已經很講道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