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官運亨通 第2283章 有點牽強

《重生:官運亨通》 第2283章 有點牽強

雄不屑的說:“一個上不得臺面的小人,也值得你如此稱贊?”

劉浮生笑道:“唐董出名門,自然不在乎這種小人,我卻覺得,再小的人,也有他的用,唐省長重王克,自然是因為,他很有能力。”

雄說:“你準備除掉他?”

劉浮生說:“除掉這兩個字,用的不準確,我只是想給這把刀,換一個捉刀人……王克依附唐省長,無非是想找個靠山,他曾經對外過自己的想法,他要找的,不是一任父母,而是一棵參天大樹,也就是說,他興趣的,是燕京的唐家……”

“如今,王克辦事不利,被唐省長日漸疏遠,他滿肚子牢,迫不得已之下,跟粵東的王家越走越近,我覺,唐董可以拉他一把。”

雄遲疑道:“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把這個人爭取過來?”

劉浮生說:“我給你提供一個思路,行不行,還需要唐董去分析判斷,如果你能把這件事做,在家里一定能穩穩的,住唐省長一頭。”

雄思索道:“等我好好想想,這件事的可行……你的提議沒什麼分量,想知道我大哥的布局,還需要拿行來換,否則你吃虧了,別怪我沒提醒你。”

兩人結束通話,劉浮生繼續辦公。

稍晚些時候,他居然接到了一個,來自粵東軍區總參謀長王建平的邀約。

劉浮生對此早有預,他這次表面上大勝唐英一局,已經為了,粵東省上得了臺面的一方勢力了,王家勢必給予他一定程度的重視。

雙方相約在王家的一別院見面。

由于王建平的級別較高,庭院周圍戒備森嚴,甚至有持槍的警衛站崗。

Advertisement

劉浮生表現的也很客氣,迄今為止,他還沒有跟王建平撕破臉的打算,因為他還不知道,王總參謀究竟在想什麼。

兩人見面,寒暄幾句,隨后分賓主落座。

劉浮生笑道:“參謀長親自給我打電話,說有事跟我面談,不知是什麼事?”

王建平給他倒了一杯茶,隨后說道:“劉省長到粵東履職,已經很長時間了,我們卻很流的機會,作為土生土長的粵東人,這也是我的失禮啊,我今天正要補全這個禮數呢。”

劉浮生端起茶杯說:“參謀長此言差矣,要說失禮,也是我禮數不周,當初您聽說江地區,建設通線,遇到了困難,二話不說,就答應讓工程兵部隊過去支援建設……如果沒有子弟兵幫忙,恐怕通線,也不會這麼順利就能完工。”

“我作為江的市委書記,于公于私,都對您激不盡,這麼大的幫助,我卻沒有登門道謝,確實太失禮了。”

王建平笑道:“劉省長太客氣了,支援地方建設,也是我們軍人的責任,這些分之事,倒不必特地提了,說起來,我很驚訝劉省長對江地區的建設速度,短短的幾年時間,江三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這個外行,真覺得匪夷所思啊。”

劉浮生說:“您覺得軍民魚水深,支援地方建設是分之事,那麼對我這個主政地方的員來說,發展地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也是分之事,是本職工作,并沒有什麼值得夸獎的。”

王建平嘆道:“話雖如此,能把這份責任落實好的,實在之又,比如這次,你幾乎憑借一己之力,頂住了省里的力,在江地區發布了,高新科技企業的自主經營保護政策,這才使得粵東省,很多企業有了選擇的空間,不必跑到別的省份去謀求發展。”

Advertisement

“劉省長可謂功德無量啊。”

劉浮生出一苦笑,知道他夸獎自己,肯定會有轉折。

果然,王建平繼續說道:“不過,江的況,讓省里和許多地市的領導干部都頗有微詞,很多人甚至覺得你在以權謀私,借助權力,打其他兄弟城市,挖別人的墻角,屬于損人利己的行為……不知道對于這個況,劉省長是怎麼看待的?”

劉浮生想了想說:“很正常,做事有利就有弊,省的企業,往別的城市遷徙,江發展了,兄弟城市肯定要損失,我被人詬病,也在理之中。”

“至于說以權謀私,就有點夸張了,我為江謀取福利,屬于分之事,也沒有針對任何固定的目標,包括副省長的職位,也是我的政治資源之一,如果有權力但不用,恐怕也對不起江三市的群眾啊,您說對嗎?”

“說的好啊。”

王建平笑著點頭:“做大事不拘小節,劉省長目標明確,行事果斷,我真是由衷的欽佩,只是,你這種辦事的方法,必須有相應的實力做支撐,否則很容易玩砸的。”

劉浮生想了想說:“王參謀長是想聽聽我的決心,還是看看我有什麼依仗?”

王建平笑道:“沒區別,這兩個都是一件事,你的信心,肯定來自于你的依仗。”

劉浮生嘆道:“我頒布的政策,讓江獲得了很大的好,卻把粵東的人脈,斷的干干凈凈,認真算起來,確實得不償失,恐怕很多人都覺得,我獨斷專行,不屑于與我為伍了。”

王建平舉杯喝茶,沒有說話,因為劉浮生講的,不是他想聽的。

劉浮生想了想說:“您應該了解我過去的經歷,知道我在奉遼省的所作所為吧?我一路走到現在,依仗的都是一顆赤子之心,相信我的行為,能得到高層的支持和理解,正所謂,不破不立,粵東諸城市,限于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人文等等原因,造了各自發展的結果。”

Advertisement

“高新科技企業是未來的風口,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哪個城市適合走這條路,哪個城市不適合走這條路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城市的發展,可以比作人生,人走錯路,想要改正,花費的時間本,已經非常大了,城市則更多。”

王建平笑道:“你這麼做,是為了讓那些不適合擁抱高科技項目的城市走彎路?這種說法,未免有點牽強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